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天际线,由建筑群组成。当我们看向一组建筑时,我们既是在看他们顶部的天际线,也是在看这一组建筑形成的整体关系。
好看的天际线是高低错落的。如果建筑高度都差不多,那么也谈不上什么天际线了。
比如北京西二环金融街地区,由于限高控制,天际线是平的。见下图:
一个城市天际线最突出的地方,一般是在中央商务区,即CBD。
CBD由超高层建筑群组成。以办公为主,同时配套商业、餐饮、娱乐、居住等功能。CBD地区的国际化程度和消费水平一般都较高。
有的城市以CBD为中心,比如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双塔是CBD的核心地标,双塔周边的区域聚集了一批高端消费场所。见下图:
要想把一组超高层建筑放在一起,整体看上去很舒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各个建筑属于不同的开发者,每个开发者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没人要求,他们是不会考虑和周边其他建筑关系的。
其次一个中央商务区的成型,很可能跨越几十年。在这个过程中,很难保证最初的规划设计思路不被破坏。
规划部门需要在协调各方面因素的同时,保证城市和建筑的空间效果,以及保证设计理念和开发思路的贯彻。
头些年房地产大发展时期,国内数不清的地方都要作CBD规划。但不是每个地方都需要CBD,很多地区的经济和产业根本承载不了。
所以大多数项目就变成了一张画,落不了地。就算有一些落地的,建设开发效果也良莠不齐。
我认为要想把CBD建设好,有两点很重要。第一要提前有一个完整的规划,第二要有一套有效的控制体系。
先说第一点。对于一个大型的复杂城市片区来说,越早有整体规划,就能越早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就算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调整方案,但由于最初的框架已设定好,不会出太大的偏差。
比如北京的望京地区(这个地区虽然不是CBD,但也是一个大型综合城市片区),从1987年规划的框架就确定了,后来一直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建设。下图为望京1987年的规划图:
随着望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这里已成为北京开发得比较好的边缘组团之一。
这说明 “一张蓝图绘到底”还是必要的。
再说第二点。CBD片区的建设,需要一套有效的控制体系,才能保证一开始的想法能实现,原则能贯彻,不会出现空间和风格的混乱。
这方面新加坡就做得不错。新加坡的CBD和滨海湾(Marina Bay)地区是连在一起的,位于市中心一带。CBD以商务办公功能为主,滨海湾地区以娱乐、居住、商业、酒店为主。
该地区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开发了,整个过程由“市区重建局(URA)”把控。从的结果来看,项目还是很成功的,打造了充满活力的城市核心区。(对于新加坡CBD的规划,之后我会写文章单独介绍)。下图为该地区的照片:
本文重点要说的是北京CBD,所以我们看看北京CBD在刚才说的这两个方面做得怎么样。
首先看看是否一开始就有完整的规划方案。
北京CBD地区最早叫大北窑,因为侵华日军曾经在此建窑烧砖。新中国建国之后,这一带建了很多的厂子,包括汽车制造厂、仪器厂、机床厂等。
1984年,东三环旁的国贸中心开始建设,1990年建成。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贸中心都是这一带的地标。所以后来人们管这个地区叫“国贸”,不怎么提“大北窑”了。
那时这个地区没几栋超高层建筑,周边都是厂房,所以也谈不上什么天际线。
到了九十年代初,北京才在总体规划中,正式提出要建设多功能商务中心区。
“在建国门至朝阳门、东二环路至东三环路之间,开辟具有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商业、文化和商务办公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商务中心区”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
1993,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了一个《北京市商务中心区规划》。这是一个初步规划,确定了一些指标。商务中心区的范围被定在了二环和三环之间。
1999年,商务中心区范围被扩大到三环以东。“东起西大望路,西至东大桥路,北起朝阳路,南至通惠河”(《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概是下图这个范围:(下图的底图是2004年北京地图)
2000年之后,北京CBD才正式开始规划设计。2002年左右,北京市向全球公开征集CBD规划方案,11家单位入围,最后有6家获奖,一等奖空缺。当时确定了CBD核心区在国贸桥东北角。
