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魔都是如何炼成的?

上海

站在中国最前沿的城市

经济总量最高

4.32万亿,领跑全国

天际线最高

632米,傲视群雄

地铁里程最长

831公里,举世无双

……

魔都传奇并非一日而就

自开埠以来的170余年

它数次挺立于时代的风口

翻滚于改革的浪潮

随时准备着连接世界

随时准备着吐故纳新

风云际会上海滩


01

万里涛涛永不休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

东临东海

北接江苏,南连浙江

是镇守长江的最后一把锁钥

也是中国最富庶的江南

面向海洋、面向国际的最前沿阵地

上海卫星图

长江

从青藏高原奔腾而来

容纳百川、汇聚溪河

绵延超过六千公里

湖北巴东巫峡口

在入海处

江水与泥沙

冲积出35.8万KM²的肥沃平原

是为长江三角洲

发达的水系、丰饶的土地

让这里成为

中国人烟最稠密、

经济最发达的所在

夜间灯光分布

上海诞生于长三角冲积平原

平均海拔仅2.19米

西郊零星散布着

佘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

最高峰也不过99.8米

地势可谓坦荡如砥

佘山圣母教堂

发源于太湖流域的吴淞江

一路蜿蜒向东

流经苏州、昆山、嘉定、青浦

到上海市区的北新泾

改称苏州河

苏州河穿过外白渡桥流向黄浦江

从淀山湖流出的

黄浦江

在外白渡桥

接纳苏州河后

在吴淞口注入长江

流向广阔无垠的东海

这是长江入海前最后一条支流

也把市区一分为二

才有了浦东浦西

杨浦大桥下,船只来往繁忙

苏州河缱绻婀娜

穿过沿岸的弄堂和老街

夹杂着家长里短的琐事絮语

黄浦江气势逼人

绕过陆家嘴的摩天楼群

裹挟着万千巨轮浩荡远去

一江一河,一纵一横

流淌过大半个上海

赋予这座城市

江海的壮阔和水乡的柔情

日出东方

交错的水网

加之来自海洋的湿润季风

造就了水汽丰沛的气候环境

故而常有云雾雨雪掩映

让整座城市的面目

显得魔幻而迷离

雾锁陆家嘴

冬季,随着北方寒潮来袭

雪花如约而至

威斯汀大饭店

冬春时节

暖湿气流回归

形成平流雾长久不散

似乎分隔天上人间

刺破云霄

夏季,冷暖气流更剧烈的对峙

城市笼罩在连绵的阴雨中

梅雨季可持续月余

雨夜

云、雾、雪、雨

构建起一个朦胧迷幻的世界

灯红酒绿的高楼大厦

熙熙攘攘的行人车流

都笼罩上神秘面纱

呈现出一个错综复杂的

魔都

雨中南京路,霓虹闪烁

上海的“魔性”

当然不止于迷离的外表

更在于短短百余年间

在这里集中上演的

深刻矛盾、激烈冲突、翻天变化

似乎没有任何词语

能比“魔都”更贴切地

形容这座城市

永远不可思议的惊喜

永远不可限量的未来

黄浦江畔


02

十里洋场烟花地

春秋时

上海成为春申君黄歇的封邑

而得别称“申”

秦汉时先后属会稽郡、吴郡

三国,上海首次有了专属名号

华亭(今松江区)

东吴陆逊,孙策之婿,被封华亭侯

魏晋时

本地渔民发明渔具称“滬”

(后简化为“沪”)

江流入海处称“渎”

萧纲《吴郡石像碑》所述

“淞江之下,号曰沪渎

此处有居人,以渔者为业”

这也是上海简称“沪”的由来

滬,竹子制成的拦河网

但此时上海只是

海疆一隅的小小渔村

它的第一次崛起

发轫于唐宋

安史之乱后大量北方移民南下

带来先进的农业水利技术

使饱受潮灾困扰的上海得到发展

当人口和利税达到规模

上海脱离嘉兴

有了独立建置,华亭县

三山会馆

随着宋朝贸易兴起

背靠繁华姑苏城的青龙镇(今青浦区)

成为“依海枕江,襟湖带浦”的港口集镇

通商范围从江南扩展到海外

日本、大食、交趾、高丽的船舶云集

商贾、使节往来不绝

烟火万家,衢市繁盛

时人称之“小杭州”

