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2日 星期六

奋力书写高等职业教育新史诗

奋力书写高等职业教育新史诗

——写在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校60周年之际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

青城山下,都江堰畔。

一座不断创造奇迹与辉煌的学院正在新时代里崛起。

从建校之初两个专业336名学生,到今日36个专业上万人的办学规模,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已经走过整整60年的历程。

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信息化浪潮、智能革命……从1959年建校至今,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历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不止一次因时代的变化陷入困顿,却始终不改为国家培育良才的初心。

60年来,7万余名学子在此问道求学,取得真经,四川轻工业人才的“黄埔军校”由此声名远扬。

60年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人,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挺起不屈的脊梁,锻造了“积健为雄、共克时艰”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60年来,无数师生秉承“厚德精工、行健弘商”的校训,“勤奋、严谨、求实、上进”的校风,“敬业启智、乐教爱生”的教风,“德技双馨、好学善思”的学风,“负重自强、永争一流”的学校精神在此挥洒汗水,用李冰治水的豪迈,奏响了技能强国、职教兴邦的一曲壮歌。

从原始的实习车间,到数字化、智能化设备,高精尖仪器、生产性实训基地;从为国家培养技术干部,到为产业培育技术技能人才;从传统专业到信息技术专业,再到技术与技术、技术与产业交叉融合的专业群、专业集群……60年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艰辛求索,在国家职业教育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潮汐脉搏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职业教育之路。

奋力书写高等职业教育新史诗

艰苦创业

学校在造纸厂里诞生

在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档案馆里,有一份早已泛黄的文件,称为“镇馆之宝”,它就是1959年11月16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59)川办字第0529号文,批准建立四川省轻工业学校,并成立四川省轻工业学校筹建处的历史文件,它无声地见证着学校的变迁、生活的变化和学校的变革。

1959年,刚刚走入20世纪中叶的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被统称为“三大件”,对于老百姓来说,那便是“好日子”的象征。而被称为农业大省的四川,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要发展轻工业,急需大量人才,为此,四川省轻工业学校应运而生。

“学校创立之初定位于办中专,并且要办好人民满意的轻工职业教育、服务轻工行业的发展进步、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管永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也是学校创立的初心与使命。

这个定位,与刚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职业教育设计不谋而合。当时,各行各业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的局面,使国家将职业教育重心放在中等教育阶段,建立起以中专和技校为主体、行业企业办学的职业教育体系。

“为解决学校用地,当时省里将灌县特种纸厂也就是原四川省青城造纸厂移交给学校,解决学校办学土地及房屋的问题。同时,泸州化工校糖纸专业二、三年级8个班学生361人整体调整到四川省轻工业学校。”据管永林介绍,1960年9月1日,学校招收的第一届366名新生入学。

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与富国兴邦的使命感紧紧绑定。第一个开学典礼,据参与筹建学校的老师们回忆,没有桌椅、没有礼堂,师生席地而坐,一眼就能看到不远处的千年都江堰滚滚的江水奔流不息。

“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起步阶段,这一理念在教育领域被付诸实践,而职业教育同生产劳动的联系更加紧密。成立之初,学校只有制糖、造纸2个专业,共146名学生毕业。

在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春明看来,“顶用”是当时职教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也是从四川省轻工业学校到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中一以贯之的育人信条。

“一到工作岗位就发现,在学校都学过!我们学校毕业的人,上可给职工讲课,下可组织车间生产。”一位校友说起母校倍感自豪。

据统计,从建校到“文革”前,四川省轻工业学校累计培养毕业生上千余名,他们分布在四川省的制糖、造纸等领域,为四川省轻工业起步、发展提供了直接支撑。

然而,职教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文革”期间,学校与灌县纸厂代管的机修点合并建立四川省灌县轻工机械厂。实行以厂办校,保留轻工业学校的牌子,人才培养功能不复存在。直到1972年恢复招生,第一届工农兵学员147人入学,才重新开门办学;1975年学校与四川省灌县轻工机械厂分离开始独立办学,重新设立办公室、政工科、教务科、制糖专业科、造纸专业科、轻机专业科,学校办学重新走上正轨。

“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隆冬时节的中国带来春天的消息,也给四川省轻工业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上世纪80年代,学校设立制糖、造纸、机电、硅酸盐、分析化学、食品、发酵、印刷等8个专业科和基础科,成为“四川中专老八所”之一,被誉为“四川轻工业的黄埔军校”。 同时,四川省重点科研项目《平流式斜板沉降器及蔗汁澄清工序仪表自动控制》的研制在学校取得成功,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开启了学校科技创新之路。上世纪90年代初,学校先后荣获省部级、国家级重点中专,与广东轻校、南京机电校位列全国三甲。

学校发展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勇立于发展潮头。

紧跟时代步伐

形成绿色轻工人才培养之路

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无线电工业与通信、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交叉融合,扩展着“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的外延,牵引着教育跨越发展的新模式。

高等教育扩大招生、高等职业学校大规模建设,对于传统的中专校来说,这一页历史上写着的更多是挑战。

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轻工业学校独立升格为高职院校,为四川首批8所院校之一,实现历史性跨越。

