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瓯网丨文博会国际范儿和非遗魅力“并蒂花开”

瓯网丨文博会国际范儿和非遗魅力“并蒂花开”

非洲鼓以“原生态”吸引眼球

瓯网丨文博会国际范儿和非遗魅力“并蒂花开”

东盟原木家居系列、日本茶道文化文创产品、乐清黄杨木雕、瓯绣……今年温州文博会的线下主会场有来自海外18个国家参展,温州各地的工艺美术大师也纷纷亮相。近日,记者来到5号馆城市文创精品馆和3号工艺美术非遗馆体验,看看国际友人、本土工艺美术大师带来哪些惊喜。

其中,东盟展区展出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盟10国的文化创意作品;非洲展区有来自非洲肯尼亚、乌干达、塞内加尔、马里、赞比亚、加纳的文化产品参展;波斯时光展区,以来自伊朗为主的波斯文化产品;日本展区展出日本茶道文化等相关的文创产品。

□晚报记者 戴卓蕾 文/摄

非洲小哥击鼓 尽情释放快乐

在非洲展区门口,记者被一段节奏感很强的音乐吸引。这个展位有不少市民围观,原来是一个非洲小哥在表演非洲鼓。随着音乐的结束,掌声响起。这位非洲小哥来自加纳,今年是他第二次来到温州文博会。他已经有中文名了,叫阿德,“你跟我用中文采访就可以了。”阿德热情回应,邀请记者坐下和他一起感受非洲鼓的快乐。“非洲鼓很好学的,我可以教你。”阿德再次表演了一段非洲鼓。阿德在介绍非洲鼓的时候,满脸洋溢着对这个乐器的热爱,比划着手势。他介绍,非洲鼓的英文是Djembe,意思就是大家一起来一起开心,“演奏非洲鼓就是让人很开心。太复杂的问题我可能用中文也答不出来。”阿德幽默的回答让记者忍不住哈哈大笑。

另外,来自乌干达的Nitsihit介绍,这次展品主要是天然护肤品、牛角梳和腰带。非洲进口的天然可可油,来自热带雨林熟透的可可籽,功效是补水保湿、抵抗紫外线、防晒等等,而乳木果油提取源自“乳油木”,这个“乳油木”是一种具有神奇美容保养功效的植物。Nitsihit抹了一些乳木果油在记者手背上,“冬天大家的皮肤比较干,乳木果油可以当护手霜来使用,而且乳木果油特别适合干皮的人。”

集东盟11国特色

展现“铁·;木·;真”生活美学

鱼儿围绕荷花游,金属材质创作的八头牛装置,自然原木材质的家居系列……走进多国家集聚的东盟文化艺术创意生活展区,记者好像走进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展览。

本次东盟文化艺术创意生活展区集结了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缅甸、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共11国的文化艺术特色作品。展出主题“铁·;木·;真”是分别以铁·;当代交融传统,木·;传统交融当代,真·;生活交融自然三个方向进行生活美学的相关产品与作品展出。

东盟展区责人汪家林介绍,“一群鱼儿围绕荷花游着,这幅作品其实是‘铁’主题,以当代艺术手法,前卫金属材质。以中国传统平面国画主题为素材,创作出当代艺术立体作品。而展位最大‘森林’里呈现一片原木材质的家居系列,这个属于‘真’主题,就是将自然带入生活,与自然共生。挥别塑料、铁器,聆听森林的声音以自然原木材质的家居系列,不仅拥有自然健康的生活感,更拥有生活文化美学。”

伊朗“地毯世家”

没空接受太长时间采访

伊朗的地毯世界闻名,此次文博会城市文创精品馆中,伊朗馆携伊朗波斯地毯前来参会。展区负责人阿巴斯出生在德黑兰一个地毯世家,2008年,他怀揣着对中国的神往踏上了北漂之路,并于2012年在中国成立了自己的首家地毯零售公司。他表示,伊朗人都是用艺术品的标准来编织地毯,所有地毯都是使用丝、棉、羊毛等材料纯手工制作。记者发现前来咨询地毯的市民不少,阿巴斯非常忙碌,电话也接了不少,他回应今天业务比较多,所以也来不及接受太长时间的采访。

