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02日 星期四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作者:Lena Chan, Anna HU


近日,雀巢集团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财报,2019年上半年雀巢的有机增长率为3.6%,比2018年时的3%又实现了加速!其中,内部增长率为2.6%,另外定价贡献了1.0%,这显示了雀巢的量、价均实现了增长。

据新京报此前的报道,2019年初,雀巢公布了2018年的财报,销售额为914亿瑞士法郎(约合6185亿人民币),营收大约是中国BAT三个公司总和,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41.6%、有机增长3%的好成绩,第一季度财报也延续了2018年的利好态势,有机增长达到3.4%,然而2017年,雀巢的有机增长仅为2.4%

2018年,雀巢大中华区大动作频繁,不论是跨品类推出的高蛋白水“MuscleHunt肌猎”、第一款健康即饮汤品“幸善”还是个性定制化零食“自然食客”,不论是在京东上线的家庭健康小顾问智能机器人“雀巢小AI”,还是雀巢怡养x小米MIUI联合推出的智能营养健康平台,抑或是推出早餐15分钟的暖心营销——“15分钟,优质食品美好生活”项目......

雀巢,这个品牌,开始与印象中,本本分分卖咖啡、矿泉水等食品饮料的它,不一样了。

雀巢大中华区的首席营销官江妮妮在接受FBIF食品饮料创新的采访时说道,“2017年的时候,我们发现集团面临着一些挑战,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产品更新太慢了,跟不上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了。”她是雀巢中国创新孵化器的发起人,同时也引领了雀巢中国的多个创新项目。而追求快速打法的雀巢今年甚至将北京研发中心从六环边上搬到繁华的朝阳798艺术区,只为加速创新进程。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雀巢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江妮妮图片来源:FBIF2019相册


那么问题来了,雀巢是如何从2017年的增长困局中走出,在2019年再度焕发增长活力的?

从一年34款新品,到2018年的68款新品,再到今年预计推出170款新品,它做对了什么?

雀巢是如何通过创新来赢得市场的?

在FBIF2019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上,我们采访了雀巢大中华区营销官江妮妮女士,本文将为您揭秘雀巢的创新打法以及未来布局。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FBIF2019食品饮料创新上,雀巢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江妮妮在作主题为“以创新加速业务转型”的演讲

​ 图片来源:FBIF2019相册


01、回溯增长危机:2017年的困境

时间退回到两年前,也就是2017年,雀巢处境如何?

也许,用“危机”两个字形容雀巢的2017年并不为过。

2017年7月,雀巢先是被爆出前员工涉嫌违规开拓医务渠道,之后,两款婴配食品因硒检测含量,不符标签值,被国家食药监总局“点名批评”。8月,美国11位消费者又控诉雀巢的PolandSpring 矿泉水营销“欺诈”。

一面,是产品负面消息频出。

另一方面,是产品推新的速度过慢。目前雀巢旗下有6大子公司,产品涵盖咖啡、饮料、冰淇淋、宠物食品等14个品类。2017年,雀巢中国区上新了48个产品,平均每个品类推出的新品不到3个。

2016年雀巢公布的财报数据也不太好看。2016年雀巢的净利润低于2015年,仅为85亿瑞士法郎,也远低于分析师所预估的95亿瑞士法郎。与之相比,同行百事2016年却表现亮眼,净利润增长16%。

2017年对速溶咖啡同样不是非常 “友好”。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雀巢速溶咖啡图片来源:雀巢官网

作为雀巢最为家喻户晓的产品,根据欧睿国际数据,速溶咖啡2017年在中国咖啡市场占比下滑,并且受现磨咖啡和即饮咖啡的冲击,比重连年下降。

面对危机,雀巢也迎来了第一届“外来”CEO,马克. 施耐德。

对于雀巢来说,2017年的增长困境是压在心口的巨石,必须搬开。


02、转型:2018年的创新一把火

“2017年,雀巢的成长遇到了一些挑战。产品更新太慢,赶不上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整个集团在这三年做了一些努力。”这是雀巢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江妮妮在FBIF2019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上分享雀巢业务转型经验时提到的。

正如江总所言,雀巢遇到了危机。危机来源于雀巢老化的产品线难以满足喜新厌旧的中国消费者,以往的”雀巢模式“增长陷入困境。

为了更贴近消费者,年轻化品牌形象,雀巢卯足劲儿用创新加速业务转型。那么它是如何布局创新的呢?

