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趋势红利》拆书稿

趋势红利:传统企业如何骑在新世界的背上

书名:趋势红利

原著作者:刘润

出版方:文化发展出版社

ISBN: 978-7-5142-1327-0

一句话简介:新时代的传统企业,抓住四大趋势红利,才能突破瓶颈,成功转型。

三句金句:一切红利,最终都是趋势红利。

如果你的消费者发生变化,你就必须跟着他变。

4个企业成功的能量源:组织、产品、营销和渠道。

《趋势红利》拆书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拆书完整稿件:

这是一本分析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转型困难的本质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法的商业方法论书籍。在读这本书前,无论站在企业或者创业的角度,你是否都赞同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都应该把握趋势、看准方向后伺机而动?为什么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其深意就是:把握好趋势,比埋头努力获得的成功将更快,也更容易。

就像这本书的作者刘润。2006年,一篇名为《出租车司机给微软员工上的MBA课》的文章在网上疯传,它记录了当时上海一位轻松月入8000的出租车司机给乘客刘润,揭秘自己高收入背后逻辑的事情。这篇文章不仅把作者刘润带到了大众视野,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对这位司机也是争相报道。文章在网上搜得到,有兴趣可以找出来读读看。如果你还能回想起2006年的情况,大概会感叹一句:那时候,营销、战略什么的概念,远不如现在这么普遍、火热、五花八门。也许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种趋势,当年,刘润离开待了7年的微软技术工程师岗位,自降薪水和职位,换到微软的市场营销部尝试职业的另一种可能,才最终有了他今天的成绩:他被海尔集团、中远国际、百度、康宝莱等世界知名企业,以及著名香港企业家李家杰先生等,分别聘为高级战略顾问、战略顾问和私人顾问。

2016年,刘润又一次把握互联网知识付费的趋势,和逻辑思维的罗胖团队合作,创建了线上一堂标价199元的5分钟商学院课程,创建时间是2016年9月25日,课程于一年后,也就是2017年9月14日完结,截止到2019年2月20日,短短两三年时间,这堂课共吸引了19万8364人学习,收到了3900多万的学费,并且这两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也许,这就是刘润在写作这本《趋势红利》之后,亲身经历也最为人所知的红利实践,刘润因此又多了一个身分标签:目前,中国人数最多的商学院创始人。

那么传统企业到底如何把握趋势、抓准红利快速获得巨大收益呢?干货,就在刘润写的这本《趋势红利》中。

所谓趋势红利,和“人口红利”、“改革红利”等概念类似,也就是由于把握了趋势,带来经济和发展上的各种利好。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体,企业以及个人等,都在讨论互联网+、新经济以及怎么转型等等,那么传统企业到底应该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个大趋势,华丽转身或者说弯道超车、骑在新世界的背上呢?如果作为创业者或者企业主的你,现在正在为这个问题发愁,那不妨先深刻想一想,你的企业陷入危机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也许你会说是资金不足,产品缺陷,宣传不到位,或者团队不行,但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刘润的答案是:有效知识不足。知识就是力量,转型相当于变革,但大部分人仍在用从前的知识和眼光,看待变革的和未来的事物,这才导致各种产品、宣传、团队等的问题,让企业陷入了被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企业进化首先需要对传统商业的全景了然于胸,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看清并分析互联网会带来什么样的全局变化,而后针对自己的特点和方针转型升级。你也可以称这个过程为换血,既然要换血,创新就尤其重要,而往往比创新更重要的,是对创新的选择,可该怎么选?刘润给出的选择标准,就是书中论述的四大趋势红利。

读过这本书的一些读者,将四大趋势红利归纳为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两类,一般初创企业先考虑的是如何创造价值,再传递价值;而需要转型的企业,则先要考虑如何有效传递既有商品的价值,而后创新,实现持续创造价值。本书主要探讨传统企业如何转型,根据转型需要,将四大趋势红利先后描述为:流量红利,社交红利;创新红利和全脑红利,对应企业职能中的渠道,营销;产品和组织。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看看具体如何把握住趋势的红利:

