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现代农业引领,莆田涵江民丰气象新

  8月20日,涵江区乡村生态产业振兴研究院在大洋乡揭牌成立。紧接着,涵江区委区政府将组织一批乡镇人员前往台湾,就乡村的振兴发展与对岸进行“村里交流”。

  上半年以来,涵江区在乡村振兴上注重多方引进人才,在特色现代农业上加大科技投入,在荔枝、枇杷等名果上做足文章,让农业生产向精细化发展。

现代农业引领,莆田涵江民丰气象新

涵江区委书记陈万东(右一)在萩芦镇梅洋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朱秀花 摄

现代农业引领,莆田涵江民丰气象新

涵江区长连向红(左二)在白塘镇陈桥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朱秀花 摄

破人才之瓶颈

  20日,在涵江区乡村生态产业振兴研究院揭牌成立的同时,福建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在大洋乡正式挂牌成立。

  涵江区以精选用活科技特派员为抓手,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支撑。去年,莆田高新区成立全区第一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引进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家高校、研究院所的科技特派员,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多学科、多领域合作。

  福建真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的“新鲜血液”。5月30日,公司正式入驻莆田高新区创客梦工场。“我们已研发出16种酵素农药和可代替菌类化肥。”福建真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志龙介绍说,通过生态肥和酵素的有机结合,让农场可以不用借助外力,在没有工业化学成分的情况下,实现内循环。

  目前,公司在印尼、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都有基地。“农民是最不希望自己的农产品打农药的,但过去,不打不行,不打长势不好、成长速度太慢。”吴志龙说,现在,有了这个低成本的肥料,且能有效地保护农作物不受虫害侵害。

  “接下来我们还要提高农民的认知,多通过一些平台展示、宣传,真正让农民可持续地赚到钱,同时也让大家吃到安心的产品。”吴志龙说。

  吴志龙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涵江区乡村振兴办负责人肖爱国介绍,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推动成立乡村生态产业振兴研究院,将为涵江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资源和人才动力,通过打造创新试点和示范基地,进一步助推涵江高质量发展。

  8月26日早上,吴志龙与莆田市信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叶熊一见如故,两个相差一岁的80后聊起二人未来合作的可能。林叶熊的公司专注无人机植保方向,也即将入驻莆田高新区创客梦工场,他们要联手让无人机浇灌与酵素结合,给涵江区的农业成长插上翅膀。

  今年5月,林叶熊已经在涵江区新县镇张洋村开展示范,运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减施增效”。他强调公司目前的宗旨就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将现代化科技运用在种植上,公司同步开发App,让一个农产品从施药到成品面世,都可依据二维码扫描追踪整个生长的过程,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从莆田高新区创客梦工场到乡村生态产业振兴研究院,再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涵江区一步步引入高层次人才队伍、植入高科技力量,整合高校、企业、地方政府三方优势资源,从“点点盆景”到“道道风景”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正在扎实推进。

现代农业引领,莆田涵江民丰气象新

无人机在涵江区新县镇张洋村施肥。 林叶熊 摄

打闽台“有机”牌

  涵江区萩芦镇的东北部山陵地带,有青山、绿水环绕。眼下,在萩芦镇友谊村后运组,由台湾人投建的友谊村东风有机休闲农场正在积极筹备开发中,涉及农业及农业观光、教育科普等相关产业投资项目。

  据了解,这个规划用地855亩,计划建成有机农业生产区、有机农产品加工区、民宿温泉会馆区、科普教育及成果展示区等功能区域。

  萩芦镇有关干部表示:“结合当前‘乡村振兴’的有利政策,我们相信能够建设集农业生产、温泉开发、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有机村’,与现有的南坛温泉度假村、绿源漂流形成集聚效应,培育旅游资源,建设现代化旅游新农村。”

  同样以有机作为主打的是台湾人创办的佳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6月,公司接手了萩芦镇的梅洋村部分茶场。梅洋村栽培茶叶历史悠久,是茶叶高山栽培理想之地。