1、核心品类的加速创新

核心品类占据雀巢利润的重要部分,为此雀巢从组织上进行改革,全面加速核心品类产品的上新速度。过去,作为150多年历史的大公司,各项流程和组织复杂,加上对于新品上市的谨慎态度,雀巢2000多个品牌一年上新产品数量却仅为二三十个左右。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图片来源:FBIF2019雀巢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江妮妮的演讲


而现在,雀巢将自身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将研发部和技术部分工更明确,同时细分创新,现有事业群专注核心品类创新,集团市场部关注空白领域和体验式创新。

雀巢内部还创新推出新的创新流程I&P,把过去6-8个月的创新产品流程浓缩到4天。也就是第一天地毯式背景搜索、头脑风暴,第二天大家齐心协力想方案,产生上百个概念,第三天R&D将概念产品实体化,第四天消费者试吃反馈。

最终结果是,过去三年雀巢实现创新加速度,在中国2017年上市34个新品,2018年推出68个新品,2019年预计170个产品。2018年全年雀巢整个集团推出1500多款新品,其中三分之一是改良原有产品。

2、科技硬核的体验式创新

在重塑品牌年轻化形象上,雀巢通过各项黑科技的体验式创新实实在在地时尚了一把。

2018年雀巢推出覆盖各品类的十项体验式创新。其中雀巢小AI和雀巢智能健康服务平台尤其出彩。

雀巢小AI是雀巢与中国科大讯飞合作在全球推出的第一个营养智能健康助手,作为一个AI的语音系统,里面包含海量营养知识和食谱。去年,小AI成功升级,资讯量从5000多条增加到30万。除此之外,雀巢小AI可以根据使用者提供个性化定制食谱和智能回复,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与AI交流进行便捷的语音购物。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图片来源:雀巢官网


雀巢智能健康服务平台则是为中老年人打造的健康APP。这是雀巢与小米合作推出的智能平台,通过小米集团的智能手环、体重器、血压计等资源以APP形式帮助消费者获得科学的营养知识。这个平台对应的是雀巢旗下的中老年营养奶粉类产品,不仅给消费者提供了附加体验服务,还能够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收集有效的营养数据,促进未来相关的产品创新。上线一年,这款APP在健康类App下载量排名第八。

3、寻找新的增长点,瞄准蓝海市场

众所周知,新的业务增长点是决定企业未来的重要因素。

那么在一个如此庞大的集团内部如何灵活又准确地击中市场需求及时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呢?

雀巢的方法是,通过内部创新团队,瞄准市场的空白,快速打法上市新品,这个小组也被称之为”创新孵化小组“,江妮妮女士在接受媒体的采访中曾将之称作内部创业,也就是在大集团内发挥创业家精神。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图片来源:FBIF2019相册


以往,雀巢的产品从概念诞生到面向市场一般需要18-24个月,但现在孵化小组的目标是6-8个月上一个新产品或新品牌,并尝试进入一些雀巢从未涉及的新品类。

从2018到现在,孵化小组一共推出三个新品,分别是中国药膳汤饮品牌幸善、蛋白水品牌肌猎以及个性定制化零食品牌自然食客。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图片来源:标志大赏2019参赛作品雀巢肌猎高蛋白水


相应地,三个品牌的推广渠道也与雀巢大多数品牌所走的“正经”路线不同。这三个品牌抛弃了大媒体、大通道,而是与小而美的精渠道合作。产品不仅注重颜值,还分别与母婴店、瑜伽养生会所、健身房、轻食餐厅、小红书、抖音等渠道平台合作。

4、走心的营销创新

品牌形象是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交流。为了拉近与消费者的沟通距离,雀巢用营销创新施了一技。

去年,雀巢做了15分钟早餐活动推广,主题为“健康早餐15分钟,开启美好生活”,鼓励国人每天花15分钟吃好一顿早餐,保持健康。以“15分钟,优质食品美好生活”为核心,今后雀巢还会陆续开展“休闲充电15分钟,开启美好生活”、“活力运动15分钟,开启美好生活”等活动。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图片来源:雀巢官网


