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生堂创始人兼董事长涂志亮:先医后药,推动中医药走向全球
202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实施名医堂工程,鼓励和支持有经验的社会力量兴办连锁经营的名医堂。一个多月后,《“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再次明确分层级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名医堂,打造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示范性名医堂运营模式。
早在政策之前,中医连锁诊所企业固生堂控股有限公司就提前布局名医堂,现固生堂旗下医馆已汇聚了超过2万中医师,其中近8000人有主任及副主任以上高级职称。这家以广州为大本营的基层中医连锁服务龙头企业,去年12月正式在港交所上市,踏出出征海外的第一步。接连的国家政策红利加持,让固生堂创始人兼董事长涂志亮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接下来,固生堂将通过“先医后药”,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中医成为世界主流医学的一部分。
名医堂工程助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南都:我们了解到您在创办固生堂之前曾在大健康领域创业多年,是某连锁体检机构的创始人之一,后来为什么专注到中医医疗赛道?
涂志亮: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药振兴发展,出台了不少利好政策,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大好时机。再从市场来讲,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名医,从华佗、孙思邈、扁鹊到现代的张伯礼,也出现了像同仁堂这样的中药知名品牌,但没有以医为中心的商业品牌。我们创办固生堂,就是想打造以医为中心的中医医疗品牌,能够活过500年。
固生堂创始人兼董事长涂志亮。
南都:固生堂的商业模式具体是怎样的?
涂志亮:我们依托完善的中医医疗机构和专业团队,建立了名医堂执业平台,吸引一众国医大师、名老中医等专业人才陆续入驻平台。现在我们所遇到的“看病难看病贵”难在哪里?难在三甲医院找名医。我们把难挂号的医生下沉到基层社区,让老百姓家门口就能够看到在三甲医院挂不上号的名医,这跟我们政府现在推动倡导的“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要求一致。我们现在还大力发展互联网诊疗,同时把名医下沉到县乡村,县乡村都可以看到广州等一线大城市难挂号的专家。怎么解决“看病贵”呢?固生堂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医保报销的比例会比三甲医院的更高,看同一个专家,看同一个病,患者看病自己负担部分比去三甲医院要少,因此看病成本更低。
南都:您提到打造以医为中心的中医医疗品牌。固生堂是如何吸引名医的?
涂志亮:固生堂近年来积极践行国家大力倡导的构建分级诊疗格局、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医疗联合体、名医堂连锁建设等。名医大部分是利用业余时间到固生堂来多点执业,获得报酬。我们把诊金的绝大部分都给回专家。专家诊疗水平越高,挂号率越高,获得的报酬就更高。发展至今,固生堂已经在全国11座城市开设40多家基层中医馆,通过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全国340个城市。与固生堂合作的专家中,其中70%是副高以上的职称,还有七八名国医大师在固生堂出门诊。
固生堂门店设计,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利用国际化资本市场让中医药走出国门
南都:新冠疫情对固生堂的业务发展有何影响?
涂志亮:我们属于实体的门诊,在疫情下根据政府的指令,很多时候要求关门,的确有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得益于互联网诊疗这块业务,很多患者看病就到线上去了。今年上半年,固生堂的营收实现了两位数的正增长。我相信,疫情一定是阶段性的,疫情下我们看到一些好的现象。基于中医对新冠的确切疗效,中医药越来越被精英阶层和年轻人所接纳和认可。在我们的客户群中,35岁到45岁男性,在一线城市变得更多了。
南都:疫情下,固生堂发展步伐反而加快,去年年底还成功上市。选择港交所上市,基于怎样的考虑?
涂志亮:我们的愿景是让中医成为世界主流医学的一部分。香港作为连接中西方的纽带和市场,能中医药走向国际化,当时选在香港上市,最重要的还是希望能够利用香港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助力中医药走出国门。另外一个考虑,我们计划未来两三年首先港澳通过收购来设置中医门诊,把当地的中医馆进行整合,纳入到固生堂的网络当中,之后将网络进一步扩大到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在中国港澳地区以及部分东南亚国家,他们是比较认同中医的。供给方面医生不少,而且水平也还不错,但是没有形成规模,基本是医生个体在行医,没有形成规模。
固生堂以中医治疗为主,门店内配有大面积的中药材配药区。
南都:未来,固生堂国际化的路会怎么走?
涂志亮:中医药出海,过去有不少尝试。中药的生产企业、研究企业希望让中药在海外上市,但进展都不是很顺利。固生堂提出“先医后药”,通过“先医”,让中医医生走出去,把这些不同人种的病治好。现在在美国大概有6万名针灸医师,当中5万人是白人。因为有疗效,保险也能报销,并且待遇也不错,学习也不复杂,所以外国人就学。我觉得,通过“先医后药”走出去,让海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受惠于中医药,那么自然而然中医药会被大众所接纳。
中医药发展在全球肯定还很长路要走,但是我们欣喜地看见,今年中医被纳入到世界卫生组织的传统治疗,中医治疗新冠纳入指南,向成员国进行推荐。固生堂目前打造的是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示范性名医堂运营模式,我们计划在未来两三年内将固生堂的中医馆网络覆盖到东南亚国家去。
固生堂以中医治疗为主,工作人员根据医生配方完成配药。
期待强化医疗人才等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南都:政策红利加持下,您认为目前中医医疗产业的发展还有哪些障碍?建议应该如何解决?
涂志亮:现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环境是越来越好了。行政上的阻碍,我觉得已经不存在了。之后要重点思考是如何强化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特别是优质医疗人才供给。最近,国家中医药局、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文,就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作出部署。其中就明确提出大力推进西医学习中医,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医师总数的60%,全部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置中医医师等等。作为中医医疗机构,我们看到了国家正在大力改善人才供给体系。另外,中药材的种植如何规范化、产业化,进一步提升产量和品质,这个问题也值得关注。部分中药材的开采利用与野生动植物以及矿物的保护之间也应该注意取得平衡。
南都:具体到固生堂,企业是如何强化优质人才的支撑作用?
涂志亮:固生堂作为中国目前头部的中医基层门诊连锁以及互联网诊疗机构,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品牌和各方面的能力,我们现在直接面向中医药院校的本硕博的毕业生进行招募,招募到我们的基层门诊作为全职的医生,作为全职医生的同时,他们还可以选择加入我们的名医的工作室。在固生堂多点执业的名医,一方面是看病,一方面培养年轻医生。名医在固生堂设置工作室,年轻医生可以加入工作室,一边接诊行医,一边跟着名医进行学习,完成临床能力的快速提升。
南都:接下来,固生堂有哪些发展规划和目标具体?
涂志亮:下一步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进一步把中医门诊的服务网络,包含门诊的数量和城市进行扩大。目前,大家看中医还是习惯于到大医院。像在广州,三甲医院的门诊接待量接近4000万,固生堂一年才七八十万,渗透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二,在现有服务上升级扩容,邀请更多的好医生进驻线上平台,服务更多县乡村的患者。第三,我们正在把名医名方变成院内制剂,院内制剂变成新药,让好名医的名方通过药物传承下去,希望留下更多像同仁堂安宫牛黄丸这样的名药。
南方都市报、N视频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总统筹:陈伟斌 裘萍
统筹:柯晓明 陈成效 郑雨楠 肖遥
撰文:南都、N视频记者 夏嘉雯 实习生 周晓丹
视频:南都、N视频记者 刘嘉琳 张婷
图片:南都、N视频记者 钟锐钧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海报:邹思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