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 星期四

「寻找中国最具智慧行业案例」系列报道之六

深圳市中微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微半导体”)是一家有着传奇经历的公司。2015年,中微半导体推出蚀刻设备后,美国商务部取消了对中国蚀刻设备的出口禁令;另一款LED芯片生产设备,在2015年前由美国和德国两家企业垄断市场,其他国家全部需要进口,中微半导体攻关成功之后,市场占有率迅速超过50%,全球出货量越居第一。

中微半导体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一流的MCU芯片设计厂家,拥有十余载量产单片机经验及自主品牌CMS和SC,累积芯片出货量达30+亿颗。公司已成功开发400多种芯片产品,产品覆盖工业控制、医疗电子、电机控制、家用电器、消费电子等各大领域。

公司发展立足于深圳,并在新加坡、北京、深圳、中山、成都、重庆建有研发测试团队,在深圳、中山、宁波、无锡建有营销、应用开发团队。

2018年,中微半导体在国内首家实现了7纳米技术量产突破,并且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5纳米技术加工。

这样一家实力强大的公司,数字化建设情况一定差不了。

「寻找中国最具智慧行业案例」系列报道之六

中微半导体首席信息官董祥国

“对中微半导体来说,我们不存在转型,因为我们一直在引领数字化。”中微半导体首席信息官董祥国语出惊人。

为什么中微半导体一直在引领?

2004年刚刚成立、全公司只有100多名员工的时情况下,中微半导体就实施了SAP ERP项目,全面开启集团的信息化建设。

以百人规模去实施大型ERP项目,这在当时看来难以理喻,但中微半导体管理层清醒地认识到,业务的复杂程度,迫使需要以数字化引领管理。

经过4年左右的工作,中微半导体成功部署了ERP、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KM(知识管理)等系列信息系统,实现了企业内部信息全流程的打通。

可以说,公司一直站在数字化建设的最前沿。

中微半导体从事芯片设备的研发与生产,从2008年第一台设备问世,从64纳米到40纳米、14纳米、7纳米以及到5纳米技术研发这一代一代的突破,加速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公司的应用和普及。

作为IT负责人,正当董祥国踌躇满志,以为数字化建设大功告成的时候,他发现,公司业务的需求开始向供应链延伸——虽然中微半导体的核心是研发和运营,但是生产大多数交给了全球供应链,由他们采取外包、外协的方式来完成。

这意味着,在所有服务商中,只要有一家信息化成为短板,就会影响到产品整体的交付。

从2011年开始,中微半导体针对供应链启动了数字化建设,通过建立一系列的云平台来支持其转型进程。2016年,中微半导体再次认识到全面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和意义,决定把数字化能力扩展到整个生态链;2018年,又将IT部门改组成一家名为中微惠链的互联网公司,提供面向半导体设备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希冀在这个平台上培养更多本土的供应商,让中国芯片产业生态链能够发展壮大。

数字化转型的步骤

在当下数字时代,离开了数字化,企业很难生存。对传统企业而言,开展数字化转型不再是要和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数字化转型、转型的速度有多快。

在董祥国看来,中微半导体的数字化建设之所以能发挥引领作用,其实也是抓住了时机,不断的改变、不断地创新。

谈到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步骤,董祥国认为,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增值交付,简单说理只有两步:第一步是要用起来。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就是选择合适的厂商和合作伙伴,采用理想的解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真正要做到成功转型,需要做好第二步,即创造,去创造价值。

中微半导体是一家设备供应商,之前生产的是一台台机器设备,把设备交付给了客户投入使用后,剩下的任就是提供包括备品备件和维修等相关售后服务。这种传统的业务流程对核心业务并不能带来特别的业务增长点。

与SAP合作多年的基础上开启数字资产网络资产平台的合作,是中微半导体试图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增值服务,一方面,提供给客户的不仅仅是一台设备,而是一套结合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的数字原生解决方案,借助这个平台,帮助现场工程师对设备进行更好的安装、检测和培训,实现设备的智能运维,提高运行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半导体设备非常精密,人员培训工作量非常高,基于SAP平台开展的虚拟培训、检修指导,节省了大量的开支,不仅加速队伍的建设,在给自身带来价值的同时,也为客户创造价值。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而言,首要的是用好,对提升日常运营的效率提供帮助,其次就是结合行业赋能,实现增值交付,这是信息化工作者和供应商的终极目标。”董祥国说。

从数据中挖掘价值

在21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已经成为共识。董祥国对此观点进行了完善,他认为最宝贵的是“人才+数据”,因为数据是一个企业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资产。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是能创造价值的,但很多企业把数据锁在保险箱里,没有用于创造价值,错过了很多发展机遇。

“磁盘里保存的不仅仅是数据,其实是企业真正的金矿。”董祥国意识到,由于中微半导体自身应用的生产设备高度自动化,开启之后有数百个传感器同时运行,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ERP数据量已经庞大,导致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当2013年SAP推出SAP HANA的时候,中微半导体主动要求第一个“吃螃蟹”,转型升级到了SAP HANA。

上线后数据计算能力明显增强。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宝贵的数据,中微半导体在HANA平台上启用人工智能技术,借助于大数据工具,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分析这些TB级的数据,验证各个传感器之间的互相影响情况及程度,并且破解相关的因素,对设备的设计进行迭代,提供更加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全面向云端的数字化转型

针对时下仍有人担忧上云是否安全这样的疑虑,董祥国表示,这其实也是他经常跟公司管理层交流的话题。他强调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和人们的观念应该及时转变:20年前,人们认为携带现金是最安全的行为,刷信用卡存在巨大的风险,10年前,当移动支付来临的时候,人们又担心资金在支付宝和微信中盗刷。但时至今日,移动支付已经成为趋势,而信用卡都快要被替代,成为人们离不开的支付方式。

尽管政府、厂商还在大力推动企业上云,也许再过两年这不再是问题,因为云已经深入影响到每一个人,尤其是5G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之后。

2016年,中微半导体做出决策,所有固定资产(如服务器、网络等)只能做存量,所有的增量一定是上云,2016年建设的供应链平台就完全是基于云的模式,今年与跟SAP合作的SAP AIN(智慧设备云)项目,也是完全基于云平台的。

为什么要上云,在中微半导体已经不是问题,无论是对外输出的或者平台输出的都是在基于云、基于微服务做应用。董祥国表示,他考虑的是哪些业务还没有上云。

凭借这样的认识,凭借这样的实力,中微半导体一直能够引领数字化,就不难理解了。

上一篇新闻

亚马逊Prime会员日:销量超去年“黑五”及“网络星期一”总和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必去打卡的拍照圣地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