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讲座文字全实录 | 一个务实经济学家对数字货币的观察

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各位分享我对数字货币的一些看法。希望大家听完能够有所收获。


主讲嘉宾

讲座文字全实录 | 一个务实经济学家对数字货币的观察

段锦泉

新加坡国立大学

亚洲数码金融研究所所长

怡合集团金融讲席教授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金融学博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

金融计量学会会士

国际信用资产经理协会顾问委员

全球2%排名顶尖学者

2020年以来,全球各大央行纷纷加速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布局。一场国家之间的数字货币竞争已悄然拉开帷幕。近期,中国开始试行数字人民币,在未来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广。数字货币到底是什么?它会如何改变我们的金融生活,又将如何重塑我们的金融系统?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中文EMBA特邀全球知名学者、顶尖经济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段锦泉教授从数字货币的演变历程、数字货币的特点、数字人民币和人民币国际化等多维度为您深入解读。


我对数字货币看法的总结


我先总结一下我对数字货币的看法,我认为,数字货币大多是所谓“庞氏骗局”,只是穿上了非常华丽的科技外衣,因为华丽的外衣让很多人没有办法看破。比特币的泡沫是非常明显的,因此“稳定币”的概念浮出。但是我认为,比特币是个泡沫,而稳定币则是一种幻想。洗钱是比特币的真正经济功能。


我举个例子,最近美国科洛尼尔管道运输公司(Colonial Pipeline)遭黑客攻击,黑客要求比特币支付;美国前总统川普以前的法律顾问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帮川普处理游说的工作,也是要求付比特币。这些事情都告诉我们,洗钱是比特币非常重要的功能


讲座文字全实录 | 一个务实经济学家对数字货币的观察


我个人认为,央行的数字货币,是可预见未来的主流。虽然现在还是它的初创期,但是迟早会发生的。原因是,把法币数字化符合经济的规律


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的技术,有自然的应用场景,但是非常有限。经济动机,而不是科技决定它们的最终命运。事实上,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需要靠中心化的交易平台推广,就是经济动机的一种展现。


所以我们在评估的时候,不要只看科技的本质。虽然我很重视科技,但是我觉得,
经济上的动机(而非科技本身)决定所有事务的最终命运。去中心化,是加密货币的一个特征,但是需要靠中心化的交易平台才能够推广,实现更方便的交易,这就已经说明科技本身是有限的,并不具备足够强烈的经济动机,它的前景自然是局限的。


数字货币和加密资产的区别


先介绍几个概念:数字货币加密资产的差别。货币是一种依靠接受度的交易媒介,它本身不需要内在价值。比如人民币本身就是一张纸,没有什么内在价值的,但是它是官方认可的支付工具,而且是在交易的时候人家愿意接受的工具。


同样地,赌场内用的筹码,也没有内在价值,但是在赌场内它是一个必须使用的支付工具,属于一种辅助的货币,所以
货币本身只是个交易的媒介


资产是属于另外一类。
资产是一种对有形或无形物的所有权,比如说你有个公寓单位,那就是你的资产,大华银行的股票也是资产,金条都是资产。资产和货币有着基本的差别,资产本身是有价值的,就算不当支付工具,它也是有价值的。因为资产会带来服务,会带来收益,它有转售的价值,所以资产才是一种投资的工具


美元本身不是一个储值的工具,而是可以转换成资产的媒介。而
数字化是一种执行的手段,它不会改变货币或资产的本质。数字货币还会面临一些问题,第一个需要的是对token的正确观念。在线交易跟离线交易是有差异的,当完成离线交易的时候,我们需要制造出数字标记,即digital token,它的属性是暂时性的。数字标记不是比特币那种的数字货币。因为比特币的数字货币跟离线交易所创造的token本身的意义不一样。


加密资产的数字化是一个形式,数字化的资产也可以变成一个交易工具,也可以做成以物易物的媒介。举例来说,如果把黄金数字化后就可以当做一个货币使用,因为黄金本身当交易工具不方便,但是数字化的黄金就非常方便,可以分成很小的单元,所以它使交易便捷起来。所以资产数字化后,也可以做成交易的工具。加密资产需要信托,交由可以信赖的第三方保管,目的是保证支付资产的存在,也就是去除信用风险。


