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风控服务商遭遇“暴风骤雨”:多家数据公司被调查

监管在大数据风控领域的治理持续加码。

近期,业内传出多家大数据风控服务商被查,调查内容与爬虫数据有关。9月11日,大数据服务商上海诚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聚信立)被曝为积极迎合国家监管,暂停对外提供用户授权的运营商爬虫业务。

紧接着,公信宝的运营主体——杭州存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地被警方贴上封条。据悉,同样涉及到爬虫业务,并涉嫌贩卖个人隐私信息。

9月12日,业界再爆天翼征信的多位高管及员工被警方带走。目前,最先被调查的魔蝎数据的官网已无法打开。

“无证经营”的风控服务商:优化风控模型与合规不可并存?!

公开资料显示,魔蝎科技成立于2016年,提供精准营销模型、反欺诈、多维度用户画像、授信评分、贷后预警、催收智能运筹等全面风险管理服务。

另一家聚信立成立于2013年7月,是国内最早专注大数据智能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之一。其凭借海量的用户授权数据,将人工智能、图像/文字识别、人脸检测等先进技术和分析模型,为银行、保险、消费金额公司、贷款机构等提供智能风控等一系列服务。

公信宝则是一家区块链企业,于2017年3月完成ICO(首次虚拟币发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论公司的属地和规模大小,受到的监管强度都在加大。


风控服务商遭遇“暴风骤雨”:多家数据公司被调查


资料来源:微博

相似的是,上述多家服务商的主要客户都是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公司。在消金业务的过程中,数据来源部分会依赖爬虫技术。所谓“爬虫”其实是一个自动提取网页的程序,其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抓取互联网信息并存储到自身数据库的程序或者脚本。

此前据媒体报道,魔蝎科技的员工曾大规模推广一款“同业爬虫”,只需用户提供其在其他现金贷平台的账号和密码,就可以爬取用户的所有信息,包括放款额和风控数据。放款机构可以根据这个用户在其他现金贷平台上的授信额度进行放款,如此便省去了风控环节,实现“秒批”和“秒放”。

事实上,在通过用户授权后爬取数据,并不属于违法范围。那么,爬虫技术的应用是否存在灰色地带?

对此,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且不论数据来源,目前我国监管政策规定,从事个人和企业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属于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而个人征信业务只有百行征信、上海资信以及央行征信等少量机构有资格。

其进一步表示,一些机构不愿意只做数据获取的桥梁,私下留存从第三方获取的数据并进行加工出售,这种行为目前没有法律支持,并涉嫌违法违规经营征信业务;如果收集的是企业数据,也必须获得企业征信备案资质。由此可知,当前的监管政策下,数据服务商展业灰色地带较多。

苏宁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嘉宁则向记者表示,目前风控服务商主要的数据源是互联网上分散但公开的数据(主要是网页的形式)。在数据的获取过程中,对于用户隐私的保护,目前存在较多隐患。

那么,如今监管不断加强的态势下,想要随意地获取信息势必会越来越难,风控服务商们原本的商业逻辑是否需要转变?

王诗强表示,目前第三方风控服务商的商业模式面临诸多矛盾之处。由于没有个人征信牌照,很多第三方风控服务商对外宣称不收集、留存客户数据,与其他机构合作仅提供风控模型输出。但是,好的风控模型需要不断优化,这需要掌握客户的多维度、大批量数据。

因此,在未经客户许可的情况下,很多第三方风控服务商是没有资格查看个人客户的征信信息的,而这样风控模型就无法优化。所以说,部分风控服务商的商业模式值得商榷,需要进一步调整,否则政策风险较大。

“逃避”问题选择出海能行吗?

事实上,目前行业内的第三方征信、风控服务商数量并不少。

而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家第三方平台的数据获取后,也会存在数据“打架”的情况,所以只能做一个参考。目前其自身所在的平台更多的还是以政府公开信息为主,比如央行征信、百行征信,另外就是平台自身沉淀下来的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9月4日,互金整治办和网贷整治办联合下发《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支持在营P2P网贷机构接入征信系统,持续对已退出P2P网贷机构相关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加大对网贷领域失信人的惩戒力度。

同时,在P2P行业持续出清的过程中,各家企业都在寻求转型,其中选择助贷的主体最为多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风控服务商行业有何影响?陈嘉宁认为,只要有用户在、需求在,助贷行业还是有机会的,但是随着P2P企业的转型,风控服务的行业竞争将加剧。

那么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数据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

王诗强认为,最核心的还是数据,因此,服务商必须与各类拥有数据的机构建立深度合作,获取丰富的或者独家数据来源,才能屹立不倒。另外在于风控模型好坏,不在于企业规模大小,拥有较好的风控模型,并可以为客户带来坏账率下降、运营效率提高或者服务边界扩展,才可以在市场上长久生存。

但事实上,数据正是风控中不容忽视的一大难关。

在《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中曾提及,在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施行之后,在数据运用方面的合法性、合规性规范也对金融机构和数据服务商提出了要求,当然也对此类机构的实际运用带来了一些挑战。

第一,公民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管,而金融数据作为其中比较敏感的一类,无论从外部机构还是内部调用,获取和应用的成本都越来越高。

第二,为了证明收集数据的合法性,机构与用户签署的告知协议也越发复杂、冗长,这无疑增加了机构的法务成本和合规成本,也增加了用户阅读和理解的时间成本。

第三,一些较早的数据,可能无法给出充分的合规证明,导致一部分具有价值的信息游走在可用与不可用的灰色地带。

报告中强调,数据和信息由于其易传播、易共享的特点,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对于降低成本从而使普惠信贷价格下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上述问题都给风控节点(见下图)功能的发挥带来了不确定性。

聚合模式的风控节点


风控服务商遭遇“暴风骤雨”:多家数据公司被调查


注:聚合模式是依托金融科技搭建开放平台,将在获客、数据、风控、增信、资金等业务节点中各有所长的机构连接起来,形成有机生态体系的普惠。

记者还注意到,多家服务商已经在近几年开始出海。如聚信立官网就显示,随着业务版图的扩大,聚信立的项目已经逐步落地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家。

目前在业内属于规模较大的同盾科技也于2018年1月在新加坡成立同盾国际,布局东南亚市场,客户包括Shopee、菲律宾BPI银行、马尼拉银行等。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的业务还是以国内为主,未来则会逐渐增加海外业务的占比。

对此有业内人士称,这一现象或多或少是因为国内的现金贷监管越来越强,虽然服务商本身不放贷,但其用户的生存数量在不断减少。鉴于海外的监管还没有如此严格,服务商去往海外也能拥有更多生存空间。

种种背景变化之下,风控服务商势必面临转型的必要。

根据爱分析与百度金融联合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数据风控调研报告》,大数据风控公司目前以征信报告等数据输出为主,建模等分析能力输出为辅,因此收费方式以数据调取量为核心。随着金融机构第一方数据积累以及第三方数据源壁垒降低,输出数据分析能力将成为大数据风控公司更好的商业模式。因此,提供标准评分卡产品+数据科学家咨询能力,将成为新的商业模式。

此外,部分风控服务商也在逐步拓宽业务的范围。比如同盾科技相关负责人就表示,依托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的核心技术,目前除了服务于银行、保险等金融公司之外,还服务于游戏、航旅等非金融公司。未来,还会在物流、零售以及大健康领域布局。

上一篇新闻

21私募投融资周报11.8-11.14:哈啰融资2.8亿美元、小红书投后估值200亿美元

下一篇新闻

德国版“瑞幸”倒了,148亿造假,四大全部中招?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