青浦区朱家角古镇

华亭商税居江南诸县之冠

甚至超过许多州治

北宋末年

华亭市舶务设立

为全国六大市舶机构之一

(另五个:广州、宁波、杭州、泉州、诸城)

瓷器,上海博物馆

上海行政地位在元朝跃升

1277年,华亭县升格为松江府

正式直属于行省架构

1291年,成立上海县

这是今天中心城区的雏形

也是“上海”之名首次确立

建城距今730年

东方之环

而随着长江积沙成陆不断东进

青龙港逐渐远离海岸

加之吴淞江上游淤堵,货船难行

青龙镇“无复海商之往来矣”

如今的青浦区青西郊野公园

上海浦(今黄浦江)走上历史舞台

因其更靠海,水深流畅,便于行船

渐成元朝至近代上海最主要港口

漕粮海运政策

让上海的辐射腹地扩大至整个长三角

成为江海联动的新兴港口

货船穿梭

明朝实行闭关政策

上海港陷入停滞

但上海的地位却没有下降

尤其棉纺业冠绝天下

《天工开物·布衣》就记载

“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

《明史》有记

“苏松赋税天下半”

出身松江府乌泥泾的黄道婆,推动中国纺织技术革新

得益于纺织品的商品化

苏州府、松江府

成为中国资本主义最先萌芽之地

上海完全从小渔村

蜕变为“衣被天下”的东南名府

地位仅次于苏杭

泗泾古镇

而上海的全面逆袭始于清代

1684年海禁开放

改市舶司为海关

全国四大海关之一的江海关

迁至上海县

江海关大楼

行政上,上海道台逐步取代松江府

经济上,上海不再是广种棉花的县邑

而是中国最富饶的江南地区的通海门户

林则徐曾上表朝廷称上海

“洋船出入,商贾辐辏,市廛稠密

系苏松太道驻扎之所

库储海关钱粮尤为要紧”

老邮政大楼

进而到五口通商时

一个新上海

在繁华港口的基础上更上层楼

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

西方列强相中

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的黄金地段

相继设立“租界”

租界区

此后,这片土地取代“老城厢”

成为新上海的中心

至今这里仍被称为“外滩源”

这是一段耻辱历史

却也按下中国近代城市的开启键

西方的物质、精神元素

无一不震撼着摇摇欲坠的清帝国

同时也推动着上海全速向前

货船开足马力

外滩成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1500米的滨江地带

排布20余栋风格各样的西式建筑

保险、银行、商行、饭店

政府公署、俱乐部一应俱全

十里洋场,烟花绮梦

百年后的今天,这里依然闪烁着那个时代的光辉

更重要的是

上海进入世界贸易体系

向英、美、法等国开放市场

1850年代初

内通长江、外联各埠的上海

取代广州成为外贸第一城

也成为全国埠际贸易中心

人货流转的码头

自1860年代起

借水路之便

苏州河沿岸陆续出现工厂

民国时最早的一批民族工业

在这里起步

无锡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建

福新面粉厂申新纱厂

面粉王国和棉纺王国

让荣氏家族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荣宅,如今成为艺术展馆

到1930年代

上海一口岸的贸易值

相当于汉口、天津、广州

青岛、汕头、重庆的总和

密集的人货流转

促使上海成为远东第一国际金融中心

拥有完善活跃的

股票、债券、外汇市场

花旗、麦加利、汇丰、华俄道胜

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

54家中外银行云集上海

其城市经济总量、金融证券市场规模

仅次于纽约、伦敦

超过巴黎

也超过东京、大阪之和

国际饭店

外资投入集中

民族工业崛起

金融中心成型

移民蜂拥而至

近代上海的发达程度

与同时期最先进的欧美城市别无二致

创下无数中国第一

领摩登风尚

第一个城市规划、第一盏电灯、第一条自来水管道、第一条铁路、第一辆汽车、第一辆电车……都率先出现在上海


03

仍愿翻,百千浪

国民政府为打破租界垄断

于1927年7月7日

设立上海特别市

上海始有直辖市一级建置

根据孙中山的“大上海计划”

