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8日 星期二

2022年,探索学习的三大趋势

新的一年,你还在学习吗?

借着新年伊始,结合过去我们在学习和培训领域的思考,预测一下2022年职场学习领域,会发生哪些变化?我们会从企业、个人和教学形式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的探索。


企业:从培训员工到解决问题

先说结论:未来企业愿意在学习上投入的费用和资源,会越来越少。

字节跳动裁掉人才发展中心算是2021年培训圈的大新闻了。随着中国的商业模式从增量模式转型存量模式,成本控制成为老板们关注的重点。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做出类似字节的举动,减少甚至直接取消企业培训。

2022年,探索学习的三大趋势

“如何证明培训价值?”这个被问了十几年的问题,其实到今天,培训从业者也不能交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因为没有办法证明。

从培训的视角来看,结合柯式四级,员工参加完培训,全部理解所讲内容,也仅仅是获得相关的知识。从知识到行为改变,从行为改变到业务结果,过程中还有数不胜数的变量因素,来影响实际的产出。

还有一个情况,是90后员工的离职率大大提升。

根据字节内部的同事调侃说,在字节能干满一年的都是“老员工”,一个项目周期有时能换2-3个对接人。在90后放荡不羁、说走就走的大浪潮下,企业如果还花费巨额成本和资源在培养员工的能力上,就有点做慈善的味道。

于是出现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它有很多名字:咨询、OD、绩效改进、流程管理等等。但它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先把人的问题放一放,直接来看组织的问题,培训组织,提升组织能力,从而获得期望的业务结果。

拿绩效改进中的BMI模型(吉尔伯特工程模型)来举例,它会从环境和个体两个因素、六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改善业务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知识/技能,也就是和培训相关的,仅仅只占了11%的影响因素。

2022年,探索学习的三大趋势

而占主要占比的环境因素,也就是组织的资源、流程和管理,才是影响业务结果的重中之重。如果把这些层面都梳理好了,个体能力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则会越来越小。

章义伍老师在他的课程中经常举麦当劳的例子,因为它是全球流程和管理做得最好的企业之一。其中有一家新加坡的麦当劳,它的所有员工都是聋哑人,但这家麦当劳竟然可以正在运营,因为有流程和系统做支持。在麦当劳的前线员工中,不存在“我的汉堡做得比你好”的现象,也是因为有流程和系统规范了标准化的产出。

那聪明的企业家自然也会增加“培训组织”的费用,并减少“培训员工”的费用。这是未来中国企业的大趋势。


个人:学习是打工人的第一生产力

2021年底,脉脉发布了《告别氪金时代-人才吸引力2021》的人才报告,其中“持续学习”是职场人公认的职业成功关键因素。

2022年,探索学习的三大趋势

图片来源:脉脉人才智库-告别氪金时代人才吸引力2021

商业社会变化实在太快了,战略布局、业务模式、技术工具、合作对象等所有因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对于打工人的应变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包括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快速的学习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学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更新知识的人。即使是博士学历,三五年后,也可能会变成文盲。

我们一直不相信35岁的人找不到工作,但前提是要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持续跟上世界变化的速度,偌大的职场肯定会有你的一席之地。

但未来的学习趋势,已经慢慢从公司主导,向个人主导的趋势转变。

一方面如上文所述,企业投资在员工培训的费用会越来越少,企业逼着你学习的好日子已经快到头了。学习这个事情只能靠自己,不学就等着被淘汰。

另外,以往的知识和课程,都是做B端线下生意为主,因此即使你想学,在市场上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源。

但最近几年,随着得到、混沌学园、中欧商学院等C端机构的兴起,再加上抖音、B站、小红书等自媒体也重点推广知识领域的内容,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学习资源。

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是一把双刃剑,很容易让个体在好嗨的知识海洋中迷失方向,觉得这个也要学,那个也重要,什么都学了却没有深耕,久而久之便造成了知识焦虑。如何大浪淘沙,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当下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因此在个人学习层面,我们总结了三个趋势:

  • 想在职场混得好,持续学习少不了
  • 企业不再重培训,学习全得靠自己
  • 知识内容飞满天,学为己用才是真


教学形式:从讲师独唱到集体演出

作为培训行业的从业者,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

既然市场上已经有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凭什么学员还愿意花时间,甚至愿意花钱,来参加你的培训课程?

