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潮人文脉」“楹联之乡”底蕴深厚“精神佳肴”老少皆宜

文、图/赵映光 赖嘉华 郑嘉敏 (除署名外)

「潮人文脉」“楹联之乡”底蕴深厚“精神佳肴”老少皆宜

“回眸历史 锚定目标图未来;立足当今 迈开脚步创先进”“新正开曙色 彩章献瑞 龙邦震世壮风云;旧腊迓春光 牟韵鸣祥 牛岁实仓留福祉”……汕头市濠江区(赤隆)壬寅新春征联活动已于日前完成评审工作,活动评委会也已在收到的海内外600多名联友的5000多比应对中评选出了若干获奖作品。本地获奖者可于2022年2月22日至25日在汕头市濠江区文化馆领取奖金,濠江区外的获奖者奖金则将由主办单位联系汇款。

楹联,也称“楹贴”“对联”“对子”“联语”,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在汕头市濠江区,“楹联习俗”是省级非遗项目之一,从创作到书写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群众基础,当地广泛流传的“九十老翁擅此道,十岁女童也略通”俗语也足以佐证该文化事象在濠江普及的广泛性和长期性。

已连续举办了20年的“濠江区新春征联”则是汕头濠江区的一项重要文化品牌,也是当地每年新春文化活动中的重头戏,更是濠江作为全省首个楹联之乡活态传承楹联文化、推动楹联文化传播至五湖四海的生动注脚。

「潮人文脉」“楹联之乡”底蕴深厚“精神佳肴”老少皆宜

明清已盛行 趣事广流传

楹联,是我国文艺百花园里一朵芳馨的奇葩,它是用精炼优美的偶句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

“楹联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一直非常盛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慢慢形成了一种民俗文化,在全国各地繁衍、发展着。”省级非遗项目“濠江楹联习俗”市级传承人林则林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楹联文化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在濠江盛行,其中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的青云岩,至今仍保存有明清时期文人墨客的楹联及摩崖石刻共100多题,此外达濠古镇内的宫庙祠宇和民居亦有古代楹联的遗存。

「潮人文脉」“楹联之乡”底蕴深厚“精神佳肴”老少皆宜

“这些文化遗存,无不印证了濠江楹联文化的历史渊源。”汕头濠江区文化馆馆长吴著彬介绍,昔时,濠江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节点,商贾云集,民俗气息浓厚,民间婚丧喜庆、乔迁开店,无不以楹联渲染气氛,每逢节庆乡社,征联、猜谜,蔚然成风。

悠久的历史不止存在于楹联遗存之中,濠江当地民间还流传有诸多文人墨客的趣味联林故事。比如相传在清朝,贡生张国栋曾为当地一家生意不景气的小食店写了一副对联,联云:“虽无易牙调羹手 却有孟尝饱客心”。张国栋特意将最后一字的“心”,中间一点留空。张国栋的字好、联好,这已足够惹人注目,而大书法家写错字的消息更是让人称奇,于是很快引来了众多到小食店看热闹的人,由此,濒临关门歇业的小食店被张国栋一联捧旺。

随着社会的发展,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逐渐让一部分人疏离了“楹联”这种饱含民俗价值的文字表达形式。但在汕头濠江区,这种情况却恰好相反,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许多民众参与楹联文化活动的热情持续高涨:不仅有文艺爱好者先后成立了“廊西诗社”“楹联学会”等组织,还经常聚在一起撰联、评联,切磋技艺;群众更是逢节必用,逢喜必用,逢事必用:新婚燕尔,请人为新郎新娘的名字撰一好联;开业大吉,请人为店名创作一副发财对;迎新纳福,请贤人依据新年心愿撰联并书写……名句佳联就如同一束束瑰丽的鲜花,竞相开放在各家各户、各行各业的楹柱与厅堂,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佳肴”。

2007年,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经实地考察、论证后,认为濠江区楹联文化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决定授予其“广东省楹联之乡”称号,这也是广东省首个“楹联之乡”。2009年,濠江的“楹联习俗”被公布为汕头市级非遗项目;2018年濠江区被当时的省文化厅评为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楹联),濠江区的“楹联习俗”被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品牌活动多 唱响新时代

据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初,濠江区文化部门就牵头组织开展送春联、楹联灯谜会、书联展览、楹联群英会等活动,每年活动达数十场,无论是干部、职工、农民、渔工,或是教师、学生,对楹联活动都喜闻乐见,有效地推进濠江区楹联习俗的形成。

