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名片】千年古郡廉州: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千州万州,不如合浦廉州”。
合浦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就以廉州为中心。千年古城廉州,起源于先秦时期,兴盛于隋末唐初,有据可考证的历史达2000余年,历为合浦郡治所在,唐宋时更成为西南要塞,军事重镇,素有“海北雄藩”古之称。廉州作为合浦郡治所在地以及珍珠、陶瓷等对外贸易商品的产地和集散地,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
2000多年来,廉州一直是商贸发达的地方,对见证过络绎不绝往来于南洋间的汉朝商船队。当时的廉州珠市,与广州花市、东莞香市、罗孚药市,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市。
翻读廉州的历史,令人不由对它过去的辉煌肃然起敬。今天,让我们一起踏足这千年中郡,在寻常巷陌里寻访那些“帆樯千百,往来如梭”的廉州往事。
1
千年古郡底蕴深
说起廉州历史,悠久而深厚。
廉州之名,始于唐贞观八年,合浦郡因设置府治,取地廉州,而当地东有大廉山,西有廉州江,故取“廉”而名,始称廉州。据明崇祯本《廉州府志·建置》载:公元前214年,始皇嬴政占百越,置南海、桂林、象郡,隶属象郡的廉州先民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开始创造了廉州的远古文明。
古郡新貌。张国斌 摄
合浦作为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就以廉州为中心。据《广东考古辑要》记载:“城西岸有阜民圩,商铺和民居约40多家,居民约300多人。圩集南端有珍珠专卖市场,珍珠商铺30多家,露天的珍珠摊多达40档。”
东汉时,廉州郡治向东南拓宽,城内除府署和兵营外,有一街和两巷,商铺40多家,民居20多家,居民人口约400多人。至唐朝时期,以泥土堆筑城墙,设东、南、西三门及护城河和瞭望哨,城内除了有县衙、州衙、兵营、监院、市舶司等机构外,有商铺60多家,民居40多家,居民约800多人。因合浦沿边出海口岸众多,对外贸易十分发达,东南亚等国客商涉海而来,以璧琉璃、琥珀、玛瑙及香料等,换取合浦的珍珠、陶瓷、丝绸和茶叶。而廉州作为合浦郡治所在地及珍珠、陶瓷等对外贸易商品的产地和集散地,自然“帆樯千百,往来如梭”(见清廉州知府音德贺著《珠城纪绩续编》),成为当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
文明礼仪昌盛地
古廉州曾有幸留下历朝贤臣名将的足迹。东汉马援、伏波将军;唐宋的苏轼、汤显祖等谪官贬宦以及商贾骚人的流入,推动了廉州城的重教兴学,多种文化的融合教育,使廉州成为古越文化、土著文化、海洋文化、海丝文化的交汇地,礼仪昌盛,人才辈出。
旧日廉中。
廉州书院起端于宋代,到了明清时期更呈勃然兴起之势,故今廉州城内仍有不少如“学前街”、“学宫街”、“文蔚坊”等以学文为名的街道故迹。
味经书院。
据北海市文俗学者范翔宇介绍,明代各朝廉州府尤为注重书院建设,其间不但修复、重建了各朝代被毁被弃的书院,还兴建了一批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书院,著名的有尚志书院、了斋书院、海天书院、海北书院、复初书院、龙门书院、珠瀛书院、归德书院、石岩书院、文治书院、味经书院以及廉郡三社学等30多家书院。书院的建立,激励了廉州弟子的向学热情及科举及第的收获,也奠定了廉州作为“东南文物昌盛一大都会”的文化基础条件。
廉泉。
老街旧巷觅古迹
在这座千年古城内,西门江穿城而过,老街旧巷、小桥流水是老人们抹不去的记忆;年青人更以著名音乐人萧全那首朗朗上口的《廉州往事》为傲。“千州万州,不如合浦廉州”这一古旧话,更让合浦人自豪了几代。
东坡亭。
海角亭。
说起廉州古迹,除了西门江、旧桥头、东坡亭、海角亭、汉墓外,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已经遗忘或正在遗忘的老街旧巷,如头甲社、二甲社、三甲社、沙路沟、上柴栏、下柴栏、大猪栏、沤狗巷、钦州巷、兴贤里、玑屯街、娄行街、大北街、小北街、沙街尾、石桥街、康乐街、西华街、中山路、阜民路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小街巷,这份现代城市忙碌背后的悠闲,虽已渐渐湮没在岁月中,但对于大部分廉州人来说,犹让他们倍感亲切。
旧巷名。
每一条廉州老街巷的名称,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古廉州的地理、交通、政治、经济、宗教、社会、民俗等状况,可说是廉州历史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过去,记忆着生活,也传达着市井文化,在现代繁华中默默地诉说着“老廉州”远逝的岁月。
时间流转,当年的石板路面已磨得斑斓凹凸,许多曾经繁华的商业街巷如今也门可罗雀,但正是它们的清冷和朴素,反而令人滋生出怀旧的情绪。
随意行走于那悠长的小街旧巷,都会让人对这古老而充满人情的古城着迷;风情独特的建筑,千百年间的故事,在吴侬软语般的廉州话中娓娓道来,犹如一种文化的熏陶。在这里,睇旧戏,听故仔,烦嚣的心灵也因那一段段的“廉州往事”而得以放松。
古寺名刹东山寺。
引以为豪的过往
“以前廉州非常富裕,不比广州差。西门江知道吧,那里有许多码头,你是没机会看到那繁荣场景了,当年,上四府、下四府的人都来廉州街谋生呢。”说到廉州往昔,合浦廉州还珠广场一群休闲的老伯十分自豪。
