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0日 星期五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四)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所到之处无恶不作。1841年5月29日,一股英军闯到广州北郊三元里一带抢掠,被村民打死数人。为了对付敌人报复,三元里群众在村北古庙集合,相约以三星旗为指挥令旗,联络附近103乡群众共同对敌。5月31日,又有400多乡的群众前来支援。

义律也被群众包围,向广州政府求援,奕山派人前往解围。起领导作用的部分士绅听劝,迫令群众解散,侵略军才得以撤退。三元里斗争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嚣张气焰,也暴露出清政府的腐败卖国丑恶面目。

片面“最惠国待遇”

《虎门条约》中规定的一项不平等条款。正常的国际交往中,最惠国待遇应是双方互惠。英国只要求中国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却未承诺英国给予中国同等待遇。这就成为签约双方不平等的"片面"最惠国待遇。继英国之后,有15个国家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的对象。

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

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强迫中国与之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一种司法特权。依照这种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论其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违法或犯罪行为,或成为民事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时,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

琦善

字静安,满洲正黄旗人。他早年任河南按察使时,镇压过白莲教起义。1836年任直隶总督。1840年8月,英军北犯白河口,道光帝派他与英国侵略者谈判。琦善向敌人献媚求和,后受命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后,压制广东人民对侵略者的抵抗,裁撤军备。琦善在阵前妥协,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不久,广东巡抚怡良、两江总督裕谦揭发了琦善的妥协行径。2月,道光帝下令将琦善革职拿办。但时隔不久,琦善就得到赦免。1853年又被派为钦差大臣,率军镇压太平军,建立江北大营,在扬州屡战屡败。1854年秋病死于军中。

耆英

满族,爱新觉罗氏,字介春,满洲正蓝旗人。1842年4月,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同伊里布一起赴浙江向英军求和。8月,英军闯入南京下关长江江面,耆英同伊里布赶奔南京,跟英国代表璞鼎查谈判,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耆英再任钦差大臣,与英国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1844年,他先后与美、法两国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被派赴天津与英法联军交涉,因擅自回京,咸丰帝令其自尽。

中美《望厦条约》

又称《中美五口贸易章程》。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顾盛以战争相威胁,强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共34款。附有《海关税则》。条约规定美国享受英国在《南京条约》和附件中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美国人有权在五个通商口岸租地建楼、开设医院和教堂;美国兵船可到中国沿海各港口“巡查贸易”;对在华的美国人,清政府必须“时加保护,令其身家安全”。12年后对五口贸易等条款可以“稍为变通”,为以后借口“修约”以索取更多侵略特权埋下伏笔。

中法《黄埔条约》

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10月,法国专使剌萼尼强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法舰阿吉默特号上签订。共36款,附有《海关税则》。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法国人得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中国不能“触犯毁坏”。不久,法国又强迫清政府取消长达一百多年的对天主教的禁令。

拜上帝教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组织。冯云山、洪仁玕成为最早的信徒。洪秀全的拜上帝思想是中西杂糅的产物,实现了基督教义的中国化。他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洪声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四处传教,招立信徒,为天平天国运动做了充分的舆论和组织准备。

永安建制

太平军攻克永安州(今蒙山县)后,进行的一次建制。天平天国建立了领导体制。洪秀全颁布封王诏令,以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所封各王受东王节制。另外,还确立了十二等级官制。又颁行《天平天历》。永安建制初步确立了天平天国的各项体制。

圣库制度

太平天国建立的一种分配制度。天平天国建都天京后,在天京设立天朝圣库(亦称总圣库),掌管全国公有财富,派员专司其事。太平军各军也都分别设立圣库。原则上官兵不准私蓄财产,衣食器物一切费用,全由圣库供给。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其中规定以二十五家为一“两”,每一“两”设一国库(即圣库),试图把在太平军中实行的圣库制度,推广到整个社会中去。但这个改造社会的计划,并不曾实行过。到了太平天国后期,圣库制度日益破坏,已是名存实亡。


安庆保卫战

太平军反击湘军解安庆之危的一次战役。安庆是天京西部屏障,又是太平军粮饷的重要基地。1860年夏,曾国藩的湘军围攻安庆,守军告急。洪秀全采纳洪仁建议,命陈玉成率北路军,李秀成率南路军沿长江两岸向西进攻武汉,迫使湘军回师湖北。但后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经过激战,陈、洪军队始终未能与城内守军会合。最终,湘军轰塌安庆北门而入,守将叶芸来、吴定彩率军与敌肉搏,全部壮烈牺牲,安庆失陷。此后,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更加恶化。

镇南关大捷

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战胜法军的一次著名战役。1885年2月初,法军大举进犯谅山,清军前敌主将潘鼎新不战而走,一直退至镇南关内。尾追之法军直驱关前,一度深入关内数十里。两广总督张之洞请出退伍老将冯子材帮办广西军务。冯子材驰赴前线团结将士,部署战备。在镇南关掘壕沟,筑长墙,加强防务。他亲自率部独当中路前敌。法军二千余人由尼格里指挥,分三路扑向关前要隘,均被击退。法军三面受敌,损失惨重,败逃关外。25日又退回谅山。清军乘胜追击,法军弃谅山向南溃逃。这场战役法军死伤287人,扭转了中法战局,法国茹费里内阁因此倒台。

