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方方“动用特权”送家人出武汉去新加坡,是问题的关键么?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我应该是第二次写方方,因为问的读者多。
第一次是在另一个号里,我的观点就两句话。
1、她想说什么,是她的权利。
2、她的内容我翻了,消沉了些。你要是生病,或者遇难,暂时别看,人的情绪积极还是消极会直接影响健康以及效率。
当然,你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又喜欢看,那自是无妨。
无论你喜不喜欢,都应该允许人家说话,即便你不认同。
读者这一次来问她,是因为她又一次被大家所关注,关注的点就是标题。
她被人挖出来,说在武汉封闭期间,拜托交管局某警官送她的侄女到机场,飞新加坡。
一时间舆论大哗,岳不群,伪君子,各种口诛笔伐甚嚣尘上。
我仔细看了下细节,如果你没有感情色彩,真实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1月23武汉封城。
1月29方方委托某警官送侄女去机场。
但如果你弄清楚状况,会发现武汉是2月10号才封闭小区的。
也就是说,1月29你是可以开私家车离开小区的。
方方的侄女,早已移民海外,是新加坡籍,1月29那天新加坡撤侨,而且那位警官是用私家车送她,从流程上看,符合规定。
当然,我很清楚为什么这件事儿会引起轩然大波。
因为预期落空。
你看到了,三句不离本行。我每天就在那里琢磨市场预期,所以你让我看啥玩意,最后看见的都是预期。
大众对方方的预期是什么?
方方的伯祖父是汪辟疆,汪辟疆是近代学者,这个出身很讨喜,原因不赘述,你懂得。
方方从写日记开始,定位就是紧抓道德制高点,凡事都批评,这个也非常讨喜。
为什么讨喜呢?这里我要解释下。
我以前写职场秘籍的时候,告诉过读者一件事。有两个点你抓住了,一定能让你平步青云。划重点,前提是大公司。
1、绝对不能做事。
做事这种事,是有风险的,所谓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尤其在不确定的事情面前,更是如此。
你只要是个做事的人,一定会被人家抓住小辫子。
2、一定要善于挑拨离间,戳是非。
一个公司有两名高管,A负责攻坚,你是B。
A要攻坚,难免要求兄弟们加班,那一定被人记恨。
你去跟兄弟们面前戳是非,说A让兄弟们干活,就是为了染红他的顶子,这种话一定讨喜。
然后你转身去跟老板面前继续戳,说兄弟们怨声载道,都说A不好,老板去打听下,也会发现你说的是真的。
而且顺带也打听到,你的口碑比A强多了。
无他,你不干活嘛,口碑当然比A强。
如果A把事情做不成,或者落点小毛病在你手里,那你正好趁机发作。
即便A把事情做成了,你还可以去继续戳是非,暗示功高盖主之类的题材。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两点你玩的炉火纯青,职场上肯定平步青云。
至于你说公司搞挂了,兄弟们的饭碗也砸了,没啥,换个老板,继续玩呗。
如果套用职场秘籍,你会发现方方的定位很精准,所以圈了很多粉。
当然,我个人觉得吧,她的模式还是有瑕疵的。
职场秘籍的关键在于什么?
在于你只能攻击A,你不能攻击兄弟们。
这叫做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
可是方方,她的攻击面很广。
一线的医护,她攻击;志愿者,她攻击;基层干部,她也攻击。
理解这意思么?
A高管你攻击,他下面的部门经理你攻击,部门经理下面的组长你还攻击。
那站在你对立面的人,可就多了。
人稍微有点脑子,就会想到,如果从高管到组长,通通不对,那公司到底还开不开?咱这工资还发不发?
光靠你个耍嘴的,是不是以后俺们都上你家门蹭饭?
这一点,很显然,被忽视了。
职业文人嘛,其实一辈子也没经历过职场,自己悟出来那点三脚猫的手段,其实在职场里,第一集就得领盒饭。
当然,用来忽悠大多数人,还是足够的。
但是,任何事都是有成本的,包括写作。
她的写作模式,不由自主的就把自己推向了圣人这个预期。
你想嘛,从高管到组长你骂了个遍,一线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志愿者你都没放过。
那这种情况下还粉你的,一定是把你想象成当代圣贤了。
这就是她营造的预期。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回头大家发现了几个问题,情感上就受不了了。
1、方方是体制内的,享受厅级退休干部待遇。
2、她的侄女,竟然是新加坡人。
3、替她送侄女的,是位警官,虽然是下班后,理由是方方这么重要的作家,还是安心在家写作的好,怎么能亲自开车,还冒感染病毒的风险呢?
这三点前面我说了,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完全合理。
可是,它不符合预期。
理解这意思了吧。
你是高管B,你从头到尾的骂高管A,部门经理A1,组长A2,一直骂。
我们通过你的骂声,把你想象的特别高大。
或者说,大家以为她是那种心系天下,像范仲淹那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可是回头一看呢?
