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的今天第一碗“康师傅”方便面上市!这里为您“揭盖”泡面的前世今生
中国小康网讯 1992年8月21日,第一碗“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上市。今年也是泡面发明52周年,当然这是现代意义上的方便面,我国早在乾隆时期,就有方便面的雏形了。如今,泡面风行于世界各国,每年都有全球泡面榜,甚至还衍生出了泡面文化、泡面博物馆。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泡面的前世今生,里面可是有很多劲爆猛料哟。
现代意义上的方便面发明故事,曾经作过我国高考作文材料。那个入了日本籍的中国台湾人吴百福,竟然在异国成就了面的传奇,发明了日清鸡汤拉面,并以安藤百福的名字,成为了日清株式会社的创始人。我就不信,他骨子里没有从我国古代的方便面雏形中汲取灵感?
安藤百福,本名吴百福
现代泡面的前身,我先不说它的名字,暂时卖个关子。80、90后的童年记忆里,在康师傅93年进入大陆“洗牌”前,国产泡面品牌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不同省份都有代表性的品牌。
比如说河南南街村生产,畅销华北地区的“北京方便面”;广东惠州生产,却几乎只在东北卖的“美国加州营养面”;广东珠海生产,却成为全国“扛把子”的“华丰三鲜伊面”。
所以说到这里不卖关子了,就是那个人人耳熟能详,却又有些陌生的“伊面”,才是现代泡面的前身。
伊面全称“伊府面”,得名于乾嘉年间著名书法家伊秉绶。他有一次办寿宴,家厨不小心把煮好的鸡蛋面掉进了油锅里,怕主人怪罪啊,索性接着煮吧,没想到味道竟出奇地好。从此,这道美食便流传开来。
伊秉绶,因面条而闻名的书法家
所以,从工序上讲,清代伊面与现代泡面都是先煮后炸,安藤百福没什么创新。炸干了的面条既延长了保存时间,多孔的结构还能饱吸汤汁;而炸制过程中产生的美拉德反应则丰富了味觉体验。这是泡面继承了伊面的最重要的三个元素。
也许泡面能够发扬光大的原因,是安藤百福营销做得太好了,70年代在美国打不开市场,又适时生产出符合西方人节省时间习惯的杯面;人类进入太空后,又研发出可以供宇航员吸着吃的“太空泡面”。而端着贵族架子的伊面,却“面香也怕巷子深”,几近失传。
不过,让胃肠饱受垃圾食品“折磨”的同学欣慰,并且认为确实是工艺意义上的创新的是,油炸方便面经过了蒸制面、献湿面等健康品类变革后,又向食品、药品界的冻干技术学习,研发出了冻干速食面。
冻干技术是尤其想为大家安利的。比如食品中的冻干蔬果干,有油炸膨化食品的口感,却不添加多余油脂。因为冻干技术简言之,就是低温急冻,失去的是水分,营养却几乎都保留下来,所以冻干泡面真是肥宅们的福音呢!
实际上,爱吃油炸食品并不是罪恶,因为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这是人类藏在基因里的天性。所以,偶尔放纵一下自己,也是可以的。毕竟快乐也是健康的要素之一啊!苦行僧似的养生方式,专家都不提倡呢。
越过这层心理障碍,我们就可以擦亮blingbling的眼睛,在油炸方便面的汪洋大海里探宝。
可能你会说,国内的大多数方便面标配酱包重油,我还真得说句公道话,那都是以康师傅为首的台湾口味带跑偏的,93年之前大陆的方便面可是和国际同步,都只有粉包。
中国第一袋方便面是1970年上海益民四厂生产的鸡蛋方便面
而以日清为首的日式泡面,几乎千篇一律,像日拉(日式拉面)一样,以猪骨浓汤做汤底,其油腻程度还真的不次于台式酱包方便面。我们放眼全球,实际还有很多选择。
如果说中华美食分几大菜系,那么泡面也有流派的。近的说,香港泡面就自成一派。大家在茶餐厅吃的公仔面,就是方便面的一种。而商场里卖的也不乏精品,比如“出前一丁”,有多种口味可选,比如豚骨黑蒜油,清爽不腻。虽然有日清标志,但早就香港化啦。
台湾泡面除了大陆熟悉的康师傅、统一牌,还有个“生力面”,也是老品牌,口感偏向日本酱油清汤面,推荐给口轻的朋友。
东南亚派则以泰国妈妈、和新加坡的百胜厨为领军。百胜厨在每年美国方便面达人网站评选的全球十大最好吃泡面榜中,几乎都有入选,白咖喱和青咖喱的都不错。有一款泰国妈妈香茅草杯面,虽然分量不大,但是清新的柠檬味和淡淡的香茅草实在是“勾魂摄魄”,让人欲罢不能。
韩国泡面在国内以“农心”居多,而在他们本土则是吃“三养”的老牌子,但是偏辣口。比较特色的有黑黢黢的墨鱼面。近年兴起来芝士风,要么整片铺进去,要么撒芝士粉,连部队锅也进来凑热闹。可是有些人不感冒,看个人口味啦。
“泡面帝”汉斯·莱尼茨,总爱弄个“全球十大泡面榜”
说来让咱们东方人不服气的是,全球泡面榜也要西方人来评,希望有一天,由咱们制定出个行业标准。
说到欧美泡面,先说“战斗民族”俄罗斯,他们研发出有点像罗宋汤的红汤泡面,口感比较糯,因为面条里添加了马铃薯粉。
美国泡面没有什么特色品牌,但是他们的泡面文化很cult:方便面竟然是监狱里的硬通货,可以充当货币!要知道,几十年以来,是香烟一直独霸这个位置啊,自从“米国人”迷上泡面以后,就没有然后了。
国外视频网站上,曾发布过最奢侈的消费泡面方式——泡面浴,西方人的脑洞果然大开。但是,这种“行为艺术”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泡面的喜爱。
从书法家的“君子庖厨”里走出来的伊面,到在东瀛“墙外开花”的速食面,再到欧美奇葩另类的“花样玩面”,泡面是穿越百年,纵横五洲。它那“弯弯绕”的形态,却如同历史发展的脚步——“螺旋式上升”。
虽然泡面近年来受“送餐”的冲击,但作者却持乐观态度,这说明人们的速食文化越来越多元性,是社会的进步。我想泡面是不会消亡的,就如同书籍不会随着阅读器越来越先进而消亡一样。因为,它们都是文化的载体。(朱子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