从中专升格为高职,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高职和中专的区别在哪儿?”“开同样的专业,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怎么跟本科生竞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数据显示,随着扩招政策推进,1999年至2004年的5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从80多万激增到280多万。对于职业教育来说,生源质量、培养方式、就业机会等都面临新情况。

随着一项国家层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行动的实施,学校找到了答案。200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对独立设置的专科层次院校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就是高职办学指南,全校围绕着指标体系开展大学习、大思考、大讨论,从思想上完成从中专到高职的升格。”学校老领导回忆道,“因为一直是行业办学,跟企业走得近好像很顺理成章。通过评估,我们更确定,这就是职业教育应该走的路,校企合作是学校的特色,必须坚持。”

最终,全校在办学特色上形成共识——“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60年筚路蓝缕。如今的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800余亩校园清雅秀丽,俨然一座书香弥漫的生态公园。数字化、智能化设备,高精尖仪器、生产性实训基地有效支撑着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60年风雨兼程。7万余名学子在此求知求新。其中四川食品、酿酒、印刷等行业企业30%以上的技术与管理骨干来自学校;四川省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剑南春(集团)公司、四川食品研究院、四川酿酒研究所、四川酒类研究所、宜宾纸业等总工均出自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多次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60年艰辛探索。作为全省唯一一所轻工类高校,学校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创造新辉煌。

近年来,学校学生在国际大赛以及国家和省级竞赛中获奖500余项,张娟同学为全省教育系统唯一的省第四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先后近2000名教职工在此建功立业,追求教育理想,2名教师获全国思政课教学大赛一等奖,40余名教师在国家和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蔡小丽老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学校教师荣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6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 项。

数百项资质荣誉载身:获得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十佳团组织等荣誉称号。

如今,学校先后被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确定为四川省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基地,被中国搪瓷协会确定为中国搪瓷行业西部唯一人才培养基地,被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原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人社厅确定为四川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人才资源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形成绿色发展思路

世界先进的职教理念落地生根

纵观各个时期,职业教育在国家需要和个人选择之间,似乎总是存在错位。“低人一等”的偏见,“断头路”“天花板”的担忧依稀可见。

面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建立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在服务轻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中定位办学特色,在增强专业特色优势中培育特色人才,在优化育人环境中打造特色文化和智慧校园,坚定不移走特色发展之路。”管永林表示。

为此,学校创新“政、行、校、企、园”合作育人机制,优质资源实现共享。学校率先在四川开展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与一汽大众、永发印务等知名企业实施“订单式”培养。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第一个成立“职业经理人学院”,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牵头组建了四川轻工职业教育集团,与相关地方政府、知名高校、知名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建设“全国职业经理人四川大数据中心”“企业自主创新人才(成都)孵化基地”“四川省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四川食品(农产品)检测中心”“四川省印刷品包装质量检测监督中心”“智能物流研究院”“企业数字化学院”“邛酒学院”“永发印刷学院”“翰海博雅培训学院”“都江堰市电子商务学院”“都江堰旅游研究发展中心”“酒类研究所”“四川雅纸文化研究所”等二级学院和研究所(中心)等,开展应用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转化等,促进社会服务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

与此同时,学校按照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推进课程建设多维共进,在四川省高职院校中率先搭建课程中心平台,建立远程“工学一体课室”,并通过物理网络、自动录播系统逐步实现教学资源的远程互动共享。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以及所有课程的授课计划全部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共享。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李春明表示,为打造一流师资,学校开展《高职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师资标准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打造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链”,引导教师围绕绿色发展、一流专业建设目标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以提升服务“绿色轻工”能力为重点,培养“有精湛教学能力、有精深科研能力、有全面社会服务能力”的高水平“双师”“三能”教学团队。组织了到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等四个国家培训“特种麦芽制造技术与特种啤酒酿造技术”等16项绿色生产技术。食品-印刷专业群教师国外受培率达80%以上,到企业顶岗半年以上教师超过50%;引进有轻工类企业工作经历、有绿色技术研发能力的高层次人才6名;聘任13名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担任学校专业领军人物或兼职教师。还建立教师发展培训中心,聘请德国萨尔兰州应用技术大学原执行校长隆美尔教授,参照德国标准培养在职中青年教师;与四川师范大学共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培养专业学位职教师资(3年专业学位+2年企业实践),为五年后高水平教师队伍提供储备,探索了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开始在学校落地生根。

构筑绿色发展体系

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因此职业教育大有可为。”2019年9月,甘肃山丹培黎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嘱托言犹在耳。

时代发展到今天,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的重要职责,承担着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被视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

“我校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服务轻工产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为使命,重点服务食品饮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适应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以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培养拥有工匠精神、具有绿色生产理念、掌握绿色生产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李春明表示,总之就是主动对接并服务于四川“5+1”产业体系,以及成都地区国家重点工程(自贸区、新航空港经济区、天府新区),构建基于食品与轻工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专业体系,覆盖食品饮料与轻工电子产品设计、制造、检测、包装、物流、营销、管理等领域。