众多形式多样的楹联活动也逐渐沉淀了不少楹联品牌活动,颇具“国际范”的“濠江区新春征联”活动便是其中之一——每年新春来临之际,濠江区文化馆都会组织当地楹联学会的楹联专家,拟出富有时政内容、新春气息、乡土特色的联句,通过网络面向海内外征集楹联对句。

据介绍,上述这场文化盛会由濠江楹联学会会长、省级非遗传承人黄鸿杰发起,并逐步从社区推广至全区,并面向全球征联,至今已连续举办20年。2021年的壬寅新春征联活动就吸引了世界各地共600多名联友踊跃参与,收到应对5000多比。

“新春征联活动开始前一个月,我们的邮箱就收到海内外的楹联爱好者发来的邮件,询问今年征联活动开始的时间。”吴著彬告诉记者,新春征联是濠江一个长期开展的活动,如今已成为了濠江楹联传播至五湖四海的文化品牌。而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的过程,既给楹联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切磋的平台,同时也为濠江区的文化事业增彩。

每年春节前夕举办的“文化惠民”送春联活动,也是濠江楹联文化传承的“例牌”,该活动邀请书法家结合《濠江区新春楹联集》中的作品创作书写春联,赠送广大群众,形成独具濠江风格的春联文化。

“每天写两个半小时,大概可以写四十副,快的时候一天可以写一百多副。”已经坚持参加送春联活动有二十余年的吴著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打趣说,“现在年纪大了,写春联都要戴上护腰带才行了。”

为促进楹联艺术的传承发展,从2015年4月开始,在濠江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濠江区文化部门近年来探索将楹联和灯谜进行艺术联袂,每月常态化开展“每月一会·濠江联谜”活动,至今已举办超过一百场活动。

“每月一会·濠江联谜”活动把楹联、灯谜作为宣传新载体,开展主题宣传,涵盖党建、普法等内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濠江区则广泛利用网络开展楹灯谜线上活动,打破地域限制,吸引年轻群体参加。如今,每年正月期间,多场楹联灯谜会在濠江各社区举行,打造濠江楹联、灯谜民间文化品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非遗进校园 文化薪火传

古老的传统文化唯有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价值,才能实现长久的传承。据林则林介绍,近年来,他们将古抄本内容结合当地近代楹联家的作品,搜集整理了新春联、居宅联、行业联、祭祀联等古今民俗对联近万副,汇编成册后出版了《实用楹联精辑》楹联工具书,为广大楹联爱好者提供了楹联创作时的“正确打开方式”。

而创办自1997年的《濠江区新春楹联集》,如今仍然坚持着一年编印一本的节奏,其创作内容紧跟时政热点,紧扣时代风貌,在全国楹联界是一大特色工作,至今编印数量已逾十万册。

与此同时,濠江区也注重下一代的楹联文化传承,目前已建立了数个楹联灯谜进校园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名家深入到学校课堂,为中小学生授课,并开展“学百年党史 做时代新人”“做花灯,猜灯谜,闹元宵”等专题联谜会,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这些工作对于保护濠江楹联习俗之根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吴著彬在谈及濠江楹联习俗传承路径时说,他认为楹联的传承路径有三点,一是政府主导,打造品牌,扩大影响;二是艺术嫁接,服务社会;三是将“楹联文化”引进校园,让非遗的薪火在青少年一代中传承。如今,这三条路径已在濠江慢慢实现。

为让楹联文化传承后继有人,濠江区文化馆每年也常态化开办楹联灯谜公益培训和讲座,弘扬传统文化;当地许多中小学则常年开设有楹联灯谜专栏,还有学校将其编入校本课程。更令人欣慰的是,濠江区还编印了《中小学生校本教材——灯谜》《中小学生对联灯谜教材——联谜双修》等乡土教材应用于教学,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为联谜校园教学提供了规范的基础保障。

「潮人文脉」“楹联之乡”底蕴深厚“精神佳肴”老少皆宜

“随着楹联传承工作的开展,将楹联和灯谜结合的初衷是希望以书兴联、以联促谜,以灯谜的形式来推广楹联文化可以提高趣味性,接受度也更高。”吴著彬说,联谜合璧为传统的楹联非遗文化注入了新时代活力,焕发出全新生机。

“经过长时间教学与实践,我认为楹联和灯谜,可以与日常教学相辅相成,而且能够更快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青少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林则林认为,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找到合适于现代的路子,这需要全社会构建起一个氛围,才能提高群众的兴趣爱好。具体到楹联的传承,还需要结合学习其他传统文化知识来加强基础,才能更好地进入楹联的世界,从而感受其内涵,真正对楹联产生兴趣。