老人们告诉记者,那时各地来往的货物都是经西门江上下,五湖四海特别是钦廉高雷四属来此经商谋生的人每天络绎不绝,所以在西门江江岸两边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墟市。据《廉州志》有关记载,宋元明清时期,交通都以水运为主,而廉州凭借南流江水上航运能力,发展并维持了其作为粤桂两省物资集散地和南北交通重要枢纽的地位,使廉州“苏杭洋杂、海味药材等贸易居八属之首”。
老人们口中的廉州古城街区,大多紧傍西门江而建,最出名的、现今也还算热闹的就是中山路和阜民路了。旧称承宣街、随考街的中山路,历来为合浦各州、府、路、县衙门官府所在;而阜民路旧称阜民圩或阜民坊,又称圩地街或崩坝口。明清两朝至民国时期,均为廉州的商业中心和中外贸易的物资集散地,经营苏杭布匹、京果海味、药材山货、糖饼烟酒、爆竹纸品、农资农具等,还有染织、木器、缝衣、碾米、酱料等手工作坊,各地特别是现在的浦北、灵山、博白、玉林等地的农副产品,如黄麻、大豆、蔗糖、花生、生猪、三鸟、桐油、牛皮、土布、蓝靛、生姜、元肉等,均由南流江、武利江、张黄江运抵廉州西门江,在阜民路集散,再外销广州湾(今湛江)、海南岛、广州、香港、澳门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的海防、河内、西贡等地。当时西门江的沿岸灯火通明,江上帆樯如林,艇舟穿梭,犹如十里秦淮。
老街区的深宅故院。
商号林立繁华地
廉州,自古是一个繁华的地方。
据《广东省志·廉州纪事》记载:“唐宋以来,夙称繁富,前永明期间,甲科尤盛。”乾隆《廉州府志》又称:“各国夷商无不航海梯山源源而来,……实为边海第一繁庶地。”两千多年来,廉州一直是商贸发达的地方,见证过络绎不绝往来于南洋间的汉朝商船队。当时的廉州珠市与广州花市、东莞香市、罗孚药市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市。难怪许多廉州人说起廉州往事时,是那样的自豪和骄傲。
据合浦史料记载,北宋元祐年,廉州古城已成规模,有阜民圩、里巷、承宣街、还珠街、武安街、文会巷、武营巷、青云里、黄泥城、兴贤里、南屯、北闸、东圩、东屯、永济坊等多条街巷。清道光年间,增加玑屯街、卫民街、十字街、头甲社、钦州巷等街道。民国19年,廉州古街区共有较大街巷近百条。街区骑楼风貌连片保存较为完整的有阜民路、中山路和上街等骑楼建筑群。
站在西门江边,放眼望去,处处可见沿江而建的古旧民宅建筑。进入阜民路,紧凑而有序排列的骑楼街上,不时可见斑驳脱落的飞檐、镂空窗花、古朴的屋脊、雕梁画栋和老商号招牌。对于这条商业街的历史,附近的老街坊告诉记者,当时许多店东在开张前夕,都纷纷邀请书法名家为商号题写店名,如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绪园”,旧广州六榕寺住持、书法大家铁禅和尚题写的“怡栈”“佑生”,廉州清末贡生许甘谱先生题的“廉芳”“南华”“一品香”,乾体学者苏健今先生的“国强酒楼”信源饼家”等。而店面门额的装饰也十分讲究,除了雕梁画栋外,许多商号请当地民间艺人用糖灰堆塑上浮雕,有“百鸟归巢”“渔樵耕读”“松鹤延年”“富春江”等彩绘图案,使得当时的阜民路商业街,其繁华在廉州众多古街巷中一枝独秀。
雕龙画凤的朱檐。
此外,还有一些专业市场分布在廉州古城的街巷里,如缸瓦街专营缸瓦,篓行街专卖竹篾制品,槟榔街专卖槟榔等,都是以商品作街名流传至今的。每逢墟日,来自周边的民众趁墟的盛况,令人难以忘怀。
花楼。
小桥流水老记忆
历经风雨沧桑,朝代更迭,已逾千年的廉州古城,小街巷内不少建筑斑驳哀败,有些已被现代建筑同化。
采访中,老街坊们无不感慨:“以前的廉州街,印象最深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犹如江南水乡的风景。”可惜,当年的绕城河道已演变成如今的商业步行街,不少古建筑也已“破败”。可惜之余,古城里许多“守旧”的居民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小街巷里过着他们的“小日子”。在这些居民的记忆中,狭窄悠长的小巷、湿润的石条路、爬满苔藓的青砖墙、半开的木制小窗、古朴的街面……才让他们感觉最具生活气息,也体味了邻里乡亲的亲和及人间百态。
雕栏玉砌依然在。
为保护和发展廉州古城历史文化,让昔日名城重焕辉煌。记者了解到,日前,合浦县已规划《廉州古城阜民路、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方案,首期规划面积达236亩,开发区范围以西门江为核心,纵向涵盖上新桥、惠爱桥、还珠桥,横向至阜民路,东至西华路、上街段等。以“一心一轴两带”为空间结构,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旅游项目为目标,以“丝路起合浦、一江两广情”为特色,从民俗、建筑、景观、节庆活动、饮食文化等方面打造河东广东、河西广西的两广风情特色旅游项目区。并以惠爱桥为景观中心,以南珠文化、海洋文化、汉唐文化为主题,挖掘利用廉州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古廉州传统文化特色、又具现代有机生长的城市休闲旅游核心景观街区。
惠爱桥。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罗伟拍摄。
执行总编 | 蒋伟全
审核 | 李维维
网络编辑 |周方舟
校对 | 李潇榕
转载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