为此,雀巢制作了温暖的宣传视频,用非常情感式的方式,让消费者联想到小时候认真吃早餐的方式。

雀巢与中国营养学会合作,制作了两周中式、西式不同人群的早餐食谱,总共154份不同的早餐,借由媒体推送给不同的人群。雀巢还集结学界、业界、科学界、政界一起合作,由中国营养学会发表了中国人早餐的白皮书。另外雀巢与美团、大众点评合作,双城百店,联合上海一百家餐厅为消费者提供早餐。从早餐健康知识到早餐营养供应,全方位动员早餐行动。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图片来源:FBIF2019相册


最难得的是,不仅仅是外部,雀巢内部也同样以身作则发起“吃好一顿早餐”活动。将雀巢的员工视为第一个推广者,雀巢员工数量有5万多,让员工来推广力量更大。通过集团的早餐日,让老板们请吃早餐而不是传统地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号召,提高参与度。

5、新零售的供应链创新

碎片化时代,新零售全渠道发展迅猛。

雀巢作为快消品巨头,为适应新零售步伐,将自身供应链革新,打造“全渠道,一盘货”供应链体系。

那么雀巢如何做到一盘货?

雀巢(中国)电商销售总经理虞娟、雀巢(中国)电商供应链总监邹渝在菜鸟新物流公开课上曾经分享过经验。

主要从四点突破。

第一,供应链拥抱商务。传统的供应链对经销商的依赖强,供应链与商务部门的联系不强。而在雀巢,供应链以消费者为核心,商务部门团队里嵌入供应链团队,不仅提高对服务质量和数据的回流从而更好指导商务和销售部门还能更直接地触及消费者。通过与商务更紧密的结合,共同完成经销商的整合工作。

第二,产品仓对仓直送。整合经销商后,不需经销商物流仓储,雀巢实现了七大仓,链路缩短了3至4天,有效缩短电商补货时间。

第三,不同渠道供应链整合。比如阿里系的天猫旗舰店和天猫超市通过阿里的系统共融打通。

第四,数据交互共享。把各渠道数据打通,进行有效协同,共同制定补货规划,有效运送和补货。

“一盘货”在2017年也赢得了中国ECR(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和中国ECR委员会联合主办,ECR意为有效客户反应,是一种供应链管理战略)的白金奖最佳案例奖。最终供应链KPI方面,整个订单满足率从80%多提高到97%,跨仓发货比从60%下降到10%,线上有货率从以前平均87%一下子提高到95%。而这些直接意味着线上的GMV(网站的成交金额)提高到10%以上,整个链路上也会有一个成本的节约,大概2%,接近一千万。

此外,据国外媒体Food Navigator报道,今年雀巢总部公布了第二轮供应商名单,这也是业界首次实现供应链整体透明化。此前雀巢已公布棕榈油、四种肉类、香草、大豆和榛子的供应商清单。雀巢中国还在努力扩大通过区块链技术追踪产品信息,今年追踪的产品数量将从15%提高到18%,从而增强商品的可追溯性。


03、未来的创新战略:2019年将推170个新品

一系列动作后,2018年雀巢财报显示,全年有机增长重回3%。财报中提到“增长主要受到美国和中国市场,以及婴儿营养品业务的强劲发展势头的驱动。”今年雀巢计划满满,火力全开。

1、优活上新,布局功能饮料,为中国市场定制

2019年4月19日,雀巢旗下瓶装水品牌“优活”在上海发布了两款升级新品。

一款是全新包装的“奖杯瓶”纯净水,另一款则是功能性口感清爽的“补水”。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雀巢优活新旧包装对比图片来源:雀巢官网


从图中可以看出,新包装比原包装更高,“体型”更优美流畅,类似奖杯的螺旋形握感也更好,包装设计出自雀巢厦门研发中心。虽包装更换,成本提高,但是新优活瓶装水定价不变依然为2元,在这个价位的还有大众熟知的农夫山泉和怡宝。

“雀巢优活补水+”则是针对功能饮料市场的新品。契合饮料低糖健康趋势,以“秒补水”为口号,及时补充电解质,添加膳食纤维,低糖低热量,一共两个口味。据雀巢水业务大中华区CEO、董事长马腾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所述,这是雀巢优活首次为中国市场专门研发的新品,后续可能会引入其他国家。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图片来源:雀巢电商旗舰店


而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2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报道,中国功能饮料行业零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2017年零售额为415.2亿元,未来五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2%。

因此雀巢此举是加码中国水业务。

2、感CAFÉ主题快闪咖啡店开进北京四合院

雀巢集团一百多年历史,雀巢进入中国也已经三十多年了。雀巢咖啡的广告语,“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伴随我们长大。

