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 星期三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日本媒体在报道日本经济时常使用的一个词汇是“失去的二十年”。2012年5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日本学者池田信夫所著的《失去的二十年》。该书从日本的现状、历史、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日本经济停滞的二十年的原因。日本媒体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是指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二十年。在1997-2017年的20年间日本实际经济增长只有16.5%,年均增长率只有0.77%。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如果纯粹从经济增长率数据而言:用经济停滞来形容日本近2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为过。同一时期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是9.5%,越南也接近于8%,韩国的经济增速也大体保持在日本的3倍左右。令人困惑的是日本经济在经历二十年的低增长后依然还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之一,经济发展水平依旧处于世界前列。1996年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就曾对日本未来的国运有过预言。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当时李光耀预言道:“日本在未来仍将在国际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相比邻国将日渐趋于平庸”。李光耀认为日本注定将走向平庸,因为日本无法解决自己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在日本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已造成国内市场的萎缩、经济的下滑、创新的停滞。人口的萎缩必将导致日本经济的衰退,年轻人会由于不堪重负而选择离开日本。李光耀据此预言:“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30年超过日本”。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李光耀这一分析是完全正确的,只不过中国的发展速度比他预计的更快,所以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就超越了日本,这比李光耀所预计的还提前了20年。然而迄今为止日本依然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德、英、法等国的经济总量至今仍无法超越日本。当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日本经济并非没增长,不过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的确相当缓慢。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长期以来日本的GDP就一直在5万亿美元上下徘徊,然而日本在进入经济停滞期之前就已达到相当的高度。泡沫经济破灭前夕的90年代初是日本经济的巅峰。这时日本人均GDP达到了4万美元左右,排名进入全球前5的日本甚至高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世界格局被总结为“政治上两极、经济上三极”:所谓政治上的两极当然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至于经济上的三级则是北美、西欧、日本。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日本能以一国之力与美国主导的北美自贸区以及欧洲共同体抗衡。这时日本作为国土面积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的二战战败国在经济总量上已超越了2200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国苏联,这时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与法国的GDP总量加起来才勉强接近日本。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占据了近一半,三菱、丰田、松下、日立、索尼、本田、日产、东芝等国际知名龙头企业全部进入世界企业前50。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当时的世界10大企业中日本就占了8家并席卷前三。当时的东京是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最多的城市,东京的GDP总量是纽约的3倍,比我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还高。由于日本经济早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即使是年均0.77%的增速实际上也会带来很大的增量。即使日本经济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增速缓慢,但仍足以使自己的人均GDP保持4万美元左右的水平。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张季风在当年的《日本学刊》第6期发表《重新审视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一文。该文的主旨思想在于:国内媒体在直接引用日本媒体所谓“失去的二十年”这一说法时客观上存在夸大现象。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日本经济增长率偏低、财政状况不断恶化、通货紧缩长期化、个人显性工资没有增长.......这些的确都是不争的事实。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201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一书。这本书揭露了日本目前所面临的现实处境: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在日益沉重的社会竞争压力下失去了上进心和欲望。人们对明天不再抱有希望,也不再谈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甚至已懒得结婚生孩子。少子化、老龄化、相对较高的自杀率、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尽管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之前的长期积累已使国民持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企业也有高额的内部准备金,然而却未能有效运用资金。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都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这是日本媒体使用“失去的二十年”这一概念形容日本经济的根本原因,然而这就是日本经济的全貌吗?事实上国内媒体往往在没对这个问题深思的前提下就直接引用了日本媒体的片面说法。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日本经济所谓“失去的二十年”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阵痛和付出的“必要代价”。事实上在泡沫经济破灭前后的90年代日本就已展开对21世纪发展战略的研究:1990年日本通产省提出《2000年的产业结构》政策展望报告;1991年和1994年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两度发表了题为《2000年的世界与日本》预测报告;1995年12月日本政府《1995~2000年度新经济计划》正式出台......