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华媒:日本华文文学笔会的历史、发展与创新

中国侨网11月5日电 近日,日本《中文导报》刊发文章,介绍了自1921年来日本华文文学笔会的发展与创新,以及一大批为“日华文学”做出贡献的旅日华人作者。文章还对日本华文文学笔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全文摘编如下:

众所周知,1921年旅日留学生郭沫若、郁达夫等,在日本成立了文学组织“创造社”,它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之一。但随后因为国内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日华文学进入了极其漫长的冬眠期,缺乏生机。

90年后的2011年12月,在世界华文文学逐渐繁荣兴盛的大环境下,日本华文文学笔会以崭新的面目横空出世,王敏、华纯、藤田梨娜等几位发起人,汇聚了一批喜爱文学且有志于中文创作的旅日华人作者,共同创办了当时在旅日华人圈里唯一的文学组织与社团。

日华文学笔会先后在王敏、华纯、姜建强三届会长的带领下,成长为日本华文文学发展的主力军,在促进日华文学的创作、研究与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在世界华文文学圈里逐步树立了“日华文学”的品牌。

然而,日本华文文学笔会的现状究竟如何,在此结合日华文学笔会理事会“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方针,试从四个方面分析如下:

第一,日华文学笔会有一批潜心写作、对文学痴迷并积极参与文学交流的会员。

日华文学笔会现有会员八十余人,小说、散文、随笔、诗歌与文学评论等各类体裁的作家都有。自笔会成立以来,会员作家在自主创作的情况下,现已出版著作近九十种(部),发表小说近百篇,各种散文随笔六百余篇,诗歌不计其数,论文约四十篇。其中不乏专业作家,他们虽长期旅居海外,但对中文写作不离不弃,对文学怀有一种虔诚与向往,他们除了个人的潜心写作,还积极参与笔会的各种文学交流活动,使得日华文学活力四射、一片生机。

就目前而言,知日派随笔创作的规模与成就最大,著述颇丰的李长声与姜建强是日华文学笔会的标杆与引领,笔会里其他还有万景路、杨文凯、库索等知日派快手随笔作家。知日派随笔作家对日本的社会、文化等有着深刻的思考与透彻的理解,并带着一种对等身大的日本文化进行传播的使命感与敬畏心,他们用灵活、闲适、机智、反讽、诙谐等艺术手法,来记录自己对日本事情的有个性精神与人格色彩的认知与看法。这是海外其他华文文学难以企及的一块领域。

其中李长声是成就最高的随笔作家,旅日30年间,自励“勤工观社会,博览著文章”,单是已出版的随笔专著至少有28部 ,从1994年敦煌文艺出版社刊行的《樱下漫读》,到2019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刊行的《日本人的画像》,洋洋洒洒已累积几百万的文字。

笔会里诗歌创作也是风生水起,诗人佳作纷呈。在日华文学的研究、评介方面,两位女性学者林祁和王海蓝,她们对推广和提升日华文学下了不少功夫,成绩可观。其中曾对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有过长期研究经验的王海蓝博士,她对现当代日华文学的评论更具国际视野和前瞻性。

第二,日华文学笔会有一个作风务实、甘于奉献与担当的核心成员理事会。

这里且不说创会的前辈会长所做的努力,单是现任会长姜建强自2017年接任日华文学笔会会长以来,用心组建了作风务实、热心奉献与敢于担当的理事会,确定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方针,想方设法、全心全意地为日华文学的繁荣做出了很多的尝试与努力。

姜建强会长是哲学专业的学者出身,思想深刻,做事缜密,其本职工作是《中华新闻》的主编,同时又是《大家》《书城》等媒体报刊的专栏作家,每天笔耕不辍,身兼日华文学笔会会长,他在百忙之中还要在笔会的管理与发展上投入巨大精力,成果斐然,实属不易。另外笔会常务副会长弥生、副会长万景路、王海蓝等,作为会长的左臂右膀,同样为日华文学笔会奉献出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日华文学笔会的近两三年,多次成功实现了“请进来,走出去”的笔会活动方案。

所谓“请进来”,是指将海内外的知名作家与学者请到笔会,通过举办讲座、论坛或对话、国际会议等形式来开展活动。

日华文学笔会“请进来”的最成功一笔是,在中国驻日大使馆的后援下,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日本千代田教育集团的协助下, 2019年4月7日-10日在大东文化大学会馆隆重举办了“日本华文文学创作与评论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德国、新加坡等世界各地的学者与作家,以及日华文学笔会作家与旅日学者,近百人在东京汇聚一堂,就日华文学的传统与当下等话题展开了分析、述评与讨论。这是日华文学史上的一场盛会,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出日华文学研究的时代性、前瞻性与学术性,也彰显出日本华文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这里“走出去”具体有两个方向:

