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5日 星期一

穿街走巷 - 加东

加东(Katong) 在新加坡已经成为怀旧的代名词了。

在变迁的天际线下和不断更新的地图中,加东却始终保留着这座城市原始的肌理和记忆。

加东是新加坡东海岸的一个社区,传统上来说西起丹绒加东路 (Tanjong Katong Road) 和蒙巴顿别墅区相邻,东至史蒂尔南路 (Still Road South) 毗邻直落古楼 (Telok Kurau), 北抵德明路(Dunman Road)挨着如切 (Joo Chiat)。

1961年的地图,东海岸还没开始填海

加东的老街记录著曾经的辉煌。

早在1823年,莱佛士登陆坡岛后第五年,新加坡第一任总督 William Farquhar 的女婿Francis James Bernard 就在此开疆辟土,开了第一片椰林。这个Francis的后人可比他出名多了,是现在加拿大总理 Justin Trudeau。

原本在现在Sea View公寓的位置29 Amber Road,是土生华人富商李俊源的海边豪宅 - 曼德勒别墅,李俊源去世后他的遗孀住在这里,经常在家开Party,当年李光耀就是在这儿参加完Party和太太求婚,这个别墅和周围的庄园在1983年被拆除。

从实岂那 (Siglap) 到芽笼河畔,早期的殖民地政府大搞圈地运动,将土地卖给商人开辟种植园,种植椰子、棉花、方儿茶 (Gambier) 等经济作物。

1971年的加东公园和正在填海中的东海岸

这些新加坡的先驱也是富一代,当中有警察总长Thomas Dunman,大名鼎鼎的胡亚基(黄埔)和富甲一方的周如切等人。

到20世纪初,加东逐渐成了一个富人区,从Meyer Road 向东一路沿着海边(没错,Meyer Road, Amber Road, 马林百列路当时是海滨路)都是洋行老板、各路商贾的周末海边别墅。

土生华人 Peranakan Chinese

也称海峡华人,是指15世纪初期到17世纪之间开始定居在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国和缅甸一带的中国明代、清代移民后裔。这些人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马来人或其他非华人族群的影响。男性称为峇峇 Baba,女性称为娘惹 Nonya。

土生华人在明代郑和下西洋之后开始移民到马六甲海峡一带,大多数人在此生活了几代人。他们通常是商人,是英国人和中国人,或中国人和马来人之间的的中间人,反之亦然。因为他们大多是受英国教育,因此,他们几乎总是能够说两种或更多种语言。

知名的土生华人有辜鸿铭、陈笃生、林义顺、李光耀。

如果想深入了解土生华人和早期新加坡移民史,可以去土生华人博物馆看看。

地址:39 Armenian St, Singapore 179941

30年代大萧条后,很多欧亚裔人被加东比较悠闲的生活方式吸引,把市区的房子卖了在这置业。欧亚裔聚集的圣家堂(Church of the Holy Family) 至今还在原址。

当时加东的主体居民是受过英文教育的欧亚裔和土生华人中产,大多是公务员或洋行雇员。

如切的娘惹排屋如今已成网红打卡胜地

随着居民增加,加东社区开始向北边沿着如切路向北拓展蔓延,今天在这一带有很多融合东西元素的别墅和排屋。

几年前如切路上的联排别墅披上了五颜六色,成了网红打卡的地方,开车经过时看到有旅行团的大巴停下让游客下车拍照,居民不胜其扰平时也不大愿意开门窗了。

加东是一个历史和现实交织的地方,这里的脚步明显比新加坡其他地方慢了半拍,可能因为Old Money比较多,不需要为了生活奔波忙碌。

东海岸路长满青龙木,又名紫檀、帝皇木、红木(Rose Wood),是制造家具和雕刻艺术品的上等材料。

加东受保留的骑楼店屋,多数是1928年左右落成的。外墙上的图案,则是华人、马来回教徒和欧洲人的文化结晶,有华丽的科林殿式希腊柱头,地中海式百叶窗,凤凰、蝙蝠及花卉组构成的吉祥图案,还有色彩鲜艳的花砖。多元的搭配除了体现艺术的美感外,也展示了各族群文化的包容性。