玩转快闪,雀巢也将自身历史与时尚进行有机结合。今年四月感CAFÉ主题快闪咖啡店开进北京四合院,这也是雀巢第三家快闪咖啡店,开放仅10天,包含“京院”、“京味”、“京韵”、“京色”和“京物”五个主题。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雀巢感Café 馆图片来源:搜狐文案君


随手一走,都是一帧画,打卡胜地。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士德也亲自站台体验。

用咖啡怀旧,寻找记忆中的老北京。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雀巢感Café 馆图片来源:搜狐文案君


这不是雀巢第一次开快闪咖啡店,第一家还是在北京,但是开在年轻人集中的三里屯,名字是“五感”咖啡馆,第二家是在徽黄山,咖啡馆因地制宜也打造成“自然感”竹林咖啡馆。

雀巢用快闪咖啡馆挖掘品牌文化,年轻化品牌形象,创意十足。

3、旗下生命花园,进军中国膳食补充剂市场

雀巢健康科学是雀巢的全资子公司,知名品牌包括佳膳、恩敏舒等,关注特医食品和健康领域。

看好膳食补充剂这个大市场,于是雀巢2017年花费23亿美元收购了Atrium Innovations公司,顺利将Atrium Innovations旗下美国膳食补充剂市占第一的生命花园公司纳入麾下。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生命花园品牌LOGO图片来源:生命花园官网


生命花园(Garden of Life)成立于1998年,其产品最大特色是有机纯天然,包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益生菌三大类。RAW维生素系列全食物提取,生产温度都低于115华氏度,保护营养成分,有专为孕妇、女士、男士设计。其博士配方益生菌系列也区分男士和女士制作不同产品。Garden of Life也是与New Chapter和MEGA FOOD并称为美国三大顶级全食物提取的膳食补充剂品牌。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图片来源:天猫国际生命花园旗舰店


2017年生命花园曾试水中国市场,而今年5月生命花园在北京召开新品发布会,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据医保商会发布的《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发展报告(2019)》,2018年中国膳食补充剂市场规模超过4600亿元,进口额达到30.1亿美元(约207.5亿元)同比增长37.7%,产品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德国。与此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报道,2006至2017年,我国膳食补充剂年均增长率可达12.4%,但是我国有膳食补充剂食用习惯的居民占比不到1/5,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大于2/3。因此这一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雀巢生命花园高调进入中国,意在加紧布局膳食补充剂这一片蓝海。


04、雀巢CMO江妮妮专访实录


雀巢施了创新“魔法”,两年内转危为机重获增长?|专访CMO江妮妮

雀巢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江妮妮在接受FBIF记者的采访图片来源:FBIF2019相册


Q :作为雀巢大中华区的首席营销官,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过去一年雀巢中国的新品情况吗?回顾过去的新品推出情况,您觉得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您如何评价过去一年雀巢中国的新品情况?

A :从2017年开始,如果你有在关注我们的成长,会发现产品的老化速度在增快,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些改变,从组织上面、流程上面、文化上面。我们有17个品类,2017年有34个新品,到去年我们有68个新品,那么今年我们预计可以上170个,希望这个速度可以赶快追上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现在年轻人要求很多,变化很快,所以目前我们高效地推更多新品,那当然孵化小组是另外一个团队,我刚才提到的是新事业群的新品上市情况。

Q :雀巢超越之前2倍,4倍的新品推出速度,是怎么做到的呢?

A :其实我刚刚也有提到,我们公司是有153年历史的瑞士公司,所以其实我们非常的严谨,食品安全很重要,所以很多时候别的公司要审一遍的事情,我们公司可能要审三遍,我们希望品质是最好的,时间、速度相对比较慢。

去年我们推了一些新的系统,比方说,以前我们上一个新品可能大概要12个人批准,流程非常繁琐,其实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品质好,这也是雀巢核心的卖点,但是我们后来发现,有一些东西其实还是可以授权下去,效果还是一样的好,所以我们之后将批准的人数从12减到2个人,以前有6个不同的关卡现在只剩4个。

因此照这个流程走完新品通过的速度可以翻倍。那我们希望这个系统可以让年轻人做一些新的改变,当然在风险上面我们也一如既往去做管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平衡。另外我觉得是文化上面,大家都比较保守,会怕犯错,所以我们趁机会庆祝一些错误,如果你做了一些东西,其实它不是很成功,我们也会先学习,集团里会表扬这种创新行为,这样大家就会比较勇敢去做一些新的尝试。

Q :那去年雀巢上了68款新品,哪一款让你印象最深刻呢?

