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专家亲历香会:亚太安全正面临理念与道路博弈
来源:环球时报
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12日在新加坡落幕。在中美博弈、俄乌冲突持续的大背景下,因疫情停摆两年后恢复举行的“香会”备受国际瞩目。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率团出席,表明中方对“香会”的高规格参与。笔者今年第9次作为中方代表团成员参会,并在现场感受了今年“香会”与以往的不同。
中美关系成“香会”突出议题
首先一个感觉,就是中美关系在这届“香会”上尤为突出,不管什么主题和环节都会多少涉及这个话题。其中的重头戏就是中美防长各自的大会发言以及双方的线下会晤。
魏部长的演讲安排在12日上午,主题是“中国对地区秩序的愿景”。除了阐述中国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等理念,展示中国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巨大贡献等作为外,魏部长还就台湾、南海、中美关系和乌克兰危机等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阐明了中方立场。从现场情况看,中国防长演讲受到格外关注,会议大厅座无虚席,甚至会场两边过道都站满了人。
美国防长奥斯汀前一天演讲,主题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未来步骤”,说白了就是“印太战略”的军事篇。按照拜登政府搭建的框架,“印太战略”是一个涵盖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等领域的综合性战略。美国高官之前对政治和外交方面讲得较多,今年又推出了“印太经济框架”。但军事部分,奥斯汀这次演讲算是为数不多的一次系统性阐释。与许多人的预料一致,美方演讲充斥着对中国的无端指责,在台海、南海、中印边界争端等问题上给中国扣各种帽子。
美方这次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它的海岸警卫队特别高调,海岸警卫队司令首次参加了“香会”。海岸警卫队就是海上警察,一般在家门口,即领海、毗连区最多专属经济区执法。但这次美国防长称,要在西太地区永久部署海岸警卫队,也就是要在西太“执法”。这是典型的“长臂管辖”。
至于10日的中美防长会晤,笔者个人感觉除分歧外也有共识,即保持两军高层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防止矛盾分歧发展成为冲突对抗。中美军事交流原来有不少管道,从国防部到军种层面,从军舰访问到学术交流。但受近年来疫情及美国对华战略施压等的影响,这些交流受到较大干扰,甚至处于中断状态。在此背景下,中美两国防长在新加坡会晤本身就是一个积极信号。
地区国家总体拒绝选边站队
除了中美关系和两国防长互动,地区国家在今年“香会”上的声音和表态也值得高度关注。地区国家站位不太一样,价值取向不尽相同,但总体上,除了个别国家紧跟美国,其他大部分国家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意向。跟随美国在安全问题上指责中国的国家中,日澳比较突出。当然这是它们的话术,鼓噪“中国威胁”实际上服务于它们各自国内的政治目的,同时也想借此提高自身在地区安全中的地位。
日本最明显。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开幕晚宴上提出所谓“岸田和平愿景”的五大支柱,包括扩大日本安全角色、推动实现无核世界、加强联合国职能尤其是改革安理会等。岸田谈的这些内容,显然是想站在一个更高更大的国际视角,强调自己要在国际安保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借此加强自身防卫能力,并与盟友共同合作“维护印太秩序”。由此可见,日本岸田政府是有野心的,想要彰显其在亚太安全领域的大国地位。日本在这个方向上能走多远是另外一回事,但起码把这个企图毫不遮掩地展现了出来。
较之日澳,这次“香会”一个特别明显的迹象,就是很多国家愈发注意到中美对立对抗带来的风险。它们更加担心两个大国对撞会成为亚太地区的主导因素,进一步压缩它们自主作为的空间。
东盟国家明确表态不希望选边战队。比如印尼国防部长说,亚太地区已经维持了接近50年的和平、友好合作和繁荣。地区国家以“亚洲方式”解决分歧和挑战,体现了亚洲智慧。印尼明确表示拒绝“选边站”,尊重所有大国,因此不会参与任何军事政治同盟。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防长在发言中也都表达了类似立场和观点。这体现出东盟国家对中美关系走向的高度忧虑。过去美国对华采取“竞争性接触”政策,地区国家外部环境相对宽松,能够更加容易地与两个大国合作,维持平衡。但现在美国声称“对华接触政策”已经结束,同时加大施压东南亚国家选边站队,这显然不符合地区国家利益,因而引发忧虑遭到抗拒。