所以,
真正成功的加密资产是需要信托的,交给第三方保证支付的信托,能大大地降低信用风险。


分布式账本技术


假设有很多人要交易,从前都是通过中心化来完成(如图)。现在我们可以直接靠网络互相做交易,这种去中心化的事情,观念简单,但是执行技术可能很困难。相对中心式的交易,互相直接交易就有点复杂了,比如说,怎么让档案不会受到破坏。中心化交易平台,只需对中央控制具有信心。


如果是分布式交易,我们要怎么样产生对系统的信心?区块链就是这样一种技术,把不同的交易区块,每块包含很多笔的交易,串在一起,让所有参与方都知道交易的内容。靠一种共事的机制,确保只有共同认可的新区块可以加入,也就是整个的交易内容是不会被篡改,这个共识机制就是关键。


讲座文字全实录 | 一个务实经济学家对数字货币的观察


但是既然把所有的交易内容告诉所有参与方,那就没有秘密可言了。虽然交易的内容本身是没有秘密的,但是交易方是可以保密的。交易方保密是透过了数字地址,也就是根本就不知道谁是交易方,而只是一串号码。私钥和公钥是打开这些档案的一种方法。交易的内容是透明的,但是交易方本身是保密的。这点是很重要的,这就是匿名性,也是比特币之类的数字货币,被用来当做洗钱工具的原因。


共识机制,其实也不太难理解。你可以想象一个区块链,附图就是这个区块链的大概的结构,把交易包装成一个交易区块,这个区块加进去前,传给大家,大家认同后,加到区块链上变成更长的区块链。每次有个新的交易区块,经过共识就再加上去。


区块链的设计让所有的节点都专注在最长的链,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要从旁边创出一个分支,是不会被接受的,因为所有的工作都自动在最长的链上。


讲座文字全实录 | 一个务实经济学家对数字货币的观察


其实最容易了解的共识机制是可信节点的机制,它是一种核准会员制(permissioned blockchain)。区块链有一些特殊的节点,也就是计算机,这些节点被授予了一种特别的权利。只要他们认可的就算是大家认可,这是一种依赖核准的会员,以可信节点的方式达到共识。比特币则用的是开放式的共识,大家都可以参与,它是靠工作量来证明。这就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工作量证明的方法,好像大家都可以参与,但这也是比特币设计上的一个败点。从纯技术眼光来看,这可能是一个很聪明的设计,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看这是个非常失败的方式。


现在大家对这个共识的机制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们再来聊一下工作量证明,这是因为比特币使用工作量证明的共识机制,工作量证明的目的是排除任何想要篡改事实的一种技术。


我们常听到比特币矿工和矿工的挖矿行为,矿工就是一些有计算能量的人,比如你有很多台速度很快的计算机,具有很大的计算能力,你可以参与解一种人造、跟交易完全没有关系的数学问题,这就是无聊不需智商的数学问题。


工作量证明属于排除企图更改事实的技术。矿工以他们的计算机能量竞争,试图解一个人造与交易无关的数学题。挖矿没有捷径, 纯粹依赖计算能量,消耗大量电力。


刚才讲的数学题的难度,是随着整个系统的计算能量提升而自动调高的。因为计算能量越大,系统就越不安全,除非我们把数学题变得更难。比特币的设计基本上是维持,需要10分钟解题的难度。也就是不管整个系统计算能量多大,只要能量越大,数学题的难度就越高,它的难度越高,就需要越大的能量进行计算,以此维持10分钟的解题难度。这是为什么很多人批评挖矿技术的原因,因为工作量证明是极为低效的共识机制。你可以想想看,为了防止篡改,所以需要解这种无聊的数学问题,它需要10分钟的解题难度,所以事实上不可能成为有效的交易工具。假设你去买一个汉堡,买一碗面,需10分钟完成付款,你大概会受不了。所以靠工作量证明的机制不可能是一个真正有效的交易工具。


如果靠工作量证明的区块链,是为了维持一个有建设性的系统,必要性自然地合理化了选择。但是,很少使用场景真正属于此类。同时,工作量证明消耗大量电力,增加碳排放。有时电力成本可转嫁第三方,总之形成负面外部效应。


负面的外部效益有几个非常具体的例子,比如,据BBC新闻(Feb 10,2021)报道:剑桥大学估计比特币的年耗电量超出荷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根廷三国的总和。你可以想象一下,为了搞比特币,为了维持它的安全性而挖矿,本身就要消耗三个国家电量的总和。