【文脉一线】

探访“春联村”:祖传墨汁书写百年风华

展红纸,蘸饱墨,运足笔,洋洋洒洒几笔,一副寓意吉祥的楹联挥就而成,饱含美好的祝福和期盼被挂上门楣……贴春联表达新年美好愿望,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迎春习俗中不可或缺的“重头戏”。在汕头,除了濠江的楹联习俗,龙湖区鸥汀街道金洲社区也是一个粤东地区远近闻名的春联专业社区。据悉,该社区的春联以“手写”和“祖传墨汁”而远近闻名,不仅热销粤东,还远销中国香港及新加坡等,而且还诞生了不少“春联世家”。

「潮人文脉」“楹联之乡”底蕴深厚“精神佳肴”老少皆宜

延续笔尖上的年味

步入这传说中的“春联村”,可以看见家家户户门前的春联都是“手写体”,“吉祥满门真如意 平安家宅更顺心”“春满神州千里秀 时逢盛世万家兴”……铁钩银划,蕴含灵气,或笔走龙蛇,或端庄大气,笔迹甚少雷同。该社区居民告诉记者,这些春联都是社区居民们自行撰写的,金洲社区和附近周边的春联基本都是手写体,很少有印刷体。

在金洲社区,许多居民把书写春联称作“写门符”。“写门符”作为一种传统产业,在当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高峰时期,金洲社区写“门符”几乎遍及家家户户,当中既有“父子双铁笔”,又有“祖孙三银钩”等“春联世家”。

在金洲社区居民家,记者在他们书写的成堆春联中,不仅能看到“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些流传百年的名句,也能读到“建设新农村,山欢水笑;迎来好日子,物阜民丰”等紧跟时代主旋律的一些对子,以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

每年中秋过后,金洲社区居民就忙着备材料写春联。“近年来也有一些商家专门来这里批量订购‘门符’,但每家写的‘门符’大多还是靠‘自产自销’,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要写上百副。”据居民李家文介绍,每年到腊月中旬,他便和社区的春联“写手”一样,收拾好行头,或走街串巷叫卖,或者外出到各地集市卖春联。

专用纸张远近闻名

这里的春联几乎销遍粤东,方圆几十里的乡村都有金洲社区人的墨迹。除了居民坚持传统手写春联外,金洲社区春联之所以出名和畅销的另外一个原因则在于它的祖传秘制墨汁和特制纸张。

“我们社区写春联的墨汁都是自制的,用的是祖传配方,主要是用松香、酒精、乌烟三种原料混合熬制而成,配比全凭各人经验,用这种自家熬制的墨汁比普通墨汁稠黏,写出来的字乌黑发亮,可耐日晒雨淋,比起‘千联一面’的印刷春联,金洲春联光泽好,经久耐用。”李家文告诉记者。

除了墨汁与众不同外,金洲春联的纸张也是特别印制的,大红春联是印刷厂专用“红丹”印刷的,颜色鲜艳、轻易不会褪色,所以金洲人自豪地称他们的春联可以用水浸,这点也是普通春联难以比拟的。据悉,金洲社区被评为了“汕头市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春联)”。

正是由于这祖传墨汁和专用纸张,金洲社区的春联数百年来一直走俏。据介绍,近年来,金洲社区写春联的名气越来越响,金洲春联畅销潮汕地区,甚至还远销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目前,还有部分居民正尝试把春联放到网上销售,让特色手写春联多些机会“走出去”,弘扬传统文化,也希望这一特色行业能够在年轻一代中继续一代代弘扬下去。

【文脉一周】

2月12日至14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多彩神州”主题展区迎来汕头主题日,主办方通过多媒体、互动体验等形式,向媒体及国内外来宾展示大美汕头的形象魅力和文化特色。

2月14日至15日晚,由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潮州市文化馆主办的“我们的节日·元宵节——周末小舞台潮州铁枝木偶戏晚会”在潮州市文化馆一楼广场举办。

2月10日下午,院线电影《潮汕合伙人》项目启动仪式在揭阳阳美玉都举行。该电影以揭阳玉文化产业发展为背景,围绕擦亮“中国玉都”品牌,通过银幕充分展示揭阳人乃至潮汕人诚实守信、勤劳善良、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

2月15日晚7点半,由汕尾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汕尾市九大文艺家协会承办的《善美欢歌闹元宵》在汕尾市文艺志愿者协会抖音号平台进行网络直播。 (郑嘉敏)

总策划 / 汪一洋 杜传贵 林海利

编委会主任 / 曾颖如 孙爱群 孙璇 胡泉

主办单位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羊城晚报社

本期统筹 / 马汉青 姚志德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

上一篇新闻

「城事」最新!黄石最好的幼儿园是它们;汪学东候选“中国好人”

下一篇新闻

这个清明,春风化雨思校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