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关注|教培业“新政”真相,小微教培企业路在何方?

目前中国教培表相不是真相,所有的限制都是来自我们的认知。目前教培业发展的阻碍不是外在的各类限制,而是内心的恐惧,还有方向的迷茫。” ——牛新哲

目录

一、新政真相

二、中大型机构出路

三、小微型机构出路

四、结语

壹|真相不是表相,我们想要的真相在哪里?

2019年下半年,教培机构不平静。

韦博事件中被放大了的教培机构跑路;教育部门从上到下暗访严查,部分培训机构关门;教育机构无论大小集体“失语”,行业风声鹤唳,人人自保,寒意逼人。

而从市场供需关系来看,目前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小学素质教育课程受限于师资及投入在体制内学校推进缓慢,初中生能够升入高中的比例在60%左右,国际教育人数继续猛增势力很好,低龄化留学人数也在增加,家长对于孩子全面发展及多样化教育需求旺盛。

恰如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教育上,主要表现为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教育供应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校外教育在满足多样化需求上,显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目前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教育是实现身份流动的捷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身份转换方式依然为民众津津乐道,全民重教不仅仅是一种成长的需要,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一样,承载着基于生活、职业与名望等多方面复杂的的诉求,让中国的教育并不轻松。

从整个亚洲情况来看,在儒学思想占主导,科举制作为主要传统选官用人制度的亚洲国家,整体对应试教育的重视程度高于全球其他各国,而且毕业学校与学历与就业收入强相关性,更进一步加强了国民对于教育的高度重视,校外教育培训的火热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单纯地用减少学业数量与难度的方式去减负很难奏效,从民众对于此次减负的激烈反应【南京家长疯了】到11月14日教育部的正式做出回应,都不否认“认真学习、勤奋学习、刻苦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吃苦中苦,难成人上人”是一种公平的学业竞争关系,更是推动人类进化与社会发展的动力。

因此,新政不应过度解读为打压教育机构与减少学业数量,而应从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去看待此次政府治理,冷静分析国家“行政”之本意,核心是要重建教学新秩序。因此想到了我在2015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香港大学联合出版的《以公众利益规范私人补习》的一段表述:

关注|教培业“新政”真相,小微教培企业路在何方?

私人补习对阵课堂教学:保护最穷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研究私人补习的方法。在年度《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的刊物中有所体现。2014年版的报告特别标注了老师的工作,并包括了一个题为“私人补习对阵课堂教学:保护最穷的人”的章节( UNESCO2014a:271-272)。该报告聚焦需要监管的维度,报告(p.271)指出:“私人补习如果没有被审査和控制可能会对学习结果造成破坏,尤其对于付不赶学费的最穷的学生。不管政策制定者对私人补习有什么观点’都需要有管理政策以确保老师按要求的课时完成’并涵盖全部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这样私人补习才不会扰乱或代替课堂教学”。

所以,声势浩大的中国教培行业新政治理的真相是:明晰校内与校外的边界,校外教育机构要远离与公办学校的合谋(渠道公关与兼职老师的使用),把课堂教学还归校内,体制内的老师心无杂念地把课上好,重树师德;而校外教育机构则在专题教学、学习能力、素质提升、学业规划咨询服务施展手脚,相得益彰。

这一方面,日本、韩国、新加坡与台湾、香港地区都经过类似治理并走向成熟,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各安其位,共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各尽其才。

贰|中大型机构的出路:健康发展

2019年10月31日,《中国经济周刊》一篇文章《教育培训还是好生意吗?》在网上热传,不仅业外人士担心,各地中大型教培掌门人也开始担心,我们下一步路在何在?

关注|教培业“新政”真相,小微教培企业路在何方?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教育好坏历来都不是以投资多少与规模大小而定的,如果这样,地产商与金融机构是最容易做成最大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教育是时间的产品,需要师资人才的打磨,需要教学产品的打磨,不是靠钱可以堆出来的。

但在已经历经多年发展“上位”到头部机构的上述各家却遭遇滑铁卢,可惜之余确实值得我们警醒:新政条件上,教育培训业也要从单纯地追求规模的增长转变对顾客价值的尊重与寻找,我们最初办培训机构是为普及英语,为学生寻找更快更便捷更有效的语言学习方式,为他们出国增添成功机会,但当这一切过度商业化、单纯以追求经济利润为目标,不断给家长增加支出还是变成学生的负担,被顾客抛弃是迟早的事情,我们都需要进行反思。

此次新政治理风暴,短期内对行业会有影响,舆论与体制内机构引导会导致家长意向下降,生源获取成本上升,场地利用效能下降,再加上相应的场地改造成本,完备证照的规范行政成本,利润率会有所下降。但长期来看,对中大型机构发展有利的,市场规范,标准建立,会减少恶意竞争,降低招生成本,更符合顾客需求的教学产品被研发,行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行业形象提升,这些对坚持下来的中大型机构,显然会迎来一个好时期。

而在这个过渡缓冲阶段,“向榜样学习”,借鉴成功者已经走过的路,结合自己的情况来优化,是一条稳妥务实的路(可参看中大型教育机构“四化”健康发展之路)。

叁|小微机构出路:从教学中心到学习中心 逼出来的教育进化

2018、2019年的培训业最热的词是“办证”,办学许可证与教师资格证,但以前者最为重要,但对于广大小微机构来讲,限于基础条件(消防问题与面积问题),未来多数与“证”无缘。

那么这些无证的小微机构有多少?

