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我就要去做技工”:看完新加坡教育,再不说自己孩子苦了……
有料的育儿干货、有趣的绘本故事
点击天空树,与一群妈妈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文 | 二旭妈妈
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闺蜜女儿正紧张备战中考,全家都很紧张。
闺蜜说:“现在,孩子同学以及同学家长,关系之间都有着微妙的变化。因为,优质名额就那么多,一个上去,就意味着一个机会被挤掉。”
只听她说,我就能感到一股杀气扑面而来。
事实上,教育竞争,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都存在着,只不过形式和大小不同。前两天,看了一个纪录片《无声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读》,让我对新加坡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同为亚洲国家,新加坡和我们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某种程度上,我们的孩子,比新加坡的孩子要幸福,而新加坡教育的很多地方,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
新加坡是一个亚洲岛国,狭小,面积只有洛杉矶的一半,却占据着重要的港口位置。他曾为英殖民地,后加入马来西亚,1965年正式独立。
在这里,汇聚了4个种族、4种语言,以及世界各大宗教。新加坡自然资源匮乏,却是全球经济强国,这跟他的教育无不相关。
由于文化繁荣,在新加坡生活,孩子们会觉得非常有趣,压力也很大。
纪录片中12岁的女孩伊莎贝尔,马上就要进行“小六会考”。伊莎贝尔坦言:“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我都非常紧张,无法睡好觉。”
在新加坡,小六会考,是一项非常重要,甚至说可以说是决定孩子终身方向的全国性考试。
富强如新加坡,优质教育资源也同样有限。教育部奉行:所有孩子都该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但并不是像美国那样,所有孩子都接受同等的教育。
所以,新加坡设置了艺术学校、体育学校、数理中学,孩子小学毕业后,就会被细分去向。
成绩最好的孩子,相当于特选生,将升入直通车课程项目,会有很多政策上的帮助,比如不用考试、直接与名校接轨等,也就是说,孩子小学毕业只要成绩优秀,基本上就跨进了精英高等学府的大门。
成绩上中等的孩子,会进入快捷流学校,学完中学的科目。
中等偏下的孩子,会被分进普通学术学校读中学。
而成绩最差的孩子,会被直接发送进普通技术学校。
过早的教育分流,为新加坡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但对于孩子和家庭而言,却是残酷无奈的。
2
纪录片中,第三次参加“小六”考试的男孩哈姆卡,对自己没有一点信心,他连说两遍:“我不行,我不行,我肯定通不过。”
尽管,新加坡副总理说:“传统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就业。而分流后的因材施教,大大降低了辍学率。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高薪工作、满足感和自主权。让每个家庭都能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
但,小六考试后的分流,让孩子压力重重。而高薪的获得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何尝又不是社会整体进步的产物?!
虽然纪录片中也提到:有一半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考取了小六会考中2/3的高分,但小学毕业就分流的制度,实际上创造了更多不公平。
相比新加坡,感觉我们的孩子,要幸运的多。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在18岁左右才会停止发育。而小学后的孩子,无论是身体发育还是心理成长,都还有很大的空间。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我们的孩子,要到十七八岁才会参加决定人生走向的高考,小学时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到初中或高中可能会进步、爆发。
缓慢的分层和淘汰学制,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也排除了孩子发挥不稳定的偶然因素。
尽管,新加坡的分流教育,让职业教育和精英教育一样专业又细化,更注重因材施教,更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甚至很多家长也认为,分流教育,是对成功的另一种定义。
但那又何尝不是在孩子小小年纪里,教他学会“认命”?