A :其实很难说喜欢哪一个,但是我觉得有几个产品蛮特殊的,比方说太太乐,这么多年的鸡精的品牌出了一个非常健康、比较高端的产品,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然后你可以再去关注我们新的太太乐原味鲜产品;另外,银鹭集团上的雀巢咖啡,那个包装如果你们注意过,它非常的跳动,这个产品的包装也是我们银鹭集团的领导跟瑞士总部谈了很久,打磨挣扎了很久推出的新品,那我们也觉得口味非常的好,是算高端的咖啡新品。

另外如果你问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话,那当然是我自己带的团队,因为我自己的团队下面有一个孵化小组。孵化小组在去年上了两款非常新颖的产品,走向是健康、养生、营养。一个是肌猎(Musle Hunt)一个是幸善,两个风格完全不同,但是它们还是符合中国人现在新的趋势。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上健身房运动、秀身体、秀肌肉,所以上健身房是一个风潮,我们希望在健身房的场景提供一个比较适合的产品。以往,一般可能自己泡蛋白粉,非常麻烦,又很难喝,然后你要摇,看起来就不是很酷,现在雀巢有了一个新品,可以在运动完后立刻补充蛋白质跟水分,非常的清爽。另外这一款是现在很多高端的女性很注重养生、美丽,所以很多人在做完瑜伽或者是做SPA完,就会喝一些养生的汤饮让自己的状态更好,所以幸善是打造出来的中国第一个汤饮品牌,即食的汤饮,消费者不用花很多时间煲汤,就可以补充满满的胶原蛋白,很方便。所以我觉得这两个产品,虽然看起来风格非常的不一样,但是非常符合现代消费者的新趋势。因此孵化小组做的一个事情是空白领域的尝试,集团内部做的是原本核心产品的一些创新。

Q :那我们也想了解一下,雀巢怎么会有这两款产品的思路,如何产生这两款产品的?

A :其实就是我刚刚提到的,我们一直在观察新一代的消费者,他们比较注重哪一方面的生活形态。

我们有个逻辑,根据我们已有的技术跟经验的品类发展,所以包括食品饮料,或者糖果饼干,或者调味料,相关一些品类都是在里面找到一个小的子品类,这些子品类可能是高成长,也可能是高端的一些子品类,我们从这些子品类下手。

比如我们发现运动是一个很重要的场景,养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场景,从这两方面我们去找到一些机会点。接下来可能会从这两方面衍生出更多的产品,因为健身除了喝,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需求,那养生的话也一样,除了喝汤,还会有很多场景的需求,我们可能会根据新的消费者场景,找到未被满足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相关的创新产品。

Q :之前了解过您在接受传立媒体的采访中曾提到,把握现在,放眼未来,那作为雀巢的首席营销官,您是怎么在营销方面助力雀巢的创新呢?

A :我觉得生在这个时代,应该算是很幸运的,也很挑战。

我常常跟我的同仁讲,像我工作这么多年,我以前学的一些东西现在没有一样可以用。

所以每天都在学新的东西,以往我们拍支广告,休息六个月,然后上个电视,事情就已经结束。现在每天每小时都变化出一些新的东西,所以如果你问我怎么放眼未来,我每天需要跟我的同仁一起,聊天,了解现在流行什么,那比方说一年前可能没有人知道抖音会这么火,那我们以前可能也不知道视频是7秒钟最受欢迎,我们以前只拍30秒的广告,所以从内容上面我们得不断的推陈出新,速度要更快。

另外媒体方面,我们有一个大数据团队,他们会从一些数据洞察出消费者的需求,也希望做到为每个消费者量身定做需要的内容,我们希望针对不同的消费者为他量身定做,在对的时间送给他对的信息,在对的场景送给他需要的产品,这样子才能做一个最圆满的营销。

这样子做其实是蛮挑战的,这个工作量可能增加十倍,百倍,万倍,但是我觉得挑战点在于你怎么做到不一样。面对未来,我们每天要学习新的东西,接触外围,常常接触消费者,这样才能抓到重点。

Q :那上面您也有提到会推出170款新品,您能跟我们大概介绍一下今年的新品情况,还有可能会在哪些领域布局?