据美团截止2019年9月30日的数据,美团点评收录教育机构134万个。

关注|教培业“新政”真相,小微教培企业路在何方?

据天眼查的数据,教育机构的数据是150万家;2018年政府摸排的数据是40万家。

我们无从考证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未办证的机构数量一定是巨大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歌猛进的年代,也有不少人怀揣教育梦进入教育培训业,今年因消防安全、场地面积被拒在办证大门之外,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正如教育机构好坏与投资量大小无关,教育机构好坏与面积大小也无关,面积不应该成为办学者的一个门槛。笔者有机会到韩国考察,非常诧异他们的教育机构面积之小与数量之多。

关注|教培业“新政”真相,小微教培企业路在何方?

图一:韩国培训机构类型,分为学习房,教学所,学院,其中学习房仅限一名员工,类似于国内的个人工作室;教学所员工不超过3人,这两类机构多数在社区居民楼内或社区附近商铺,管理有序,也无扰民。

关注|教培业“新政”真相,小微教培企业路在何方?

图二:教培机构数量是27万所,70%是中小型机构

众所周知,我们今天的新政很大程度借鉴了韩国在2014年对教培业治理政策,但对于小型机构的硬件条件限制是韩国政策中所没有的,是我们延续了最初把培训机构等同于全日制的条件要求,但不知是否可以考虑:在5000万人口的韩国,27万家机构中70%都是小型培训机构,在韩国愈来愈拥堵的城市为家长提供更便捷的教学服务,似乎我们不能把小微机构视为“散乱差”而另眼看待?

在满足就近求学,降低家长教育负担、满足多层次培训需求方面,小微机构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功能,再小的机构,做的也是教育,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如何为小微机构解读韩国小微机构运营模式,还特设专场,为近百万与“证”无缘的机构同仁共谋未来“小而美”机构生存发展的破局之路。

结语: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一个能给教育培训业支持、并能保证教培机构教育质量的监管制度是保证教培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政治保障与社会保证。民众对教培机构教育质量的正面认可需要时间验证,但也很容易被破坏,任何来自教培机构的的负面报导会损害整个行业声誉(2019年是教培机构行业声誉严重受损的一年)。而“新政”整顿的核心是建构支持教培业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这个角度来讲,新政意味着会给行业长期发展带来新机遇。

因此,经历十年快速发展的教培行业发展遇到规范与调整,情理之中,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这个行业正从初期的市场认可(有需求)到家长认可(有付费)到国家认可(有规范),这是一个行业正在走向成熟的标志,走向规范成长的标志,如果还保持初创阶段的非规范发展的习惯与思维,受伤总是难免的,与时俱进,及时学习与调整发展思路,是这个非常年代我们必须要去做的。

近期,世界银行发表的《2018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有亿万青少年学生将面临在成年后失业和低收入的局面,原因是中小学未能给予他们获得人生成功的基本生存教育。该报告警告说,全球教育面临“学习危机”,这一学习危机正在扩大社会差距,上学却未学到知识,这不仅是浪费发展机遇,也是对全世界儿童和青少年的巨大不公。

中国也在此列,此次新政治理减负是为了教育,但教育不是为了减负,我们不仅仅剔除“强化应试、机械刷题、超前超标培训等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的过重负担”,我们也应鼓励发展多样化素质教育主体,更要为创新型、拔尖型人才的成长留出一片天地,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成功的教育机会,不留遗憾。

关注|教培业“新政”真相,小微教培企业路在何方?

毕竟——中国民族创新、国家富强、个人成长需要教育;

中国未来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更要靠教育。

不忘初心 , 牢记使命,

教育发展,匹夫有责。

关注|教培业“新政”真相,小微教培企业路在何方?

中青育才旗下控股(中青少教科文观察社企)|中青少儿童中心|致力于为0-18岁少年儿童多元化素质教育综合体(释义“教育综合体”是指在规划区域内,以教育为主题,以多业态的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优质资源聚集的教育复合体。),为儿童未来素质教育在发展理念、内容创新、实践模式及AI、大数据赋能等方面提供中国方案;其主要服务包括0-3岁早期儿童发展期,重点是科学养育和家庭支持;3-6岁学龄前儿童期,重点是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14岁儿童兴趣培养期,重点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孩子兴趣特长和天赋潜能;15-18儿童生存教育发展期,重点通过自身优势培养孩子独立生存能力、国际化视野及全球化思维;同时中青少依托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工委等资源优势,以及全球知名教育品牌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全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全球竞争力的新时代国际化未来人才而努力,致力于让每一位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幸福的自己。

上一篇新闻

线上线下教育隔空暗战:两条线并行,谁能走得更远?

下一篇新闻

老外:共享单车过分了啊!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