在线和离线的数字交易


我们再来谈一谈在线交易跟离线交易的互补性,
在线交易需要参与方连接到系统上,与中心化或去中心化无关,只要在线交易就必须连到网络上。但是一个完全数字化的交易系统,必须能进行离线交易。如果我们不能够达到离线交易的层次,这种交易系统它永远是有限的,要想当成一个全方面的货币,就必须考虑离线的必要性。


用数字标记(digital token),就可以在数字钱包中用蓝牙功能完成转移,而这个转移并不表示最终的结帐。只要最后接上网络,结账就可以完成,这个过程只是交易用的数字标器的转移,不能随意复制,纯粹是一种执行的技术,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货币。


中国的数字人民币用的就是这种包括离线交易的数字货币。离线交易并不是必须的功能,就像买卖股票时不需要离线的功能。加密资产不一定需要具备离线交易的功能,但是如果设计的初衷是要具以物易物的功能,比如说数字黄金,我觉得就应该有离线交易的功能。如果让我来设计一个数字黄金,我就会增加离线交易功能。因为数字黄金本身就可以变成一个支付工具,是一个具有货币功能的加密资产。所以我再重复一次,
加密资产不一定需要离线交易的功能。当然,如设计的初衷包含以物易物为主要功能,离线交易自然变得重要。


民间开发和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我现在来讲讲比特币,有了刚才的背景知识,就很容易了解比特币。
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支撑的民间数字货币,依赖工作量证明达成共识。如同法币,比特币是没有内在价值的,但它缺少法币的法定支付地位。什么叫法定支付地位呢?比如说在中国不能拒收人民币,可以用人民币来付税款,可以用它做支付,这就是法定支付地位。所以比特币在这点上是非常不一样。


比特币具匿名性,跟我们熟悉的纸钞很像,但与电子化的法币不同。比如说,支付宝、中国银行账户的转帐,都是有电子记录,所以它们不具备匿名性。但是比特币就不一样了,比特币具有匿名性,所以比特币可以用来洗钱。纸钞也可以用来洗钱,但是纸钞洗钱非常不方便,因为如果要洗钱的话,就需要非常大的包包来提这些钱。所以比特币的匿名性就成为洗钱人非常喜欢的工具。用比特币交易至少需要10分钟,所以它绝对不是一个通常我们所认识的交易媒介,但这并不表示它不能够当交易媒介,只是它不适合用于经常性生活上用的交易媒介。


比特币的设计于2140年达到2千1百万枚的最终供应量,这是最终的供应量。所以就很多人说比特币是有限的供应量。最后我来谈谈有限供应量这个问题,虽然说它是一个有限供应量的数字货币,但事实上比特币已经被分支好多次了。


透过分支,加密货币的供应量是无限的。所以关于限量这件事情,也是一个幻想,并不是一个事实。有限量跟调控供应,实际上是维持一个货币受欢迎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但是说比特币这一类的加密货品的供应量是有限的,这不是一个事实。现在已经有很多新的加密货币出现了,分掉了许多对比特币的兴趣,所以它的供应量可以说是无限的。


为什么限量跟调控很重要,只要想想阿根廷的peso,就可以清晰看到:一个国家央行如果不能够控制货币供应量,人们就会对那国的货币失掉信心。但是能控制货币供应量并不表示这货币就有价值,这两件事逻辑上一点都不矛盾,控制货币供应量是有必须的,但是受总量管制的货币,并不表示会受到欢迎。


民间现在通过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的方法,发行好多加密货币。这些就是数字型股权拥有对项目的财产权。讲的直白一点,ICO基本上是规避IPO法规的做法。什么是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这个股票上市的过程需要经过很多流程,其实蛮麻烦的。相比之下,ICO就非常简单,ICO基本上是规避法规的一种做法。假如IPO法规如此重要,监管单位实在没理由不让ICO受类似的监管。这又回到我先前讲的一个论点,也就是,一个穿戴着非常华丽科技外衣的新事物,因为它是华丽的科技,所以我们不太敢打压。如果监管单位打压这种新兴科技,可能会有很多的抱怨,也可能要付很多的责任。


数字法币(央行数字货币)


接着我来谈一下数字法币,央行是可以发行数字法币的,现在科技也成熟到一个程度,可以使用匿名性的数字钱包来替代纸钞。如果央行发行的数字法币没有匿名性,它不会真正取代纸钞的。很多人留纸钞是有原因的,匿名性是有价值的。那数字的法币有匿名性会不会造成洗钱呢?现在钞票就有洗钱的行为,我们可以让有匿名性的数字钱包有一个上限,来防止洗钱行为。


