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时看起来似乎是百废待兴:当时由于粮食的缺乏,只得实行配给制——每人每天限定食用297克的食物,这其中30%是白薯、大豆和豆饼,米面和肉类几乎快要绝迹了。与此同时在国家的配给制度之外整个日本涌现出了6万个倒卖各类物资的黑市,黑市上的米价涨到了政府配给物价的130到180倍之间。美国占领当局必须每天向日本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至少运来6000吨大米才能保证尽可能少饿死人。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这时日本全国城乡失业者高达上千万,另外还有150万肺痨患者、200万战争孤儿和1800万无家可归者。战争导致了超过200万人的死亡,除京都和奈良之外几乎所有城市都遭到了空袭,一共有250多万个建筑物在空袭中被毁。仅在东京就有709906处住房被毁,当时东京的街头散布着200万吨碎片;大阪也有32.8237万间房屋被毁;神户被毁的房屋数量是13.1528万间;名古屋为13.6556万间。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日本的工业生产在战败投降后的第二年仅相当于战争爆发时的七分之一左右,煤炭产量只有战前的八分之一左右,生铁产量只有战前的十二分之一左右。然而战争只是摧毁了有形的工厂、银行这样的物质财富,却并没摧毁长期积累下来的技术、人才、制度优势。早在明治维新之前的1850年日本的男孩识字率就已达到45%上下,女孩在13%左右,总识字率不仅超过了当时的清朝,也超过了当时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国。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1872年9月明治政府开始正式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尽管比英国晚了两年,但仍早于法国和美国。到1912年日本的学龄儿童就学率已达98.2%。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感叹道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可以说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毫无基础的前提下白手起家的。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然而日本的战后复兴却并非白手起家。战前的日本作为亚洲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已能自主生产飞机、坦克、汽车、轮船等等。尽管有形的厂房和机器设备的确在战争被炸毁了,可作为世界主要工业国积累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活了下来,这就为日本的战后复兴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战败也为日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恰恰正是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扶持下日本实现了战后经济复兴和现代化国家转型。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随着冷战格局的形成使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打压转变为扶持:正是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扶持下日本才得以解决战后初期严峻的粮食问题,也是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授意下日本的新宪法得以制定。1946年10月21日通过的《土地改革法案》使日本的无地农民获得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土地。土改不仅直接缓解了当时日本严峻的粮食危机问题,而且使日本开始真正迈入发达国家的门槛。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战前的日本尽管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工业国,然而日本统治阶级把国内财富主要用于对外侵略扩张,所以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比起欧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的差距,尤其是当时的日本农村地区其实仍是相当落后的。农地改革实际上成为了日本战后统筹协调城乡发展的第一个重大举动。日本真正成为足以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发达国家其实就是始于二战之后。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战后的国际格局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对峙状态。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决心将日本打造成自己在亚洲封锁围堵战略对手的桥头堡。这一时期美国对自己的欧洲盟友推行了马歇尔计划以恢复振兴欧洲经济,而在日本道奇路线则应运而生:日元对美元的单一汇率被确定为1美元兑换360日元,这一措施从根本上决定了日本经济的稳定。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的司令部就设在日本东京,日本成为了美国海军、空军出击的基地,同时也是美军军需物资的中转补给基地。一时间军事订单如潮水般涌来,而以船舶、铁路等为代表的交通运输行业则直接在军需物资的周转调度过程中被最大限度地运营起来。持续3年的朝鲜战争使日本从美国获得了高达10亿美元的“特需”收入。不难想象这对当时处于萧条状态中的日本经济带来了何其巨大的提振。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上世纪50年代日本的战后经济复兴甚至开始对美国构成了一定挑战:这一时期日本纺织品在战后经济复兴的大趋势下开始抢占美国市场,进入60年代后这一现象已引起美国的重视,最终美国通过限制日本纺织品的法案迫使日本”自愿限制出口“。然而在70年代日本的钢铁行业取代纺织产业涌入美国市场,于是美国在1977年发起反倾销起诉迫使日本“自愿限制出口”。