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思变创新突破,展现云南生活美学与文化魅力
近日,应邀来昆明参加艺术活动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朱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未来将在文化艺术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朱其是蜚声海内外的我国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他认为中国当代的装置艺术并行于西式的现成品装置、极简主义和贫穷艺术,又与之产生殊途同归的适度交集。这无异于继20世纪书法、水墨画的现代性之后,又开辟了策展是艺术评论的延伸,因此,艺术策展人也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朱其博士)
秉承这一理念,朱其已有近30年的独立策展经验,成功在国内外策划多个前卫艺术展及先锋艺术展,如2005年于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的《70后艺术——市场改变中国之后的一代》,2007年于美国纽约中国广场画廊展出的《龙的变身:中国当代摄影展》等。作为艺术批评家,朱其的艺术评论观点新锐,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此外,他还担任北京798文化创意园区艺术顾问,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也颇有研究。
作为当代中国一位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策展人与艺术批评家,朱其怎么看待新时代云南美术与艺术文化的发展?记者与他展开了交流。
(著名艺术评论家朱其接受云南新闻媒体的采访)
地方特色文化是一种文化发展结果,而不应成为艺术家创作的目的
在朱其看来,艺术创作首先要立足本土优势。云南文化资源丰饶宝贵,传统文化资源历经数千年洗礼,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多元富集绘制出各色文化图景,红色文化资源走过风雨诉说着革命沧桑······这些文化资源已经成为云南本土艺术家、甚至国内外艺术家的灵感来源,也一砖一瓦地搭建出云南特色文化。
(孕育了多元文化的昆明“母亲湖”滇池)
20世纪以来,云南涌现出包括早期留学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并获得10次沙龙大奖的著名雕塑家、油画家廖新学、早期留学日本受业于印象派画家黑田清晖的老画家许敦谷,早期国立北平艺专毕业的周生甫、李实青,抗战时期来过滇的旅法画家孙福熙,国立艺专学生李霖灿、李晨岚、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留在云南的国立艺专高才生黄继龄、张兰芬、沈长泰、朱明、刘付辉;云南本土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著名书画家梁书农、纳西族国画家周霖、国画家刘华轩、刘文清。
(“希腊牧羊人”(雕塑)廖新学)
后来留学法国、入大茅舍自由画院的刘自鸣,在巴黎大学攻读哲学,后来从事雕塑的熊秉明;来自福建的国画家江一波,来自贵州的国画家袁晓岑,来自浙江的书画家张苇研,来自江西的画家梅肖青、谢长辛,来自广西的画家林聆,来自广东的水彩画家李伟卿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从美术学院毕业在云南从事创作的王晋元、丁绍光、蒋铁锋、张建中、何能、叶公贤、高临安、刘绍荟,以及在传统传承模式中成长的国画家杨晓东、曾孝濂、赵正能、和在瑞;当代在全国有影响的云南画家李忠翔、姚钟华、夭永茂、郎森、罗江、贺昆、魏启聪、杜建民、郭浩、张志平、高翔等,共同构建起了云南二十世纪本土美术家群落。昆明在抗战时期一度成为中国美术的中心,今天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专在滇池边办学2年多,腾固、徐悲鸿、潘天寿、张善孑、张大千、林风眠、庞薰琹、常书鸿一大批艺术大师聚集云南,即使在风烟四起的岁月里仍然对越南、菲律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艺术青年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五百里滇池(篆刻)黄继龄)
(风雨双禽(中国画)江一波)
(《万古长青》(中国画)江一波)
谈到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朱其认为,云南当代本土艺术家非常适应艺术文化的发展规律,以原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当地艺术文化创作经验激发灵感、进行创作,出现的富有个人艺术特色的作品,是发展当地特色文化的基石。但地方特色文化是一种文化发展结果,而不应成为艺术家创作的目的。朱其强调,艺术家首先要发挥个人的艺术创造力、打造个人的艺术特色,在艺术语言、思想及文化各层次达到一定高度。
(千里金沙又一湾(中国画)赵正能)
(《雪山牧歌》(中国画)姚钟华)
“传统样式+现代审美”是时尚潮流,数字技术运用是有力助手
传承传统文化不应当只是单纯的复古,还需要加入现代设计元素,例如极简主义、抽象符号等,让传统文化融入世界时尚潮流,在迎合年轻一代审美的基础上吸引新时代接纳传统文化。
