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7日 星期五

比尔·盖茨荐读万字长文:疫情的终局会如何?


比尔·盖茨荐读万字长文:疫情的终局会如何?

比尔·盖茨荐读万字长文:疫情的终局会如何?

比尔·盖茨荐读万字长文:疫情的终局会如何?

比尔盖茨对于本文的推荐语

原载于the Atlantic, How the Pandemic Will End,作者Ed Yong

比尔·盖茨:“关于新冠疫情,我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一切将在何时,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这篇文章很清晰地呈现出了我们即将面对的一切。

当疫情以不可避免地成为改变全球社会的大事件时,今天的美国,以及全球命运共同体,将如何应对,不仅影响了明天的世界,更有可能影响整整一代人的生活。在种种两难的抉择下,我们将何去何从?

这篇文章,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

1.疫情在全球的影响力是什么样的?

2.美国正在发生什么?当下必须要做的4件事情是什么?

3.在疫情期间,美国的许多既有价值观,为什么似乎在帮倒忙?

4.面对疫情,可能的三种结局是什么?

5.疫情结束之后,伴随新冠一代的成长,社会将面临的两种大潮流

(本文仅摘录了关于后两个问题的内容)

比尔·盖茨荐读万字长文:疫情的终局会如何?

期待奇迹、彻底放弃还是面对挑战?

即使有一个完美的应对措施,也不会迅速结束此次冠状病毒大流行。只要病毒存在于世界上的一个角落,一个受感染的旅行者就有可能在那些已经扑灭战火的国家点燃新的火花。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在中国、新加坡和其他亚洲国家,这些国家似乎暂时控制了疫情。

在这种情况下,三种可能的结局其实已经很清楚了(one that’s very unlikely, one that’s very dangerous, and one that’s very long):

  • 要么奇迹发生,病毒突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几乎不可能);
  • 要么病毒肆虐,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经济的重大损失;
  • 要么就是艰苦奋斗、长期斗争,最终战胜病毒,走向正常的秩序与繁荣。

第一种情况是,每个国家都设法同时控制住病毒,就像 2003 年 SARS 的情况一样。考虑到冠状病毒流行的广泛性,以及许多国家的糟糕现状,全球同步控制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

第二种情况是,今次疫情同过去流感大流行看齐:它在世界各地肆虐,留下了足够多的免疫幸存者,最终使其难以找到可行的宿主。这种“群体免疫”的情况会很快发生,因此看上去十分美好。但它也会付出可怕的代价:新冠病毒比流感更具有传染性和致命性,可能杀死数十万人并摧毁卫生系统。起初,英国似乎考虑过这种群体免疫策略,但当模型显示出可怕的后果时,英国又改变了主意。美国现在似乎在左右摇摆。

第三种情况是,全世界都在和病毒玩一场旷日持久的“打地鼠”游戏,到处扑灭疫情,直到生产出疫苗。这是最好的选择,但也是最漫长、最复杂的选择。

比尔·盖茨荐读万字长文:疫情的终局会如何?

首先,我们来谈谈疫苗生产。如果这是流感病毒,那会简单一些。全世界都有制造流感疫苗的经验,而且每年都会生产。 但是,目前尚没有冠状病毒的疫苗-到目前为止,这些病毒导致的病病征,都是相对轻微且十分罕见的,因此研究人员必须从头开始。但新冠疫苗研发的初期速度极快。上周一,由Modern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研发的一种可能疫苗已进入早期临床测试。这意味着,从科学家第一次对病毒基因进行测序,到注入人体,只隔了63天[6]。Fauc说:“这绝对是世界纪录。”

但这也是随后许多漫长流程中最快的一步。最初的试验只会让研究人员明白疫苗是否安全,以及是否激活了免疫系统。然后,研究人员将需要检查它是否真正阻止了新冠病毒的感染。他们需要进行动物测试和大规模人体试验,以确保疫苗不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他们需要确定以下几个方面:

  • 人们需要以什么剂量注射疫苗
  • 疫苗是否适用于老年人
  • 疫苗注射是否需要配合其他化学物质以达到效果

Gavi的Seth Berkley(GAVI,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创立,译者注 )说:“即使能用,人们也没有简便的方法来大规模制造它。”这是因为Moderna正在使用一种新的疫苗接种方法。现有的疫苗通过向人体提供灭活或破碎的病毒来起作用,从而使免疫系统能够提前做好防御工作,而Moderna的疫苗则包含一小部分SARS-CoV-2的遗传物质-RNA。这个想法是,人体可以利用这些链条来构建自己的病毒识别片段,然后这些片段将构成免疫系统准备工作的基础。这种方法适用于动物,但未经人体实验证实。