所以央行发行的数字法币,可以从技术上取代现钞。但是如果缺了匿名性的话,我觉得它的受欢迎性会很有限。在中国国内,可以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在新加坡,可使用PayNow等,都可以实现电子快速的交易功能,但它们不具匿名性。


数字法币可以靠银行当作可信节点实践区块链,用以加速交易速度。从设计货币的眼光来看,如果央行要发行数字货币,银行就是自然可信节。这是一种分散性的认可共识系统,对应中央化系统,它有较强的稳定性。用了可信节点的区块链,不止速度变快,还会大大地降低耗电的负面外部效应。


数字化的科技是不是完全没有风险?其实现钞也是有很多风险,如果常常看电影,会看到许多抢钱等行为,再怎么安全的博物馆都是有人会将价值高的艺术品偷走。处理现金的成本是挺高的。所以数字化基本上是跟经济动机相容的行为,只是现在的技术的成熟度跟接受度还需要一些时间的发展。


匿名性及信用风险


匿名性及信用风险是两个很重要的观念,事实上法币早已经电子化了,例如,中国的支付宝、微信支付、Apple Pay、新加坡的PayLah及EZ-Link,等等。它们有些具匿名性,例如EZ-Link等,但大多数电子钱包不具匿名性。电子钱包具有两个共同的特征,一是信用风险,因为信用扩张是发行者不可抗拒的商业行为。其次是使用中心化的处理系统,掌控讯息、方便管理。所以它们都不算是数字货币。


央行可以创造真正的数字法币,靠区块链保持匿名性,也没有信用风险。数字法币可与电子化法币共存。所以,我认为数字法币出来了以后,支付宝不会消失,PayLah也不会消失。就像纸钞的存在,同时我们还有银行账户,商业行为需求的是多样性,它需要各种各样的方式满足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数字货币的回顾及现状


接下来,我们来回顾加密货币的历史。比特币于2009年1月3日以Satoshi Nakamoto的零号区块首度出现,比特币具有反叛传统,它在零区块上面有个讯息,基本表达对政府救助银行业现况的不满。
加密货币通常都有反叛的倾向,它们以脱离政府掌控为荣,或以此作为推广策略。


有些加密货币以开玩笑的方式推出,但巧合也可造就成功,比如说,2013年推出的狗狗币(Dogecoin)。现今已有超过4,000种加密货币,但是大多数得不到共鸣。


我给大家看一看,哪些数字货币的接纳度较高,在BITFINEX上2021年6月9号的交易量排序,第一个就是Bitcoin(比特币),第二个Ethereum(以太坊),第三个Tether(莱特币)。


讲座文字全实录 | 一个务实经济学家对数字货币的观察


我们可以看到,是以美元作为单位交易量,其中以比特币最受欢迎。


央行数字货币


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央行数字货币,许多国家已经研究、实验过数字法币的可行性,例如,新加坡Project Ubin第一阶段完成的加密新元,但一直迟迟不推出,这也许有多项考量。但这也说明了很多国家的央行都有在做相关方面的工作。最早的央行数字货币事实上跟区块链一点关系都没有,比如厄瓜多尔在2014-2018年就推出以手机当平台的数字货币,这个例子说明靠分布式去中央化的方式,其实并不需要靠区块链。厄瓜多尔的数字货币是以零售为目的的,因为接受度很低,终结了这个数字货币。


2020年10月,巴哈马推出“Sand Dollar”,和巴哈马币等值。柬埔寨在2020年10月28号推出“Bakong”,支持本国法币和美元,其实这是个央行推出的电子钱包。


中国数字人民币是允许离线交易的,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主要国家推出的央行数字货币。2020年4月于四个试点展开(深圳、苏州、成都、雄安),接着于2021年4月增加了六个试点。


比特币泡沫的正反论点


我个人认为比特币是个泡沫,但是我会举个特别的例子,来讨论一下反方的观点,就是为何比特币有价。John P. Kelleher (March 7, 2021) in Investopedia提出:货币的价值建立在储值和作为计算单位,成功的货币具六要素,即稀缺、可分性、效用、可运输性、耐久性,不易变造,这些点比特币全部都具备。