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进入80年代后日本的汽车取代纺织品开始占领美国市场,而美国再次故伎重施迫使日本“自愿限制出口”。到了80年代末日美贸易战转入以半导体及电子产品等高新技术领域。这场日美贸易战一直持续到90年代。在整个日美贸易战的过程中日本往往迫于美国的压力而”自愿限制出口“,可日本总是能开发出新产品以替代原有的被限制出口的产品推向美国市场,所以美国压制日本经济的预期目标始终难以达到。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对美国所构成的威胁挑战才不复存在。在此之后日本进入了所谓“失去的二十年”:在1997-2017年的20年间日本实际经济增长只有16.5%,年均增长率只有0.77%;同一时期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是9.5%,越南也接近于8%,韩国的经济增速也大体保持在日本的3倍左右。当然这并不是说日本经济在这二十年间就没增长,而是说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相当缓慢。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长期以来日本的GDP就一直在5万亿美元上下徘徊。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日本经济在经历二十年的低增长后依然还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之一。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越了日本,然而迄今为止日本依然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德、英、法等国的经济总量至今仍无法超越日本。这首先是因为日本在进入经济停滞期之前就已达到相当的高度。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泡沫经济破灭前夕的1995年是日本经济的巅峰。这年日本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左右,排名进入全球前5的日本甚至高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世界格局被总结为“政治上两极、经济上三极”:所谓政治上的两极当然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至于经济上的三级则是北美、西欧、日本。日本能以一国之力与美国主导的北美自贸区以及欧洲共同体抗衡。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1985年日本GDP总量就达到了1.3万亿美元,同时期的美国是3万亿美元。这时日本作为国土面积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的二战战败国在经济总量上已超越了2200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国苏联,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与法国的GDP总量加起来才勉强接近日本。在当时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占据了近一半,而在世界10大企业中日本就占了8家并席卷前三。当时东京的GDP总量是纽约的3倍,比我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还高。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由于日本经济早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即使是年均0.77%的增速实际上也会带来很大的增量。即使日本经济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增速缓慢,但仍足以使自己的人均GDP保持4万美元左右的水平。那么日本经济为什么会在打下良好基础之后进入二十年左右的低增长时期呢?现在网上很多文章把这归结为美国通过《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进行打压的结果。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美国当年确实打压了日本经济不假,然而当时与美国签《广场协议》的除了日本之外还有西德、英国、法国,那么为什么最后只有日本一家出问题呢?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的确有美国打压的因素,不过更为关键的其实还是日本经济自身固有的问题。事实上从签订《广场协议》的1985年到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1995年有十年时间,而在这十年内日本经济其实延续了之前一路高歌猛进的势头。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相对于美元升值,也就是说日元能兑换更多的美元,所以日本人的资产和资金相对于美国就急剧膨胀起来,这使日本人的国际购买力进一步膨胀,于是日本就更加把大量盈余资金投入到美国市场。日本人在以美国为主的海外市场的买买买有增无减。1986年到1991年期间日本的海外投资总额高达4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而美国成为了日本海外投资最主要的投资目的地,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日本资本涌入到美国工业、房地产、金融、文化等各个领域。1989年6月索尼公司对外宣布:公司以34亿美元的价格成功购买了美国娱乐业巨头,也是美国文化象征之一的哥伦比亚影像公司。事实上在索尼收购哥伦比亚影像公司之前三菱公司就以1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的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这栋代表美国资本主义强盛时期的建筑就这样归日本了。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当时在洛杉矶日本人掌握了闹市区几乎一半的房地产;在夏威夷96%以上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并主要集中在饭店、高级住宅等不动产方面。