相比之下,法国科学家正在尝试使用新的冠状病毒片段,改良嫁接现有的麻疹疫苗。Seth Berkley 说:“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明天我们需要大量的疫苗,那么世界上许多工厂就会知道如何生产。”伯克利和其他人估计,不管哪种策略更快,开发一种经过验证的疫苗都将花费 12 到 18 个月的时间,经过生产,并且注射进人体,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如此,新冠病毒很可能在美国人的生活中阴魂不散至少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当前这一轮社会隔离措施奏效,传染病可能会消散,让社会重回正轨。办公室里或许会人满为患,酒吧里也再次人群熙攘。学校可以重新开放,朋友能够重聚一堂。但随着日常生活的恢复,病毒也将复苏。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必须在2022年之前持续封锁。但是,“我们需要准备好经历多轮社会隔离,” 哈佛大学的 Stephen Kissler说。

未来几年的大部分时间内,社会动荡的频率、持续时间和时机,都取决于目前病毒未知的两个特性。

第一:季节性。人们往往在冬季易感染冠状病毒,夏季时病毒减弱或消失。新冠病毒可能也是如此,但当社会上对病毒缺乏免疫的人如此之多,季节性变化可能不足以减缓该病毒传播的速度。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的 Maia Majumder 说:“许多国家都在焦急地等待夏天去消弭北半球的病毒传播。”

第二:免疫力的持续时间。当人们被较轻的冠状病毒感染时,会引起类似感冒的症状,这些人的免疫力不足一年。相比之下,少数受杀伤力更大的SARS病毒感染的人免疫时间更长。假设新冠病毒处于二者之间,康复的病人或将具有几年的免疫力。为了证实这一点,科学家需要开发准确的血清检测,以寻找赋予人体免疫力的抗体。他们还需要确认此类抗体确实阻止了人们感染或传播病毒。若确实如此,免疫人群能够终结社会隔离,重返工作,照顾弱势群体并恢复经济稳定发展。

科学家可以利用两次发病之间的时间来开发抗病毒药物,尽管它不太可能是万能药,且会产生副作用和耐药性。医院可以储存必要的医疗物资,分发检测套装,以尽快控制有复苏苗头的疫情。美国没有理由让新冠病毒在不知不觉中卷土重来,因此未来也没有理由像现在这样大范围而严厉地执行社会隔离。正如 Aaron E. Carroll 和 Ashish Jha 最近所写:“学校和企业尽可能保持开放,在疫情控制失败时再迅速关闭,一旦查出并隔离了感染者,就重开学校和企业。除了防守,我们还可以有更多主动的方式。”

比尔·盖茨荐读万字长文:疫情的终局会如何?

尘埃落定后,我们又将走向何处?

全力抑制疫情传播所带来的经济代价,将会是巨大的。在美国,大约已经有五分之一的人因此失业。酒店空空如也,停飞飞机泊满机场,餐馆和其他小型企业面临倒闭。低收入人群受到社会隔离措施的重创,更可能染上慢性疾病,在面对新冠肺炎时更为脆弱。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医学史学家埃琳娜·康尼斯(Elena Conis)说,“尽管疾病在历史上使美国的城市和社会发生了许多次动荡,但这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以这么大规模的形式爆发出来。我们的城市化程度、大城市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先的水平,我们有更多的人长途旅行,远离家庭进行工作,这将会对生活稳定造成无法想象的巨大影响。”

随着传染病本身开始被控制住后,其带来的精神健康问题将继续流行。在面对令人恐惧又充满不确定性的传染病面前,人们被迫中断他人的日常社交接触。拥抱,握手和其他社交仪式现在是危险和被传染的象征,而患有焦虑症或强迫症的人正在挣扎。已经被排除在公共生活之外的老年人,被社会要求与其他人进一步拉开距离,这将极大加深他们的孤独感。由于人们被迫住在并不安全的环境当中,家庭暴力和虐待儿童的事件有可能激增。

大流行之后,从新冠病毒中康复的人们可能会受到进一步的羞辱和污名化;这跟埃博拉病毒(Ebola),SARS和艾滋病毒的幸存者所处的境地一模一样。

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将需要时间来休息和恢复:SARS侵袭多伦多后的一到两年内,那些直面疫情的医护人员的生产力仍然较低,更有可能出现情感倦怠(burnout)和创伤后压力(post-traumatic stress)。这段长时间隔离+检疫的经历,将给人们的心理带来绝大的震荡。《大流行病中的心理学》作者,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史蒂芬·泰勒(Steven Taylor)说:“我在武汉的同事们注意到,现在那里的一部分人拒绝离开家门,并患上了广场恐惧症。

比尔·盖茨荐读万字长文:疫情的终局会如何?