但是具备这些元素,也不表示它是一个成功的货币。他同时假设比特币能占据全球15%的市场,以两千一百万枚比特币计算,一枚的价值将达到514,000美元。但是他这种假设,是完全没有逻辑和科学性的。很多人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货币,但是货币的量不是整个故事,货币的流速(velocity)也是重要的因素。影响货币是有两面向:供应量和流速才是一起决定货币功能的关键。


以经济的角度看比特币,它的泡沫化再清楚不过了。下图是过去一年BITFINEX上比特币的价格图,从低水位波动攀升到6万多美元再跌到3万多美元,除非你是投机客,靠比特币做正常生意,是很难想象和接受的。


讲座文字全实录 | 一个务实经济学家对数字货币的观察


我的个人判断是,在技术层次上,交易速度使比特币注定是个极差的交易媒介。没有内在价值,价格波动极大,除非报酬很高的生意,有本钱吸收潜在损失或具备避险能力,接受比特币支付是自找麻烦,商业接受度不可能高。工作量证明消耗大量电力,制造负面外部性。比特币的成功,自然会和央行的法币竞争,又带来金融稳定的风险,所以成功也就是失败的开始。我认为,比特币充其量只是一个投机的工具,充满科技赋予的想象空间,炒作也容易引领风潮。


动机而非技术决定终局


技术是要素,动机是真正的原因,
关键不是去中心化与否,而是区块链可否带给去中心化的系统商业竞争上的优势。


比如拿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来看,它有必要去中心化吗?这就是我要讲的商业竞争,如果有商业竞争的优势,自然去中心化就会自然发生。但是
央行数字货币迟早会落地生根,是需求使然,因为对央行和银行业来说,推出数字货币都具有成本竞争优势。因为是动机使然。我们在评估区块链技术上,必须要想到区块链的技术其实已经非常高度的商品化了,已经成为没什么了不起的一些技术,不会因为使用就具备优势。


那加密货币的供需面和中间商的经济动机又是为何呢?在我看来,供应面是为发行人的自我创富。从需求面分析,除了洗钱,我看不出任何本质面原因。至于中间商,炒作赚取服务费和价差,属于理所当然的动机。所以中间商永远都有兴趣,只要有人有兴趣交易,中间商就有兴趣促成。


挂羊头卖狗肉


比特币的建构精神是对央行和银行体系的不信任,并相信去中心化是解决之道。也就是排除中间商为其存在的理论基础。


比特币跟美元之间的交易,是一秒钟可以完成很多笔的,这显然就不是用比特币自己的交易机制完成的,因为它要10分钟以上才能够达成一笔交易。这些交易所采用的,还是传统股票或者商品交易所的交易技术。这种基本交易技术,是极度的中心化,如此才会有效率,任何交易的人都在账户上执行。只要有账户就没有匿名性,所以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比特币开始受到追捧,可说是中间商的功劳。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开始交易加密货币的衍生产品,重量级金融机构开始发行加密货币的ETF,都是对加密货币的加持。中心化交易加密货币,让加密货币的交易达到期待的速度,也同时简化了交易过程,大大增加了接受度。这同时曝露加密货币理论逻辑上的矛盾。


数字人民币和人民币国际化


数字人民币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上,扮演非关键性的角色因为交易上的方便不够直接转换为国际上的高接受度。所以数字人民币交易的功能不能跟投资渠道混为一谈,外国人跟外国企业,会有不一样的考虑。


国际贸易接受人民币支付有两个因素。第一,是否让利到足以补偿增加的汇兑支出。第二,是否有足够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资管道,让赚取的人民币得到适当的投资报酬。


第一跟第二是相连的,如果人民币有投资渠道,在海外以人民币投资能获得足够投资报酬,就会变成了竞争力,这也是美元现在扮演的角色。投资渠道非常重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原因。中国的经济的崛起会催化以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贸易。但接纳度也取决于外汇管控的松绑和投资渠道的开拓。


金融稳定需要负责的央行运作


最后要谈的是金融稳定。央行的角色特殊,也无法取代。我说的是需要“负责的央行运作”,但像阿根廷之类的很多国家,央行的运作已经证实是不负责的,永远处理不好经济问题。所以央行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没有办法被取代。区块链是一种技术,央行也可以采用。但是货币跟金融体系的稳定是需要货币的宏观调控,也需要金融监管。货币的固定供应量,其实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观念,货币绝对不能固定供应,因为经济会波动,所以总会需要调控。