一 从渠道中,获取流量红利

流量就是,从线下店铺里抽出来的人流。如今是流量为王的时代,很多做个代言就能轻松引爆社交媒体带来惊人关注力的年轻明星,也相应被称为“流量明星”,“流量小花”等。这些称谓背后的逻辑是只要获得了流量,就能获得关注和销量。大企业请明星代言我们可以理解,但中小商家请明星代言显然不现实,可能它一年的营业收入加起来还不如流量明星的一个广告代言费高。那么除了高投入的这种引流方法,有没有一些成本低,又能快速获得流量的方法呢?

答案当然是有,只要找到靠谱的渠道。咱请不起明星做广告,咱可以找公众号发广告啊!知乎的帖子里有个互联网卫生巾品牌给出过一组数据:3个半月投放112个大号,总投入120万,带来直接销售收入610万;品牌自己的公众号粉丝数从2万增长到10万,一篇软文的阅读量能达到3万多。如果你是老板,相信你对这个结果应该很满意,这笔投入不仅全部收回了广告费,还带回了五倍左右的销售额,更难能可贵的是积累了有效粉丝流量。如果说这是一个从0到1积累流量的过程,那么接下来该如何做到从1到10 呢,也就是在现有流量的基础上,如何持续增长流量并且实现流量变现呢?

有三种途径,它们分别是社群,口碑和重复购买。

以某个目的聚集到一起的人群我们称之为社群,像微信公众号,豆瓣上的一个组,百度上的贴吧,或者微信群等都是社群的组织形态。用社区+社群的方式来积累并获得流量红利的一个典型案例,是生鲜电商虫妈邻里团。虫妈邻里团的创始人是一对年轻夫妇,他们从自己居住的小区开始,在他们新购买的特斯拉香车旁边,让老板娘,也是一位大美女来摆摊卖水果,凡是来买水果的邻居都扫码进入微信群,靠这种看起来很原始很低效率的方法,完成了社群种子用户的积累,而后,他们和用户们频繁互动,多办活动,线上线下联动,了解用户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痛点,增加他们的信任和粘性。现在,虫妈邻里团已经拥有100个以上的用户群,每周服务几万个高消费家庭,被媒体誉为上海滩高端社群第一品牌。回到自己的现实中来,你的公司适合组建社群吗?有人专门在负责社群运营吗?如果有,是持续而有效的社群运营,还是仅仅干巴巴地发内容,有一搭没一搭地随便撩撩客户呢?虫妈邻里团的案例,有没有给你一些有益于自己企业的启发呢?

如果你接触过直销,常常会听到直销人士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做的是口碑”,当然,大家都知道现在直销行业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他们说的口碑和做出来的口碑是有差距的。口碑首先是产品好,能激发消费者主动自发地为产品宣传,推广,如果口碑在互联网时代产生了爆发式的销售,而这种销售类似于传统直销的商业模式,刘润就把它称为是“口碑经济”——接下来这句话也是重点:刘润认为,以销售有保障,品质高,品牌好,服务佳的商品为目的的口碑经济,会成为这个时代新的流量入口。通俗点来说就是你卖的便宜东西比别人好,好的东西比别人便宜,而且始终都有有效的服务保障,那么你很可能会获得粉丝们爆发式的营销推广。这个观点是2016年随着本书的出版提出的,但其实商业中的案例在2016年前就有,比如一些电商销售平台,给推广的消费者销售提成以及奖金,像荔枝微课的推广奖金; 或者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变成企业产品的代言人,参与销售和传播,以及网红啊,意见领袖在粉丝中对某个商品进行宣传等。但要非常慎重的是,这种商业模式要与传销区别开来。如果推广者或者消费者的主要动机从分享好东西顺便获利,变成不断发展下线赚钱,就背离了口碑经济的本质。

