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解密全球学校都在疯的IB课程

陪伴每个父母和小孩,成为更好的自己。

搜寻公众号 "亲子天下"(微信 ID:cn-parenting)关注


解密全球学校都在疯的IB课程

许育恺摄影

文:宾静荪

全世界都在关注,二十一世纪的孩子应该学什么?输入关键词「二十一世纪的学习」,只需○.二六秒,谷歌就出现超过一亿个相关链接。

其中, IB (国际文凭,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认证课程逐渐成为全球公私立学校追求的目标。

IB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的能力,成立50年来,藉由4套分龄的课程架构,鼓励跨领域、全人发展、探究式学习,从小学到高中,培养世界公民,IB毕业生更是愈来愈受到欧美顶尖大学肯定。

全球至今已有超过5000所 IB 认证学校、遍布153个国家,其中不乏公立学校。台湾目前有8所 IB 学校,多为私立或国际学校。

不只培养好学生,更是世界公民

IB 起源于四十六年前、瑞士日内瓦的教育理念。

最初只为大学预科设计的高中课程,配合二十一世纪教育需求,不断微调、往下延伸。

今天IB 已发展出基础(三到十二岁)、中学(十二到十六岁)、高中(十六到十九岁),以及专业认证(十六到十九岁)四种课程。

IB毕业生的特质和能力愈来愈受到大学肯定。

现在全世界已有1800所大学承认IB 文凭,其中不乏欧美顶尖大学(例如英国剑桥、美国柏克莱大学等)。

IB的目标清楚、具体。

各阶段课程要培养的,不仅是学业成绩优秀的好学生,还要是「IB学习者」,而且每位老师和学生都耳熟能详。

「IB学习者」具备十个属于世界公民个人和人际的特质:好奇探索、知识丰富、会思考、能沟通、正直、心胸开放、懂得关怀、勇于冒险、身心平衡、能够反省。

四大特色,完整架构学习蓝图

看来像集教育口号之大成的目标,IB却用扎实的课程架构去实践。IB课程有四大特色:

1.鼓励探究式学习

IB期待学生能主导自己的学习、能诠释知识,而非被动接收知识,因此绝不会有老师从课本第一页开始教起的教室风景。

从基础课程起,探究式学习鼓励孩子发问、主动研究不同主题,学习场域不限教室,还扩展到真实世界。

探究的深度随年龄加深加广。

到了高中阶段,加进IB专属的「知识理论」、以及「拓展论文」,目的是准备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复杂议题的研究能力。

「知识理论」就是批判思考、表达沟通能力的训练,是每个学习科目都必须融入的元素。

而每周一堂、两年内共一百小时的「知识理论」课,没有所谓课表,老师不断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面对的社会现状,对任一学习科目提出质疑,老师陪伴探究解释,毕业前三个月,每个人都须提出口头报告。议题林林总总,如探讨情绪和理智在诠释统计数字时扮演的角色等。

「拓展论文」被称为「高中阶段的博士论文」。学生自选一门学科,撰写一篇四千字的论文,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论文写作能力。

2.跨领域整合

IB基础课程架构有六大跨领域的主题: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哪个时间点、如何表达自己、世界如何运作、如何组织、分享地球,巧妙融合各专业科目。

IB课程重视动手做、团队合作、尤其强调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学习的单元经常是跨学科进行。

获得IB认证的美国加州纳帕酒乡贝艾尔小学(Bel Aire Park Magnet E. School),是学区的耀眼新星。四年级的科学项目学习,用六周时间研究生态系统。孩子将在班上所学知识,到金门大桥国家公园查考、印证,最后向同学、家长报告研究发现,以及利用教室内的平板计算机创造出自己的「课本」。

贝艾尔小学经过三年IB课程的评估改革,从一所低于全州标准测验、可能被接管的学校,脱胎换骨到自然科学总平均大幅进步。

校长贾妮.伯特(Janine Burt)归功于IB课程的引进,“改变了孩子对学习的观感,并带来更多自信、决心和挫折容忍力。”'

3.重视全人发展

IB绝非智育导向的课程,它重视每个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尤其在情绪、人际、价值观等影响人生的关键领域,并且强调采取负责的行动。