最近的新冠肺炎,如果政府不能调控,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你可以想象吗?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如果央行不能调控的话,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如果是像比特币一样,不超过2100万枚,你可以想象我们会面对什么样的情况。


所以说,
比特币可取代央行货币,那是个非经济的事实,完全是蒙蔽了经济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数字法币和电子货币会共存,央行需要考虑到货币的总量和流速在性质上的基本改变,特别是货币流速。数字科技使得央行同时增加监控的能量及调控的难度,所以这对央行也是种挑战。但我是对央行的存在是非常乐观的,央行的数字货币的发行,是迟早的事情。


Qustions

&

Answers


Q1


以您对数字货币的理解,各个国家对数字货币监管不同,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和波动,未来有没有可能在全球建立一个关于数字货币的标准体系?


讲座文字全实录 | 一个务实经济学家对数字货币的观察

我从一个务实的经济学家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给你举个例子,中国有个保监会,保险公司的监管,在中国是单一的监管。而美国的保险的监管是州政府的责任,在美国一个国家里面,不同州的保险监管都没办法统一了。所以国际的统一标准体系是几乎是没希望的,协调是可能的,统一是不可能的。


数字货币观念的存在,各国都可以采用,但在监管上不可能一致,这已经不是数字货币的特有问题,我们看到在各个国家内的银行监管也是不一样。央行的数字货币如果产生,各个国家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各国的纸钞也都不一样,有的用塑料,有的用纸张。所以我认为标准体系是不会发生的,但是协调是可以的。


Q2


萨尔瓦多承认比特币的法币地位,您认为这个新闻对比特币是利好吗?


讲座文字全实录 | 一个务实经济学家对数字货币的观察

我认为这完全是炒作的东西。萨尔瓦多是世界经济上不足为重的国家,赋予法币地位并没有让比特币具有突出的特征。我刚才讲过,比特币不是一个很好的支付工具,比特币交易的速度实在太慢,赋予法币地位不会改变客观的事实。


Q3


央行推行的数字化货币,在流通的过程中肯定会被追踪,所以不具备匿名性,请问教授怎么看?


讲座文字全实录 | 一个务实经济学家对数字货币的观察

我一直说匿名性其实非常重要,因为大宗交易本来就是被追踪的。可以想象数字人民币或者数字新币或者说任何数字法币,都应是为了小额交易用,为了取代纸钞。而大宗交易则不需要,因为没有人做大宗交易时用纸钞的,大都通过银行转账。我们任何人用纸钞都是有原因的,有时候是方便,有时候我们不需要匿名性,有时候需要一点匿名性,举个例子说藏一点私房钱,像这种匿名性事实上是可以做到的。美国FBI也验证了一件事情,在colonial pipeline这个事情上,他们破解了比特币的密码。所以说,没有完全匿名的事情,而是看愿意和能够花多少资源去破解。因此我认为匿名性对数字法币不具很大的威胁性。经济行为的存在是有原因的,有的反映的是人的真正需要,有时候反映的是不能够跟别人分享的秘密,各种因素都有,但都是现实人生。


Q4


您提到央行没有信用风险,但是出现过主权国家破产的例子,冰岛、巴西等,是不是央行其实也是有风险呢?


讲座文字全实录 | 一个务实经济学家对数字货币的观察

如果是外币国债就有风险,本国国债就没有信用风险。比如国家借了美元债,如果本国外汇储备够了,就没有风险。而本国国债没有支付风险,国家只需要印钞票就好了,所以本国的法币理论上是没有信用风险的。但是在经济上可能会造成高速失控的通膨,国家情愿不偿债,也不让高度通膨产生。有个专有的名词叫repudiation(赖账),主权国家不认帐,包括俄罗斯都做过不认账,因为那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因为它是本国的债,所以不需要但是可以选择破产。


外币国债就不一样,关于欧元区又是另外一个很有趣的角度,欧元区各国都把货币的主权给放出来了。所以处于欧元区的国家如意大利、葡萄牙等是可能倒闭的,是会有信用风险的,因为这些国家没有控制货币的权利。国家只要没有放弃货币的主权,本国货币的国债就不会有信用风险,这是理论上的,但政治的现实可能会发生不一样的事情。


Q5


我想请教授预测一下比特币的未来,5年、10年后的比特币会是怎么样的存在?比特币泡沫会破灭吗?价格会归零吗?如果归零,之前耗费的电力、算力去了哪里?