  一年来,台湾方面的负责人对承包的茶场内茶叶种植品种进行修整和细微调整,以种植高山茶为主,同时引进台湾的制茶设备。常年平均降水1200毫米的亚热带气候让这里的茶四季都有收成,茶叶在梅洋茶场内种植、加工,之后送往外地进行包装出售。

  公司负责人周庆安表示,佳禾公司主要进行现代茶业生产及开发,融入禅宗文化,打造禅味茶场,结合生态旅游建设有机、无农药茶场。

  当下,公司正对梅洋村3间制茶车间和1035平方米的附属车间和仓库进行重新修缮,计划开辟办公、住宿场所以及品茶室,借此发展茶文化旅游。

  近年来,涵江区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以优质米基地、利农、天林茶场、梅洋茶场、东风有机农场等现代农业项目为引领,深化对台交流合作,积极引进落地一批优质农业产业类项目。如今,与台湾方面合作的有机农业,更让当地的产业发展有了良好势头,农民致富的路子也更宽了。

育名果促转型

现代农业引领,莆田涵江民丰气象新

涵江区白塘镇双福村村民在采摘荔枝。朱少钦 摄

  7月13日,涵江区白塘镇双福村举办首届荔枝开摘节暨旅游文化节。在“双福1号”陈紫古荔枝现场拍卖中,58颗荔枝拍出了5880元的高价。

  双福村是莆田市回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村,典型的荔林水乡,全村有10株树龄在700年以上的古荔枝树。村民管护得当,使古荔枝树枝繁叶茂,年年硕果累累。其中“双福1号”古荔枝树高8米,树干周长5.1米,果实皮薄肉厚,品质上乘。

  当日,上千群众慕名而来,领略荔林水乡美丽风光,在品尝名果荔枝的同时,体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文化。

  近年来,双福村邀请莆田学院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所,对整村旅游产业进行总体规划,编制《双福村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2)》,利用荔林水乡和少数民族特色,建成民族特色寨门、民族文化长廊等设施,并筹资1000多万元建设滨水步道,打造环村旅游线路。

  此外,双福村还走出去,与新加坡“PUTIEN”餐厅和莆田幸福原味食品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实行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检测、统一销售“五统一”的荔枝产销运行模式,形成了产前引导种、产中帮助管、产后统一销的产业链服务体系,预计年产值60万元。

  据介绍,农业在涵江区的占比较低。基于此,涵江区重视本地农业发展转型,往精细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正在转型的还有涵江区的枇杷、龙眼种植户。肖爱国告诉记者:“枇杷树过高,人工成本高,容易抛荒,而一旦缺乏管理,枇杷卖相就差,直接影响果农经济效益。我们正在召集相关人员,针对全区的枇杷品种改良。对那些长得过高的树,进行矮化、嫁接。”

  在莆田北部山区,枇杷的另一大天敌是霜冻。一场霜冻,就能让全年长势良好的枇杷一夜间受损。这几天,吴志龙正在与涵江区农业局交流,希望使用团队研发的可代替菌类化肥和酵素农药。

  这个研发团队利用就近的畜禽养殖的废弃物、河道清淤的淤泥及雪津啤酒厂的酒糟进行生物降解,提取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菌类化肥和酵素农药。吴志龙说:“植物的根部更适合吸收菌,通过菌附着在根上,植物的根系更强壮,从而有利于提高枇杷的耐寒能力。”

  在萩芦镇,福建旺盛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镇上700多亩的流转土地建立自己的有机农业基地。项目被列入今年涵江区农业项目库,将以枇杷、龙眼为原材料进行鲜果分拣、加工和储藏,并为北京同仁堂集团生产中成药提供原料制品。同时,依托现有销售渠道和电商平台,发展订单式营销。项目冷冻库剩余库容还可提供鲜果及果干冷藏,服务“三农”发展。

  而枇杷的另一重要产地涵江区白沙镇坪盘村,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世界枇杷博览园。肖爱国介绍,世界枇杷博览园最近刚刚确认室内装修方案,不久后将以全新的面貌面世。(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俞靓)

责任编辑:王 敏 沈 琳 陈恒山

值班主任:林双华

上一篇新闻

押宝ofo“自救”再失败 上海凤凰转型二十年

下一篇新闻

喜讯|永春又要上央视啦!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