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1日 星期五

中资券商海外业务收益几何?出海赚钱难?大券商战略布局显露不同

海外业务收入是衡量券商业务均衡、国际化的重要指标。国内证券公司离建设有中国特色国际一流投行目标还有多远?

收入占比仅有中金、海通够得着加分

从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来看,券商海外业务分化明显。有三家上市券商2017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超过了10%,还有一些券商海外收入占比则不足0.1%。

中资券商海外业务收益几何?出海赚钱难?大券商战略布局显露不同

▲ 2017年上半年A股券商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数据来源:上市券商半年报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是中信证券,占比为15.05%,比2017年同期提高了3.83个百分点。其次是海通证券,2017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也达到了14.72%。光大证券以10.81%的收入占比位居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券商的分类评级新规中,监管层将“境外子公司收入占比”纳入新增加分项当中。

按照“证券公司上一年度境外子公司证券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40%、30%、20%,且营业收入位于行业中位数以上的,分别加4分、3分、2分”。

从境外子公司收入这一经营指标看,2016年满足20%的最低加分标准的券商仅有海通证券和中金公司2家各自可加2分。而从17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尚无券商满足这一加分要求。

中资券商海外业务收益几何?出海赚钱难?大券商战略布局显露不同

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表明券商海外布局仍处于初级阶段,境外子公司收入占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光大等券商异军突起

《国际金融报》记者整理历年数据发现,海通证券和中信证券的海外业务布局较早,收入占比在10%上下波动。光大证券近年则异军突起,在16年一举突破10%,成为海外收入占比最高的中型券商。

中资券商海外业务收益几何?出海赚钱难?大券商战略布局显露不同

▲ 数据来源:渤海证券、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年报

实现弯道超车的秘诀是什么?记者发现,海外并购是券商国际化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

光大证券海外业务的拓展史就是一部“买买买”的历史。

继2011年收购光证(国际)51%的股权后,光大证券于2015年收购了新鸿基金融集团70%的股权,并于2016年收购了光证(国际)余下49%的股权。2017年,公司又收购了英国机构经纪及研究公司北方蓝橡(NSBO),正式登陆欧洲市场。

今年上半年,光大证券海外业务板块实现收入4.3亿元,占比11%。

在国际化道路上走得颇为积极的中信证券早在2013年就以大约12亿美元收购了里昂证券,成为了其出海战略的标志事件。由于里昂证券的业务范围涵盖北美、亚太、东南亚等多个地区,这一收购将中信证券的“大网络”从国内伸向海外。

近几年比较知名的还有海通证券收购葡萄牙圣灵投资银行、国金证券收购粤海证券、华泰证券收购Asset Mark等。

除了海外并购,券商海外布局的途径还包括与国际投行合作以及建立海外子公司。

与国际投行合资的典范首推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虽然后来中金公司最终与摩根“分手”,但确实完成了很多大企业的海外上市,成为中国大型企业海外IPO项目优先考虑的投行。

出海赚钱难点何在?

从2017年上半年的业绩来看,虽然券商的海外业务均实现一定的收入,但整体盈利状况并不理想。

光大证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10%,但至今仍然面临着亏损的现状:今年前6个月其实现营收4.3亿元,却呈现出约2.3亿元的亏损。

海通证券2017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高达14.72%,但利润总额1.12亿元,占比仅1.9%,毛利率比上年减少17.37%。

一位券商业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外的证券业竞争异常激烈。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资本市场国家的金融机构基本都完成了海外布局,实现全球化营运。这些国际机构主导着全球金融市场,内资券商的出海赚钱并不容易。”

并且海外收购以后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随之而来的业务、人员的融合才是关键。业内人士指出,新团队的管理整合、业务重心的变更、新业务的开展等都使得公司短期业绩无法体现。

“如果是用国内的人,成本会比较低,但业务基本开展不了,如果用当地的人,薪酬不低,磨合也有难度”。一家已经在英国设立网点的券商人士表示。他认为,“从战略竞争的角度,通过收购的手段可以尽快获得成熟的业务平台、团队和品牌,是国内券商在发展海外业务过程中弯道超车的较好选择。从运营效率的角度来看,金融行业牌照管制较为严格,海外并购扩张直接取得当地经营牌照是最直接也是最减少运营费用的手段。”

据上述人士介绍,目前国内的券商多以网点布局为先,盈利暂考虑放后,以境内业务的盈利支撑海外业务的尝试。

提早布局战略各有侧重

经过几年的布局,目前国内券商国际化战略比较成功的仍为一些综合类大券商。不过他们的战略各有不同。

中信证券的国际业务将继续致力于为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更好的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加大对境外网络的覆盖,加强海外团队建设,创造多元化业务机会。

2017年上半年,海外平外完成境外平台整合,实现管理一体化,带动跨境业务发展,中信里昂证券目前在亚洲、澳大利亚、美洲和欧洲20个城市营运,业务覆盖经纪、企业融资以及资本市场和资产管理,在亚洲地区13家交易所拥有会员资格,其全球销售平台拥有超过41000位客户联系人,服务机构客户2200家。

海通证券虽然2008年才在香港成立全资子公司海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但国际化战略很早就提出来,步伐非常迅速,通过整合海通国际证券、海通银行,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等14个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分行或子公司。

海通国际主要着力于“大投行”、“大交易”和“大资管”三大布局。从最新的业绩来看,海通国际已经在香港市场确立了IPO和股权融资业务的龙头地位。彭博数据显示,以IPO项目发行宗数计算,海通国际在香港所有投行中名列第二。可以与外资投行比肩。股权融资金额方面,在香港所有中资投行中名列第一。

中金公司表示2017年全面推进整合工作,进一步提升使用资产负债表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落实产品创新,加快国际化扩张步伐,全面提升中金公司在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在2016年年报中,中金公司除在香港外,还在纽约、新加坡和伦敦设立了子公司,欲成为“植根中国的国际投资银行”。

国泰君安证券强调陪伴客户务实推进国际化。公司计划在建立并保持本土市场领先优势的基础上,以服务中国经济、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陪伴国内客户“走出去”,服务国外客户“走进来”。

国泰君安国际2017中期业绩显示,净利润同比上升34%至7.26亿港元,总收入增加29%达到15.6亿港元。公司派息4.5港仙,同比增加50%。盈利、派息均创历史新高。其中贷款及融资业务贡献了公司41%的营业收入,增长强劲成公司最大的业务分部。

较早发力的老牌券商申万宏源在国际业务方面致力于深耕传统机构业务,布局综合业务。截至2017年6月,公司累计QFII客户总数62家,占全市场310家的20%。今年7月,旗下新加坡公司也获得了RQFII资格。

申万宏源香港公司负责人郭纯对记者表示:“新加坡公司作为申万宏源在亚太区的第二个业务中心,将充分利用新加坡全球财富管理、外汇交易和建设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区位优势和契机,大力发展机构业务、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

上一篇新闻

“乡愁印迹”第三期:深圳客家走出的林业先驱教育巨子凌道扬

下一篇新闻

第三届中国产业互联网峰会(CIIS2020)盛大开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