规划以江湾为市中心区

建筑市府大楼和其他公共设施

武康大厦

然而黄金十年匆匆而过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

这场抗日战争中

规模最大、最惨烈一役

以伤亡30万人为代价

彻底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为上海和长江下游物资内迁赢得时间

四行仓库,是“八百壮士”激战浴血之地。今天,墙上密布的弹孔,仍诉说着淞沪会战最后一幕的惨烈

抗战胜利后

1945年11月24日

国民政府宣布接收租界区

历时百年的上海租界结束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

上海仍为中央直辖市

完成计划经济体制调整

码头起重机上的工人

1956-1977年

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

上海被中央定为重要工业基地

为全国输出工业产品、技术和人才

在远郊的金山建起上海石化总厂

在宝山兴建宝钢

但由于外贸受限乃至中断

上海的国际经济地位迅速下降

宝钢总厂

改革开放后

1984年国务院将上海定位为

开放型、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市

但与深圳等四个特区相比

上海的开放范围和力度都小很多

转机发生在1990年

国务院批准浦东开发

又一个新上海

将改写这座城市的命运

浦东亮相

邓小平说

“上海是我们的王牌”

总设计师对起步晚于深圳的浦东

充满信心,寄予厚望

“浦东开发晚了,是件坏事,但也是好事

可以借鉴广东的经验,可以搞得好一点

搞得现代化一点,起点可以高一点”

“起点高,关键是思想起点要高

后来居上,我相信这一点”

1991年2月,邓小平在上海听取关于浦东开发情况的汇报

上海的“高”

最直观地体现在天际线上

1991年,上海的雄心是

“开发浦东,振兴上海

服务全国,面向世界”

这一年,东方明珠塔开建

3年后,原本一片滩涂的浦东

耸立起当时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塔

东方明珠塔

从此浦东不断刷新着记录

也一直代表着中国高度

1999年的金茂大厦

420.5米

位于陆家嘴世纪大道88号,楼高88层,外形为8角结构

2008年的环球金融中心

492米

倒梯形风洞酷似“开瓶器”

2016年的上海中心大厦

632米

上海中心大厦目前为世界第二高楼

在人们一次次惊呼中

上海天际线的边界不断向上突破

它追赶着先行的摩天都市

纽约、香港、深圳

追高,并不是建筑的最佳设计

但它代表了上海“后来居上”的心气

更高,更强

经济上,“后来居上”目标同样明确

1991年,上海提出建设

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设立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成立上交所

在诸多优惠政策吸引下

外国银行、跨国集团、中外合资企业

纷纷在这里落脚

1992年

上海的经济增速赶超南方诸省

一江之隔的陆家嘴和外滩,是属于上海的两个黄金时代隔江对话

1992-1995年间

上海的商业大楼数量超过

香港40年建造的写字楼总和

陆家嘴密集的银行大楼

1997年

上交所上市公司数赶超深圳

交易量超越香港

上交所铜牛

与陆家嘴金融区同时设立的还有

金桥出口加工区

外高桥保税区

张江高科技园区

展露出上海产业布局的“后来居上”

由劳动密集型

向资金与技术密集型转变

初步建立起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

现代装备工业为骨干

都市型工业为配套的新型工业体系

特斯拉上海工厂

2001年,上海又肩负起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重任

发达的制造业产生惊人的物流量

无论原料运进还是产品输出

都需要强有力的交通为支撑

长江黄金水道和广阔海洋

是上海发展航运的先天优势

外高桥码头

但上海港这座典型的河口港

也存在致命缺点

混杂泥沙的淡水遇上海水

产生絮凝效应

江口航道淤积,水深骤然变浅

极大制约远洋巨轮的航行

崇明岛浅滩

水深是港口的命脉

15米以上的深水港极为稀缺

2003年以前全球只有19个

没有一个位于中国大陆地区

鹿特丹港

2005年12月10日

洋山港建成开港

使得上海港进入全球深水港名单

港口选址在浙江舟山嵊泗县

摆脱了长江口的影响

又有洋山岛链天然屏障

洋山深水港并不在上海境内

开港仅两年

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

就超过香港港位居世界第二

又在2010年超越新加坡港

跃居世界第一

这是上海港口的“后来居上”

