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8日 星期六

“融资潮”来袭!最高达22.5亿美元,是什么催热了自动驾驶?

“融资潮”来袭!最高达22.5亿美元,是什么催热了自动驾驶?

文:懂车帝原创 张屹鹏

[懂车帝原创 行业] 最近,自动驾驶又热了!

记得去年曾有位业内人士叹着气说道:“自动驾驶企业想要活下去,没钱是不行的,融资肯定是头等大事。”

于是,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沉寂期”后,自动驾驶企业仿佛又迎来了春天。进入到2020年,投资者纷纷抛来橄榄枝,多家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相继完成融资,少则几百万美元,多则数十亿美元。在汽车行业遭受重创的特殊时期,自动驾驶却成为“逆行者”,是被疫情催热,还是另有原因?

多家企业收获颇丰,最高融到22.5亿美元

在2020 CES展期间,起源于硅谷的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宣布完成C轮融资。据悉,此轮融资由德国博世集团和光速联合领投,美国安森美半导体、启明创投、德同资本、新加坡Axiom等跟投,融资总额1.73亿美金,刷新了激光雷达行业的最高单笔融资记录。

“融资潮”来袭!最高达22.5亿美元,是什么催热了自动驾驶?

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宓群给予了禾赛科技很高的评价,“禾赛科技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研发和产品,结合自有的先进制造生产,禾赛的激光雷达产品现已被全世界车厂和自动驾驶公司所采用。光速作为禾赛的早期投资者,在后续每一轮持续增加投资额度。”

2月26日,作为首个在中国市场提供Robotaxi服务的公司,小马智行宣布从丰田筹集了4亿美元。这次融资,被认为是双方2019年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的延伸。据悉,小马智行新一轮融资总额为4.62亿美元,估值略高于30亿美元。

“融资潮”来袭!最高达22.5亿美元,是什么催热了自动驾驶?

时间到了3月,重头戏来了!3月2日,Waymo宣布获得22.5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银湖资本、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穆巴达拉投资公司、麦格纳国际集团、硅谷风投巨头Andreessen Horowitz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Waymo从谷歌分拆出来后,首次完成外部融资。

Waymo首席执行官John Krafcik在博客中说:“我们一直将团队合作视为使命,与我们的OEM和供应商合作伙伴、运营合作伙伴以及服务社区合作,希望能建立和部署世界上经验最丰富的驾驶员。”

他表示:“我们增加了金融投资者和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他们带来了数十年的经验,一直以来都投资并支持成功的技术公司构建变革性产品。我们将加深对人员、技术和运营的投资,以支持在全球范围内部署Waymo Driver(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

“融资潮”来袭!最高达22.5亿美元,是什么催热了自动驾驶?

当然,在2020年的这三个多月,收获资金支持的绝不止这三家,一清创新(自动驾驶导航研发商)、Sensible 4(芬兰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商)、新石器(智慧物流工具与物流信息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驭势科技(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Cepton(硅谷初创激光雷达供应商)等均完成了融资。日前,关于“软银即将向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投资3亿美元”的消息也被曝出,如果成行,这将是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独立后的第一笔融资。

自动驾驶渐热,与什么有关?

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活跃度和投资金额均大幅下降,投资金额为7,630.94亿元,同比下降29.3%,涉及8,234起投资案例,同比下降17.8%。

“融资潮”来袭!最高达22.5亿美元,是什么催热了自动驾驶?

数据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这只是关于国内的一份统计报告,无法对全球投资市场进行代表,但可以看出,这样的环境与今年一季度的“融资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挖掘自动驾驶“融资潮”背后的原因时,一些新的投资趋势悄然显现出来,通过它们,也许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为什么会出现“沉寂期”?这还要从当初Uber撞人事件说起。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3月18日晚,49岁的伊莱恩·赫茨伯格(Elaine Herzberg)被Uber自动驾驶汽车撞上,这起被称为“自动驾驶致行人死亡首案”的事件,对自动驾驶行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但这只是一个导火索。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张翔向懂车帝表示,当年Uber在美国撞死行人,是自动驾驶遇冷的一次标志性事件,但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大家对于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两年前,行业对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前景比较乐观,但是后来大家发现,想要达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融资潮”来袭!最高达22.5亿美元,是什么催热了自动驾驶?

在2017年5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信誓旦旦地表示,特斯拉距离L5级自动驾驶大约还有2年的时间,但在那之前我们已然拥有相当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三年后的今天,L5级自动驾驶离我们的生活依旧遥远。

那么,现在为什么又热了?众所周知,自动驾驶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及时间,但是,投资人可没这个耐心一直等下去,他们需要可以在短期内实现商业化落地的方案。

很快大家伙儿想到了办法。

首先是Robotaxi,也就是自动驾驶出租车。2018年12月,小马智行发布PonyPilot自动驾驶移动出行项目,并在广州率先试点城区公开道路Robotaxi常态化运营,成为首个在中国市场提供Robotaxi服务的公司。2019年11月,小马智行在美国推出加州首个面向普通公众的Robotaxi服务。

“融资潮”来袭!最高达22.5亿美元,是什么催热了自动驾驶?

在小马智行融资信息中有这样一句话,“此次合作关系的加深,有利于双方把一流的自动驾驶技术,与一流的车辆平台及技术更深入地融合,这和两家公司的战略重点一致。”显然,与丰田扩大合作范围后,技术融合、出行市场将成为下一步合作的重点。小马智行明确表示,双方将在出行领域探索更多可能性。

其次是来自特殊场景的贡献。对此张翔表示,“从最近的发展情况看,在矿山、港口、校园、医院、小区等特殊场景下,高级别自动驾驶可以在短期内实现商业化运营。”

正如张翔所言,在此次疫情期间,特定场景下的“无人配送”存在感急速攀升。2月6日,京东物流智能配送机器人完成了智能配送的第一单。据悉,京东物流武汉仁和站距离武汉第九医院这个疫区核心只有600米。疫情爆发后,这个站点几乎支撑起了第九医院医疗物资的配送工作。

“融资潮”来袭!最高达22.5亿美元,是什么催热了自动驾驶?

据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仅是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配送机器人将支援武汉,京东物流还会将L4自动驾驶技术与套件对外开放,为生态中其他机器人厂商提供技术支持和升级,让生态中更多其他厂商的配送机器人也实现无人跟随下的L4级别自动驾驶。

张翔认为,两年前投资者更多地将资金投向以高级别自动驾驶为目标的企业,而如今,大家纷纷投资面向特殊场景、分时租赁、自动驾驶出租车等市场的自动驾驶企业。

还有一点很重要,自动驾驶的路试工作开始有结果了。

今年2月,美国加州车辆管理局(DMV)的2019年度自动驾驶人工接管报告出炉。3月2日,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第三方服务机构“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对外发布了《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19年)》。对此张翔坦言,“最近行业发展很快,又给投资者带来了希望。”

写在最后:

相对于疫情是否为推动自动驾驶渐热的原动力,“融资潮”背后的新趋势显然更为重要。如今的自动驾驶行业,马太效应已经开始出现,投资的指针开始集中转向自动驾驶头部企业,Waymo和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就是很好的案例。接下来,无论是投资人还是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如何利用小范围商业化落地赚足大规模商业化的资本,将为关键所在。

上一篇新闻

美航母首次搭载F-35C入南海“灰色战事”选项显现

下一篇新闻

决战吕宋(十三)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