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月01日 星期一

建造以人为本的“韧性城市”

建造以人为本的“韧性城市”

夕阳下的城市剪影

最近,在城市规划与经营领域有个词很火,就是“韧性城市”。我们从词典里知道韧性的词义:1.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而不易折断的性质。2.指顽强持久的精神。而建造与经营一座城市,配上了“韧性”这个词,外延空间与内涵深度就变得丰富起来。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韧性”赋予了它强旺的生命力,在任何天灾人祸面前,它都有超强的抵抗能力与修复能力。这样我们就能明白,为何史上好些曾经的繁华一世的古老城市,让历史的风烟一把抹去,除了在古代典籍里能寻找到它们的只鳞半爪,只剩荒山野岭间一片黄土杂草。像丝绸之路上的繁华古城楼兰,如今只见沙漠深处的荒冢断垣,早已没有了人间烟火。而另一些古都古城历经战乱与灾害,却千年不衰,像六朝古都金陵(南京)曾遭多次屠城与毁城,可多次劫后余生,至今繁盛。细细分析,衰败者大多是在面对灾害时失去了人气。居住在那里的人丧失了生存下去的能力和勇气时,城市的生命自然就完结了。而另一些城市尽管遭受千百次摧残,依然挺立不倒,除了那里的自然生态适合人居,交通四通八达能够推进商贸,就是人的精神没有丧失,与灾害抗争活下去的勇气依然旺盛。

也就是说,在建造和经营韧性城市时,就要以人为本,给居住者创造能够生存且幸福生活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商业环境与基础设施。一座有文化品位、历史根基和生态环境的城市,肯定能满足居住者对幸福生活的一切要求,同时对城市的未来充满了期望,这样的城市人气想不旺都不可能。这样的城市也能抗击所有的天灾人祸,哪怕所有的建筑与设施夷为平地,也能在伤痛中恢复过来,在废墟上建造新城市。这很像电玩游戏里的满血和装备齐全,怎么摔打都不会塌掉。

建造以人为本的“韧性城市”

清代 徐扬 《姑苏繁华图》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先贤智者们,早就为建造韧性城市留下了他们的聪明与智慧。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天人哲学与传统医学理论之经典。依据复杂系统理论,采用取象比类方法分析人体生命系统与城市社会—生态复合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黄帝内经》的中医思维可为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的理念与方法提供借鉴,如“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五行传变”的病机与灾变思想,“辨症论治”的因地制宜原则,“固本培元、生生不息”的内生发展观,“以平为期”的系统平衡思想,“上工治未病”的预防原则等。把古人的这些智慧运用于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对城市再生策略、城市气候地图设计通风绿化廊道、再造城市之肾的海绵城市建设等都有启发与思考。

在先秦道家思想中,老子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生态伦理观点。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老子·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宇宙间存在一种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且“为天地母”的东西,他将其取名为“道”。宇宙间的道、天、地、人都是平等的,人居其一,天地自然并不以人类为中心。因此,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界中其他动植物的生命,维护生态多样性。“四大”以自然为法则,自然实际是指的没有意识的自然状态,“自然者,不为而自然也”,即人应该以自然的态度对待万物,尊重万物的自然状态而不妄加干预。这就是“道法自然”生态平等观的精髓。同样,儒家思想里也有丰富的生态文明观,像孔子和孟子对自然生命的论述:孔子在《论语》中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其基本意思是说,四季有规律地运行和更替,万物化生,是自然(“天”)的基本功能和规律。这里所说的“天”是自然之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自然。孔子认为是自然之天生养了有生命的万物和人类,其中一个“生”字暗含只是有生命的自然之天,才可以生育有生命的万物和人类的意思,明确肯定了自然界的生命意义。更重要的是,儒家思想家们也对生态文明思想的归宿——“生生不息”的发展观有着许多精僻的论述。儒家的思想将人与万物、与他人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进行探讨和规范,在理论上的拓展就是解决如何去做的实践问题。孟子提出“取物以时”的生态伦理主张。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他认为人类对于自然资源不仅有利用的权利,而且有保护的义务,按照这一生态规律办事“不失其时”“勿夺其时”,完全可以解决温饱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

建造以人为本的“韧性城市”

新加坡 “空中花园”

我们今天城市的建造与经营者们,不能盲目地为了政绩来造城,那是些没有灵魂,失去历史文化和生态根基行为。那种不从居住者生存与生活考虑,不从城市自然保护和历史文化遣产保护而盲目建造的行为,工程做得再浩大,留给这座城市的只是些难以抹去的创伤。要保证一座城市有顽强的“韧性”,就得建造一座真正适合人居,幸福感强的城市;就得保护好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和生态根基的同时,做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造一座能抗击任何自然灾害与战争创伤的城市;一座交通发达,商贸繁荣,人气旺盛的城市;一座具有独特的民风民俗且在历史衍变中发扬光大的城市;一座居住者拥有自觉的环保意识、文明风尚、勤劳勇敢、爱城爱家、生存能力强劲的城市。只有以人为本的建造者和经营者,在保护生态与人文的同时,建设绿色智慧的,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为居住者提供幸福生活条件的城市,这种城市才是生命力旺盛的城市,才是真正的“韧性城市”。


文/ 康人嘎子

编辑/ 五十五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新闻

服务海底捞、全聚德等巨头,年营收破亿,他的下一个“野心”

下一篇新闻

服务机器人迎来发展黄金期 擎朗智能将送餐机器人推向全世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