除了社群经济和口碑经济,刘润认为这个时代最大的流量红利,是来自消费者的重复购买。要实现重复购买,你得先沉淀一定数量的客户,这就体现出企业公众号,官方社交媒体帐号等存在的意义;而后,再花大力气进行会员管理,特别是已经购买过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消费者。像前面那个虫马邻里团的例子中,虫妈通过让来买水果的客户扫二微码入群,沉淀了第一批原始客户,而后管理微信群里的会员,在同小区里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做好口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邻居加入他们的群体,最终将自己打造成了媒体口中的上海滩高端社群第一品牌。

二 从营销中,获取社交红利

说道社交红利,就绕不开社交媒体。易经说了,万事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有好就肯定是有坏,有圆肯定也会有缺。社交媒体能给品牌和营销带来引爆性的力量,比如现在的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咪蒙的一篇《致贱人》阅读数达到350万,三天涨粉20万,而当年最火的另一篇文章《看了这张工资条,我决定转了!!!》阅读数高达3689万次,这就给了很多企业经营者新的思维:如何能让我的产品信息,低成本地、一夜之间让3000万人看到呢?

但同时,社交媒体也能给品牌和营销带来摧毁性的力量,发生在近期的比如演员翟天临、吴秀波人设崩塌事件,也几乎是一夜之间引爆的话题;早几年的“青岛大虾”事件,也是如此,这些事件体现了社交网络巨大的威力。人人都不想社交网络给自己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更希望乘风直上,获取社交红利,书中给了一个公式:社交红利=口碑x 移动互联网。要获得正向的社交红利,根本前提是产品本身要好。那么产品得好到什么程度呢?用作者的话来说:产品,要好到让人忍不住发朋友圈。

说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小米,创始人黎万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们其实并不真懂营销,我们只是把市面上卖4000块的手机,在微博上卖1999块。互联网界曾经有句话说“产品就是营销”,通俗来说就是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自己会营销吸粉。而社交红利的基础,正是产品,营销,和渠道。打好基础后,还需要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更新换代,不断地去发掘新的社交红利。

有个公众号叫“凯叔讲故事”,受众是2-10岁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妈妈。创始人凯叔原本是央视主持人,很善于讲儿童故事,2013年9月份他的公众号正式开始运营,不到两年,就有了400多万用户。我听过凯叔讲的一些故事,说真的,那声音真是极其富有磁性,故事讲得也非常生动!如果我是孩子妈,肯定会忍不住立即分享给我那些都当了妈妈的闺蜜好友姐姐妹妹们。凯叔就这样靠着每天免费提供更新的儿童故事内容,在特定群体里建立了强大的品牌认知,做好了这第一步:产品,可如何转为“销”呢?很多人会说做广告呀,但凯叔认为做广告变现的效率太低了,自媒体的出路应该是电商,于是呢,凯叔就去卖书了。其实在凯叔的粉丝只有四五万的时候,就有出版商跑来找他,说但凡他读过的书,销量会翻两三番。后来越来越多出版商来找凯叔,凯叔就做了一个“凯叔盒子”,卖书,在书上贴一个二维码,扫描以后就可以一边听凯叔讲书里的故事,一边看书,这样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16000册书。再往后发展,出版社又说了,我出书的时候,把你的LOGO,你的二维码印在书上,告诉大家这是好书,是凯叔认证的行不行,凯叔欣然同意,从此又多了一份版税收入,现在印着他LOGO的书少说也有好几百本了。

你可能会说,这案例要是早几年,可能很有借鉴意义,因为那时候公众号还不是一片红海,现在的话非常艰难。作者也就这个话题提出了观点,做社交媒体这个渠道,需要不断地发掘新的红利,比如公众号之后的直播热、现在的短视频趋势,

就算大部分的企业家不会、也不可能成为社交网络的专业人士,但一定得去浸泡,具备用户视野,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交红利,服务好现有客户,不断地孵化、传播、放大这个社交红利。

