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7日 星期一

英特尔自作自受 AMD苏妈:原来真有顺风局点五投

谁都知道财报上英特尔输了,而且面对AMD和nVIDIA,结果很是凄惨。但是在英特尔公关翻车之前,我还认为多少有些鸡蛋里挑骨头,虽然财报事实如此,但毕竟英特尔还是整体营收和净利保持不错的增长趋势和幅度。 但是,英特尔中国在公关上的翻车,多少有些自作自受了,而此时此刻我想AMD 苏妈心里肯定会想:原来真有顺风局点五投


英特尔自作自受 AMD苏妈:原来真有顺风局点五投

设计台词:这个圣诞礼物有些意外,感谢对手的不作为


英特尔新财报小弟给力 老大反而掉链子

做为此前英特尔扛把子存在的PC部门也就是CCG,这次很好的表现了一把什么叫关键时刻掉链子,这季度财报同比下跌2%,让人大失所望。甚至这种情绪都掩盖了其他小弟部门的努力。此前副班长角色的数据中心部门其实表现不差,增长了10% ,FPGA和PSG部门也是有16%的增长,一扫此前不光彩的财报历史。但是正如前面老大不行,小弟们再努力,大家还是对英特尔整体失望的。

英特尔自作自受 AMD苏妈:原来真有顺风局点五投

其实,客观的说,英特尔新CEO Pat Gelsinger上任后确实做了一系列的变革,很好的提振来英特尔的信心。尤其是此前的IDM2.0模式给足了投资者和合作伙伴信心,以及12代新一代酷睿CPU通过大小核组合,一扫此前倒挤牙膏的窘况,甚至面对AMD的ZEN3系列处理器反扳回一城。

但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在英特尔最新财报放出之后,英特尔的股票应声暴跌8%。这种跌法确实让人有些沮丧,尤其对英特尔而言,如此暴跌几乎就回到了去年底新CEO上任前的水平。反观竞争对手AMD的增长60%,以及nVIDIA的增长2.4倍,这种跌法可能也影响了英特尔众人的心态。

当然,这都是玩笑话,英特尔的工作人员因为股价影响心态的可能很小,但是英特尔在中国表现出来的结果,让人不得不想……

英特尔中国公关:非蠢即懒

此前,英特尔在一份发给供应商的信件中,竟然明确禁止供应商使用来自我国新疆地区的劳动力或是产品,而且这封邮件还以多种语音版本发布出去。

此事情一出自然引发大家不满,随后代言人王俊凯工作室22日宣布,「王俊凯先生解除与英特尔品牌的一切合作关系」。至此,英特尔中国可谓是站到了风口浪尖上。

当然,从反应上来看英特尔中国的回应随之而来,整体反应还算快速。但令人不解甚至愤怒的是,英特尔中国的回应多少有些雪上加霜的行为。

英特尔自作自受 AMD苏妈:原来真有顺风局点五投


从声明上看,英特尔与其说是想解决危机,倒不如说是升级矛盾。所以我们也不得不想说,英特尔你的致歉声明有诚意吗?

中国市场对英特尔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国,也是个人电脑的最大市场,而个人电脑是英特尔微处理器的主要去处。这家芯片制造商2020年超过四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中国。面对这么重要的市场,英特尔如此毫无诚意地道歉,多少有些公关决策上的失误了。

实际上,英特尔中国这次的回应也好,还是公关策略也好,都有着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太僵化了,想两边都不得罪,最终却是两面不讨好。

其实,不要考虑什么面子,也不用考虑什么品牌统一步调。在中国就是要面向中国市场去解决中国市场的问题。

既然你英特尔全球发出涉疆信函被中国用户和媒体发现和声讨,那么作为英特尔中国公司,就应该直接切中要害:“我是中国市场,你全球总部做的腌臜之事,我站在中国市场是绝对反对,绝对维护中国利益的。”这才是一个区域市场应该的反应态度和应做的事情。

正所谓入乡随俗,在谁的市场就要遵循人家市场的规则。但是,英特尔中国没有这样做,如果不是英特尔中国不懂中国市场,脑子太蠢,那么就只可能是太懒,太不敢担当。

考虑英特尔中国都是一干中国通、中国精英的管理群体,那么显然蠢的可能性不大,太懒且不敢担当才是造成此次公关翻车、危机升级最重要的原因。

毕竟,如果不懒,且有担当,就有可能某些人会丢掉饭碗。但其实从英特尔中国的决策者来说,是丢几个人的饭碗重要,还是中国市场更重要呢?

当然,现在的这种做法,表面上不仅维护了英特尔全球的利益,也保住了英特尔中国众人自己的饭碗。毕竟都是跟着总部的大部队步调走,错了也是全球大老板方向决策错了,如果对了,那就是我英特尔中国执行的到位,只不过后续损失就不关我英特尔中国的事情了。

所以,如此一封看似委屈实则无效的道歉声明,不仅没有任何挽回事态恶化的作用,反而是推波助澜,让人看到的是毫无诚意。

而且,不得不担心英特尔的公关后面会不会错上加错。毕竟英特尔在财报中还将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美国、新加坡并列为“国家”这样的坑还没有被放大。

总之感叹一句,队友猪,再好的顺风局也可能出现五投啊!AMD中国是不是得感谢这个圣诞大礼呢?

上一篇新闻

笔电市场回暖,新玩家入局寻找市场机会

下一篇新闻

千亿造芯泡沫反思:不存在的“弯道超车”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