从1985年到1990年日本企业总共进行了21起500亿日元以上的巨型海外并购案,其中有18起的并购对象是美国公司。到80年代末全美国10%的不动产已成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由此可见《广场协议》的签订并非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直接诱因。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事实上日本经济失落的根源还是在于内因,《广场协议》充其量只是加剧了日本泡沫经济破产的进程而已,正如一个人的身体内在机能出了问题就容易被风寒入侵。要弄清日本泡沫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初破产的根本原因,我们有必要先看看日本在此之前究竟是如何一夜暴富的。尽管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一直在效法并试图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但其实直到上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还入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法眼。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然而在短短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这个他们眼中的普通发展中国家已迅速成为了遍地黄金的富裕国家。导致这一切发生的除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建设生产发展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虚假繁荣。首先发力的是日本股市:当时所有代表日本的225种股票轮番上涨,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些人的资产猛增了4倍。在股票上涨一年后房地产业开始迅速上涨,土地的价格就像被吹气球似的每天上涨。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股市和房市的一路上扬使日本经济开始呈几何级数膨胀起来。然而日本这种一夜暴富的模式其实从一开始就潜伏下了日后破产的隐患:期待通过资产价值上升而获得利润的手法随着资产价格的上升会越来越难以奏效,因为任何资产的价值都不可能无限上升下去。这意味着当资产价格最终停留在高水平时最终的资产持有者将无法获得收益。事实上任何资产的价值都不可能始终背离其本身的价值。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尽管一时的炒作会令其价值在短时间内呈几何级数膨胀,但在经历一定时间的演变后最终其价值将回归平稳状态。这并不是说对资产的持有者而言:最终的结果是不赚不赔。如果我们设身处地想象是我们自己在炒股、炒房,那么我们很有可能并不是在股市、房市的低点买入的股票和房子,而资产最终回归的价值却是向低点趋近的。这意味着我们手里的资产最后所值的钱相比我们当初的买入价缩水了。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缩水的这部分价值就成为实打实的损失。当这样的损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就会造成国家整体经济的动荡。和股市、房市的泡沫相伴随的就是日元升值,对此今天很多日本人还十分怀念——那是一个人们不用工作或只从事少量的工作就能获得丰厚的奖金的年代。当今天世界各国的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抱怨:工作不好找、工资薪酬低的时候也许无法想象当时日本年轻人的就业竞争压力并不大。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恰恰相反当时的日本公司面临着招人的竞争压力,于是大公司纷纷在薪酬待遇上互相攀比,甚至出现了上一个月班发几个月乃至半年、一年奖金的现象。与此同时手里握着大笔钞票的日本人生活也越来越奢侈。战后重建时期埋头苦干的拼搏精神日渐被奢侈享乐之风取而代之:也许是因为钱太容易获得了,以致于全体日本人仿佛在一夜之间和钱有仇似的开始大把大把地消费。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买下美国帝国大厦就是这时日本人的疯狂写照,似乎一夜之间世界各地都涌现出了到处买买买的日本人。这时整个日本都陷入到一种癫狂状态,丝毫没任何人意识到一个核心问题:钞票仅仅只是作为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媒介而存在,它之所以有价值完全在于它可以在市场上交换来人们生活所需的一切资源,而钞票本身是不能吃不能穿的,说到底一国经济始终是需要实体经济作为支撑的。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当所有人都疯狂痴迷于通过炒作而带来的虚假繁荣而忽视实体劳动的时候日本经济实际上完全是靠提前透支后人财富来支撑的,当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注定将是缺乏后劲的。在日本的动漫作品《哆啦A梦》里大雄在自己零用钱不够时曾用道具将自己家未来的钱提前消费掉,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人真真切切干过这样的事,而且是在不借助任何道具的情况下玩得不亦乐乎。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1996年是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第二年。就在这年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曾对日本未来的国运做出预言:“日本在未来仍将在国际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相比邻国将日渐趋于平庸”。李光耀所指的这个邻国其实就是中国。当时李光耀就预言:“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30年超过日本”。现在看来李光耀的分析结论是完全正确的,只不过中国的发展速度比他预计的更快,所以中国的经济总量比李光耀所预计的提前20年超越了日本。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李光耀之认为日本注定将走向平庸是因为他意识到了日本所面临的人口问题。