三 从产品中,实现创新红利

每个人、每家公司都知道创新很重要,创新是每个时代都不会消失的红利,而在这个时代尤为突出。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红利和机会,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用真正的创新,和极致的效率,把全中国所有的产品都重新做一遍——这就是一场不亚于当年工业革命的创新革命啊! 未来的三大创新红利,包括1 工程技术领域、2 用户中心领域,和3 流程效率方面。

先来看一,工程技术领域,典型代表是华为,华为获取利润主要是技术创新驱动的,利润高低主要看产品的创新能力。在智能手机这个红海领域,前些年名不见经传的华为手机,从2015年第三季开始,频繁霸占全国手机销量榜榜首,尤其近来每出一款产品,都能引起一波热搜。问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企业家,你想成为华为吗?

你可能会说想,那么从现在开始,像任正非一样奋斗三十年,你做得到吗?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要取得这部分的红利,是需要创新加积累的,除了能坚持三十年,华为每年投在研发上的经费,比A股400家机械、医药、化工企业加起来的研发总费用还多,才能做到积蓄多年,如今享受应得的“创新红利”,这条路是比较难走的,因此大部分人都敬佩华为,却不想成为华为。在咱们国家,还是有小部分华为式的企业,如果走的是高科技这条路,要获得红利,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

再来看二,用户中心领域,这句话包含一个要点,用户中心,而不是客户中心。举例说来,如果你是广告公司,你要设计一个广告,你是站在付给你钱的客户角度上去设计这个广告,还是站在使用客户产品的用户角度上去设计这个广告呢?大家都会说应该是站在使用产品的用户角度设计广告,但现实是很多乙方,都是站在客户角度来干活。即使确立用户中心之后,问题又来了,如果有用户使用了你的产品后,向你反馈了问题,你经过搜集意见、向领导汇报、想出解决方案,到修改产品,一共需要多长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你的用户等得了这么久吗?如果时间太长,你真的做到了“以用户为中心吗”?

如果以上两种情况在你的企业里不存在,那么恭喜你进入到第三回合,你如何满足你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比如谷歌做手机,它的1000个用户想要1000个不一样的手机,是你你会怎么做?我们看看谷歌是怎么做的。谷歌把做手机这个动作拆成了十几个不同的模块,摄像头是这个模块,屏幕是那个模块,假如用户觉得他的手机摄像头用旧了,他可以再买一个更满意、更新奇的摄像头安装上去,如果想要个更清晰的屏幕,可以单独再买个屏幕装上去,谷歌是这样通过模块化实现个性化定制的,换作是你,你会如何解决用户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呢?

最后是三,流程效率方面,比如C2M模式,C代表customer顾客,M是manufactory工厂,C2M简称“客对厂”,就是工厂直供给消费者,去掉中间加价、沟通、物流等环节,提高流程效率。C2M模式有个很大的特点是按需生产,不产生过多库存造成企业压力,这就提高了库存管理效率;还有线下零售门店名创优品的案例,相信很多人,尤其年轻女士都逛过名创优品吧?整体感觉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店面干净有档次,产品丰富质量好,价格还很便宜?举例说来,有天你出地铁回家路上忽然下了暴雨,刚好路边有一便利店和一个名创优品店,你习惯性地走进便利店,发现好一点的雨伞标价59,便宜的29但特别脆弱,你没买,又去了隔壁的名创优品,一看:两种雨伞的标价分别是29和39,贵的当然也有,但它标价29的雨伞质量很不错,还自带遮阳防晒涂层,花样颜色也好看,那么它是怎么做到东西这么好,这么便宜,还能在这么好的购物环境中销售呢?背后的原因是提高了成本效率。创始人叶国富在确定产品之前,专门聘请了一支团队每天搜集淘宝和京东的数据,看看消费者喜欢什么、频繁买什么,而后每周召开由设计师、买手和他自己组成的40人的评审团会议,对初步筛选的产品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价格、款式、质量,最终确定合适的产品,再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分发到各个门店进行销售;然后优化资金,在全国范围内招出资商加盟开店,由自己的团队负责经营管理,因此能保证购物环境的便利和舒适;零售实体逃不开的一个痛点是配送和库存,那名创优品是怎么做的呢?它们在全世界各地建立中央仓储,每天给附近的百多家门店送货,同时总部有100多位数据分析员会根据各个门店销售情况进行产品的配送、调配,江西省卖的不好的东西调到湖南省,广州市卖得不好的调到深圳市,或者中国内地卖得不好的调到新加坡市场等,提高了产品销售效率和库存周转率。种种这些,是名创优品能两年开1400家门店的保证,成为线下零售的一匹黑马。

