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唐名臣魏征
“探寻历史踪迹,传承优秀文化”,2017年7月24日,,我们一行9人,自驾车来到咸阳礼泉县九嵕山西南方的魏陵村,在凤凰山祭拜了唐代名臣魏征墓,并在现场采访了魏征墓守护人。
离开唐昭陵(唐太宗李世民陵)已经中午2.00分了,我们下山后继续向西行驶,经过了张士贵墓大约1千多米的处,有一条向北的公路,向前行进中经过几个村庄,转了了几个弯后驶上了一条新修建的盘山路,直达魏征墓下。在公路的尽头处,有一块平地上,有3个土墙土房的院落,东北方向的山坡还有3间窑洞。下车后,发现有两间窑洞门开着,主人看见我们后,立即邀请大家进入窑洞,闲聊起来。
窑洞的主人名叫王生芳,担任过魏陵村的村长,他说1997年清明,台湾的魏氏宗亲祭祖,自筹资金从山下到凤凰山修了一条沙石路,在1998年10月18日进行了大规模的祭奠,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世界各地的魏氏宗亲,台湾、香港、澳门以及许多省市的魏氏宗亲也来参加了祭奠。从那时起,王生芳开始护陵,每到清明,阴历10月1日,都有人来祭奠。2015年春节前,新修建的水泥路完工,来魏征墓的参观人也多了起来。
魏征以敢于讲真话名垂史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魏征遇见知己之主,竭诚辅佐。有时候,唐太宗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阶。但是唐太宗不但不记魏征的恨,反而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媚可爱的地方!”。在魏征为官期间,他为唐朝贞观年间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旧唐书.卷七十一.列传二十一.魏征传》中记载魏征死后,“太宗亲临恸哭,废朝五日,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赙绢布千段、米粟千石,陪葬昭陵。”“帝亲制碑文,并为书石。”。魏征墓依凤凰山开凿而成,是唐代所有大臣陪葬墓中级别最高的,可见其重要地位。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下午四点,外面的艳阳高照,屋外的温度最少也有38°,在护墓人的带领下,我们步行向东上了一条小土路,绕过一座小山梁,魏征墓和前方的石碑就赫然出现。墓位于昭陵西南凤凰山上,凿山为墓,遗存墓碑1通,碑首别具一格,为蟠桃浮雕。碑文已磨光无存。《新唐书.卷九十七.列传二十二.魏征传》中记载太宗晚年听信谗言,“而仆所为碑,顾其家衰矣。”。魏征去世后数月间朝廷上发生的变故, 魏征举荐过的侯君集谋反被杀,杜正伦以泄漏宫闱被黜。李世民怀疑魏征结党营私,所以突然改变了以往对魏征的态度,“踣所撰碑”,答应魏家的亲事跟着作废。这通墓碑就被李世民推翻了。到了秋天,记述魏征一生功业事迹的墓碑,仅立了短短数月被推到。
《新唐书.卷九十七.列传二十二.魏征传》“辽东之役,高丽、靺鞨犯阵,李勣等力战破之。军还,怅然曰:“魏徵若在,吾有此行邪!”即召其家到行在,赐劳妻子,以少牢祠其墓,复立碑,恩礼加焉。”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秋天,在出征高丽的归途后,李世民悔恨交集,他想起魏征,“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他为过去的错误行为而内疚,他又想起魏征的优良品质,于是派人祭祀,将拉倒的魏征墓碑重新立起。
当初墓碑拉倒,磨毁字迹,把碑再立起来,李世民真正读懂了魏征,那些磨毁的字还要重新刻上去吗?李世民没有,魏征活在人的心中。有那些字是座丰碑,没那些字,也是座丰碑。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为了保护这块石碑,近代修建了一座石亭,将其放置其中,亭上匾额书“魏徵陵墓”。在碑亭正前方不远处有一东西相对的土阙,由于常年风雨侵蚀,不是很明显。站在魏征墓前,可以看见东北方向的昭陵直线距离很近,守墓人在墓碑前拉起了二胡,黄色的芦苇草在风中飘摇,满山遍野的绿色在阳光下格外清亮,千年的民族传统美德仍在承传。
已经块五点多了,我们站成一排,向魏征墓三鞠躬后,走下山去。望着凤凰山,魏征是面镜子,魏征的无字碑应该也是一面镜子。这座无字碑读书人的人能读懂吗?当官的能读懂吗?后人能读懂吗?
太宗喜爱直言献,
实事求真辨认奸。
以镜为人明过错,
贞观之治永留传。
忠臣墓地同来祭,
史册名彪榜万年。
贤士也存流泪处,
魏征神魄化成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