高管B,不干活,有小蜜,每天夜总会还很嗨皮。
瞬间崩了,有没有这种感觉?
不干活,有小蜜,夜总会里很嗨皮,这些都是合理的,但不合预期。
所以人设崩了。
就这点事。
你注意哦,我没有指责人家方方的意思,老读者应该懂。
我聊的始终是思考,我们号是泥石流,从来不聊对错,好坏,想听这些词的,出门左转找咪蒙的徒弟们去。
我前面说的职场秘籍,实际上是大企业,比如跨国外企那种。
小公司,你没法那么玩。因为公司太小,老板明确,他不关心这个,他还没有脱离生存压力,关心的还是业绩。
真正那种头部外企,全球化的那种,那比清宫戏精彩,因为老板已经不明确了。
白人,印度裔,哪儿的人都会玩这一套,相对来说,华裔反而是吃不开的,你别看华人看着精,真的斗心眼,不是那回事。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什么?
在于火候,在于尺度的拿捏。
装B是一门艺术,装过头了,肯定被雷劈。
如果她的攻击面没有那么宽,起码不要针对那些一线做实事的人,那么她的人设还可以维持很久,也不至于引起那么大的反感。
这个话题里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人,是罗永浩和罗振宇。
事实上,罗振宇虽然口口声声称罗永浩前辈,但他俩真的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罗永浩出道很鸡贼,他抓住了理想主义这杆旗,圈了很多粉。
但理想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成事,也能坏事。
你用李佳琦们的行话讲,罗永浩这种叫做热度很高,带货能力很低。
理想主义嘛,你留给世人的印象就是腰间揣一把锤子,到处批评,到处锤。
可是当你兜售产品的时候,所有你曾经批评过别人的语言,都会被你的粉丝强加在你身上。
理解这意思了吧,调子起的太高了,你接不下去的。
所以罗永浩做什么黄什么。从手机到电子烟,从电子烟到鲨鱼皮,最后发现自己能卖出去的产品,只有锤子......
但是罗振宇,比他有智慧的多。
黑罗振宇的基本上都不是他的粉,原本就不是人家的客户,这种黑,对他是有益的,你等于替他扩大知名度。
而罗振宇的粉大部分是下单的,也就是带货能力很强。
他扔掉了理想主义的大旗,标榜自己是一个兜售知识胶囊的商人,你看着自伤,损失了一部分粉。
但其实从商业的角度,他丢弃的都是没有商业价值的,这些人原本就不会下单。
专业术语讲,这叫,做高ARPU值,专心维护高净值人群。
所以他马上要上市了,身家有可能上百亿,他做成了一个很不错的企业。
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看,这是非常棒的企业定位与预期管理。
他把他的产品和他的人设剥离开了,而罗永浩把两者死死的捆绑在一起。
罗振宇的听众不会因为喜不喜欢他这个胖子而决定买不买他的产品,两者是无关的。
就像你出门吃一碗面,你关心的是面的性价比,烧面师傅的人设,你没兴趣知道。
可是罗永浩呢,恰恰相反,别人完全是因为他,才强迫自己吃他家面。
这个问题你想明白,你就理解方方模式的弊端。
她太像罗永浩了。
无非罗永浩拿着锤子锤冰箱,她拿着文字去锤一切能锤的。
这样圈回来的粉,原本就是冲着你的人设,带着情绪来的,专业点讲,叫做高活跃度,低ARPU值的粉。
他们爱你,仅仅因为一个幻想的人设,那改天他们恨你,也就因为人设崩塌。
他们原本以为你是拿着钵盂沿街化斋的圣贤,每天只吃糙米菜叶,剩下的时间都为他们忧心。
回头发现你随便就有朋友送几十个N95的口罩,有警官的朋友代跑腿,领取体制内的高薪,子侄能够移民费用最贵的国家之一(投资移民新加坡的费用是美国的5倍以上)。
虽然这些都没有错,但这一切,戳伤了他们的预期。
人不能双标。
你圈的本就是一群讲情绪不讲理的粉,你不能要求人家粉你的时候不讲理,骂你的时候又开始讲理了。
这是做不到的。
人家要不讲理,爱你的时候不讲理,恨你的时候也不会讲理。
方方也好,罗永浩也罢,其实都没有什么错,唯一失算的,是用错了兵器。
锤子本就伤人伤己。
你想想,古龙的七种武器为啥没有锤子呢?
可见锤子作为兵器,不是那么好玩的。
你拿锤子锤人,终有一天,人家也拿你的锤子,来锤你嘛。
文末,我们要注意一个事实:
方方写什么角度没有任何理由阻止;
就如同一旦有人不认可甚至批评她也不该有任何理由阻止;
更如同我这样的泥石流跳出是非谈商业模式也没有任何理由阻止。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这不正是方方想要看到的么?如果她心口如一的话。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