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1996年初日本经济研究中心进一步提出题为《新产业论》的2010年日本中长期远景并协助通产省完成了关于21世纪产业结构的报告。这些报告和计划均提出一个共同观点:以信息和通讯一体化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可能使以往的产业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性重组。21世纪日本将面临老龄化社会与国际大竞争时代,因此有必要对日本的产业结构、经济体系进行调整与改革。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事实上日本经济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相对放缓的时期是一种必然趋势,只不过泡沫经济的破灭加剧了这一趋势。事实上日本政府和经济界对日本经济的放缓趋势是事先有准备的,在泡沫经济破灭前日本经济的转型其实就已开始布局。由此可见泡沫经济的破灭的确令日本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那种突飞猛进的增长状态沉寂下来,但如果就此认为日本经济在所谓“停滞的20年”完全没任何发展就与事实不符了。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无论是经济学方面的专著或是研究日本史的专著大多把日本传统的发展模式解释为日本处在追赶阶段、工业经济时代,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所采取的“追求一国繁荣主义”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有: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机制;出口主导型发展取向;引进技术赶超模式;主要依靠内部积累的高储蓄;重视教育和技术开发......此外日本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程度也要比欧美国家更为深入。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日本传统的经济模式实际上是介于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和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之间的一种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日本将人、财、物、技术这些生产要素或经营资源作为国家资源集中起来使用,在强有力的官僚统治下实现有计划的发展。日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呢?首先二战后的日本作为一个在政治上受到美国控制的国家不可能照搬苏联式的计划经济模式。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那么为什么日本也没全面借鉴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呢?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是一个经济上的后发国家。日本尽管也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之一,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日本经济的发达程度是远远不及欧美发达国家的。战前的日本被称为“贫穷帝国主义”:尽管是亚洲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然而与欧美列强比起来就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当时的日本为实现扩军备战的目标就把所有资源投入到军事方面。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日本国内经济、民生水平其实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直到二战后日本才开始了对欧美经济的追赶。在这种形势下国家财力的集中保障了大规模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整个国土的均衡发展;国家的行政指导和各种规制有效保护了日本国内市场和“幼稚产业”;终身雇佣制等雇佣制度培养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心,保障了企业技术队伍的稳定和整个社会就业的稳定。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然而任何经济模式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在特定条件下行之有效的经济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环境的变化完全可能会失效和过时。日本在经过战后三十多年的追赶之后实际上已不再是一个经济上的后发国家,而是已取得与欧美发达国家等量齐观的地位。加之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使“日本模式”不得不开始适应新时代的新形势。泡沫经济破灭对日本的打击固然是沉重的,但并没破坏日本经济的基础。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1994年12月日本政府发表的《尖端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方针》中提出了日本在10年内十大重点攻关领域:利用电脑进行物质解析技术;观测及记录生物构造与机能技术;细胞培养与物种保存技术;以原子和分子为单位的超微制造材料技术;从原子到地球规模的测量解析技术;模糊方式解析实验数据技术;接近人类感觉的传感技术;耐久与安全测评技术;促进思维的模拟技术;微空间医疗技术。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就确立了“技术立国”战略,如今日本在新材料,能源、生物、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日本可谓独领风骚。目前美国尖端武器的电子装置中使用所用的陶瓷部件95%都是日本制造的。迄今为止日本已诞生过28位诺贝尔奖得主,位居全球第6位。近5年来世界各国的发明专利数量数据如下:美国28.9万件、日本22.4万件、中国16.9万件、德国9.13万件。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日本是亚洲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当其他亚洲国家还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奋斗时日本已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如今日本已建立了涵盖电子、汽车、半导体、造船、钢铁、军工、化工、医药、食品加工等各领域的成熟工业体系。在半导体芯片技术领域近二十种必需原料之中日本就独占3/4的份额。2016年日本互联网帝国软银集团收购了半导体技术设计大佬ARM。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现在的日本在半导体领域既在上游有着设计核心,又在下游摸着产品制造,还在中游把控着原料。日本的汽车生产量超越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日本的丰田、马自达、本田、日产等汽车品牌因此享誉全球。在实体产业发展的同时日本的流行文化与其工业制成品一样开始占据国际市场:在中国有一代青少年是看着日本动漫成长起来的。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七龙珠》等动漫作品是整整一代亚洲儿童的集体回忆。日本还是全球第二大音乐市场:1988年《北国之春》被中国大陆评为“过去10年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外国歌曲”,与此同时这首歌还在泰国、蒙古、印度、越南、菲律宾、美国夏威夷、巴西唱开,成了一首为15亿人所喜爱的歌曲。现在日本的音乐产业每年能创造出近30亿美元的产值。