这之后,这个地区开始了快速的发展建设。2009年,北京把CBD的范围向东进一步扩大,并进行了CBD东扩区规划的国际方案征集。
从以上的过程可以看出,北京的CBD,基本上是一边建设一边规划,并且规划范围一直在变,算不上一开始有完整的规划。
我们再来看看北京CBD的规划建设控制得如何。
CBD地区一开始有很多厂房,所以需要一块一块地进行征地拆迁,算是个城市更新的过程。
具体的开发流程比较复杂,就不细说了。我们从结果入手,来看看开发建设的效果如何。首先看建筑风格和天际线。
最早的国贸中心,建筑风格稳扎稳打,形象还不错,到现在也不算太过时,是该地区的地标。下图为2000年左右的国贸中心一期、二期建筑。
到了2000年初,国贸桥东南角冒出了个建外SOHO,把低端快销产品放在城市的黄金位置,建筑风格一直被人诟病。见下图:
现在建外SOHO住宅部分的房价还是五万左右。在这么好的位置,发展了这么多年才这个价格,可见产品的品质怎么样。
再后来又出现了央视大楼这种实验风格的建筑。见下图:
这种建筑要想在欧洲建起来很难,荷兰人把这种玩票的东西拿到北京来,居然很容易就通过了。
除此以外,国贸桥一带还存在中服大厦这种上世纪风格的建筑。该建筑在2011年曾经被评为北京“十大最丑建筑”,到现在也没拆。见下图:
从风格多变就能看出来,北京对于CBD地区的建筑风貌,没什么整体思路。
这样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这些建筑单看都还行,但是放到一块儿,就不好说了。而且不同角度看到的CBD风貌很不相同。
拍照的时候,角度没找好,就成了县城的市中心。见下图:
角度选好了,才能找到国际大都市的感觉。见下图:
如果说这是因为建筑年代跨度大造成的,并不对。国贸中心一二三期的时间跨度最大,从1990年到2016年。但是这一组建筑放在一起,并不算突兀。设计师用不用心,还是能看出来的。见下图:
再说说北京CBD的天际线。中国尊是国贸桥东北角“CBD核心区”中的核心建筑,建筑本身看着还是不错的。
没有中国尊的时候,CBD地区天际线以国贸三期和银泰中心为最高点,还算比较顺畅。见下图:
中国尊建好之后,比周边建筑一下高出去近一半。就跟一根大钉子一样,冲破了天际线,看着有点奇怪。见下图:
这可能和北京市总体规划有关。在2017年发布北京总体规划里,CBD地区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选址布局被要求进行严格控制。这导致CBD核心区一些地块里尚未建成的建筑需要进行方案调整。
其结果就是,之后的北京CBD地区,很可能只有中国尊这么高。其他的新建建筑想要达到与之匹配的高度,会比较难。
所以说北京CBD的天际线也是一边建设一边改,谈不上有很好的控制。
在整个CBD地区,我比较欣赏的是银泰中心的几栋建筑。
这几栋建筑既考虑了自己的形象,也考虑了和周边建筑群组的关系,并且把从南向北看的天际线挑了起来。甚至建外SOHO的这些破方盒子,在银泰中心的衬托下也显得没那么难看了。
除了刚才说的这些,北京CBD地区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超高层建筑围绕国贸桥和城市主干道排布。这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城市形象不好看。从城市干道上看过去,CBD建筑群组被分开了。下图为从东三环上向北看到的CBD地区,左右两侧完全是两组建筑。见下图:
到了国贸桥更夸张,立交桥四个角各自为政。感觉这不是一个CBD,而是四个。每个CBD所处的年代还都不尽相同。见下图:
第二个问题是交通不好。城市干道上每天有大量过境交通,这些交通和CBD内部的交通量混在一起,使这个地区极易拥堵。
在国贸一带上过班的人都知道,如果遇到下雨下雪,滞留到晚上十二点也是可能的。就算平时,国贸桥上堵到晚上十点也是常有的事。见下图:
另外,立交桥四个角之间的沟通也费劲。从国贸桥一个角走到另一个角,不光耗费时间,桥下噪音还很大,十分酸爽。
这种布局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北京在1999年确定CBD范围的时候,就把立交桥囊括了进来,美其名曰“金十字”。现在这个金十字变成了北京著名的堵点之一,而且基本上改不了。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北京CBD在空间形态、建筑风貌、交通承载能力等各方面,都谈不上很好。一开始划定规划范围时就留下了隐患,一边建设一边修改,对整体开发建设的控制也不完善。
这个结果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认为其中之一是北京的城市性质。
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不可能像其他一些城市,把CBD放在市中心。北京的核心在天安门广场一带,这个地区是不可能建高层建筑的,也不需要考虑天际线。
和天安门一带相比,CBD只是北京众多的城市节点之一。那么CBD地区的城市空间形态,也许就不算是最重要的了。
本文作者:城市丛谈(KKND2080)。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