“在我们度过这种创伤之后,世界还有变得更好的潜力,”新美国安全中心(the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Richard Danzig说。各个社群(communities)已经在寻找新的团结方式,即便他们必须保持物理上的距离。大家对公共卫生、个人健康的态度和严肃程度也可能得到提升。康尼斯说,艾滋病毒的出现,“大范围改变了年轻人对不安全性行为的看法和行为习惯。现在,使用安全套已成为常态,对性病的检测,也已成为主流。”同样,洗手保证洗够20秒钟,这一即使在医院里也难以养成的习惯,也有可能在本次大流行病之后变成一种人人遵守的习惯”。

大流行还能促进社会变革。民众、企业和机构很快采取了一些他们早就应该深度采纳并迭代的做法,包括在家办公、为残疾人提供电话会议,适当的病假以及灵活的育儿安排 。西北大学人类学家 Adia Benton 说:“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听到有人说,‘哦,如果您生病了,请待在家里。” 也许国家会意识到,对抗疫情不仅涉及口罩、疫苗和检测,还涉及公平的劳工政策和稳定平等的医疗体系。也许国家会意识到,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构成了美国的社会免疫系统,而这一系统却在过去缺乏资金、受到打压。

在本次新冠病毒流行病结束之后,美国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某些个体核心价值观。在疫情期间,美国的许多主流价值观似乎都在给控制疫情帮倒忙。当人们需要留在室内保证健康时,一些人仍旧大摇大摆地走进酒吧和俱乐部,用经典美国式的个人主义、例外主义和“我爱干啥就干啥“的所作所为给自己辩护。

当然,这大可以用以下的观点来解释和合理化:经历了 911 多年的反恐创伤之后,美国人决定不再在恐惧中生活。但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新冠病毒并不是来让他们生活在爆炸和袭击的恐惧当中的,病毒只会对侵占他们身体里的最后一个细胞感兴趣。

多年的孤立主义言论也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一些美国民众视中国为遥远而迥异的国度,那儿的人会吃蝙蝠,活在不可思议的威权主义环境中,而病毒永远不会传到美国本土。但这些人根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自己将是下一个被感染的患者。

“大部分人,在疫情初期相信主流媒体宣传的那一套“封闭政策”是行得通的,”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研究法律和公共卫生学的 Wendy Parmet 说, “大家盲目相信以下事实:只要“我们“把”他们“拒之于国门之外,就会没事的。当你身处在一个全民认同孤立主义和民族主义是合理的大环境下,大型传染病到来时,正常人群就特别容易受到伤害。”

历过过往流行病的专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警告说,美国社会陷入了“先恐慌,再忽视”的恶性循环中。在每次危机(炭疽热,SARS,流感,埃博拉病毒)发生后,都会引起大范围的社会关注,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对防疫的投资。但在短暂的时间之后,公众对于流行病的记忆消失了,预算也减少了。这种趋势在美国各个州都很常见。当新常态(流行病消退)出现时,异常情况(流行病)好像就离我们十万八千里了。但我们有理由认为新冠病毒可能是一场灾难,而且会带来更彻底、更持久的变化。

比尔·盖茨荐读万字长文:疫情的终局会如何?

近几十年来的其他主要流行病或仅对美国造成轻微影响(如 SARS,MERS,埃博拉)的病毒,要么是比预期要轻(如 2009 年 H1N1 流感),要么是主要针对特定人群(如Zika寨卡病毒,HIV艾滋病毒)。相比之下,新冠病毒直接影响着每个人,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常态。

这不仅将其与其他疾病区分开,而且与这个时代的其他系统性挑战大相径庭。当一个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含糊其辞时,人们在数年内无法感受到其影响;即便是真的有影响,也难以分辨清楚。而这跟 Trump 今天说“每个人都可以被检测”,后天又说“没法保证每个人都能被检测”,是完全不同的。大流行病的背景下,人人平等。特权和权力通常能庇护它的主人免于危祸,比如被隔离、感染病毒或者失去亲人。不过病倒的人里的确又包括参议员。解散公共卫生机构、轻视专业知识、让医院超负荷运作的后果,不再仅仅是愤怒的民众,而是一对对发白的双肺。

