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 星期五

父母应谨慎考虑让中小学生留学——来自一个美国留学生的声音

笔者最近看到一个关于“泰国清迈的欧美国际学校成为中国留学生热门去向”的新闻,深感震惊,竟然有家长会把将孩子送到发展中国家的不知名国际学校当成一个好的选择?家长认为成绩本就一般甚至不好的孩子,能在非中文语言环境里成长为未来国内职场里具备竞争力的“国际人才”?

事实上这些孩子除了一个可以吹嘘的“国际视野”外不具备任何竞争力,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国内形势。文章里,受访家长也承认,他们孩子的知识储备严重落后国内同龄人。笔者还注意到,报道里提到一些家长已经开始把这个做成生意,劝更多家长送自己的孩子去读书。

父母应谨慎考虑让中小学生留学——来自一个美国留学生的声音

尽管国内家长们趋之若鹜地把孩子送往国外,但问题是低龄留学真的会为孩子带来竞争优势吗?

由于笔者在美国读书,这篇文章里列举的具体讨论的实例会以美国为主。

根据美国移民局官网数据,2019年中国在美留学生有47.5万人之多,留学本身不再是一个镀金的项目,而且美高人数实际在下跌,9-12年级(也就是俗称的“美高党”)的中国留学生下跌到34737人。这个数字在2017年和2018年时分别是44624和39904。

PART1 当前低龄留学家长的一些认知误区

“西方教育更看重孩子的综合素质”?殊不知,国外讲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在衡量学生家庭背景

相比国内,美国高中和大学挑选学生更像是一个筛选学生家庭综合背景的过程。国内升学(中考,高考)一切由考试分数决定,只要学生成绩足够好就行。而美国学校更考验一个孩子的综合背景和家庭条件。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想去顶尖美国中学的学生家长都会刻意给孩子培养一些上流社会的兴趣爱好,比如高尔夫、马术、皮划艇、拉丁语……并且开展一些迎合欧美主流价值观的活动,比如去非洲当志愿者,目的就是增加孩子的名校录取几率。一些优质美高的学生能够成功进入顶尖大学,是因为他们个人资质好并且家境好,有足够的投入。

举个例子,我本科申请杜克大学时没有被录取,而曾经成绩不如我的初中同学却被录取了,他初中毕业后前往美国,并就读于美国顶尖私立高中,会马术,是学校皮划艇队的,参加了耶鲁领导力夏令营。而这些技能代价不菲,他高中每年的花费就有100多万人民币。综合素质可以弥补成绩的短板让孩子胜出,但这个综合素质经常是钱堆出来的或者家长的优质人脉资源换来的。

父母应谨慎考虑让中小学生留学——来自一个美国留学生的声音

一些家长送自己孩子出国是觉得在国内孩子竞争不占优势,觉得出国会更有优势。问题是,在国内只看学习成绩的环境里,你的孩子都竞争不过对方,那凭什么会觉得在国外更看重家庭背景的教育体系里孩子会占优势?

出于市场目的,西方教育被过度美化,很多家长对西方教育存在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误解

很多想送孩子出国读书的家长并没有国外读书经历或者对国外教育体系的明确认知。留学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从语言培训,申请中介,国际学校等等。为了盈利不少企业会一定程度夸大国外教育、国外理念的好处和影响。

“多元文化“、“国际视角”、“批判性思维”等很多很难有效衡量的概念经常出现在宣传中,难衡量就意味着难证伪、难反驳。有些机构利用了家长的焦虑以及想让孩子在竞争中胜出“赢在起跑线”的心理来画大饼。

笔者之前就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做矿产生意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带领家族再上一个台阶,实现阶层的改变。而出国,是第一步”。孩子刚上完高一就已经花费了400多万元,但因为疫情学业中断。而他去的圣安东尼高中并不属于顶尖美高,业内网站Finding schools给的评价是学术A-,升学B+。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本科申请中这个孩子大概率竞争不过一年学费800的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的学生。

PART2 我不赞同中小学生留学的一些原因

成长阶段的孩子独处异乡,有学坏的风险

十几岁是一个孩子性格形成、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更需要陪伴和认同。而留学的话,孩子周围没有多少中国人,跟大部分同学有语言文化和价值观上的隔阂,更遑论每年大部分时间独处异乡、见不到父母的孤寂。而且一旦孩子进入风气不好的学校,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可能走上歧途:吸毒、斗殴是常有的事,而父母不在身边又无法及时教育孩子走上正轨。

