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淼杰 黄杨荔 张睿|国际贸易中,“与贤己者处”是否有益?
引用来源:余淼杰、黄杨荔、张睿:“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富国效应’”,《学术月刊》,2019年第9期,第32~45页。
作者简介:
余淼杰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
黄杨荔系20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张睿系20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学位,现任丹麦奥胡斯大学经济学系助理教授。
摘要:本文基于2001-2006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1)当出口目的国属于发达国家时,其工资增长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增速有促进作用,而出口目的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时并不受实证支持,我们称此为“富国效应”;2)“富国效应”主要通过要素替代效应实现,即发达国家工资增长意味着劳力成本上升,会倾向于增加中间品进口以替代劳力投入,对优质中间品的追求带动了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这也解释了发展中国家不具有类似效应的原因;3)“富国效应”通过出口产品的进入-退出机制实现,即低质量产品退出了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市场,从而推动出口产品整体质量增速提升。
关键词:出口质量,质量升级,富国效应
引言
2017年初,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的第一份总统令,便是正式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虽然剩余11国于2017年11月份签署新的自贸协定,并更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但美国的缺席无疑削弱了该组织的影响力。相反,中国抓住了美国“退群”的窗口期,推动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最终生效,其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自然成为了亚太地区国际贸易的新引擎。
对比成员国可见,RCEP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发达国家成员不多、并且大多也是CPTPP的成员国,而CPTPP以发达国家为主体。随着RCEP的兴起,不仅东盟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有望提升,上述“中间派”发达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势必也将得到强化。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的大背景,我们想了解:贸易伙伴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在国际贸易中,“与贤己者处”有益,具体作用机制如何?
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结构转型深化、人口红利渐殆是中长期趋势,研究这一问题或能为今后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启示;从微观层面看,这有助于为我国外贸企业在选择出口目的国方面提供具体指引,以配合“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结论
本文基于2001-2006年数据,就目的国工资增速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增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我们根据是否属于OECD国家对出口目的国分组,检验结果参见表1中(1)-(4)和(6)列。可见,发达国家的工资增长明显促进了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增速的提升,而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增长并不具有类似效果,我们将发达国家的这一效应称为“富国效应”。
表1:按目的国经济发展程度分样本回归结果
表1中(5)列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此处是对每一年都有出口产品的目的国进行的小样本(平衡面板)检验,发现OECD国家工资增长不再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我们猜测,这可能存在逆向选择,即我国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本身质量较高,因而发达国家工资增长对其质量排序的影响不大,但不意味着出口产品的质量没有提升。为此,我们对比了OECD国家平衡面板与全样本中出口产品的质量及其增速,发现平衡面板的出口产品质量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都高于全样本,而质量增速低于全样本,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逆向选择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可见,发达国家的“富国效应”主要通过我国出口产品的进入-退出机制实现,即低质量产品退出了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市场,从而推动出口产品整体质量增速的提升。
表2:全样本与OECD国家平衡面板中出口产品质量及其增速对比
考虑到行业性质对检验结果可能存在影响,我们根据出口产品属于劳力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进行了进一步划分,发现对于OECD国家,目的国工资增长对我国劳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出口产品的质量增速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非OECD国家均不成立。这表明,发达国家的“富国效应”并不受到我国出口产品所属行业类型(劳力/资本密集型)的影响。
那么,发达国家工资增长如何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呢?我们猜测有两种可能的传导路径:1)要素替代效应,发达国家工资增长意味着劳力成本上升,因而倾向于增加中间品进口以替代劳力投入,由于发达国家生产的产品质量本身较高,他们对优质中间品的追求带动了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2)收入效应,发达国家工资增长也意味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可能带动消费水平提高,从而提升进口产品(即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
为了进一步探究“富国效应”的作用机制,我们筛选出我国出口产品中的中间品和消费品,并对OECD与非OECD目的国分组检验,发现对于OECD国家,目的国工资增长对我国出口的中间品质量增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我国出口的消费品质量增速并没有类似作用,而对于非OECD国家,目的国工资增长对我国出口的中间品、消费品质量增速都没有类似作用。这表明,发达国家的“富国效应”主要通过要素替代效应而非收入效应实现。这也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工资增长未能明显促进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增速提升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劳力本身相对丰富,工资上升引发其增加中间品进口、替代劳力的作用并不明显,而且工资增长可能表明其劳力素质、技能水平提升,能够生产的劳力密集型产品质量提高,反而可能取代对我国部分中间品的进口,通过逆向选择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增速有所抑制。
表3:我国出口中间品回归结果
表4:我国出口消费品回归结果
总体而言,上述结论一方面体现了入世初期我国作为劳力丰富型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世界工厂”地位,另一方面,在当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也突显了我国贸易转型面临的压力。
以上结论具有较为明确的政策启示。从宏观层面看,一方面,未来我国外贸政策的制定可以考虑,在WTO等国际贸易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向发达国家适度倾斜,鼓励企业增加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另一方面,美国退出TPP为我国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RCEP已经发展为亚太地区国际贸易的新引擎,后续除了加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RCEP内部发达成员国的贸易关系,也可以推动更多发达国家加入RCEP、密切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外贸往来,更好地利用发达国家的要素替代效应促进我国的外贸结构升级。从微观层面看,上述结论为我国外贸企业在选择出口目的国方面提供了一定指引,有助于配合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比如对于主要生产劳力密集型中间品的外贸企业,直接前往发达国家进行海外投资可能并不合适,立足本国生产、增加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或是更优选择。
本文也留下了一些有待推进的问题,比如:2006年以来,尤其在全球经历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富国效应”是否仍然显著,作用机制是否发生变化?此外,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劳力密集型中间品的挤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也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检验。
原载于「学术月刊」
作者 余淼杰、黄杨荔、张睿
编辑 | 解恩泽
制作 | 解恩泽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