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如今的日本已发展成为亚洲少有的可以同时利用工业、农业、贸易、金融以及文化产业赚钱的国家。事实上GDP并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水平,尤其是像日本这种有着庞大海外产业体系的国家:日本作为世界资本输出大国有四分之三的制造业企业都在海外建厂生产。海外产业的产出虽没计入日本的GDP之中,但创造的利润却转移到了日本本土,成为了日本的居民收入。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日本丰田汽车在1997年其营业收入约为900多亿美元,2017年上涨到2600亿美元。丰田汽车大部分的流水线都已经移居海外,日本本土并不多,但是该企业产生的利润却全部流回到日本本土。2002年日本在三个重要领域位居世界第一:外贸盈余达9.9万亿日元,是外贸顺差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4697亿美元,是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对外净资产(纯债权)余额达175.3080万亿日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截至2014年日本海外净资产增加13%,达到366.9万亿日元(约合3万亿美元),至此日本已经连续24年为全球最大债权国。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内德、英、法等欧洲发达国家中没一个能在经济总量上超越日本,因为这些国家几乎都和日本一样存在少子化、老龄化等问题。尽管这些国家在少子化、老龄化的程度上比日本相对较好,可这些国家在规模体量上本来就与日本存在差距。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李光耀当初预言道:“日本在未来仍将在国际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相比邻国将日渐趋于平庸”。这句话并没否定日本在国际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而是特指日本比起邻国会趋于平庸。事实上李光耀所指的这个邻国就是中国:中国庞大的工业体系、人口规模、资源总量都是日本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如果要说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也得看具体是和谁比。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日本的资源匮乏同中国这样的大国比起来是成立的,然而如果要与英、法、德这些欧洲国家比起来可就未必成立了。德国和英国的国土面积都小于日本,法国尽管表面看起来大于日本,然而作为岛国的日本却有着相对广袤的领海面积,所以日本如果以海陆总面积进行比较实际上超过了德、英、 法这三国中的任何一个。我们的地理教科书将日本定义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这种说法其实更多是就传统的陆地资源而言的。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在新型海洋资源领域日本不仅不匮乏,甚至还是一个世界级的海洋资源大国。尽管老龄化、少子化现象使日本经济面临劳动力资源的瓶颈,然而日本所存在的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其实同样也困扰着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程度位居全球第一不假,然而位居全球第三的德国似乎也好不到哪儿去,英国和法国的老龄化、少子化现象也比较严重。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至少迄今为止日本的人口规模仍是德国的1.5倍、英国的1.9倍、法国的1.9倍。日本所谓的资源匮乏、劳动力有限与中、美、俄这样的大国相比是成立的,但与德、英、法这种国土面积狭小、人口规模有限的欧洲国家相比还就真不一定。日本只是被邻国崛起的耀眼的光芒所掩盖,但同欧洲国家比起来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国”。中国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代表英、法、德也行。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事实上真正有可能继中国之后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经济体的不是英、法、德等欧洲国家,而是国土面积、人口规模都远远超过日本的印度:印度的国土面积接近于日本的八倍,印度的人口规模是日本的十多倍。得天独厚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印度成为耕地面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国家,国土总面积还不到我国一半的印度却拥有153.5万平方公里的耕地面积,这占全世界可耕地总面积的10%左右。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印度的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铝土储量以及煤、重晶石、铁矿石的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去年底印度的经济总量在全球排名第七位,位居美、中、日、德、英、法之后,然而在近期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全球GDP数据排名中印度已超越英、法成为仅次于美、中、日、德的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在过去五年内印度经济的增量达到了8000亿美元。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如今印度已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有近14亿人口和大量青壮劳动力的印度已成为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的日本最大的竞争对手。印度要想在GDP总量上超过日本不是不可能,然而GDP能完全代表一个国家的真实经济水平吗?现在的印度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也算是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国,然而印度的国际影响力在相当程度上来自于规模体量。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庞大的国土面积、庞大的人口规模、庞大的经济总量......这些构成了印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基础,然而印度实际上是一个发展极不均衡的大国。印度经济的命脉几乎完全被塔塔、阿班尼、米塔尔、博拉四大家族所垄断。在印度1%最富的人拥有印度全国财富的一半以上,5%最富的印度人拥有全国财富的68.6%,10%最富的人拥有全国财富的76.3%。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全世界贫困人口的1/3来自印度。

日本经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英、法、德等国为何仍没追上

印度要使自己的GDP总量超过日本似乎并非难事,然而要解决印度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可比单纯让GDP涨上去复杂得多。印度要想复制中国当年的奇迹几乎不可能: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为完整齐全的工业体系;相比之下印度的工业化程度、基础设施建设仍是相对落后的:贫富差距悬殊、创新能力迟缓这一系列因素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将会是困扰印度经济发展的巨大瓶颈。

上一篇新闻

创业上瘾的李斌,蔚来汽车纽约香港新加坡三地上市,透露三大信息

下一篇新闻

2020奥运会,日本设计师给全世界设计了一套2次元人物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