洋山港

不止于港口

今天的上海

交通无一短板

城市高架层层交叠

延安高架

大桥隧道跨江越河

南浦大桥

460个地铁站

连接起19条线路

运营里程超过831公里

雄踞世界首位

日均运载超过770万人次

繁忙的上海地铁

上海站、上海西站、上海南站、虹桥站

从上海辐射全国

虹桥、浦东两大机场

一西一东坐镇上海门户

“中国制造”从上海

走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

虹桥交通枢纽

今天的上海

以超过4万亿的GDP

领跑全国城市

截至2021年底

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突破1.8万亿

平均每秒超过5.7万元

是中国首屈一指的消费天堂

上海某购物中心

金融市场交易总额

超2500万亿

平均每秒超过6.9亿

(按250个交易日,每日开市4小时计算)

商品、资本和财富

如同黄浦江的滚滚浪潮

在这座大都会奔流涌动

成就“魔都”传奇

盘古银行上海分行、轮船招商局大楼、浦发银行、上海海关和上海市总工会等


04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上海是中国连接全球的枢纽

也是世界文化融入中国的窗口

自开埠以来

各方文明涌入得太过迅猛

在上海留下强烈的冲击和矛盾

新老交替

20世纪初的上海

租界外混乱动荡

租界内歌舞升平

内外两个迥异的时空

在同一座城市里撕扯交错

跑马场、百乐门纵享奢华

鼎鼎大名的南京路

是上海开埠后的第一条商业街

万商云集、寸土寸金

先施、永安、新新、大新

四大百货公司

聚集在这条5.5公里的大街上

代表最新潮流

吸引巨量财富

也彻底改变中国的商业文化

新新商场开幕,1936年

而南京路的另一头

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

静安寺

飞檐斗拱、殿阁错落

1216年落成

已走过800多个春秋

比上海建城还要早75年

静安寺

一头是晨钟暮鼓

一头是灯火辉煌

南京路连结起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穿梭在南京路上的人流

而距离外滩仅1公里

是有着600余年历史的道教宫观

城隍庙

供奉护城之神

城隍庙

毗邻城隍庙的江南古典园林

豫园

也已经历了400余年风雨

豫园灯会

中西文化的交织

是魔都鲜明炽烈的底色

这里最早与世界接轨

接受最前卫的理念

1905年,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

兴新学,育人才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

1936年的上海

豪华饭店、影剧院、舞厅、游泳池

西餐馆、西服店、咖啡馆、美容院

都堪称中国之最

大上海是东方巴黎

奥迪安大戏院

繁华外滩是上海的脸面

来自大洋彼岸的洋货、西餐

是上海见的世面

旗袍外搭西式大衣

是上海女子的摩登

老爷车、商业街

霞飞路咖啡馆、大光明电影院

是时髦男女的去处

《良友》、《玲珑》、《申报》

是中产市民的谈资

“上海”本身就是时尚的代名词

张爱玲、苏青等海派作家笔下是旗袍款款、醉生梦死的上海故事


电影《阮玲玉》剧照

今天的上海

依然是“新”生活方式的引领者

国际会展百花齐放

世博会中国馆


进博会场馆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造型

首店经济持续活跃

中国大陆地区首家迪士尼乐园


美国零售巨头Costco中国内地首店选址上海闵行

网红品牌层出不穷

网红咖啡%Arabica首店落户上海


网红汉堡Shake Shack首店落户上海

文娱生活丰富多彩

上海国际赛车场F1方程式赛车


2017年,上海维密大秀


2020年,BiliBili动漫游戏嘉年华


2019年,草坪爵士乐

造型新颖的建筑

有趣新奇的娱乐

纷纷在这座城中上演

若就此断定

上海一切都是新的、整洁的、光鲜的

那就大错特错

透过重重光怪陆离的楼宇缝隙

还能看到旧日气息的老城区

浦西的老房子

生长在上海的娄烨说

苏州河“沉淀了这个城市的

繁华、往事、传说和所有的垃圾”

