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讨薪直播的背后:高管七去其五,印度OYO中国大撤退
3月5日,抖音上的一场讨薪直播,把OYO再度推上了风口浪尖。
有酒店业主和被裁员工直接聚集OYO中国总部大厦楼下,他们戴着口罩、拉起了横幅,向去年还“财大气粗”的印度新型连锁酒店品牌OYO“讨个说法”。
曾几何时,受到软银、红杉资本、光速创投、华住集团等一票大佬加持的OYO,经营着4.3万多家酒店,在全球80个国家的800座城市拥有100多万间客房。
而如今,OYO接连被爆高管离职、员工欠薪、数据造假。
这究竟是OYO模式的失败?还是OYO管理的失败?
开启“大裁员”被爆欠薪:冰山之下,资金巨洞令人心寒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OYO中国的高管已经大规模离职:
7名早期参与创建OYO中国团队的VP/SVP已离职五位。后期加入的CXO中,也先后有三人离职。
2020年1月,OYO员工总数下降到了7500人;2月,员工数量继续下滑到5800人;3月,员工数量则仅剩下了2700多人。
遥望2013年,19岁的李泰熙在印度成立了OYO酒店。四年后的11月,李泰熙带着印度高管阿诺来到了中国开拓市场。在软银、红杉等资本光环的加持之下,OYO成为了令孙正义都为之倾倒的地产神话。
短短两年之内,OYO酒店员工已超过10000人,为中国酒店行业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机会。预计到2020年底,员工规模将超过20000人。
但在疯狂扩张的背后,OYO明显不具备和地盘相匹配的盈利能力。
根据最新财报显示,OYO去年的亏损额达到了3.35亿美元,相比之前一年的亏损5200万美元,本年度的亏损额已是去年的6倍。
对此,OYO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运营成本的上升,以及其在世界多个市场的大规模扩张。
资方明显不会再等上OYO3年。
于是在上层压力和盈利数据的双重要求之下,OYO果断选择了裁员之路。
但是,据相关人士透露,OYO的EGM(新型增长市场)部门被裁撤后,被拖欠的绩效薪资总额在400多万元。该部门原有1700多人,在去年12月底和今年1月初,裁掉了1000多人,上周基本全部裁完。
要知道截至目前,OYO已经累计融资超过11亿美元。去年9月,软银出资8亿美元;去年12月,新加坡打车服务巨头Grab出资1亿美元;今年2月,中国网约车领头者滴滴出行出资1亿美元;3月,爱彼迎也以7500万美元入股OYO。OYO目前的估值是软银在2015年首次投资时的13倍。
OYO账面之下究竟存在着多么可怕的巨洞,一切还尚未可知。
“烧钱模式”难以为继:孙正义“又”看走了眼
OYO 一直被称为“酒店界的瑞幸”。
OYO酒店加盟模式目前出现过1.0模式和2.0模式。
OYO的1.0模式专注于酒店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酒店提供店招改造、布草升级,在基础改造的同时,OYO酒店还安排专人管理酒店、增强酒店的获客渠道,确保酒店的经营管理和收益的提升。
2.0模式期间,则变成了由此前支付加盟费、简单抽成的方式,转变为品牌方与业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此前,OYO酒店西安区域副总经理张雅光向《IT时报》记者介绍,“OYO的2.0经营理念是:先在OTA网站和OYO客户端上用优惠价格吸引散客上门,随后酒店前台再将其转化为OYO会员,形成良性循环后继而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待出租率提升,价格会进行调整,继而增加营收。”
而支撑起1.0模式和2.0模式的,就是OYO不断的“烧钱大作战”:
你可以在OYO上只花1元就抢到平时100元才能订到的酒店,这背后是OYO资方们源源不断的“输血”。
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OYO在已完成的15轮融资中,累积获得了32亿美元的风险和债务投资。
其中,软银是OYO最大的股东。据外媒数据披露,软银对OYO累计投资额近15亿美元。
而上文提到的“上层压力”,其实也有相当一部分也来自于在WeWork上“折戟沉沙”的孙正义:
据《经济学人》报道,软银已经给OYO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其自营酒店业务在2020年3月前实现EBITDA盈利,辅助业务于2020年7月前实现EBITDA盈利。
就在今年1月15日,OYO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OYO推出了共赢宝产品。“所谓共赢宝,即2.0模式的抽佣,0保底,周结,即新推出的3.0模式。”有员工这样透露。
但是,外界对OYO的信任,怕是很难再等到3.0的正式公布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