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泸西:绿色果蔬“走红”卖全国
泸西高原梨
本报记者 王冰报道
“20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吃过我们种的菜!”赵家模一边查看蔬菜的长势一边自豪地说:“我们已完成国家注册商标和绿色认证,外销蔬菜深受沿海地区欢迎。”
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云南泸西陆续向峰会供应生鲜蔬菜13车次72.44吨,“泸菜”因此天下扬名。
赵家模是泸西县金马镇太平村党总支书兼合作社理事长。他带着68户社员建成了1100亩的蔬菜、花卉种植基地,每年收入1500万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殷实。
蔬菜产业
在泸西县县长莫伟看来,泸西蔬菜能端上G20峰会餐桌的秘笈是“对质量近乎苛刻的把控”。“泸西种出的果蔬除了品种丰富、口感好以外,更重要的是身份有标识,源头可追溯,质量有保证。”
莫伟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泸西县在农产品收购、储存、运输环节,均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建立进货查验、质量追溯和召回等制度,把农产品产销各个环节中的生产档案、包装标识、产地准出、索证索票等信息全部串联衔接,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的全链条质量跟踪。
“泸菜”之所以一炮走红,和泸西县这些年的“大农业”区域化布局有关。2014年,该县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计划投入37亿元在弥泸师公路沿线规划建设10.1万亩旅游观光果树长廊示范片区,在中大河沿线规划建设8万亩果蔬示范片区,全力打造“果、菜、药、花、畜”5大品牌。
泸西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和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引来大批社会资本纷纷“抢滩”。深圳果菜公司、乡土公司、绿源公司与红河邦达实业组建云南天露公司,投资8.5亿元建设滇东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和5万亩标准化商品蔬菜基地;广东宏升公司、香港兴仔记公司投资3.5亿元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及净菜加工厂;浙江海亮集团投资3.5亿元建设1万亩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浙江康恩贝、贵州百灵发展银杏、灯盏花种植加工等生物药业;云南牛牛牧业投资2亿元建设大型乳牛养殖观光牧场。
“基地去年总产量比2016年翻了一番,今年还将增长三成。”G20峰会蔬菜供应商,浙江海亮集团旗下的生鲜品牌——明康汇泸西种植有限公司行政经理李颖介绍,目前公司在保持4000亩自有生产基地的同时,还与18个大户签订了约2000吨的产销合同。
2017年,泸西县建成标准化商品蔬菜基地18万亩,上市商品蔬菜达115万余吨,产值17亿元;17.2万农民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在农业生产基地实现务工收入3.5亿元。
蔬菜产业井喷式增长的同时,阿庐大地孕育出的无污染、无公害高原梨,以肉质脆嫩润口、味甜微香、汁多渣少倍受市场青睐。以高原梨为代表的泸西水果除畅销省内和广东、广西、贵州、重庆等市场外,还出口到了越南、缅甸、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目前,全县水果种植面积24.77万亩,产值7.16亿元。
“泸菜”、“泸果”俏销全国,泸西的名气越来越大。快速扩张的特色农业产业深刻改变着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在宏升蔬菜基地的包装车间里,中枢镇立岗村村民许会芳正忙着将新鲜蔬菜分拣、装箱、打包,这批生菜、芹菜、芥蓝、菜心将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香港、深圳等市场。
许会芳按计量工资给老板干活,一天能挣七八十元。不过她的收入不算高,村子里能干的人一天能挣一两百元。许会芳家里八亩地租出去七亩,留着一亩保证粮食自给自足。
近年来,泸西县把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助推精准脱贫的主抓手,把贫困户紧紧“粘”在产业链上,通过土地流转、基地打工、劳务输出,巧妙地为贫困户辟出了一条“钱”途。
“我们在在摸清贫困村、贫困户的贫困状况和分析致贫原因后,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产业布局规划和农户需求,制定贫困村脱贫发展规划和贫困户产业帮扶计划,筛选帮扶产业项目,确定帮扶方式。”莫伟介绍说,县里出台了包含种植、养殖、林果等6大类20余项产业项目作为贫困户的扶持“菜单”,“菜单”里的产业项目、扶持政策、帮扶成效都必须落地落实。
借助G20蔬菜基地的品牌溢出效应,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民齐发力,泸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走进了阳光明媚的“春天里”:67家龙头企业,900多个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与省内外客商签订订单,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