讲座文字全实录 | 一个务实经济学家对数字货币的观察

比特币这个东西绝对是个泡沫,但是什么时候破裂就很难说了,它的破裂也不会归零。因为比特币还是有洗钱的功能。现在还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每次跌的时候,总会有人想办法哄抬起来,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比特币的泡沫一定会破灭。猜测市场的走向是非常危险的。你看我刚才发的图,在今年4月6万美元的时候,有人就预测比特币在一两年内就会达到100万美元,但是最近跌到了3万多块了,所以走向是没办法猜测的。


但是比特币的本质面是不存在的,某种程度可以把比特币看成个游戏、一场实验,就像狗狗币的发行根本就是一个玩笑,但是玩笑变成玩真的了。所以我不看好比特币的前景,但什么时候破裂?我不知道。


Q6


数字货币的未来发展趋势,国家发行数字化货币对国家有什么好处?


讲座文字全实录 | 一个务实经济学家对数字货币的观察

我刚才提到数字法币的必然,因为从操作面上看,纸钞的成本是挺高的。纸钞成本是由社会分担的,就是央行印钞票不会跟我们收钱,在运输的过程中都有安全的措施,所以纸钞的成本是挺高的。所以这是我讲,这是一个经济上的必然,由成本压力使然的结果。


数字化是要靠接受度。比如说以前我们讲数字人民币是不可行的,在大家没有手机的时候,不可能的任务。但现在有了基础设施后,就发现其实数字化是很有成本上的竞争力。既然有成本竞争的优势,这个事情就自然会发生。只要看中国过去这些年的支付宝跟微信支付的发展就可以看得出来,很多人已经不带现金了。如果央行判断数字货币的接受度不高的话,央行是不会愿意做这个事情的。


Q7


新加坡政府目前针对数字货币交易持什么态度?从监管上来看有哪些措施?以及未来的大趋势是什么?新加坡政府目前针对数字货币交易持什么态度?从监管上来看有哪些措施?以及未来的大趋势是什么?


讲座文字全实录 | 一个务实经济学家对数字货币的观察

其实新加坡在数字货币上已经做了很多试验了,新加坡在支付监管上的态度是一种比较开放的观念。比如说,比特币不是很成功,对金融稳定是没有什么冲击的。就像你在赌场里赢了100万,输掉50万,这种钱对你来个人可能很多,但是对金融体系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它不会造成金融稳定的冲击。


新加坡的监管态度,就是让企业试验科技,试验的结果不要产生过度冲击就好了。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政府就开始监管,这是很自然的过程。


现在很多国家都认可数字货币的使用,因为这是没有办法阻挡的趋势。央行参与创造数字货币,这是一个非常慎重的事情。新加坡很早就在做数字化新币了,但是一直没推出,所以这个是非常谨慎的行为。


Q8


段老师您有投资数字货币吗?


讲座文字全实录 | 一个务实经济学家对数字货币的观察

我没有投资数字货币,我是一个在投资上非常保守的人。我不投资高风险的股票,只投资非常保守的股票,因为我觉得我经不起那种风险。我认为高收益利率会伴随高风险。比特币投资也很清楚,你想一下,你能禁得起一下跌20%吗?如果经得起就没问题,这是个人选择的事情,比特币是一个非常好的投机工具。


Q9


数字货币对宏观经济有什么影响?如果您认为这个数字货币是骗局的话,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涉及这个行业?


讲座文字全实录 | 一个务实经济学家对数字货币的观察

经济趋势是一个非常宏观的问题。数字货币为什么受欢迎呢?是因为国际上的资金流动性大。我们经过了08、09年金融危机,再加上这一次的新冠肺炎,导致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的太厉害,很多政府都在印钱,钱多了就必须找出路,找出路就是泡沫。如果不在数字货币或比特币上有泡沫,它就一定在其他地方发生,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必然。


预测经济的趋势是非常危险的话题,如果我试图回答的话,我认为是需要大规模的调整,要央行缩表是非常困难,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形势下,到处流窜的都是热钱,这钱从法货转到数字货币,还转到其他各种形式的投资。


所以趋势上基本可以确定,金融不稳定性是非常高的,数字货币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而已。很多人都在投机,连挖矿都是一种投机行为。但数字货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会很大,因为它的整体规模实在是太小。


本文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官方机构观点

上一篇新闻

自豪!这位闽南人被印在新加坡20元新钞票上

下一篇新闻

一文解析全球区块链:如果想All in 区块链,创业者该如何落子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