2016年时,一起留学生虐待同学的案件震惊了全美:南加州一所学校的十几名中国留学生因男女间的争风吃醋,用残忍手段虐待一名女同学,最终三个主犯被判处多年监禁。其中的一个犯人告诉法官,独自在美国生活是造成她犯下罪行的原因之一,“太自由,又容易孤独和迷失,我不能告诉父母是怕他们担心”。据报道,这所学校就是专门招收中国留学生的,录取门槛很低。

父母应谨慎考虑让中小学生留学——来自一个美国留学生的声音

过早出国造成语言文化认同的缺失和人脉流失

当每年有60万留学生回国,单纯的“国际视角”就真的不值几个钱了。这个时候,过早出国造成的语言能力流失、文化认同缺失和人脉断档反而成了需要认真考虑的劣势。

我们老讲工作中情商比智商重要,讲的就是职场里的人脉以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比单纯的学习成绩重要。而当一个人在中学甚至更早时候出国念书,常年只能跟同一个学校的几个、十几个中国人打交道,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可能会有所欠缺。若没有在中国集体里打交道的经验,无法理解集体文化,长大后很难完全融入国内的环境里。

知乎上一个关于“两财一贸”比较的回答里,有人整理出了国内名校在各大金融公司里的校友数量。不出意外,在大企业的校友人数基本和大学综合排名吻合:清华北大最多,上海交大、复旦其次,然后是华五。由此可见,真正步入职场后,校友人脉非常重要;因此不断有人建议如果想在国内对人脉需求高的行业(金融等)发展的话,本科应该在国内读,硕士再出国。

父母应谨慎考虑让中小学生留学——来自一个美国留学生的声音

真正优质的美国高中并没有那么多位置留给中国学生。从申请本科角度看,普通的美高并不比国内优质高中占优势

去真正优质的美国高中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知识素养的体现。

我的初中同学里有不少去了美国读高中,其中有些同学本科申请到了哥伦比亚、杜克、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顶尖名校,也有些同学去了在中国读高中同样也有较大机会申请到的学校,比如UCSD、Sarah Lawrence等。第一类同学家里一般有知识分子背景,比如申请到哥大的同学,他爸本科就是哥大毕业的,去杜克的同学,她爷爷就是高级知识分子。

技术层面上讲,美国高中里被常青藤录取的学生很多出自一小批美国的“超级中学”,而这些超级中学为了确保多元化,录取的中国学生数量很少。事实上,在美读高中并被顶尖名校录取的中国学生很多也出自这些顶尖私立高中。

如果是说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MIT等美国前10的名校的话,优质美高的学生确实比国内高中的学生申请上占一定优势。根据视角学社统计的美本录取榜,2020年普林斯顿录取的24个人里有19个都是国际学校的;其中12个来自美高,1个新加坡高中,四个UWC(世界联合学院),两个来自北京的国际学校。哈佛录取的13个人有5个来自美高,剩下基本都是国内一二线城市重点中学国际部、著名外国语中学等等。

到康奈尔这个档次的学校的时候,美高录取占大概30%;国内重点公立高中,比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深圳中学、十一学校都有很多录取人次。

如果申请排名30、50等学校的话,国内读高中是没有劣势的。而对于美国排名50以后的学校,普通美高申请者和国内普通高中申请者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

父母应谨慎考虑让中小学生留学——来自一个美国留学生的声音

留学热潮让留学生不再稀罕,看的也是看本科、研究生学历

除非去了名校,否则海归人才职场薪资并不显著的比国内高校毕业生高。

根据人大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海归春招求职趋势报告》,今年毕业生平均期望薪酬约6930元。

根据BOSS直聘研究院的《2020海归春招求职趋势报告》,海归应届生总体平均期望薪资为10725元。而国内倾向于招聘海归人才的职位平均招聘薪资为7481元。

考虑到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留学费用,经济层面上看这笔投资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很难回本。笔者就见过有人在美国读高中大学花费三四百万,但是预期能拿到的国内职位月薪只有1万多。

从就业角度讲,公司关心的是你的最终学历,也就是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的文凭而不是高中受教育经历。事实上,因为国内HR普遍不懂国外大学,竞争比较激烈的公司可能会用QS世界排名前100或前200的学校来筛选申请者,而普通的小留学生可能反倒没那么在意排名和大学的国内声望,而选择了国内认可度并不高的学校,最后在就业上处于劣势。

作者陈健坤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本科),目前从事社科研究,长期关注教育话题,评论性作品曾发表于《读者》、《中国青年报》、知识分子公众号等媒体。

上一篇新闻

重磅发布丨2021美高录取放榜,又是一年“神仙打架”?

下一篇新闻

「对比&观点」星河湾双语与WLSA,两所优质美高,我更推荐谁?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