东盟特别外长会能为缅甸觅得良方吗?
澎湃新闻记者 南博一 见习记者 王卓一
联合国特使称,2日的抗议示威活动至少造成了38人死亡。 人民视觉 图
近来,缅甸国内反军方接管政权的抗议示威持续进行,联合国驻缅甸特使布尔根纳3月3日表示,3日的抗议示威活动至少造成了38人死亡,“自2月初政局动荡开始以来,缅甸已有超过50人死亡,许多人受伤。”
为化解缅甸当前的政治危机,平息暴力冲突,东盟3月2日就缅甸局势以视频方式召开了外长特别会议。缅甸外长温纳貌伦出席了会议。
新华社报道称,本次东盟外长会议发布的声明指出,东盟一致认为任何一个东盟成员国的政治稳定对于实现东盟共同体的和平、稳定和繁荣都至关重要。声明呼吁缅甸各方保持最大程度的克制和灵活性,避免煽动暴力,通过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寻求和解,觅得符合缅甸民众利益的和平解决问题途径。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缅甸自身
早在2月28日,缅甸军政府便以武力驱散了示威者,导致至少18名示威者丧生。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3日报道称,东盟外长会结束后,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蕾特诺敦促缅甸向东盟“敞开门户”,以解决政局突变后升级的紧张局势。她回答记者询问时也呼吁缅甸军政府释放被拘留的政治犯,恢复民主,但她同时也保证东盟国家不会违反“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在会后回答记者提问时,新加坡外长维文则向媒体表示:“归根结底,解决之道在于缅甸自身。要得到一个长期持续可行的解决方案,缅甸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民族和解。”维文还特别呼吁缅甸军政府释放总统温敏、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以及其他被扣押的该国政治领导人。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教授宋清润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相比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待缅甸的态度,东盟的姿态更加柔和、具有建设性,“缅甸也是东盟成员国,东盟对于缅甸军方、政党以及民众,都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此番表态有助于推动缅甸各方减少暴力冲突,通过磋商等和平方式解决危机。”
宋清润认为,东盟后续还会逐步采取舆论呼吁等其他举措,帮助缅甸各方开展对话,为缓解局势带来希望。
不过,在对东盟作用有所期待的同时,宋清润也指出,外力帮助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缅甸未来危机解决的关键还是需要缅甸内部各方真心愿意推动对话和解,并想方设法促进局势缓和,为缅甸政治僵局寻找出路。
东盟或只可被动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在2月1日缅甸军方扣押昂山素季等领导人,并宣布该国进入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对此予以了谴责,而东盟则基于其“协商一致”的原则,并未谴责其成员国缅甸的政局突变。
新加坡《海峡时报》引述分析指出,由于东盟不是所有成员国都是符合西方定义的“民主国家”,故东盟需要在持不同政治立场的国家间架起桥梁,如此才可在缅甸问题上取得进展。与此同时,因为域外大国强烈反对缅甸军方近期的行为,缅甸目前的政治危机威胁到了东盟与域外大国的伙伴关系,因而东盟又无法在缅甸问题上袖手旁观。
鉴于这种微妙的处境,维文才把这次特别会议描述为“我们九国倾听缅甸军政府声音的机会”,而不是东盟十国外交部长会议。
“美国之音”在3月2日刊文指出,不是每个东盟国家都对缅甸军政府措辞强硬,而外长会议最后发布的声明所呼吁的也是“各方”不要煽动暴力。
其实,面对缅甸局势,东盟各国态度并不一致。新加坡《联合早报》此前报道称,面对缅甸当前事态,柬埔寨和泰国认为这是缅甸内部事务,不愿干涉缅甸内政;菲律宾密切关注缅甸局势,称缅甸军方接管政权不是政变,而是为保护该国民主进行的“不得已行动”;马来西亚、新加坡则对缅甸局势表示严重关切,前者更是批评缅甸军方的行为对于缅甸民主进程而言是一次“倒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对澎湃新闻指出,面对眼下针锋相对的缅甸军政府与计划组建“临时政府”的全国民主联盟,东盟需要和双方打交道,而“不会擅自承认谁是合法的”。
许利平认为,东盟对于和缅甸军政府对话敞开大门,目的是为了在缅甸主要政治利益攸关方之间促进谈判,不过缅甸国内反对军政府的人士却对此深表怀疑,因为他们反对给予军政府任何形式的国际承认。
本次东盟外长会会后的声明中也并未公开要求缅甸军政府释放昂山素季,许利平对此指出,由于东盟内部意见不统一,故避免采取刺激、施压的态度,而是试图找出一条和平解决的方案。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认为,东盟干预缅甸局势时需要顾及其“协商一致”和不干涉成员国内政的原则。过去东盟曾对不干涉原则做过灵活处理,如2006年东盟曾迫使缅甸放弃其轮值主席国地位,不过当下东盟内部大多数成员国还是会对东盟密切关注他们的“内部事务”保持警惕。
“我们可以期待什么?简单的答案是,不要想太多。”新加坡退休外交官员比拉哈利•考西坎(Bilahari Kausikan)指出,“严峻的事实是,无论在地区还是国际层面,没有人对缅甸有太大影响力,包括东盟。”他认为,东盟会像整个外部世界一样,更有可能只是对缅甸局势作出被动反应,而非在其中起到引领作用。
宋清润也分析称,尽管目前缅甸困局出现了一些缓和的希望,但还未出现各方和解的具体迹象,“首先,最紧迫的是推动缅甸政治局势的缓解,再谈下一步的政治框架。”宋清润强调,缅甸局势的后续进展还有待观察。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3月2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称缅甸危机是“令人痛心的”,但他仍相信各方解决问题的意愿会最终占据上风,“尽管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这终究会发生,何况这也曾经发生过。”李显龙指的是1988年缅甸军队接管政权后,历经漫长时间的多方斡旋,缅甸军方最终制定了路线图,回到了通过全国大选解决政治问题的路径上。
责任编辑:胡甄卿
校对:刘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