目前日本正在迅速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已降到1.39,远低于2.1的人口替代水平。1950年日本是10个年轻人养育一个老人,近年来则减少为2.8人且下降的趋势还在持续,到2060年有可能降至1.3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是世界九个人口上亿的国家之一,然而如今日本的人口规模已跌出世界前十位。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在日本的战后复兴过程中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产业工人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如今日本人口的减少意味着兵力和劳动力的减少。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势必会使年轻人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李光耀认为这种状态如果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年轻人就会由于不堪重负而选择离开日本,届时日本经济必将进一步衰退。日本尽管是一个发达国家,然而从日本相对较高的自杀率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社会压力比较大的国家。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201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一书。这本书揭露了日本目前所面临的现实处境:一方面年轻人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日本女性那种传统的相夫教子、伺候公婆的观念正在逐渐松动并最终瓦解。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在日益沉重的社会竞争压力下失去了上进心和欲望。人们对明天不再抱有希望,也不再谈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甚至已懒得结婚生孩子。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少子化、老龄化、相对较高的自杀率、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尽管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之前的长期积累已使国民持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企业也有高额的内部准备金,然而却未能有效运用资金。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都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日本经济在这种形势下似乎正如李光耀所预言的那样在走向平庸,然而日本经济的平庸只是同中国这个新兴大国相比而言的。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在泡沫经济破灭前后的90年代日本就已展开对21世纪发展战略的研究:1990年日本通产省提出《2000年的产业结构》政策展望报告;1991年和1994年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两度发表了题为《2000年的世界与日本》预测报告;1995年12月日本政府《1995~2000年度新经济计划》正式出台;1996年初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进一步提出题为《新产业论》的2010年日本中长期远景并协助通产省完成了关于21世纪产业结构的报告。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这些报告和计划均提出一个共同观点:以信息和通讯一体化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可能使以往的产业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性重组。21世纪日本将面临老龄化社会与国际大竞争时代,因此有必要对日本的产业结构、经济体系进行调整与改革。事实上日本经济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相对放缓的时期是一种必然趋势,只不过泡沫经济的破灭加剧了这一趋势。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事实上日本政府和经济界对日本经济的放缓趋势是事先有准备的,在泡沫经济破灭前日本经济的转型其实就已开始布局。由此可见泡沫经济的破灭的确令日本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那种突飞猛进的增长状态沉寂下来,但如果就此认为日本经济在所谓“停滞的20年”完全没任何发展就与事实不符了。泡沫经济破灭对日本的打击固然是沉重的,但并没破坏日本经济的基础。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1994年12月日本政府发表的《尖端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方针》中提出了日本在10年内十大重点攻关领域:利用电脑进行物质解析技术;观测及记录生物构造与机能技术;细胞培养与物种保存技术;以原子和分子为单位的超微制造材料技术;从原子到地球规模的测量解析技术;模糊方式解析实验数据技术;接近人类感觉的传感技术;耐久与安全测评技术;促进思维的模拟技术;微空间医疗技术。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就确立了“技术立国”战略,如今日本在新材料,能源、生物、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日本可谓独领风骚。目前美国尖端武器的电子装置中使用所用的陶瓷部件95%都是日本制造的。迄今为止日本已诞生过28位诺贝尔奖得主,位居全球第6位。近5年来世界各国的发明专利数量数据如下:美国28.9万件、日本22.4万件、中国16.9万件、德国9.13万件。