此次文博会上的地毯,售价从1000元到10万元不等,有数十个尺寸,可以满足温州市民多样化的购买需求。

乐清黄杨木雕

突出生态主题

今年文博会3号馆是以“生活工美—工艺美术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各省工艺美术大师领衔参展,主要展示不同区域、不同流派、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工艺美术及非遗精品,以及兼具艺术性和创新性的生活化产品。而温州工艺美术馆这次有鹿城、乐清、瑞安、永嘉、平阳、苍南、泰顺、文成等县(市、区)的工艺美术作品展区。

记者首先来到了乐清展区,一直听说乐清黄杨木雕特别有名,借着文博会的机会一睹大师们的作品风采。

乐清黄杨木雕是浙江省乐清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主要流行于乐清市的翁垟南街村、柳市、乐城一带。乐清黄杨木雕是天然美与人工美结合的产物,它既是从色、形、质、韵等方面保留了树木的材质和色泽、千姿百态的生动形象、纹理、疤节、洞穴、质感以及自然、纯朴、朦胧的韵味等自然美,同时通过艺术的加工输入了人的感情色彩。

乐清展区的负责人张群泳介绍,这是乐清第三次组团来参加温州文博会了,主要展出黄杨木雕、石雕、细纹刻纸等,总共有70多件作品,其中有60来件作品是参加这次文博会期间的“快鹿杯”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记者采访张群泳的时候,正好撞见了组委会评委一行来观看作品。“今年乐清传统题材的作品少了一些,当代题材增多,尤其是生态类的作品增多了。很多主题都是以动物为主角。而今年细纹刻纸更多是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所以比较有个性。” 张群泳介绍。

石雕创作灵感

来自西藏牧民

乐清展区有两个石雕吸引了记者的眼球。石雕作品的作者郑放鸣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乐清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历年创作了大量优秀雕刻作品,屡获国家级权威艺术展大奖,其中黄杨木雕作品《牛郎织女》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性珍藏。这次郑放鸣展出的两个作品《神往吉祥》和《高原牧归》,都是西藏题材。

郑放鸣说:“我一直很喜欢西藏题材,西藏人民非常淳朴,高原气息也很独特。”另外,她特别提醒了《神往吉祥》这幅作品乍一看是八个人物,实际上是十个人物,有两个女性角色分别抱着和背着小孩。“十个人物代表十全十美,《神往吉祥》寓意就是去布达拉宫的时候求平安幸福,希望家庭与社会都和谐。”而《高原牧归》则展现藏民在高原上的日常牧归场景,表达了西藏人民的吃苦耐劳、勤劳勇敢。

瓯绣“与时俱进”

“吹响”战疫号角

在今年参赛的精品佳作中,有不少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对抗击疫情寄予了深切的希望。鹿城展区李小红的《生命号角》,反映的就是艺术家用生命“吹响”全球抗击新冦战胜疫情、强身健体的号角。

李小红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遗项目(瓯绣)代表性传承人,从事瓯绣艺术事业40余年,代表作品有《天池浴鹤图》《五色牡丹图》《荷塘白鹭图》等,她的作品多次参加国、省、市级工艺美术精品展览,并荣获百花奖、金鹰奖等奖项。“今年比较特殊,大家都在抗击疫情,所以就想到了用瓯绣来展现、纪念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的人们。”李小红告诉记者,瓯绣因温州古称“东瓯”而得名,素有浙江“三雕一绣”之称,历史悠久,始于唐宋,盛于明清。2008年,温州市申报的瓯绣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瓯网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新闻

《全国著名村支书8》原贵生:“抠门”书记带领村民“跳龙门”

下一篇新闻

螺蛳粉一年卖出2840万件,热干面478万件.....16款中华特色零食大数据!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