很多IB学生来自精英家庭,透过小区服务,学习到付出和关怀。

这类学习绝非「搜集点数或时数」的表面工夫,IB在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书写、讨论、报告的方式,反思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义。

IB高中课程的第三个核心,为创意、行动、服务(CAS,Creativity、Action、Service)。

学生可展现平常课后从事的各类才艺、体育活动,以及更深刻、长期的服务行动(例如到非洲、亚洲等贫穷国家,协助建造教室、募款等),透过体验学习,加强世界公民的责任感,以及个人带来改变的自信。

IB也针对CAS课程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确因此更加懂得反省、成熟。

IB学生在忙于课业的同时,必须创造、参与改变小区的行动,IB总监思娃.库玛瑞(Siva Kumari)表示:“这样的责任感一定会伴随他进入成人世界,成为更成熟的人。”

4.评量基于客观标准

IB评量是大部分家长、老师的学习历程中最陌生的经验。

传统的总结性评量,只有一个分数,看不出学生的进步、以及进步的程度。

IB的考试、评量,则植基于一套放诸世界皆准的客观标准,目的在支持和鼓励更好的教与学,而非每位学生的竞争排序。这套评量的标准,老师们不断会在课堂上提醒学生,每位学生也都有白纸黑字的说明。

IB评量分为基本技巧、进阶技巧的评量。能保留知识、理解基本概念、应用标准公式等属于基本技巧,得分较低;能够分析/呈现信息、评估/建构理由、有创意的解决问题,应用在日常生活,或从未经历的经验中,则属于进阶技巧,可以得到最高分。

以中学课程的数学考卷为例,很少出现一元思考的是非题,而是综合看出学生各阶段能力的题型。

考试形式也很多元,除了纸笔测验,还有海报制作、口头报告等许多其他方式。

IB评量不是为查验能死记多少知识,而是分析、应用能力,老师平时给学生的回馈(形成性评量),也多半会利用这样的标准。

IB高中课程的评量还分内部评量和外部评量。

全球有五千位IB评审员,许多是资深老师。

学生的论文、简答题、申论题、个案研究、甚至口试录音,都会交由全球评审员评估,他们用师生都熟知的评量标准,不看对错、计算得分,而是评估应试者的能力和表现,就能确保客观、公平。

给孩子「人生需要的能力」

台北欧洲学校资深IB英文老师戴伦.拉契弗(Darren Latchford)举例,两年英国文学课上,学生要精读十三种以上诗、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类型文体,考试绝不会出现《罗密欧与茱莉叶》是哪年完成这类问题。

IB高中考试同一科目通常分成三至五个时间举行不同形式的考试,多半需要申论,例如在两个半小时内,回答「就你研究过的两、三个剧本,比较其中人物出场和进场的意义和冲击」等题目。论述时,学生必须长篇大论,要有独特、可追溯的想法。

拉契弗分析,IB不仅对学生、对老师,都是一个挑战。

除了学科本身,时间管理、表达、批判思考、开放心态等「人生需要的能力」都必须达到一个阶段,“好像两年内你经历了整个人生,”他说。

全球疯IB,并不代表每一所有教育理念的学校,都必须取得IB认证。

IB的价值在于,它让全世界看到, 二十一世纪教育理念的确不光是喊得震天价响的口号而已,而是实际可行的。差别在于大人有没有真的想要落实,培养孩子未来需要的能力的决心。

IB课程分基础、中学、高中、专业认证4个阶段,课程架构以层次不同的同心圆呈现,但圆心都为课程总目标─培养「IB学习者」。

《亲子天下》专访了来自新加坡的 IB 亚太地区发展认证部部长史蒂芬妮.梁(Stephanie Leong),她谈到一些大家对 IB 的迷思,以及 IB 教育重视的价值。

以下为专访精华摘要:

怎样的学校适合申请 IB?

全球有5000所 IB 学校,没有哪所比较好或比较不好,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申请之前,每所学校都必须先做一个「可行性研究」,不是要看自己是否有钱?有教室?而是去思考,IB 是否对我们的学生有利?学生能否透过 IB 的学习,用不同角度看事情?学生是否能透过这个架构学得更好的技巧,对未来大学的学习有帮助?这个课程如何影响学校小区?学校愿不愿意支持全体老师接受另一种专业发展?主管的官方教育行政体系会不会支持?