一是在日本,让作家会员走出笔会,让笔会走向全日本。比如,2017年5月起,日本华文文学笔会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中日文化系列讲座(共10讲),大致从笔会里选出10位专家,每期一讲,专题多样,颇受中日听众好评,尤其是王海蓝博士的“村上春树文学与中国”,引起新华社等媒体的关注,并给予详实的采访报道与宣传。

再如,为繁荣日本华文文学创作,激励新老作者写出更多更好地反映时代的作品,日本华文文学笔会从2017年起设立日本华文文学奖。

二是在海外,让笔会走出日本,走向世界。笔会选派日华作家代表,去参加世界华文文学相关的国际研讨会、作家论坛与讲座等,比如,2017年4月在江苏师范大学举办的“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新移民作家笔会”会议上, 有日华文学笔会李占刚等三位代表的发言,不仅引起广泛关注与共鸣,同时开拓了笔会的国际视野。

上海作协举办的“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连续三年,分别邀请日华作家华纯、李长声、王海蓝与陈永和等。再如,日华笔会作家或学者受邀走进国内大学课堂,2017年11月笔会受到河南大学的邀约后,选派七位作家和学者前去开封,成功举办了七场有关华文文学与日本文化的专题讲座。

第三,日华文学笔会注重加强与有人文情怀的在日企业家、大学和媒体的密切联系。

海外的华人文学社团,基本上都是松散的组织,是非营利单位,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仅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来维持最基本的日常项目支出,而要举办大型的文学活动,如果没有外部赞助是无法进行的。日本华文文学笔会也不例外。

面临着资金困难的状况,姜建强会长与弥生副会长利用个人朋友关系,每次举办大型文学活动时都为笔会找来强大的经济后盾,为日华作家会员谋求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

再有,日华文学笔会举办的首届“日本华文文学创作与评论国际研讨会”与定期的文学讲座或论坛,所使用的场地均是大东文化大学高桥教授申请而来的文化会馆或教室,在异国他乡得到外国教育界文化人如此支持与厚爱,也是日华文学的一大幸事。另外,在日华文媒体如《中文导报》等,经常给予日华文学笔会作家提供发表作品的平台,让日华作家充分发挥写作才情,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积极性。

第四,日本华文文学笔会注重国内外文学界、学术界对日华文学的关心与支援。

除了第二任华纯会长向国内推荐笔会作家作品,陈永和与李长声分别拿到世界华文文学“中山文学奖”的不同奖项外,日华文学笔会今年还得到中国大学与香港等的文学杂志平台支援,比如,由陈思和与王德威主编的复旦大学学术杂志《史料与阐释》,在2019年总第六期上推出“日本华文文学小辑”,发表了日华笔会的李长声、王海蓝、姜建强、万景路、张石、林祁和陈庆妃的评论文章,受到世界华文文学的关注。《香港文学》在2019年第八期隆重推出日华专辑,包含有随笔、散文、诗歌、小说等。

现任姜建强会长还注重吸纳国内曾来过日本访学的专家学者加入笔会,并在日华文学公号上选发他们的论文佳作,而在大东文化会馆定期举办的文学讲座或论坛,也经常请来文学专业的华人学者来讲解文学知识或作品,借以提高笔会作家创作的理论水平。前不久正在东京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冯雷博士接受笔会邀约,在大东文化会馆举办了“鲁迅与日本文学”讲座,精彩纷呈,得到好评,在日众多华人媒体报道后,还登上国侨办官网,得到了大力宣传。

总之,日本华文文学不再是“一座漂泊中的孤岛”,这座有着底蕴的文化宝地、丰富矿藏,日渐得到海内外专家认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正如姜建强会长在《当代日华文学作品集》的后记中所说的那样,如果承认鲁迅、郭沫若、周作人等那批晚清留学生的作品是华文文学,那么当代日华文学作为历史的延长线,作为文化的延长线,作为观念的延长线,可以说当代日华文学是近代日本华文文学的再传承与再出发,这恰恰是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华文文学难以具备的历史条件与资源。

但日本华文文学目前在日华文学发展史料上缺乏系统的梳理,在文学评论上还欠缺更多的力量支持,也需要加强笔会新生华文作家的发掘与培养,以及需要寻找笔会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的发展态势与走向。

传承历史,接续未来,日本华文文学笔会将继续努力,为世界华文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王海蓝)

上一篇新闻

厉害!他买空画家,独创垄断式收藏,回报1000倍!

下一篇新闻

香港北角有条春秧街,被遗忘的“糖王”郭春秧戏剧性人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