911 之后,世界开始聚焦于反恐。而新冠病毒之后,人们的关注点可能转移到公共卫生上。流向病毒学和疫苗学的资金将大幅攀升,申请公共卫生项目的学生数量将激增,国内医疗用品的生产也会增加,大流行病将成为联合国大会的首要议程。Anthony Fauci(安东尼福西,前一阵子传得比较广的“美国钟南山”,译者注)现在是家喻户晓的名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的医学人类学家Monica Schoch-Spana说:“人们本以为是警察或消防员的所作所为,最终会变成流行病学家的工作。”

这一转变能保护我们不被下一种不可避免的疾病侵害。曾带领美国人民抗击埃博拉病毒的 Ron Klain 表示:“经历过 SARS 的国家对此次疫情具有公众意识,因此可以采取行动。” “目前美国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从没见过这种事。’ 但香港人绝对不会这么说。对于美国乃至整个世界来说,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次疫情将起到什么作用。”

但当社交媒体算法,和政党立场偏颇的媒体只提供受众想要的新闻时,美国会从疫情中总结出什么,实在难料。新美国安全中心的外交政策专家伊兰·戈登伯格认为接下来几个月(社情)动态将至关重要。他说:二战或911事件后的(民心)转变非因一个观念忽然冒起,这些想法已经存在。但当下动荡的情势,及美国人寻求彻底变革的意愿,将令两股可能思潮的碰撞更为尖锐。

译者注:

二次大战和 9-11 事件后,反共及反恐分别成为美国“全民共识”,亦演变出麦卡锡主义和反穆斯林的极端意识形态。

想象一个大部分国民都认为美国击败了新冠病毒的世界。纵使犯下众多错误,特朗普的支持率依然上升。想象一下,他成功地将责任归咎于中国,将其塑造成反派,而美国则是经历危机依然坚韧的英雄。到他的第二个总统任期,美国超级自我孤立政策再行一步,退出北约和其他国际联盟,建起了真实且颇具象征意义的边境隔离墙,并撤回对外国投资。随着新冠一代人的成长,“外国人瘟疫” 取代了共产主义者和恐怖分子,成为新一代的“威胁”。

但若美国汲取教训,我们可预想另一种未来。略讽刺的是,"保持社交距离“蕴藏的公民精神,可能令我们无分国籍,团结彼此,而 2020 年 11 月的大选将是对 “美国优先” 政策当头棒喝。就像二次大战后,各国从孤立主义转向国际合作一样。稳健投资和优秀人才涌入美国,医护人员激增,新冠一代孩子们在作文中立志成为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成为外交政策的支柱。

当同非典、新冠同样的疫情在十年后从天而降时,不出一月便会被我们剿灭。(完)

关于作者:

刘潜,溯元育新创始人,前北塔资本投资副总裁,有方教育合伙人。对逻辑、审美与细节高度敏感,坚信我们处在精神变革的时代开端,致力于梳理与阐述人类心智的代际变迁。微信号:wongchienEG。溯元育新是专注于洞察商业文明与精神世界代际变迁的专家集团。

溯元育新刘嘉培、何珂沁、宋清扬、卓朋序、刘雨轩亦参与翻译

References

[1]http://www.centerforhealthsecurity.org/event201/scenario.html

[2]https://www.wsj.com/articles/act-now-to-prevent-an-american-epidemic-11580255335

[3]https://www.imperial.ac.uk/media/imperial-college/medicine/sph/ide/gida-fellowships/Imperial-College-COVID19-NPI-modelling-16-03-2020.pdf

[4]https://www.kff.org/health-costs/issue-brief/state-data-and-policy-actions-to-address-coronavirus/#socialdistancing

[5]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sb2005114

[6]https://www.modernatx.com/modernas-work-potential-vaccine-against-covid-19

[7]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04.20031112v1

来源:王志纲工作室

编排:安妮

晓玲医生“温心”提醒您:关注4·20世界痛风日

太极山泉水,天然弱碱性水(PH值:7.8-8.3),中和尿酸

上一篇新闻

起底近40年来亚洲四小龙以及中日美人均购买力排名变化!

下一篇新闻

科学家发现“友善基因”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