四 从组织中,实现全脑红利

从小我们就听古人云,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人多力量大,是组织实现全脑红利根本原理。但是现在的企业,许多老板常常抱怨员工没有创新精神,缺乏主人翁意识,其实这仅仅是因为员工不是主人。老板把持公司100%的股权,却要求员工像主人一样工作,这是违背了人性,不现实。那么企业如果想要拿到全脑红利,应该怎么做呢?来看一个案例。

韩都衣舍是服装类的一个淘品牌,非常具有品牌活力,而它的品牌活力正是来自于组织变革的巨大成功。传统的服装工厂是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只要完成自己那部分的工作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创立于2008年、启动资金只有7000元的韩都衣舍,推出“小组制”,从设计师部门、商品页面管理团队和对接生产、管理订单的部门中,各抽出一个人组成三人小组,一共组了很多小组,这些小组可以自行决定款式、定价、生产量、营销方案等,甚至可以自由决定公司给各个小组配备的资金额度,同时,小组对经营结果负责,通俗来说就是你卖得越多,毛利越高,拿的工资和提成越多,反过来就越少,这种机制让每个小组都有很强的压力和动力,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除了前端的生产和销售这一块,韩都衣舍还有平台支持,设有品牌规划组、运营管理组和企划组,分别负责新品牌的市场调研、商标注册、知识产权保护、营业额超过1000万的新品牌运营、专业咨询建议等工作,在平台和小组密切的配合下,韩都衣舍在2014年,由旗下的268个小组共建的20个品牌,创造了年销售额15亿元的成绩,它独创的“以产品小组为核心的全程运营体系”被认为是企业利用互联网提升运营效率的成功案例,入选了清华大学MBA、长江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及哈佛商学院EMBA教学案例库。

书中还提到了家电巨头海尔转型的案例,和韩独衣舍的核心理念类似,是将企业作为一个大型创业平台,吸引有能力有梦想的个人或组织,让他们借用这个平台的资源来创业,是一种“平台+小微企业”的模式,也很值得借鉴。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要顺利转型,进行有效学习、补充有效知识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变革的时代洪流中,寻找并把握新的红利,具体包括从渠道中获得流量红利,从营销中实现社交红利,在产品上获得创新红利,从组织里获取全脑红利。一切红利,最终都是趋势红利,而没有抓住趋势的红利,是很多企业转型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拓展思考:

《趋势红利》到此就解读完了,有没有意识到你对企业如何转型的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眉目?可以用以下几个问题回顾一下本书的内容:

1. 过去的十年或二十年里,你能明显分辨的趋势有哪些?

2. 你错过了那些趋势红利吗?错过了哪些?

3. 假如你没有错过那些趋势,你应该怎么做,才有十足的把握抓准红利,获得巨大收益?

4. 未来三年或五年,你判断会再出现哪些趋势红利?

5. 当下,为了抓住流量、社交、创新或者全脑的趋势红利,你具体会怎么做?

上一篇新闻

49年追踪14个孩子,曝光残酷真相:拉开孩子差距的竟然是..

下一篇新闻

原IBM大中华区招聘总监刘学慧任“凯叔讲故事”高级副总裁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