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7日 星期四

又一家外国百货要退出中国了,日本高岛屋百货上海店8月关闭

又一家外国百货要退出中国了,日本高岛屋百货上海店8月关闭

进入中国的第7年个年头,日本高端百货高岛屋撑不下去了。

它在中国仅有的一家店铺上海高岛屋6月25日宣布,将于2019年8月25日终止营业,之后公司进入清算程序。

上海高岛屋官网通知显示,上海高岛屋计划在2019年8月25日终止营业。对于关店原因,上海高岛屋表示,因受当初未能预料的消费结构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实体店消费低迷等因素影响,本店继续经营下去已极为困难。

又一家外国百货要退出中国了,日本高岛屋百货上海店8月关闭

商场已贴出三种语言版本的“终止营业通知”

1

连年亏损

又一家外国百货要退出中国了,日本高岛屋百货上海店8月关闭

高岛屋创立于1831年,前身是一家仅由夫妻二人经营的小店,出售二手服装和棉料制品。根据官网,在日本国内,目前高岛屋以东京、京都、大阪等日本的主要城市为中心,共运营有19家店铺;在海外市场,除了上海高岛屋外,还有包括新加坡高岛屋、胡志明高岛屋以及泰国高岛屋3家店铺。

上海高岛屋于2012年12月开业,位于上海市长宁区古北商圈,其在中国已经经营近7年。其选址在了上海市长宁区古北商圈,古北新区也是上海的日本人聚居区。

又一家外国百货要退出中国了,日本高岛屋百货上海店8月关闭

但从开业以来,上海高岛屋的人气一直不旺。

2013年9月,试水营业不久的高岛屋因面对压力,进行了人事变动、品牌结构调整等,并将开店初期的销售目标从130亿日元陆续下调到50-60亿日元。但调整后依旧低迷,据日经中文网报道,其2018财年(截至2019年2月)的营业收入为32亿日元,同比仅增长0.7%,营业损益为亏损9亿日元,连续7年出现营业亏损。

近年来,以百货店为代表的实体零售集体走低,高岛屋高端化定位与社区型商圈选址不太匹配、加上公司运营与管理本土化不够等问题,都是上海高岛屋走向关店的原因。

“高岛屋进入中国的时机不太好,当时正值百货行业处于下降周期。”RET睿意德华东区总经理周长青说。

2012年左右,传统实体零售业已经受到电商以及新型购物中心业态的冲击,竞争与变革的压力很大,许多在国内发展多年的百货品牌此后都进入了关店潮。照搬日本经营理念、不深入挖掘本土消费需求的高岛屋很难突出重围。

另一方面,定位高端却选址非市级商圈的古北,也造成了上海高岛屋的先天不足。

“作为各方期待的高岛屋在中国第一个项目,定位必然相对高端,以期凭借品牌效应和项目优良品质建立面向全市客群的辐射力。但由于古北商圈的地理位置、区域商业能级、消费客群特点,单一项目难以撬动商圈势能。而回归社区商业定位则面临高成本、调整难度大等问题。”周长青说。

在零售品牌方面,上海高岛屋售卖的品牌价格偏高,但由于项目体量不大,品牌丰富度不够。中商数据曾对比上海和东京的高岛屋品牌特征,数据显示东京高岛屋零售多以欧美高端品牌为主,而上海高岛屋则大多为日本品牌,不仅价格高,且在中国知名度并不高。加上商场周边日韩港台客群经常出境,对在国内购买欧美品牌的需求相对没那么大,也进一步削弱了高岛屋对周边客群的吸引力。

又一家外国百货要退出中国了,日本高岛屋百货上海店8月关闭

多位居住在古北社区的消费者对界面新闻表示,高岛屋服务还不错,会经常去超市和餐饮区,但因为找不到喜欢的品牌和款式,很少会在高岛屋买服装、鞋品,更多会在徐家汇、静安寺等商圈消费。

这也反映在了上海高岛屋的经营业绩上。高岛屋称,开业以来,尽管上海高岛屋销售增长,但该店仍未按原计划实现盈利。高岛屋公布的信息显示,近三年以来,上海高岛屋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17财年至2019财年,其营业利润分别为亏损5976万元、亏损6860万元和亏损5207万元。

据了解,高岛屋虽撤出中国市场,但并未放弃拓展海外市场。未来,它将把业务重点放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上,比如在越南,高岛屋计划年内开设新店,并扩大胡志明市的高岛屋的店铺面积。目前,高岛屋在海外的店铺共4家,即将闭店的上海外,还在新加坡、越南和泰国都有开设门店。

2

海外百货频频“水土不服”

事实上,开业之初,高岛屋就意识到了进军中国市场,并不容易。2013年,上海高岛屋就调整管理层并调低销售目标,上海高岛屋几次更改销售额目标,首年度销售目标在已从130亿日元下调至80亿日元的基础上再次下调到50亿~60亿日元。

在发展期间,上海高岛屋也做了许多品牌和业态调整,但未能扭转乾坤,比如引入大众知名度较高品牌,加大餐饮、咖啡、儿童业态的比例,进行自营模式转型,培养更多买手从日本直接采购,引入更多独家商品等。

又一家外国百货要退出中国了,日本高岛屋百货上海店8月关闭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高岛屋在地理位置、设计定位上都存在尴尬之处。日系百货本身具有许多独家的日系品牌,但中国消费者对这些品牌熟知度可能不高,购买热情不高。

事实上,海外传统零售巨头在华遭遇“水土不服”的已不止一家。

2015年,泰国零售巨头尚泰百货入华5年后关闭了最后一家百货店。

英国最大的跨国商业零售集团之一马莎百货在2018年初也“黯然离场”。

继2016年尽数关闭内地市场的实体商铺后,2018年1月,马莎百货进一步出售其港澳零售业务,并且也关闭了马莎天猫旗舰店。

2015年,梅西百货关闭上海直营店;2018年6月,关闭中国官网;2018年12月,又宣布将关闭其天猫官方旗舰店。

近日,全球第二大连锁零售商法国家乐福集团也最终将家乐福中国卖给了苏宁易购。6月23日下午,苏宁易购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拟出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交易完成后,苏宁易购将成为家乐福中国的控股股东。

零售连锁专家、北大纵横合伙人陶文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电商和新零售给中国零售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很多海外百货品牌不能及时适应中国电商的营销模式和新生代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对他们而言,未来最关键的是,要理解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转变经营理念,加深对中国零售市场的理解。

蜂赢国际综合自新民晚报、每日经济新闻、界面-天下、东方头条等

上一篇新闻

又一巨头告急:8万员工被“休假”,停付工资!市值已暴跌60%

下一篇新闻

突发!又一熟悉的巨头告急:8万员工被“休假”,停付工资!或关店230家,市值已暴跌60%!更沦为“垃圾”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