A :这应该算是商业机密,但是我觉得其实主要的品类我们都会有一些新的突破,比方说我们几个新的事业群,比如雀巢集团最重要的业务之一——咖啡,今年可能会有一些令人非常惊喜的新品上市,如果你们有注意新闻的话,会有一些不错的动作,所以有一些咖啡新的产品,敬请大家期待。

另外像太太乐调味品类,它可能也会进入一些新的领域;那其他,像奶粉,或者是冰淇淋、糖果、饼干,其实都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新产品。

每次我们在讨论新产品会议的时候,我都会从头吃到尾、喝到尾,其实还是有蛮多令人期待的新品即将上市。个人觉得,希望我们新推出的产品可以符合中国新消费群体的需求。

另外我们孵化团队,每年要上四个新的品类,或者是品牌,现在已经上了两个,我们希望接下来到年底可能会至少上两个新的品类或者品牌,那这些品类都还蛮有意思的,但是创新的方向一定是让消费者更营养健康的一些产品,所以,请大家拭目以待。

Q :我们知道雀巢在并购这方面一直非常厉害,也是引领了食品界的无数潮流,所以就现在来看的话,对于现在的创新形势您是怎么去看待的?

A :我觉得并购或者是合资,在雀巢里面其实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DNA,因为我们相信不是所有品类都能自己做,所以要借由一些合作、并购或者合资来达到一些策略上的目的。

那如果你问我的话,也是高度机密,我们没有停下脚步。集团其实至少每个月都会开一次讨论会,讨论接下来的一些重点,我们并购的一些目的不见得只是品类的扩充,有一些可能是新的能力,我们缺乏的,也会考虑去进一步的合作。

可能也不见得是要买很大的公司,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创业小企业他们也有很好的资源能力,我们很多看的是他们的能力范围是不是我们集团所需要的,只要我们觉得这个能力范围和我们的目标对象是契合的,其实都很开放去做考虑,未来我们可能会有一些动作。

Q :您有什么对现在创业的年轻人或者是一些90后说的吗?

A :其实每次我们在讨论新消费案例的时候,很多人喜欢说,现在的消费者是90后,这些90后的人非常难取悦,因为很多是独生子女,所以从小家里所有人照顾一个小孩,这群人特别没有耐心,特别高傲。

所以我觉得如果要说什么的话,其实年轻人现在比我年轻的时候创业要好很多,所以只要想清楚,就意志坚定地去做,不要放弃,努力去尝试,还有我觉得其实有时候尝试一些东西不见得第一个就成功,可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比方说我认识银鹭的创始人陈金水先生,他创造出一个一百多亿的企业,他跟我说,他试了12、13次才成功,那我觉得其实意志坚定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不要太容易放弃,当然还是要听一些前辈的话,我觉得这些都可以让自己更容易成功。而如果不小心失败的话,也没有关系,年轻人失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Q :关于孵化器的问题,孵化器的研发中心最近在深圳落成了,这个孵化器和其他模式的区别以及变化不知道江总能不能分享一下?

A :大方向我可以跟您分享一下,其实孵化器用的研发团队也是跟整个集团一样,它并没有一个特殊性。

速度比较快其实是因为我们研发团队会推出非常非常多配方。比方说幸善这个产品,其实是一个研发人员他花了10年拿到最终的专利,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上市,所以到去年我们发现这个宝藏,我们就决定,要在对的时间推出这个产品,正好现在年轻人很注重养生这一块。所以我回到这个问题,就是说如果是孵化器的话,其实同样需要整个集团,当然有一些流程或者过程会稍微让它比较弹性,所以速度比较快,其实没有什么不一样。

至于深圳这个新的研发中心,其实它主要是机器相关。中国科技很发达,所以其实我们很高兴可以在深圳成立这个研发中心,比方说全世界的咖啡机都是从深圳这个研发中心来的。以前我们是从深圳拿到技术,再到瑞士,瑞士再传回来,所以我们后来就说,何必呢,中国其实现在科技领先,所以我们在深圳的这个研发中心主要是跟机器相关,因为我们在专业冲饮还有咖啡机以及惠氏有一个婴儿Baby的机器,当然未来可能我们也会涉及更多跟设备有关的一些项目,所以这个团队研发主要都是跟设计仪器机械相关的,也不完全只是服务中国,其他国家需要的话,这个研发中心也会提供。

Q :非常感谢江总,其实还想请教一下我们看到在亚洲雀巢选择了中国开设第一个孵化器,请问为什么会选择在中国?然后为什么在中国市场上会动静这么大,推出这么多新品?