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日本是亚洲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当其他亚洲国家还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奋斗时日本已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如今日本已建立了涵盖电子、汽车、半导体、造船、钢铁、军工、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等各领域的成熟工业体系。在半导体芯片技术领域近二十种必需原料之中日本就独占3/4的份额。2016年日本互联网帝国软银集团收购了半导体技术设计大佬ARM。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现在的日本在半导体领域既在上游有着设计核心,又在下游摸着产品制造,还在中游把控着原料。日本的汽车生产量超越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日本的丰田、马自达、本田、日产等汽车品牌因此享誉全球。在实体产业发展的同时日本的流行文化与其工业制成品一样开始占据国际市场:在中国有一代青少年是看着日本动漫成长起来的。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七龙珠》等动漫作品是整整一代亚洲儿童的集体回忆。日本还是全球第二大音乐市场:1988年《北国之春》被中国大陆评为“过去10年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外国歌曲”,与此同时这首歌还在泰国、蒙古、印度、越南、菲律宾、美国夏威夷、巴西唱开,成了一首为15亿人所喜爱的歌曲。现在日本的音乐产业每年能创造出近30亿美元的产值。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如今的日本已发展成为亚洲少有的可以同时利用工业、农业、贸易、金融以及文化产业赚钱的国家。事实上GDP并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水平,尤其是像日本这种有着庞大海外产业体系的国家:日本作为世界资本输出大国有四分之三的制造业企业都在海外建厂生产。海外产业的产出虽没计入日本的GDP之中,但创造的利润却转移到了日本本土,成为了日本的居民收入。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日本丰田汽车在1997年其营业收入约为900多亿美元,2017年上涨到2600亿美元。丰田汽车大部分的流水线都已经移居海外,日本本土并不多,但是该企业产生的利润却全部流回到日本本土。2002年日本在三个重要领域位居世界第一:外贸盈余达9.9万亿日元,是外贸顺差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4697亿美元,是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对外净资产(纯债权)余额达175.3080万亿日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截至2014年日本海外净资产增加13%,达到366.9万亿日元(约合3万亿美元),至此日本已经连续24年为全球最大债权国。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内德、英、法等欧洲发达国家中没一个能在经济总量上超越日本,因为这些国家几乎都和日本一样存在少子化、老龄化等问题。尽管这些国家在少子化、老龄化的程度上比日本相对较好,可这些国家在规模体量上本来就与日本存在差距。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德、英、 法三国的人口均少于日本,德国和英国的国土面积也小于日本,法国尽管表面看起来大于日本,然而作为岛国的日本却有着相对广袤的领海面积,所以日本如果以海陆总面积进行比较实际上超过了德、英、 法这三国中的任何一个。我们的地理教科书将日本定义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这种说法其实更多是就传统的陆地资源而言的。在新型海洋资源领域日本不仅不匮乏,甚至还是一个世界级的海洋资源大国。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日本所谓的资源匮乏、劳动力有限与中、美、俄这样的大国相比是成立的,但与德、英、法这种国土面积狭小、人口规模有限的欧洲国家相比还就真不一定。事实上真正有可能继中国之后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经济体的不是这些欧洲国家,而是国土面积、人口规模都远远超过日本的印度:印度的国土面积接近于日本的八倍,印度的人口规模是日本的十多倍。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富。得天独厚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印度成为耕地面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国家,国土总面积还不到我国一半的印度却拥有153.5万平方公里的耕地面积,这占全世界可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比我国还多3万多平方公里。印度的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铝土储量以及煤、重晶石、铁矿石的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

日本经济在经历“失去的20年”之后德、英、法等国为何还没追上

截至去年底印度的经济总量在全球排名第七位,位居美、中、日、德、英、法之后,然而在近期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全球GDP数据排名中印度已超越英、法成为仅次于美、中、日、德的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在过去五年内印度经济的增量达到了8000亿美元。如今印度已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有近14亿人口和大量青壮劳动力的印度已成为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的日本最大的竞争对手。

上一篇新闻

父母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能让孩子更棒!

下一篇新闻

即将开业的重庆来福士,宣传声势浩大,实际效果有待检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