19世纪末以来

当上海奇迹般崛起时

也有源源不断的流民涌入上海

扩张的工业区、轰鸣的机器

高耸的烟囱、激增的人口

让城市不堪重负

为容纳越来越多的移民

上海广泛建起一种独特民居

黑漆厚木的门扇

砖石雕刻的门框

故而得名石库门

苏州河流过的石库门街区


田子坊商业街,改良的石库门老建筑


中共一大会址,也是典型的石库门建筑

建筑排列紧密

楼宇间留有幽深巷道

是为弄堂

弄堂

三教九流杂居于此

生活方式五花八门

空间利用杂乱无章

不同的社会地位、价值取向

都在这里杂糅、混合

在今天依然是这座城市鲜明的符号

凌乱的天线


弄堂里晾晒的衣物

2007年6月

中心城区144条街巷

被定为城市风貌保护道路

其中64条将永不拓宽

上海交大宣怀大道的梧桐

老上海的传统古朴

新上海的时尚前卫

将长期共存在

这个瞬息万变的城市

混杂交织的矛盾

让人永远无法完整地定义它

或许这正是“魔都”的魔力

老弄堂与新建筑


05

爱你恨你,问君知否

在上海这个大熔炉

无论何种风格都可调和共处

美食自然也不例外

上海的餐饮多样性指数

常年位居全国首位

意大利菜、法国菜、西班牙菜

日料、韩餐、南洋菜

六大洲的菜肴都能尝到

米其林餐厅主厨展示分子料理


深夜的日式居酒屋


墨西哥餐厅

上海饮食虽纷繁庞杂

但也有自己秉承的本味

城市菜品足以代表城市个性

热辣火锅是川妹子的缩影

果木烤鸭是北京城的底蕴

一盅两件是广州人的生活态度

而独属于上海的腔调

则藏在本帮菜的浓油赤酱里

葱油拌面

香甜软糯的红烧肉

肥瘦相间,酱汁浓稠

色泽油润,口感弹嫩

富含胶原蛋白的肉皮

散发迷人香气

就像爱撒娇的上海囡囡

嗲得无法抗拒

甜到心坎的红烧肉

油爆虾炸得红艳热烈

虾壳松脆,虾肉鲜嫩

甜中略带微酸

就像弄堂里的老娘舅

热情又细腻地操持家长里短

油爆虾

草头圈子

是把肥肠铺在苜蓿上

肥肠酥烂,苜蓿清新

红绿相间,口味互补

可见上海厨师务实的智慧和创意

草头圈子

冷菜头牌当属本帮熏鱼

用酱油腌渍的黑鱼

经过油炸,再浸入卤汁

外焦里嫩,口感咸鲜

恰如上海人外刚内柔的性格

本帮熏鱼

江南的本命点心

是各种粘软缠绵的糕团

上海人最爱条头糕

糯米粉糅合细豆沙做成长条状

上面撒上桂花花瓣

糯米皮柔韧不粘牙

桂花清香飘满唇齿

上海人对糕团甜食满怀热爱

为了吃上一口青团

爷叔阿婆也会像小孩子一样

在糕点铺翘首等待

条头糕


八宝饭


杏花楼老字号,买青团的长队

上海的饮食节奏是多变的

有时行色匆匆

快餐广场随处可见

便利店网络格外发达

人民广场美食天地

有时又是闲情逸致的

全城共有6913家咖啡店

高级酒店的下午茶总是一位难求

半岛酒店茶点

多面共存的上海

同样有多面的性格

它是小资的,也是市侩的

时而高高在上

时而低三下四

时而张开双臂

时而拒人千里

就像一个多面的美人

姣好光鲜,也娇嗔善变

让人爱恨交织

欲爱不能,欲恨不甘

斑马线,行人匆匆

与生俱来的海洋基因

让上海人开放外向

总能欣然接纳新鲜事物

新的生活方式

总能迅速融入上海人的日常

新天地商圈,石库门里的咖啡馆

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

让上海人头脑精明

这与重农抑商文明养成的本土价值观

存在内在冲突

大悦城的霓虹灯

传统价值观崇尚含蓄、谦让

上海人却精明、小气

尽管他们精明却不阴险

小气却不贪婪

但还是“不讨喜”

现代建筑与静安寺

反过来,上海人也“不认同”外地人

长久以来的龙头地位

给上海平添了几分傲气

但血缘正统的“上海人”

早已无从考证

上海马拉松。高度多元化的移民,使今日之上海更有张力、更有韧性

上海之所以为上海

正因2488万人共同推动

这座超级都会高速运转

这2488万人中

上海人、新上海人早已不分彼此

未来,更多奋斗的人们

将奔赴而来

随着这座城市浪奔、浪涌

缔造下一个魔都传奇

金安CBD灯火通明的写字楼


-end-

策 划 | 王海涛、赖颢宁

撰 稿 | 钱琪瑶

地图编辑 | 钱琪瑶

排 版 | 钱琪瑶

配图来源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