朱其以少数民族服饰的创新发展为实例,阐述了他对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艺术理念:云南少数民族的衣帽首饰别具一格,各类传统图纹样式与款式值得深入发掘。但现代审美崇尚简约设计,甚至是极简主义,因此在以少数民族服饰为灵感创作文创产品时,应当注意符合现代审美。同时需要通过使用品质更优、更为舒适的面料,提升文创产品的品质。
除却古今艺术形式的融合创新,数字技术的运用也是新时代美术及艺术文化发展的有力助手。朱其认为,美术创作与策展中的数字技术运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即业界和学界所称的数字艺术创作;二是利用各数字媒体平台进行艺术作品和艺术展览的推广,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展览相关信息、通过直播展现美术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例如,通过直播大理扎染的制作过程,让大众更为直观地感受扎染的魅力。此类直播做得很好,有继续发展的价值。”朱其说道。
但在展览信息发布与推广方面,朱其认为仍有改进的空间。以此次于涌自然雕塑展为例,“一是信息发布不够及时,二是展讯内容以短消息和简讯为主,难以体现展览自身特色以及艺术文化内涵。”在朱其看来,展讯的及时发布与传播,对于促进艺术家间艺术理念及创作交流、吸引大众亲近艺术具有重要作用。“以其他地区的策展经验,开展后4小时即发布展览相关信息为宜。”
云南的洱海、滇池周围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应发挥聚集效应,沿湖周围的村庄还葆有原生态气质,打造一批艺术小镇,能够积极开发现代文旅项目,这对发挥与南亚、东南亚的艺术交流会起到积极作用。
“不只是云南,就中国文化本身,即是有其多元复杂性。”在谈到云南发展美术与艺术文化的优势时,朱其这样表示。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山川湖泊各有特色,这也衍生出我国自古传承的山水文化。同样,山水田园、古镇人家,云南丰裕富足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孕育多元开放的文化。朱其希望云南能够发挥这一优势,打造一批集旅游、生活及艺术创作为一体的艺术小镇,依托旖旎风光,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村落的统一规划,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与生活服务,为艺术家抒发浪漫情怀提供良好的环境。“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打造艺术小镇,邀请艺术家入驻、吸引艺术家前来进行艺术创作,他们会很乐意的。”
(范迪安用画笔描绘千年梯田新貌 习梅英 摄)
“前来云南的游客中不乏优秀的艺术家,只是他们在云南当地找不到展示作品的平台。”美术艺术与其他艺术不同,需要现场品鉴以体悟其中的艺术理念与思想。因此,在艺术家产出优秀作品后,也需要及时在当地或集中于昆明举办作品成果展,进一步打响艺术小镇的名号,拓展国际知名度,吸引国内外艺术家前往云南采风创作,以昆明为中心,在向南亚、东南亚辐射的同时,扩展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与国际创作空间。
(弥勒东风韵特色小镇 姚智慧 摄)
朱其反复强调了传统古村落和老旧城区风格化、统一化改建的重要性:“只有把环境营造好了,才能吸引艺术家来驻地创作”。他建议,从宏观的整体布局、到中观的建筑构思再到微观的店面设计,每一个层面都需要展现艺术品味与文化底蕴。在保留古建筑古朴风韵的基础上,也可以考量加入现代艺术元素,让古与今的文化对冲,迸发古村落与老城区的新生机。与此同时,保留古村落与老城区的烟火气息与生活业态,以保证改建的同时不丢失文脉传承。
(呈贡乌龙古渔村 张永强 摄)
在建筑规划层面打造艺术氛围,在文旅活动层面发挥聚集效应。朱其认为云南还可以积极开发现代文旅项目,例如雪山音乐节、篝火摇滚节等,让游客提到云南不只是想起泼水节、火把节等传统民族节日,还能想到具有时代气息的文旅新风尚。节日活动的聚集效应,能够助推云南文旅进一步融合发展。
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也需要围绕艺术文化的聚集效应展开。尽管近年来云南已兴建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但未能推出具有影响力的文创产品及文创活动,且文化企业聚集有限,与形成聚集效应显著的文创产业带尚有距离。对此朱其认为,由于自身定位不够明确,云南的文化创意园区游离在旅游区、文创集市以及艺术家工作区等功能中,未能凸显发展方向与自身优势。相较于北京798文化创意园区的自然形成生态,云南艺术市场不发达,难以实现艺术家、艺术品商家的自发聚集。
(云南昆明金鼎1919文化创意园空间)
朱其建议云南的文化创意园区发展应当摒弃作为现代艺术的展示和艺术商业的交易区等功能,精准定位为发展文旅衍生品的另类时尚区、发扬多元丰富民族文化优势的民族艺术展示区,集中展现属于云南的生活美学。
(融入到现代生活美学中的当代扎染 《一路向北》 薛滔)
以“金木土石布”为代表的云南特色文创产品是重构云南现代旅游新商品供销体系的基本要素。
(以鹤庆银器为代表的“金”市场规模近70亿)
(以大理剑川木雕,德宏、西双版纳两州市的红木家具为代表的“木”市场规模约30亿)
(年产值为34亿的建水紫陶,现已成为云南特色文化产业“土”的代表)
(以瑞丽、腾冲珠宝玉石为代表的“石”市场规模超100亿)
(以楚雄、大理民族服装、刺绣、扎染为代表的“布”市场规模近20亿)
来源:文旅头条 记者:谭馨语
图片:受访者、云报客户端
责编:谢春梅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建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