东海岸路上有三栋风格迥异的老建筑:

第一座是保留着浓郁的上世纪70年代建筑风格的加东购物中心;

第二座是转型为餐馆的前如切警察局;

第三座是隶属回教慈善产业的红屋。

加东叻沙 (Laksa) 已经如今已经扬名天下,现在这条街卖Laksa的不下三家,最有名的还是328 Katong Laksa, 香浓的椰浆混合著虾米、咖喱、辣椒,用汤匙盛起剪得短短的粗米粉条,和椰香浓郁的叻沙汤汁送入口中,浓稠顺滑,让人欲罢不能。

这家现在已经上了米其林,价格自然涨了很多,现在一碗5块钱了。

地址:51 East Coast Rd, Singapore 428770

加东购物中心于1973年开业,是新加坡第一座全冷气购物中心。购物中心旁就是曾经叱咤一时的加东奥迪安戏院了。20多年前,本地电影业面对录像光碟的强劲竞争,大型电影院逐一没落。加东购物中心扩张版图,将戏院兼并了。

与几条街外的Katong I12相比,它倔强的建筑风格放在这里竟然毫无违和感。

Katong Village 原本是如切警署,改造后进驻了几个商家,最有名的是Baba Chew's餐馆和酒吧,招牌娘惹菜不错,谷歌地图4星好评。

地址:86 East Coast Rd, Katong Square, Singapore 428788

人多了自然有了江湖。

1928年落成的殖民地风格的如切警署,是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私会党 (黑帮) 而设的。当年每家警署都设立了私会党调查组,私会党徒被捕后,先拘留在警署内,被法庭定罪后才关进樟宜监狱。如切警署地方大,成为主要的拘留所之一。上世纪80年代内政部改组后,调查私会党的任务才交由罪案调查署(CID)负责。

加东红屋原来是曾经经营了78年的Katong Bakery & Confectionery, 主要卖本地的糕点和甜食,目前虽然已经易主天旺 (Heavenly Wang) 茶餐厅,依然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装潢和口味。

地址:63 East Coast Rd, Singapore 428776

1923年开业的红屋“嘉东面包厂”(Katong Bakery & Confectionery)楼上住家,楼下店面则由犹太人售卖瑞士卷(Swiss roll),咖喱角和面包。1925年店主去世后,由海南籍人士接手,推出了新加坡第一个三层结婚蛋糕。为新人婚礼增添了甜蜜与浪漫。

面包为新马华人的“传统食物”,追溯起来并不传统,而是来自洋人家庭。早期的海南移民跑洋船,在船上当海员兼侍应生,有些则在洋人和峇峇家庭当厨师,逐渐掌握到西式厨艺。他们将欧洲人的饮食料理本土化,通过咖啡店与面包店,普及到各个华人角落,成为“传统”南洋早餐。

加东古董店更像个私人博物馆。老板黄先生Peter Wee是土生华人,在这个祖宅里摆满了他几十年从各处淘来的土生华人的各类家具和日用品,也售卖一些古董,进门感觉穿越了时空长廊回到了古早的新加坡。参观需要预约。

电话:6345 8544

地址:208 East Coast Road, Singapore 428907

嘉东面包厂运作了78年后,因建筑结构出现状况而关闭了,最近才重新开放,以复古的咖啡店门面经营。

红屋的业主莎丽花扎因(Sheriffa Zain)于20世纪中叶将红屋与相连的五栋店屋捐赠给回教慈善基金。

同一个物业历经犹太人、华人、穆斯林之手,相当新加坡式和谐。

苏格拉底猫是一家网红店,主要卖些书本文具和一些好玩儿的小东西,店名来自老板家的猫,我和老板相识多年,原来在Bras Basah,后来搬到了如切路上。

地址:448 Joo Chiat Rd, Singapore 427661

建筑承载着记忆,一代代人的日常生活累积起来就成了历史。

上一篇新闻

又是粽子飘香时!新加坡究竟哪里的粽子最好吃?我来话你知

下一篇新闻

2019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排名 新加坡排名第一,中国上升第35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