本届“香会”上另一个值得观察的是韩国。韩国防长李钟燮的演讲,强调韩国谋求发挥更大作用,超越朝鲜半岛及东北亚范畴,作为“全球枢纽国家”发挥作用,包括与东盟开展安全合作、与“印太”地区正在运行的多种安全协商机制进行合作等。北约亚太化的主要切入点除了日本还包括韩国,北约多次重要会议都邀请韩国参加,美日韩举行防长会使三方合作看起来比预想的更加顺利,这些都让人感觉到韩国对外政策和安全政策跟过去不一样了。当然,韩国现在的政策倾向主要还是一些表态,能走多远还是一个未知数,既受制于国内的反对,也受制于日韩之间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等。
从“香会”看亚太安全几大趋势
香格里拉对话会全称是“亚洲安全峰会”,常被认为是亚太安全形势的“温度计”和“风向标”。今年整个“香会”参加下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中管窥未来亚太安全的几个趋势。
第一,亚太安全问题正受到比以往更大的关注,这与俄乌冲突爆发和演进有关。冷战结束以来,中东和非洲等地区虽战乱频仍,但欧洲一直被认为是比较安宁的地区。甚至有人曾说,努力向着一体化推进的欧盟就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一场俄乌冲突让欧洲“一夜回到解放前”。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欧洲爆发的,冷战时期欧洲也是美苏对抗的中心,其实欧洲人对安全是非常敏感的,对战争深恶痛绝。但现在欧洲实际上进入了战争状态,这对整个欧洲都有很大的冲击。
环顾全球,亚太成了几乎唯一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区。这么多年来亚太地区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但当下该区域内的问题和矛盾增多并趋于激化,许多人都在担心,这种和平稳定的态势能否长期维持下去。这也是为什么在疫情依然严峻的情况下,这么多国家、军队和防务界人士仍对参加“香会”保持了很高的积极性。
第二,亚太安全正面临两种理念、两条道路、两个前景的博弈。美国的理念就是结盟、拉小圈子并针对第三方,不时刺激一些安全热点。导致的后果已经非常明显,就是给整个地区带来分裂动荡。亚太地区安全问题近年来明显增多,每个问题背后几乎都有美国的影子。
中国的理念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结伴不结盟,以及体现在全球安全倡议等中国方案中的“新安全观”。大国争霸常常带来战争,过去曾引起深刻反思,但这些教训现在慢慢被遗忘了。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我们应该摆脱国强必霸引发大国争斗最后走向冲突战争、冷战热战的那套窠臼。这就是中国安全理念为什么“新”。
亚太地区两种安全理念的博弈,将会导致两条道路和两个不同的前景。结果如何,当然取决于地区国家的共同选择。但中美两个大国都应意识到,如何处理彼此关系不仅对地区安全前景,而且对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个利害关系在今年“香会”上也体现得很明显。每场会议的提问环节,问题基本都是围绕中美。
第三就是美国联盟体系的变化,即它的亚太联盟体系和欧洲联盟体系逐渐出现融合趋势。这次“香会”上的欧洲国家代表团比过去任何一届都多,过去“香会”主要聚焦亚太,很少设置欧洲议题,欧洲派团的主要是英、法、德、欧盟和北约几家。但今年欧洲国家明显增多,发言也多。他们无论是谈亚太问题,还是谈全球安全,自然而然都会把一些欧洲安全理念带进来。我觉得这客观上反映出美国在亚洲和欧洲的联盟体系出现了融合的迹象,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
最后,这届“香会”给我的感受还有一点,就是它过去通常是以开放、平衡的形象出现的,但这次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价值取向。比如说俄罗斯代表团就没有出现在今年的会议上。以往俄罗斯一直是很确定的参加者,一般是国防部副部长级,但这次不但俄罗斯团没来,我在现场连俄罗斯学者都没看到。我了解的情况是主办方没有邀请俄罗斯代表团,但乌克兰代表团却首次出现在“香会”上,乌克兰总统也在会上做了视频演讲。
是否邀请以及邀请哪个国家、怎样安排他们的发言,都能反映出今年“香会”的价值取向。再举一个例子,本届会议有个专门讨论缅甸问题的议程,东盟九个成员国都被邀请参加,单单没有任何缅甸代表。为什么不邀请缅甸?显然是因为缅甸政局动荡之后军方上台执政,他们“不喜欢”,这也反映出“香会”组织者和主办方的价值好恶。(作者是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