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砍柴放牛,用树枝习画开始,到名震画坛
他是当代中国画坛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艺术教育家。他对当代中国绘画继承、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曾捐资百万港元于社会公益事业,清名远播海内外。
刘海粟曾经说过,自己有许多学生,画工造诣最好的有三个,郑乃珖是其中之一。张大千曾拒绝他的拜师,说:“拜师就不必了,我们可以做朋友。”在郑乃珖的心目中已经把张大千当作他的老师。
他能工擅写,工写并用;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走兽、青铜器皿、蔬果时鲜无所不精。他在意境、取材、构图、造型、用线、敷彩以及题款、钤章诸方面均大大突破前人藩篱。
郑乃珖
(1911—2005),号璧寿翁,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福建分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工艺重彩画学会顾问、中国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福建省文联常委、国家一级美术师。
作品曾参加历届全国美展并获奖;作品为中南海、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及中国美术馆等珍藏;出版有30余册画集,代表作品有《水乡春色》、《荷萍》、《灵山秀水育新苗 》等。
|北上求艺
郑乃珖出生在闽侯沙堤村的一个书香门第。在父亲和祖父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喜欢诗文书画,在乡里颇有名气。常常独自从闽侯步行到福州城里,去观摩各裱褙店中的书画。那时候清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太傅陈宝琛正好回到福州办学,郑乃珖听说陈太傅家中藏有不少书画,便通过亲戚、朋友的介绍,从陈宝琛管家那里借出不少作品,如获珍宝般一临摹练习。
郑乃珖尚未成年,祖、父便相继病逝,这段时间他曾砍柴放牛。成年后远渡新加坡、马来西亚诸国谋生并继续自学书画,为人作画、写对联。他成名之后画榕荫放牧时说:“那是为了追忆年少时清贫艰辛的生活。”他还为他母亲画过肖像,因为感激寡母在十分困难的环境下抚养他成人。
之后,他北上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他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拜在艺术大师刘海粟门下。在吸取海派绘画精华过程中,郑乃珖有机会结识到云集上海的艺术名家,如张大千、钱瘦铁等,同时还获得鲁迅、李叔同、郭沫若等文坛巨匠的题词勉励。
|名震画坛
即使名震画坛之后,依然对老师刘海粟保持着作为学生应有的敬意。郑大干说,“文革”期间,刘海粟被打成“右派”,许多人不敢和他接触,郑乃珖每次途经上海,都要去看望他。知道老师喜欢吃虾,在餐桌上,他十分恭敬地把虾夹给老师。刘海粟曾经说过,自己有许多学生,画工造诣最好的有三个,郑乃珖是其中之一。
邓小平之女邓林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得知郑乃珖恰好在北京,便托人询问能否拜郑乃珖为师。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在一家酒店内办了一桌宴席,按照传统礼仪,举行了一个十分隆重的拜师仪式,成为郑乃珖的一个入室弟子。“邓林对我父亲很好,经常过来求教。”邓小平出访回来带的鲜花、邓家自己包的粽子、从老家带来的炊糕等等,邓林经常带来送给郑乃珖。
|生活趣事
郑乃珖的住所栽满各种花草。除了每天照顾花草外,经常对着花草写生,观察它们的生长以及不同的姿态。有时为了等院子里的昙花开放,他会在深夜一直守在花旁。直到对着盛开的昙花写生完毕才回去睡觉。
为了画老虎他会特意到动物园去观察老虎。有一次,为了看清老虎嘴边究竟有多少根胡子。由于观察入神,郑乃珖不知不觉地凑近笼子,冷不防老虎探出一个爪子,一下就把他的脸给抓伤了,让家人好一阵担心。
|十年浩劫
因历史的原因,郑先生自然难逃“文革”之浩劫,学校教学停止,个人艺术实践中断。尤其是七十年代初,他应周总理之邀赴京为北京饭店等宾馆作布置画,在“四人帮”掀起的“批黑画”恶浪中首当其冲。绘作“僵花”被指谪为丑化执政党思想僵化,十二只寒鸦则成攻击“五七道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艺术成政治争斗之牺牲品,艺术家在强权梏梗下只能束手待毙。在备受折磨摧残下郑先生愤而退返家乡福州。亲情乡谊逐渐慰藉、滋润着他那残损的心灵,挺起被压弯的腰杆,满怀信心地继续艺术历程的跋涉。
|春风拂面
改革开放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郑老返回了城市,先是受命筹组福州画院、恢复美协事务,致力振兴八闽画坛。继而应邀参加政协、人大会议参政议政,为文化之发展、精神文明之建设呕心沥血,并数度远涉重洋,弘扬国粹,可谓老当益壮。他以从未有过的热情连续创作出大量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富于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1978年的夏天,国家请刘海粟、郑乃珖、叶浅予等五位国画大师到大连棒棰岛宾馆休息、创作。即将结束时,宾馆希望画家们留下墨宝,郑乃珖决定画一幅周总理最喜欢的马蹄莲。可郑乃珖画的时候,却怎么也调不好马蹄莲的雪白色,总是有点黄,急得他团团转。当时,宾馆请人专门出岛买回了合适的白色颜料,他终于调对了感觉,画出纯洁、高贵的马蹄莲,并在画作上题写了“鲜花献给敬爱的周总理”几个字。
|平和自然
郑乃珖与齐白石所处时代相同,但由于他们各自人生经历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艺术气质方面的不同。齐白石由务农而做木工,自学成画家后一直靠卖画为生。而郑乃珖则从砍柴放牛,用树枝习画开始,一生都以画相伴。
他一生勤奋作画,直到前两年住院之前,依然每天坚持作画。虽然上门求画的人络绎不绝,但是郑乃珖却不将此作为谋生的手段,在他看来,作画只是自己的爱好。他对待艺术的态度一如他的生活态度:平和、自然、敏锐。
郑乃珖花鸟画欣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