李鸿章

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1853年,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屡遭失败,投靠曾国藩当幕僚。1861年在安徽按湘军编制,组织淮军。1862年4月,淮军由安庆乘英国轮船到上海,与外国侵略者组织“常胜军”,守上海、陷苏州、常州,升任江苏巡抚。1865年署两江总督,镇压捻军。1870年由曾国藩举荐,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外交大权。为了挽救清朝统治,以“自强”“求富”为名,创办军火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创办北洋海军。他对外一贯妥协退让,投降卖国,曾招致中法、中日战争失败,是许多不平等条约的订立者。曾参与反对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时与英国策划“东南互保”。订立《辛丑条约》后不久病死。他在洋务运动中贪污中饱,死时遗产竟达4000万两白银之多。

轮船招商局

1872年12月,李鸿章奏设轮船招商局,派浙局总办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招股试办。第二年正式成立。名为商办,实则官商合办,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牛庄、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日本横滨和神户、新加坡、吕宋等地。它承运漕粮,兼揽商货。成立时买轮船3只,到1876年有船12只。1877年,以222万两白银的高价收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旧轮船18只,扩大经营。由于管理腐败,又受洋商航运业排挤,难以维持。1885年盛宣怀奉命进行“整顿”,改为官督商办,但仍然连年亏损。1909年轮船招商局改归邮传部管辖。本图是轮船招商局设在上海的总办事处。

总理衙门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北京条约》订立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外国侵略者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1861年1月,奕再上奏折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又称“北京政变”,是发生在1861年的一起重大政治事件。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 1861年10月26日,慈禧、慈安两太后偕幼帝载淳等离热河回京。两太后抵京后,即召见先行返京的奕,部署对策,搞垮了当权的以肃顺为核心的政务八大臣随后,又清除了赞襄政务王大臣的党羽。11日,同治帝载淳正式即位。从此,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但实际上,慈禧掌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历时四十七年之久。

公车上

1895年春,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皇帝的事件。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派李鸿章前往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5月2日,广东举人康有为联合在北京会试的各省举人1300余人签名上书,痛陈割地弃民的严重后果,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都察院以条约已经签字“用宝”为由拒绝代递上书,但这次上书在京城内外广为流传,影响很大,成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起点,因汉代举孝廉乘公车赴京,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故此次上书事件史称“公车上书”。

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推翻新政,并下令通缉康有为、梁启超,大肆搜捕维新人士,明令逮捕惩办参与和支持新政的官员28人,康、梁在外人协助下外逃。28日,清廷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被捕的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等六人,未经审讯,同时处死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中国同盟会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准备了条件。1905年7月,孙中山到达日本东京,同黄兴、宋教仁等人商议筹建成立中国同盟会并召开成立大会。规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大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干事。在东京设立总部,在总理之下设立执行、评议、司法三部。国内设立东、西、南、北、中五个支部,支部下按省设立分会,国外设立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支部。还决定将刊物《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萍浏醴起义

又称“丙午萍浏之役”,是同盟会策动的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会党和矿工的武装起义。1904年华兴会发动长沙起义失败,次年哥老会首领马福益被清军捕杀,其旧部在安源秘密联络矿工数千人。哥老会另一首领龚春台则在浏阳、醴陵一带发动会众。当时湖南灾情严重,米价飞涨,民不堪命。1906年同盟会总部派会员刘道一、蔡绍南从日本回到湖南运动军队、联络会党,宣传同盟会的纲领,拟于丙午年(1906年)农历年底乘清吏封印时分三路起义。后因消息泄露,龚春台遂于12月初在江西萍乡率众起义。旬日之内,萍乡、醴陵、浏阳等地群众纷起响应。参加者除农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及部分防营士兵,在萍乡方面则多属煤矿工人。起义军推举龚春台为都督,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以同盟会的政纲为号召,声讨清政府“十大罪恶”,宣布破除数千年之专制政体,建立共和民国,“使地权与民权平均”,得到群众拥护。数日内起义军增至三万余人,屡败清军。清政府调集湘、鄂、赣及江宁(今南京)军队数万人进行镇压,起义军因分散作战而失败。刘道一、蔡绍南等先后被捕牺牲。

黄花岗起义

即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集黄兴等同盟会重要骨干会议,决定集同盟会精英,在广州发难,和清政府决一死战。会后进行分头准备,黄兴、赵声在香港成立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并派人到广州附近各地,联络新军、防营、会党、民军,以备响应。同时在广州设立38处秘密机关,刺探敌情,转运军火,为起义作准备。原订4月13日起义,因发生同盟会员温生才8日单独行动,枪杀广州将军孚琦,吴镜运被捕,原定起义被迫改期。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800名敢死队员分四路攻打两广总督衙门、小北门、巡警教练所和南大门。黄兴率队攻入总督衙门,决心生擒两广总督张鸣岐。不料张越墙逃遁。由于敌众我寡,起义队伍得不到接应,各路队伍虽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彻夜相攻,但都先后失败。黄兴侥幸脱险。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多方设法收殓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城东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1932年,查得此次死难烈士姓名达86人。由于习惯,人们仍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府院之争

黎元洪与段祺瑞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被称为“府院之争”。其是指反映的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矛盾。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段以北洋正统派首领自居,依附日本军阀,掌握军政大权,与黎发生冲突。因“参战”问题,斗争更趋激烈。段祺瑞为扩充实力,主张对德宣战,黎元洪引国会为助,反对参战。段召集亲信督军到京,组成“督军团”胁迫黎和国会同意参战,遭到抵制后,要求解散国会。黎下令免去段的职务,段愤然离京去津,发表通电不承认黎的免职令,唆使皖系军阀并联络奉系军阀宣布脱离北京政府,在天津设立独立各省总参谋处,策划武力倒黎。

上一篇新闻

枢密院十号:中国的这句警告,新八国联军听懂了,只有印度依然头铁

下一篇新闻

挤身“世界首富”名人堂的龙海人—潘振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