相比新加坡,尽管我们的教育体制不完美,但对于个体,对每个孩子而言,实际上更公平、机遇也更多。
纪录片中,无论是教育部长、学校校长还是老师、学生家长,都默认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精英。”
而我们的中高考,虽然残酷,但,它不强制分流,它遵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它让更多孩子看到 “希望”,它告诉孩子:
“每个人,都能成为精英,只要你怀揣野心,奋勇前行去努力。”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3
前段时间,关于“996工作制”,网友们吵得沸沸扬扬,有人抱怨:“孩子更惨,基本上是6107”,即6点起床,10点入睡,一周7天,没有休息日。如此勤勤恳恳付出10余载,只为千军万马,共同挤过的高考独木桥。
很多人因此质疑教育,质疑高考,怀疑,考试破坏了孩子的自由,压力让孩子无法正常成长。
可实际上,无论哪个国家,通往成功的路上,都横亘着大大小小的考试。一定程度上,考试让机会更平等,让教育制度更透明。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在新加坡,考试非常多:课堂测验、定位考试、评估考试、季度测验、期末测验……有的学校从一年级就开始,而有的学校,则从三年级开始。
甚至有的教师还会“随学随测”:课堂上,每个孩子手上有两个颜色的卡片,如果孩子无法理解老师的讲述内容,可以亮出红色卡片,表示自己“卡壳了”;而如果孩子能理解,就会亮出绿面。
虽然,考试给了孩子很大压力,但对于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老师能了如指掌,还能随时根据孩子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这个角度而言,考试有很积极的意义。
新加坡的小学生,压力也很大。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课外班,每天做作业到很晚;
暑假放假一个月,要返校三个星期;
甚至连孩子的生日派对,都要延迟到假期,因为在学期中,是没人来的;
一位妈妈戏言:“这就像一份全职工作,孩子常常跟爸爸一起出门,晚上跟爸爸一同回来,周一到周五,忙到基本没时间交流。”
记得BBC纪录片《交换学校》,精英学校的孩子,也在分秒必争地利用时间。其实,世界各个角落的孩子,都在为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相比新加坡,我们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可选择性更多,压力也不是那么大,已经很幸福了。
而高考制度,也为每个孩子铺设了一条更公平的路,正如《我是演说家》中罗天所说的:
“人生的起点无法选择,但通过一场公正的考试(高考),你可以选择自己18岁的人生开启在哪里。”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4
影片中,男孩哈姆卡给我印象深刻。
新加坡规定,只有满14岁的孩子才能进入职业培训中心。精英教育的模式下,落考生因会考不及格会产生失败感、挫折感。
而后新加坡政府做出了一些改变,为了不让孩子感到绝望、因此放弃学习或走上歧途,成立了专门为“差生”而生的北烁中学。
哈姆卡基础学科很差,无论如何努力,也很难考好,他对自己非常没自信。第三次小六考试后,落榜的哈卡姆被“分流”到了北烁中学。
进入北烁后,在老师因材施教的指导下,哈姆卡渐渐恢复自信,经过几年的学习,他成功考取了一所不错的职业学校——工艺教育学院。要知道,对于“只有普通技术学校命运”的北烁孩子而言,这是多么大的突破啊。
受到鼓舞的哈姆卡也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他说:
“要坚持下去,不管前面有多大的阻碍。要一直向前冲,直到赢得生命中的成功。”
“因材施教”四个字,在短短两三年内,把一个几乎被社会定义为“没用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永于追求梦想的年轻人。
这让我们感慨:好学校,也有可能教不出好孩子,而看上去不那么顶级的学校,却能推动一个孩子追求成功。
北烁学校的独特在于,他会帮孩子重新定义成功:小六会考失败,并不意味着人生失败。
而哈姆卡的前后反差,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找到孩子擅长的那一项,帮他建立自尊、自信,他的成长能量,才会一点点被激发出来,他才不会甘于永远落后。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5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教育制度,都不会百分百优越,更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个孩子。
珍惜我们教育制度好的一面,不足的地方,由家庭教育来补上。唯有如此,孩子才会走上一条相对完美的“教育之路。”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而父母多看看,多听听,多思考,准没错!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作者简介:二旭妈妈,教育学出身,热爱心理学,一手带娃,一手写字,报之生活以歌,写尽育儿百态。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即可收听下方全部音频
- 小学生必背唐诗解读 -
李白《送友人》
杜牧《江南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白居易《池上》
杜牧《清明》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贾岛《寻隐者不遇》
王翰《凉州词》
柳宗元《江雪》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刘禹锡《乌衣巷》
……
- 英文有声绘本 -
棕熊,你看到了什么?《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别让鸽子开巴士《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
大卫不可以《No,David》
好饿的毛毛虫《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
你是我妈妈吗《Are You My Mother?》
野兽出没的地方《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五个小南瓜《Five Little Pumpkins》
…………
- 中文有声绘本 -
《接着,春天来了》
《蒲公英小猪》
《第四只狐狸》
《小乔逃跑了》
《白色的小猫头鹰》
《月亮跟着我们走》
《谁说乌鸦不会唱歌》
《鼹鼠和雪人》
《孵不出来的小鸡》
…………
上千部儿童有声绘本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