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13日 星期一

《百家姓》前世今生(二十八)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百家姓》前世今生(二十八)

【姓氏起源】

谭姓以国为姓。周初大封诸侯时,禹的后代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谭国只是周朝时的诸侯国,后来由于国势的兴衰,很快就沦为齐国的附庸。春秋时,齐桓公称霸诸侯,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其后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姓,成为了谭氏。

【全国的分布】

谭姓早期主要在山东省境内繁衍发展,后向全国各地迁徙。汉代时,谭氏已分布于河南、山西等地;南北朝时谭氏开始迁入广东,唐末时迁入江西;宋代,谭姓集中于江南地区、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等地;清代,居住在广东及福建地区的谭姓迁徙到了东南亚及新加坡等地。如今,谭姓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南、四川等省。

【姓氏名人】

谭纶:字子理,号二华,江西宜黄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嘉靖进士。他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主持兵事30余年,与戚继光共事齐名,号称“谭戚”。

谭元春:字友夏,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文学家。曾与钟惺共同创立了文学流派称“竟陵派”。论文强调性灵,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著有《谭有夏合集》。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长沙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维新变法的主要人物之一。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英勇就义。

谭震林:湖南省攸县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组织领导过许多重要战役,解放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人大副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1983年9月30日病逝于北京。

【姓氏文化】

莽苍苍斋

莽苍苍斋在今北京市宣武区菜市口南半截胡同41号,在清朝末年时的“浏阳会馆”里面。会馆主房北套间,便是谭嗣同曾经居住和从事改革活动之处,他自题这屋名为“莽苍苍斋”,并自作门联。上联是“家无儋石”,下联是“气雄万夫”。他的宽阔胸怀和决心干番大事的雄心由此约略可见。

康有为见到后,认为谭嗣同锋芒太露,劝他改作。他便改为:“视尔梦梦,天胡此醉?于时处处,人亦有言。”其实,还是锋芒未减。现在,联已无存,老屋尚在,只是西墙已塌,是后砌的,有关石碑也抹在墙内保护起来。

【名人事迹】

戊戌政变

1895年春天,大清十八省举人聚集北京,参加科举会试,当他们翘首企盼金榜题名时,却迎来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甲午战争失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听到此消息后,来自十八省的1300名举人义愤填膺,热血沸腾。推荐康有为向光绪皇帝上书。要求效法日本明治天皇,变法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推行新政。但朝中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势力相当强大,他们处处阻挠变法的推行。

1898年9月初,直隶总督荣禄调兵聚集天津、长辛店。光绪帝想开懋勤殿并设顾问官,命谭嗣同拟旨,决定自己在9月13号这一天亲自去颐和园请示慈禧。可到了13号这一天,众臣都在等待皇帝的诏书,可诏书却迟迟没有没有消息。

1898年9月14号,光绪帝召见杨锐,并赐予他衣带诏,内容是“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康有为与谭嗣同等见到密诏后抱头痛哭,可是光绪只是个傀儡皇帝,手里没有一点权力,所以康有为这些人也是无计可施。当时朝中将领只有袁世凯曾长期驻兵朝鲜,知道国内外的形式,也主张变法,于是谭嗣同说服光绪拉拢袁世凯。但袁世凯却向荣禄告发谭嗣同等人,荣禄马上密报慈禧。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临朝,宣布戒严,火车停驶;并即幽禁光绪帝,废除新政,搜捕维新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戊戌政变”。

维新党人中,康有为、梁启超等先后逃脱。“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6个被斩于菜市口。当时的所有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即现在的北京大学)外,一律都被废止。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为西方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百家姓》前世今生(二十八)

【姓氏起源】

姬姓是黄帝的姓氏。传说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本姓公孙,因生于寿丘、长于姬水的缘故,所以就改姓姬。

黄帝的子孙众多,被分别赐以12个姓氏,姬姓为第一个。上古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些后裔继承了姬姓,周朝就是黄帝的后代所建。

周朝建立后,姬姓为国姓。周武王大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封了55个,后来这些姬姓诸侯国又演化出上百个姓氏。

【全国的分布】

姬姓是中国最古老、最伟大的姓氏之一,它发源地于山东曲阜和陕西岐山两地,人口较多,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如今,姬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河南等省居多。

【姓氏名人】

姬昌:即周文王,商朝末年周族人的领袖。他仁政爱民,招贤纳士,深受周族人民的喜爱。同时,在他的领导下,周族人更加强大起来,终于在他的儿子姬发(即周武王)时,打败了殷纣王,建立了另一个大一统的周王朝。

姬发:即周武王,周文王姬昌的次子。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殷商王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周武王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君。