换句话说,你的培训课程优势在哪里?

过去的培训更多是“新知传递”的过程。这个知识老师知道,而学员不知道,老师通过课堂把知识传递给学员,这是以前知识信息匮乏的教学逻辑,但现在已经不适用了。

我们认为,未来教学的优势,在于“新知共创”。新知共创有两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教学关注举一反三

我们的教学理念,要从让学员过去“被动接受”,到现在“主动思考”去转变。

知识是复杂的。每一个知识不仅有自己的概念,还和其他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的知识放在一起会产生新的化学反应。

比如说,项目管理是一个比较规范的知识体系,但它和不同行业结合的时候,会迸发许多新的认知和思考。工程类项目和软件类项目的管理知识千差万别,产品类项目和服务类项目又截然不同。但你很难找到一个老师或一个系列课程,去罗列所有知识的延展内容,它更需要我们在基础知识上自我思考和迭代的能力。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的教学趋势,需要在课堂上创造新的化学反应,让已经具备知识的学员,在课堂上不断延伸知识的边界,提升自我思考和迭代的能力。

要实现这个目的,教学形式就不能是讲师的一言堂,从开始讲到结束,而是要创造更多的连接与互动,包括学员和知识的互动,学员和讲师的互动,以及学员和学员的互动。让学员成为课堂的主角,去主动探索、思考、讨论并领悟知识的无限可能,也能极大的调动学员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堂课结束后,学员会发现新知不是纯粹讲师告诉我的,而是我自己结合课堂的元素,琢磨出来的,这会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这个过程就是在强化思考的能力。


第二个特征是教学关注学以致用。

成年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发生积极的变化,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柯式第四个层级,通过学习改变行为,再由行为带来积极的收益。

但和企业培训一样的困境,别说第四层了,即使是第三层的行为,也很少有培训课堂能给予重视和关注。

但体验式课程可以实现。

市场上对体验式课程有很多的定义,也有很多不同的叫法:游戏化学习、沙盘模拟、沉浸式课程等等,但其本质是“做中学”

这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上个世纪就有伟人提出。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评论家约翰·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儿童的天然欲望的表现。“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学习,从而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2022年,探索学习的三大趋势

约翰·杜威 John Dewey,图片来源:百度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结合中国的国情,对杜威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改造,强调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思想,为体验教育在中国的实践探索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体验式课程中,讲师会用一半的时间,模拟一个和知识点相关联的场景,让学员现场进行实践和运用,来检验对于知识的理解是否真的到位。

比如销售技巧的知识,讲完之后立刻模拟一个新产品的推广,提前设计好一个甲方爸爸的背景资料,基于甲方的需求,现场做销售提案。

比如讲项目管理的知识,讲完之后立刻模拟一个生产的项目,让学员化身项目经理,在规定时间内组织一群人,完成一个乐高飞机场的搭建。

比如绩效面谈的知识,讲完之后立刻拉一个助教模拟学员的下属,他有设计好的背景和身份,学员运用刚刚掌握的知识,看能不能顺利完成这次绩效面谈。

体验式课程不仅做到了“传递新知”到“引发思考”,更是再上一层楼,实现“运用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当然一次的实践也不能保证学员在未来能实现行为100%的改变,但从学员角度来看,他们会觉得“我学到了更多”。

除了这三点,2022年职场学习领域还会有更多的变化:科技的进步,斯坦福大学已经开设了元宇宙形式教授的课程;数据的成熟,更多的数据标签能帮助我们证明培训的价值。未来的道路有无限的可能,但每一步,都不简单,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希望我们能陪伴大家一起发现、一起实践、一起创新学习领域的星辰大海,迸发更多奇妙的化学反应。

上一篇新闻

杨洁勉:世界秩序接近“百年巨变”前夜

下一篇新闻

脉脉发报告:腾讯精英人才最想加入今日头条 华为选人才时有偏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