没有对或错的学校,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旅途,学校必须真实对待自己。

做过这个「可行性研究」,大部分学校就能理解自己站在哪个点,可以往哪里去。你不需要一开始就做到100%,而是慢慢「进化」。

IB 的教学对亚洲老师常常是很大的挑战,如何协助老师从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者,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促进者?

IB 要求老师「戴不同的帽子」,有时你是讲课的老师,有时你是教练,有时你又是学习者。

我觉得所有老师都具备这些特质,都非常有热诚,但也许是教育体系,或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允许老师去执行。

因此每所来申请 IB 的学校,我们一定会确保校长理解 IB 的理念,否则如何领导学校?我们有专门为校长办的工作坊。

要导入 IB 不是一小部分的改变,而是一种转型。校长必须以身作则,否则无法邀请老师一起转型。

学校要转型成 IB,不能用由上而下的「命令或规定」,是校长自己要先有意愿,然后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走向那个转型的发展。

常常老师们会怀疑,我可以创新吗?家长会抗议吗?小区会觉得我做的是被允许的吗?

IB 学校必须是一个运行良好的「生态系统」,校长承诺、家长会承诺,老师们就能没有顾忌的去做改变和发展课程,奎山学校就是一个好的案例。我们和所有 IB 学校都相信这个共同感,也在这个理念下一起工作。

我在亚洲看到很多对教学极有热情的老师,在中国大陆有150所 IB 学校、印度、日本、韩国都有很多当地的老师加入转型成功。

台湾的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亚洲创新的典范。我觉得这个教育上的转型不是现代化,而是为了帮助孩子做好未来的准备而做新的事。

我看到新的课纲和 IB 有很多相似的理念和做法,例如 IB 小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玩中学、做中学等;而 IB 的核心就是培养学习者的目标,使自己成为探究者、思考者、懂得关爱、敢于冒险等,这些也都和新课纲的目标类似。因此我认为老师转型成为 IB 老师,就不会是太困难的挑战。

有申请 IB 认证失败的学校吗?

IB 申请通过率大概是95%,那5%我不会说他们失败了,只是有些学校需要2年、甚至3年。

申请 IB 小学、中学、大学预科都有至少1-2年的试行应用阶段,这段期间校长和相关主管要接受 IB 训练,所有老师都要接受专业发展训练,发展课程,没有快捷方式。

IB 订出关键课程,各校可以根据本校老师们的需要,去选择,帮助老师们去上课,然后才能申请认证。

那些没有通过认证的学校,大多数是因为换了校长,新校长不愿意继续或尝试;或者是把 IB 课程当成课表。

但 IB 不是课表,也不是输出一套系统,而是一套课程设计架构,适用于各个国家课纲。

如果学校觉得还没准备好,我们会说慢慢来,因为我们希望一所学校在申请进入认证阶段前已经准备好。因为若试行应用期没有准备好,对学生、老师都没有好处。我们会充分的咨询申请的学校,确认学校已经知道他们预备要做的事。

IB 学生具备哪些面对未来的特质?顶尖大学都爱 IB 毕业生?

很多教育系统的课程只看学习成果,但 IB 强调孩子如何学。

IB 从小学课程起,就带领孩子探究式学习,鼓励发问、主动研究不同主题,探究深度随年龄加深加广,到预科阶段加进 IB 专属的「知识论」,就是批判思考、表达沟通能力的训练。

「延伸论文」要求学生完成一篇4000字的论文,培养独立研究、论文写作的能力,这些都是大学学习很重要的能力。

而且 IB 重视全人发展,预科要求孩子不偏废文科或理工科、还要去做深度小区服务。IB 毕业生因此各方面都很均衡、有自信、了解真实世界,通常也会是领导者。

而且 IB 的多元评量也放诸世界皆准,目的在支持和鼓励更好的教学,不在竞争排序。IB 的成绩不会「贬值」,十年前的7和十年后的7代表的意义一样。大学都很喜欢录取我们的学生。

★版权所有,转载请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cn-parenting)

上一篇新闻

众安在线是家什么样的公司?

下一篇新闻

众安:科技将让新保险“精”时代成为可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