姬澹:字世雅,南北朝时候后魏的信义将军,事桓、穆二帝,征战有功,为朝廷征战南北,战功显赫,后被封为楼烦侯。

姬敏:字号学,孟津人。明朝西安知府、律学家、数学家。知识十分渊博,对四书五经和天文地理都有钻研,并涉及历算等,在当时很受人尊重。

【姓氏文化】

姬姓的演化

姬姓原来是上古大姓,后来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周武王自己就姓姬,叫作姬发。姬发后来分封天下,将自己的很多同姓亲族分到天下各地为诸侯,这些国家的王族后来大多改以其所在国的国名为姓。当周朝结束之后,周朝王族后代也改姓周而不再以姬为姓。到了唐玄宗时,为了避皇帝李隆基的名讳(姬与基同音),开始改为周姓。

据粗略统计,现在的汉民族中一半以上的姓氏是从姬姓中演化而来的。如周、吴、王、杨、魏、赵、韩、孙、郑、冯、张、谢、华、于、康、卫、何、孟、戴、庞、汪、毛、熊、项、贾、郭、樊、霍、管、石、文等都是由姬姓而来。所以这样一来,虽然姬姓曾是很大的姓,但今天却已经不多见了。

【名人事迹】

武王伐纣

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兴建宠丽的琼楼瑶台,整日与爱妃妲己以及贵族们宴饮酒池。此外,纣王还加重百姓赋税、对反抗的百姓动用重刑镇压,使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纣王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们的反抗,动荡不安的社会像烧开了的水那样的沸腾。

此时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首领周武王姬发正在积极策划灭商。他继承父亲周文王的遗志,重用姜子牙等人,不断扩充国力。当时纣王的统治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他杀死了比干,关押了箕子,逼走了微子,很多大臣也纷纷逃往国外。此时商的军队主力还远在东方作战,国内军事力量十分空虚。武王感到讨伐纣的时机成熟了,就向诸侯们宣告:“纣王罪孽深重,消灭他的时候到了。”

于是,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300辆,卫军3000人,士兵4.5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纣王听到武王起兵攻打自己,慌忙调兵前去应战。但他的精锐部队一时根本调不上来,只好将大批的奴隶和战俘武装起来,总共也只有几万人,就这样狼狈地开赴牧野。本来这些兵士都是临时凑起来的,又由于平时纣王作恶多端,奴隶们早已恨其入骨,于是帮助武王反过来攻打商朝部队。就这样,纣王的几万大军瞬间土崩瓦解了。

纣王一看大势不妙,匆忙逃回到城内,登上鹿台,穿上锦绣之衣,将鹿台的财宝一起聚集起来,然后命令手下架上干柴,一把大火把他连同他从人民那里搜刮来的无数财宝一起送上了天。至此,商朝覆亡。

《百家姓》前世今生(二十八)

【姓氏起源】

商朝末年,商纣王无道,其兄微子屡次劝谏,纣王不听,于是微子就出走了。周武王灭商后,找到微子,向他请教安邦治国的道理。周成王时,又封微子于宋国,让他继承殷商宗位,管理殷商遗民。微子的后代以国为姓,即为宋氏。

到了西周后期,微子后裔中有个人叫牛父,在宋国担任指挥、管理军队的司寇之职。宋武公时,西戎狄人进攻宋国,牛父率军队抵抗,不幸阵亡。后来,他的子孙后代就以父名为姓,即为牛氏,奉牛父为牛姓始祖。

【全国的分布】

牛姓在春秋时发源于今河南商丘,公元前286年,即战国后期,宋国被齐、楚、魏三国瓜分之后,子孙散亡各地。汉代,牛姓发展至甘肃临洮一带,并很快形成望族;隋唐时,牛姓全国许多地方。如今,牛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山西亦多此姓。

【姓氏名人】

牛邯:陕西狄道人,东汉名将。才气勇力俱全,雄威边陲,官护羌校尉,后为大中大夫。

牛弘:字里仁,安定鹑觚(今甘肃省灵台)人,隋朝大臣。他为人性宽厚仁慈,好学博闻,隋文帝时任礼部尚书,致力贯彻各级地方官吏皆由中央任免的政策。他还擅长文学,精通律令。他曾修撰《五礼》百卷,著有《牛奇章集》。

牛峤:字松卿,一字延峰,陇西人(今甘肃陇西),唐相僧孺之后,我国最早写咏物词的词人之一,对后世咏物词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其代表作有《菩萨蛮·舞裙香暧金泥凤》、《梦江南·金泥燕》等。

牛僧孺: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唐朝大臣。他是唐末牛李党争中牛党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穆宗、文宗时两度为相,又屡次遭贬。著有传奇集《玄怪录》。

【姓氏文化】

十八打锅牛

元末明初时,河南荥阳汜水镇十里村有一牛姓大户人家。据说是元末从山西洪洞迁来住在此处的,他们的长者叫牛川。

牛川原来是元朝泰定乙丑年的进士,任过洪洞县令。牛川有3个儿子:牛洪、牛裨、牛超。后来,牛川的3个儿子又各生了6个儿子,堂兄弟共18人。

元朝末期,朝廷腐败,政局动荡。由于种种原因,兄弟18人离开了洪洞,迁至河南汜水县十里堡,本想在此安居乐业,却又遇贼人作乱。相传,弟兄18人与贼人打了三天三夜后,知难以再住在一起,被迫各自逃往他乡。

