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 星期一

三星堆发现90年: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共识

新华社成都12月21日电 题:三星堆发现90年: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共识

新华社记者童芳、崔可欣

“纪念三星堆发现90周年”大会20日在四川省广汉市召开。90年间,三星堆发掘研究成果迭出,学术界日益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共识。

三星伴月 华丽序章

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龙泉山脉西麓的广汉,古称雒城。清代地方志说,雒城(广汉市)西边有个景点叫三星伴月堆。

1929年春,广汉真武村月亮湾村民燕道诚与其子燕青保在自家院前开挖安装水车的车水坑,无意中发现了一大堆玉石共400余件,随后流入坊间,“广汉玉器”名噪一时。

1934年3月16日起,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启动了三星堆首次科学发掘,时任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馆长的葛维汉和助理林名均通过探沟法发掘,找到了燕氏发现玉石器的原坑,出土器物及残件600余件,引起学界极大关注。葛维汉在此次发掘简报中首提“广汉文化”概念,表明当时已关注到本地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异同。

郭沫若认为,广汉发现的玉璧、玉璋、玉圭等,一般与华北、华中发现者相似。这就是古代西蜀(四川)曾与华北、华中有过文化接触的证明。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雷雨介绍,上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发现“三星伴月”所说的三个相连的土堆,就是三星堆古城的城墙。三星堆玉石器坑的发现和发掘,使得神秘的三星堆王国初露端倪。

沉睡千古 一醒当惊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考古发掘与研究的不断深入,“三星堆古城”“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相继提出,三星堆被认为是已发现的古蜀国最重要的中心遗址。

巨大的惊喜出现在1986年,三星堆第一、二号祭祀坑相继现世:大型青铜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青铜神像、黄金面罩、金杖、大量玉器和象牙不断出土,轰动国内外。

著名考古学家童恩正先生认为:“三星堆的发现,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否仅局限于黄河流域?”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学术界占主导地位思想的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在黄河流域,但随着长江流域包括良渚、石家河、三星堆等重要遗址发现,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在夏商时期已进入“古城、古国、古文明”阶段,“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点后来成了学术界共识。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介绍,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显示三星堆具有中华文化的共同属性。而迄今全世界发现的年代最早、树株最高的青铜神树,国内现存年代最早、最大、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青铜纵目面具等造型奇特、大气恢宏、内涵丰富的古蜀王国杰作,既昭示古蜀文明的辉煌灿烂,也彰显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多元一体” 影响远播

进入新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们又在三星堆遗址展开了大规模考古勘探和试掘工作,遗址分期、遗迹面貌、文物内涵、文化概况、文化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收获颇丰。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文明,与其他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关系研究正在加强。

随着祭祀坑的发现和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三星堆在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截至目前,三星堆文物先后70余次出境展览,足迹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等众多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100余座城市,观众逾1000万人次。

“通过三星堆,世界各国人们进一步了解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唐飞说。

此次纪念三星堆遗址发现9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达成《三星堆共识》。

专家们认为,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长江上游地区文明在与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中发展壮大,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见证,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研究、保护和利用。

上一篇新闻

重庆巴蜀中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IEI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篇新闻

成都举行方志文化海外交流合作单位(新加坡)揭牌典礼暨成都历史文化海外落地展(新加坡站)启动仪式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