承接食品检测中心、永发印刷学院现代学徒制等创新发展行动计划6类14个项目、17项任务;食品生物技术、艺术设计、工商企业管理三个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骨干专业,金山HP成都大数据创新应用基地、四川工商-食研院产教融合食品饮料检测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面向产业高端,发展工业设计、智能制造、产品检测等专业群。面向高端产业,发展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大数据、数字媒体等数字经济专业群。对接都江堰地方产业规划,瞄准国际旅游城市与全域旅游方向,打造旅游管理、空中乘务、休闲体育、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文旅融合专业群。应传统企业向数字企业转型发展要求,推进“云物大智+5G”改造传统专业,建设高职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 培养云财务会计师、业财融合职业经理人、跨境电商人才、商业大数据分析人才、工业互联网人才、互联网印刷人才与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航天云网、用友新道等名校名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和产教融合基地,探索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新机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对标国际职教先进理念,探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国际交流,扩大“绿色轻工”的国际影响力,学校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招收来自泰国、哈萨克斯坦等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校学习。现已与加拿大、日本、美国、俄罗斯、德国、新加坡、越南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在专业建设、学术交流、师资培训、学生留学与教学科研等领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目前,现开设36个专业,其中食品生物技术、工商企业管理、艺术设计为省级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环境监测等专业是优势品牌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为全省首批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印刷技术专业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院校示范专业。

其中,食品生物专业群已建成“全国一流、西部领先”专业,印刷专业群已建成“全国领先”专业;艺术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工商企业管理、商务数据分析、(云)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新零售)等是全国全省知名的特色专业群。电子商务、艺术设计、大数据、环境工程、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在四川同类专业中办学指标领先;发展的新工科新商科专业,如智慧旅游方向的旅游专业、云财务会计师方向的会计专业、软件测试方向的软件专业在全省具有可比水平。

同时,经过近年的探索,学校逐步形成“141”绿色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一个绿色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绿色课程、绿色校园环境、绿色品牌活动、绿色行为考评系统的建设,达到一个绿色人才培养的目标”,系统探索了“绿色”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

2017至2018年,学校取得13项服务行业的技术成果,获得授权专利46项,横向课题立项19项;实现社会服务收入3753.22万元;通过技术改造带动企业技改效益11511万元在校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9项,实现收入320多万元。

目前,学校探索了与优势企业合作掌握先进标准与技术,转化运用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产教融合路径,基本形成了“学校建在成都绿色产业经济区里、专业建在四川轻工产业链上、课程建在先进企业的生产岗位中”的“绿色轻工”办学特色,迈出了“地方离不开、行业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坚实步伐。

实施“三步走”战略

建成世界一流轻工应用技术大学

2018年,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份文件开宗明义地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句看似简单的表述,却代表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境界。一系列制度设计给职业教育注入了底气,也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再次指明了方向。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分三步走建成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管永林掷地有声地说。

——从现在到2020年,是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决胜期,要确保学校具有稳居省内一流、轻工行业全国一流的实力。要全面完成全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和助力扶贫攻坚的任务,打造一支政治合格、结构合理、能力卓越的人才队伍,建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品牌专业,形成符合法治精神、制度健全、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内部治理体系,打造体现绿色理念、功能齐全、文化氛围浓厚的现代校园,使学校内涵建设走在全国轻工职业技术院校前列,综合办学实力在轻工类高职院校中达到“全国一流、国际可比”水平,成为四川轻工业创新型、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支撑,优势专业成为西部地区专业建设的标杆,面向绿色轻工中小企业培养职业经理人成为西南地区的典范,以绿色技术推广为重点的社会服务成为乡村振兴、助推藏羌地区脱贫奔康的重要手段。

——从2020年到2035年,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加快建设期,要使学校综合实力逐步达到国内一流水准。在建成优质高职院校的基础上,继续坚持走服务绿色轻工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使学校具有培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效适应轻工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融合化变革等趋势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的能力,内涵建设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具有突出影响力,专业教育实现“国内一流、国际可比”,职业技术教育范式在亚洲地区具有示范效应,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到中国接受轻工应用技术教育首选学校。

——从2035年到2050年,是现代化高职强校加快建设期,努力建成世界一流轻工类应用技术大学。在建成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基础上,进一步顺应现代科技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趋势和要求,建设一流专业和课程,创新职业技术教育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识教育中西合璧、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突出、能够有效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使学校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轻工类应用技术大学,在全球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回首60年,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一次次应对变化中,实现着自己的蜕变。

回首60年,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其特有的坚韧和实干,回击着轻视劳动、轻视技能的偏见。

回首60年,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其责任担当,源源不断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展望未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在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必将更加坚定地承担起锻造大国工匠、奠基中国制造的职责,更加有力地肩负起技能强国、职教兴邦的历史重任,奋力书写高等职业教育新史诗。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苏俊)

上一篇新闻

丽鹏股份正式进入“中锐时代” 业务板块可能这样调整

下一篇新闻

白酒、红酒冰火两重天,酒水市场还藏着什么投资机会?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