临行前,为日后团聚有所凭证,他们就将吃饭用的大锅打碎,18个兄弟每人拿一锅片,洒泪而别。后来明朝建立,天下太平,18兄弟互通音信后,又约定农历十月十九日,在十里亭山寨门前,筑一高台,举行了隆重的对国认亲会。就这样,一家人重又团聚,将各自住地,汇在一起,编成了有名的《十八祖居址歌》。弟兄18人,分居五省十八县,其后代都知道自己是“十八打锅牛”后代,一直是代代相传。

【名人事迹】

马敞斗牛弘

隋朝吏部侍郎牛弘,专门主持官吏选拔。他平常总喜欢用别人的姓名来开玩笑。有一次,他正躺在那里吃东西,有一个名字叫马敞的人前来拜访。

牛弘见马敞虽然出身名门,但他的相貌却十分丑陋,就对他有所轻视,拿他的家族出身开玩笑说:“尝闻扶风马,谓言天上下。今见扶风马,得驴也不假。”他的意思是说:我曾经听说扶风的马姓人,像天上下来的天马一样出类拔萃;今天见了以后,怎么跟地上是毛驴差不多。

马敞本来是一位才思敏捷、富有才华的人,听了以后也不示弱,反过来讥讽地说:“尝闻陇西牛,千石不用佝。今见陇西牛,卧地打草头。”意思是说:我听说陇西的牛可不一般,能够像老黄牛一样,即使负载千斤重的东西也不怕。可我今天见到的陇西牛,原来是头只会吃草、不会干活的饭桶。

牛弘一听,知道马敞是个人才,于是是授给他官职。

《百家姓》前世今生(二十八)

【姓氏起源】

庄姓源于芈姓,以谥号为姓。春秋末期,楚王继位,申张王权,并采取果断措施,平定了若敖氏的叛乱。楚王不仅有超人的气量,而且有识人之明,楚国名相孙叙敖就是他从云梦泽发现并重用的。楚庄王知人、信人、善用人,很快使楚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楚王死后谥号为“庄”,带有严肃、敬重之意,因此称楚庄王。他的后代中,有的是以他谥号为姓,即为庄氏,奉楚庄王为庄姓始祖。

【全国的分布】

庄姓发源于河南的民权县。秦汉之际,庄姓依旧以湖北、河南为其繁衍中心;魏晋以后,庄姓子孙纷纷从今湖北、河南分散各地,先后迁居今甘肃、浙江、山东等地;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庄森(王潮外甥)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明初,山西庄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甘肃、湖南、河南、北京等地;明清两代,庄姓人渡海到台湾地区、新加坡等地。如今,庄姓在全国分布比较广泛,主要以浙江、广东、江苏、台湾等省为多。

【姓氏名人】

庄子: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庄绰:字季褡,泉州惠安人,宋代官吏、学者。最高职任过鄂州、筠州知府。其学有渊源,多识轶闻旧事。著有《鸡肋篇》、《炙膏肓法》、《杜集援证》、《筮法新仪》等。

庄培因:清代官吏、学者。乾隆十九年状元,授修撰,历官侍讲学士。以诗闻名,而恭和御制诗居大半。著有《虚一斋集》。

庄有恭:字容可,号滋圃,广东省番禺(今广州市)人,清代大臣。乾隆四年状元,授修撰、历任巡抚、刑部尚书、官至协办大学士。曾主持浙江海塘工程,又疏清大修三江水利。著有《三江水利纪略》。

【姓氏文化】

《庄子》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庄子编著了《庄子》一书,此书也称《南华真经》,是道家学派的言论著作总汇,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庄子》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的虚伪行为,在似乎矛盾的言论中有着深邃的智慧,当然也有对人生悲哀态度和对社会的失望。只好寄希望于心灵的纯净,追求逍遥的内心境界。

《庄子》全书共52篇,但留下来的只有33篇。全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3个部分。《庄子》内篇思想比较系统,文字风格也很一致,而外篇、杂篇内容则很丰富,但风格有了一些差别。因此,很多人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出自庄子后学之手。书中名篇有《齐物论》、《逍遥游》、《养生主》,其中《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名人事迹】

庄子巧喻拒威王

相传,有一天,庄子正在濮水河边钓鱼,当时的楚威王派了两位大夫去见他。两位大夫转告了楚威王的话说:“我们大王希望把国政交给先生。”

庄子仍然握着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死去已经三千年,楚王用巾帕包好用竹盒装了,藏到祖庙的殿堂上。请问两位,这只龟它是愿意死去留下躯壳受人尊敬,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

两位大夫齐声说:“当然宁可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呀。”于是庄子一笑说:“那你们走吧,我要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

《百家姓》前世今生(二十八)

喜欢的话请转发点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新闻

股权转让存疑 华谊嘉信反复被问询

下一篇新闻

探访唐名臣魏征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