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说完“错在总统、不在中国”,美记者挨批

“我们像无头苍蝇一样。是的,这是总统的错,不是中国的错。”《纽约时报》科学与健康记者麦克尼尔12日接受CNN采访时直言,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前两个月里“完全搞砸了”。


麦克尼尔呼吁美疾控中心主任辞职,还称特朗普的科学认知水平不到三年级。随后,这番“大实话”遭到了其东家《纽约时报》的公开批评。


说完“错在总统、不在中国”,美记者挨批

麦克尼尔(右)接受采访 视频截图


在采访中,麦克尼尔呼吁美国疾控中心主任雷德菲尔德为其“领导不力”引咎辞职,并指出中方早在1月初就向美国通报疫情,但到3月15日,美国只有1万人进行了检测。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麦克尼尔特别提到,“来自最高层的压制”阻碍了疫情应对,将矛头指向总统特朗普,还称副总统彭斯是“马屁精”,让他指挥抗疫是个错误。


麦克尼尔坦言,真正的“掩盖疫情”是有人声称“这不是什么致命的病毒,流感更严重,一切都会消失,这没什么”。相信关注美国疫情的小伙伴都知道,特朗普此前多次宣称疫情是“大号流感”,试图淡化其严重性。


说完“错在总统、不在中国”,美记者挨批

特朗普 资料图


而当问及特朗普本周吹嘘病毒检测成就时,麦克尼尔愤慨地说:“这就是那个说给自己注射消毒液的人……这是一个对科学认知连三年级水平都没有的人。那些认为他能正确引用流行病学统计数字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不料,麦克尼尔随后遭到《纽约时报》的批评。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纽约时报》发言人12日在一份声明中说,麦克尼尔在表达个人观点方面“太过激了”。


说完“错在总统、不在中国”,美记者挨批

报道截图


声明称,编辑们已经和麦克尼尔讨论过这个问题,重申他的工作是报道事实,而不是“提供自己的观点”。该报又补充说,“相信他对科学和医学的报道是严谨公正和准确的。”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麦克尼尔是美国此次疫情报道中最受关注的记者之一,他长期致力于传染病领域的专业报道,早在今年1月就撰文警告疫情的严重性。


近期,麦克尼尔多次肯定中国的防疫措施,驳斥对中国的污名化,并称赞中国大范围的检测和严格的隔离措施为阻止疫情快速传播树立了榜样。


3月17日,麦克尼尔被美国广播公司(NBC)主持人问及“中国抗疫似乎缺乏西方式自由”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所珍视的是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倘若没有生命,其他两种权利无从谈起”。


说完“错在总统、不在中国”,美记者挨批

视频截图。来源:观察者网


3月30日,麦克尼尔接受MSNBC电视台采访时,建议总统特朗普聘请中国医生赴美协助抗疫,并指责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态度无益于战胜疫情。


4月29日,麦克尼尔在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的节目中说,和中国相比,美国的隔离措施就像在搞“巨型花园派对”。而对于有说法称中国抗疫措施是“残忍的”,麦克尼尔认为恰恰相反,中国的隔离举措“可能拯救了1000万中国人的性命。”


当前,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136万,死亡人数超8万,在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特朗普却急于推动各州解封、重启经济。这再度引发了麦克尼尔的担忧。


5月11日,麦克尼尔发文警告称,当美国急于解封时,科学家担心病毒卷土重来,代价就是失去生命。文中援引美国疾控中心前主任托马斯·弗里登的话:“我们不会基于科学重新开放。我们将根据政治、意识形态和公众压力重新开放。而且我认为它的结局将很糟糕。”


这些科学理性的声音不仅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还常遭到攻击和批评,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只是美国众多科学家和专业人士遭到无视甚至打压的缩影——


华裔女医生朱海伦1月对美国疫情“吹哨”被封口;“抗疫队长”福奇反驳特朗普后被威胁“炒鱿鱼”;华盛顿州一名急诊室医生在“批评”了其工作17年的医院的工作条件后被解雇;“罗斯福”号舰长克罗泽尔因呼吁拯救舰上官兵遭解职……


说完“错在总统、不在中国”,美记者挨批

被解职的罗斯福号舰长克罗泽尔 资料图


”抗疫开始迄今,美国抗疫故事每天似乎是围绕着行政权力,即总统和科学家专家群体之间的矛盾而展开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12日在《联合早报》发表文章指出,政治凌驾于科学是美国等国家政府抗疫不力的一个主要原因。


文章认为,美国将政治凌驾于科学之上,体现在政治人物、利益集团、国际三个层面。


在个人层面,特朗普为了其个人权力、选举等考量,不惜否定专家的科学建议;


在利益集团层面,美国的很多保守派政治人物,一直把经济置于生命之前,甚至公开主张为了经济可以不惜人民的生命;


在国际层面,美国总统和高官都竭力想把冠状病毒扩散的责任推给中国。


郑永年认为,尽管因为政治所驱,各国都出现了推责的言论,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有那么多的高官和国会议员,把那么多的精力放在推责中国上。


“人们可以设想,如果这些官员和政治人物把精力投入到抗疫,可以拯救多少生命呢!”郑永年强调。


资料来源:CNN、商业内幕网站、纽约时报、联合早报、观察者网、中国新闻网等

上一篇新闻

荔湾新形象日益清晰 区域成熟大盘成为置业热点

下一篇新闻

公寓绿化案例·新加坡雨林复式Tembusu公寓!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