A :其实170个新品,我解释下,170个新品指的是现在集团内部的核心事业群推的新产品。而孵化器是专注于空白的部分,所以目前只上了创新小组的产品,那为什么在中国成立孵化小组呢,其实我们也没想那么多,就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大,所以就算一个很小的细分,它的生意量可能是一个其他国家的量,像国内随便一个城市的生意量可能超过新加坡的生意量,所以我们觉得中国接下来的机会在空白领域上,有一些比较niche的细分领域。

那为什么会在中国呢,我觉得主要是中国的机会大,还有就是因为,中国有这么多的创业小公司,一个人两个人可以做那么大的生意,我们公司这么大为什么没办法做,所以其实一年多以前,就我带一个人,两个人开始,我们来做一个新的孵化小组,那我们就从两个人开始,然后慢慢有一些东西,然后我们才招进其他人慢慢把团队建起来。

那你说为什么会想到,那真的是我们常常跟外界接触,我们知道有很多很小的公司,很优秀,虽然他们小但是他们业绩很大,所以就想说可不可以把这个精神搬到雀巢体系里面,创造一个像创业团队一样的小中心,让他们可以试一些不同的东西,然后利用整个集团的资源来创新,所以大概背景就是这么来的。

Q :那可以这么理解吗?就是我们孵化团队会吸收一些外部的项目,到雀巢的资源体系中还是会说我们会先有想法然后才去外部找资源?

A :两者都会,其实我们现在有很多项目,像幸善和肌猎,这两个其实是内部跟外部一起发现消费者需求然后刚好内部有一些研发的配方。

也有一些是我们跟外部去谈,然后发现他们有这个想法,正巧我们也有这个想法,可以一起合作。所以其实有各种可能性。我们这群人就希望可以多接触外面一些讯息,如果找到一些机会点,我们就回来讨论是可以从内部开始做起还是我们借由外部资源,所以没有一定要从外部或内部,只要有那个需求点,那个机会点,就可以开始讨论一些想法,立项以后我们再看怎么样结合各种资源把它成形。

Q :最后关于雀巢的开放式创新,请教一下,我们现在多了这么多项目以后,公司的研发资源市场资源是如何分配的呢?分到每个新品上的资源会不会相对就少了?

A :我觉得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所以其实这就考验每一个事业群领导的智慧,就是你在上新品的时候你怎么样把现有资源分配给新品,让新品可以长大,养孩子总是要花一点资源。

那有一些,比方说集团一些比较成熟的产品,它可能不需要花这么多的钱去滋养它,就可以把一些多的资源去养新的产品。所以其实每个事业群非常独立,怎样去分配资源就考验每一个领导者的智慧。

另外有些像孵化器的产品,可能就要看怎样让集团里面一些节省的资源汇聚到一起来养一些新孵化的产品,所以我们有各种方式来补足这些新品需要的资源。

另外研发中心有的时候可能没有办法应付这么多的需求,所以我们一个好处是全球的大资源,因为即使我们没有资源,比方说我们想研发咖啡,欧洲的研发中心也会有一些资源。我们好的地方是你看虽然现在中国只有两三个研发中心,但是我们全球的研发中心资源也可以支持,只要这个机会够大,公司都会着重投入来加强创新的速度。


05、结语

对于国内许多食品巨头来说,比如伊利、蒙牛等,雀巢一直是发展的样板之一。153年历史,浮浮沉沉,最近的危机可能只是历史的沧海一粟。

但是危机不分大小,重要的是企业应对的态度与能力。

在如今新事物每分每秒都层出不穷的时代,绝对稳定增长不受波动是一种天方夜谭。即使大如雀巢,也会遭遇产品老化、品牌危机、跟不上消费需求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市场对所有企业是公平的。

但是能否拥抱变化拥抱科技、及时调整方向,就得看企业自己了,就此而言,雀巢的危机意识和变革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提示:

*本文FBIF食品饮料创新(ID:FoodInnovation)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络授权。

*投稿与商务合作,联系Wilbur(ID:aotokuer)

上一篇新闻

2022年跨境电商的4点趋势

下一篇新闻

建筑可持续发展技术法规与标准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