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4日 星期五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1900年12月23日,91位中国底层农民从福州出发,登上“丰美”号,来到了新加坡。为安顿移民,港主与马来西亚国王签订了长达999年的租借条约。

这位港主正是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后遭到清政府通缉的黄乃裳,他先后三次,一共在江浙一带招募到了1118位愿意移民的中国人,来到了砂拉越州的诗巫。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如今诗巫的华人在11万人以上,占据整个城市人口的40%,但这40%的人口,却支撑起了诗巫全部的商业贸易,诗巫也有个别称,叫做“新福州“。

这座城市在福州人来到之前,不过是一个叫做马兰瑙的小村庄。

1850年开始,英国殖民者在此从事着商贸活动,黄乃裳这一行人来到之后,渐渐将这个地广人稀的小村庄,变成了拉让江航道上的经济贸易中心。

福州人在100多年期间,对诗巫的崛起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若非当初黄乃裳带着安土重迁的中国农民,来到千里之外的南洋垦荒,诗巫说不定还像其他东南亚的村庄一样,靠着伐木业和种植业维生。

这其中又有着什么故事呢,推崇落叶归根的中国游子,又为何会在诗巫安心扎根呢?

带领中国农民垦荒的港主黄乃裳,在移民之前就做足了规划。

黄乃裳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福州人,家住闽清县,祖辈世代务农,家境贫寒。

他之所以有着移民的想法,和他早年间就接触到外界的思想观念有很大关系。

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黄乃裳以半耕半读的方式,贴补家用。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在同治五年,基督教传入中国,薛承恩作为基督教的传教者,来到福州一带传教。

黄乃裳也就在同年11月,加入了基督教,并开始学习英文。

虽然作为一位深受着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的中国人,但是黄乃裳觉得孔孟之道并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基督教的教义更加符合他的价值观。

所以在1867年之后,黄乃裳就成了一名传教士,研读圣经,并建立了福音、培元、英华3个教会书院。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在中国,并非主流思想的基督教教徒也在日益增多,但是信仰基督教的大多都是底层贫苦人民,黄乃裳觉得有必要在文人阶层扩大基督教的影响。

因此,他又决定走上中国文人的老路,考取功名,通过科举达成目的。

光绪三年,黄乃裳成为了一名秀才,17年后,成为了一名举人。

光绪二十年,甲午海战的爆发,中国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在海战之中,黄乃裳的三弟黄乃模一同和当时的将领邓世昌一起,因公殉国。

亲人的离世,加上中国长期遭受着列强欺凌的现状,让黄乃裳萌发了改革的想法。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这一思想观念和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谋而合,在光绪二十三年,黄乃裳入京,致力于维新变法。

百日维新失败之后,黄乃裳没有像戊戌六君子一样惨遭杀害,侥幸逃到了海上。

乘船回到福州以后,被清政府通缉的黄乃裳就开始另寻出路。

他深知现在中国底层农民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中国签订的各项丧权辱国的条约,战争赔款都转嫁到了农民身上。

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而之前尝试的维新变法又惨遭失败,所以黄乃裳就计划着前往南洋,建造只属于底层人民的一方乐土。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有着这个打算之后,1899年,黄乃裳就乘船到了新加坡一带,担任了《星报》的主编。

外出采风期间,黄乃裳先后来到了马来西亚、苏门答腊一带,寻找合适的移民点。

1900年4月,经过女婿林文庆的介绍,黄乃裳来到了砂拉越拉让江流域。

由于当时马来西亚一带常年都是热带雨林气候,土地贫瘠并不适宜发展种植业,这里聚居的人口也较少。

砂拉越一带的酋长也知道这一现状,很是希望能有外来人员前来开垦荒地,发展经济。

早就在砂拉越一带生活的闽南籍华人领袖王长水,听说了黄乃裳来到之后,就把他引荐给了砂拉越第二代酋长查尔斯·布鲁克。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1900年5月下旬,布鲁克就和黄乃裳签订了租借条约,黄乃越把诗巫郊区的新珠山一带作为垦区,开垦的贷款由布鲁克政府提供。

签订好条约之后,黄乃裳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福州,并且在江浙一带招工。

黄乃裳在闽清、古田闽侯等地盘桓了一段时间,五百多位农民愿意跟随着他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移居诗巫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1900年12月23日,黄乃裳的助手力昌与陈观斗带着91人踏上了”丰美“号,8日以后抵达了新加坡。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1901年1月12日,第一批移民动身前往诗巫,期间有人离开,到达诗巫的人数为72人。

1901年2月7日,黄乃裳亲自带着535位来自士农工商各个行业的国人,经过厦门来到新加坡,来到新加坡之后,移民中却传起了谣言。

不少一直并不坚定的人士,一度以为他们被黄乃裳坑蒙拐骗到了外国做苦力。

还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来形容这类人士,叫做”卖猪仔“。谣言引起了不小的骚乱。

幸好黄乃裳之前在教会传教,教会的林称美牧师闻讯之后立刻前来安抚,这才平息。

1901年3月5日,移民们离开了新加坡,并在11日之后,来到了诗巫,黄乃裳随后又返回了福州继续招工。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1902年5月,黄乃裳就带着500多名农工,经过香港之后来到古晋,6月7日抵达诗巫。

三批一共1118人,他们当中,三分之二都是基督徒,都是福州人士。

在来到诗巫之后,这一千多位农民又是如何在异国他乡重新建造家园的呢?

初来乍到的福州人,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并不太适应诗巫的自然环境。

一直生活在中国南方温暖湿润地区的中国农民们,潮湿炎热的气候让他们患上了许多疾病。

刚开始他们不得不挤在离地面三尺高的高脚屋里,伤寒、痢疾随时威胁着生命。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到处都是森林、沼泽,还有一些野兽,四周也是危机四伏。

一千多位居民当中,第一年因为患病去世就高达70人。

居民们原本以为这里可以像他们福州的家乡一样,种植水稻,但是热带雨林多雨的天气,根本就留不住土壤中的养分,水稻的收成并不乐观。

水稻承受不高之后,他们又开始在不那么潮湿的土地上播种一些番薯。

最后,他们才尝试着最适宜热带雨林气候的橡胶。

经过数年的尝试,福州人民们才慢慢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因地制宜发展了橡胶种植业。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黄乃裳为了应对还不适应诗巫气候的中国人民,开设了”新福州垦场公司“,出售一些日常生活的物资以及咸鱼。

并且黄乃裳还在诗巫地区创办了一所学校,五处教堂,让居民们再次可以安居乐业。

黄乃裳在1904年以后,就遭到了砂拉越政府的驱逐,理由是黄乃裳禁止鸦片、大麻等暴利的作物出现在诗巫境内,还不允许开设赌场。

黄乃裳则是对福州人民表示自己年事已高,又想回国继续参加革命斗争。

所以,在1904年6月,黄乃裳就将垦区的所有事务,都交给了美国牧师富雅各全权管理。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1907年,是居民们第一次收割橡胶的时节。处在拉让江流域的诗巫,水运交通极其便利,每担橡胶的价格高达700元。

这让居民们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橡胶种植业的发展极大地鼓舞了福州人的自信心。

没有清政府的剥削盘剥,橡胶种植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福州人民甚至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兴办了一些工厂。

已经不再需要黄乃裳照顾的福州人,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

1937年,福州人士逐渐发展起了航运事业,他们一同出资购买一艘2000吨的远洋航行大船,取名为”新福州号“。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到了1950年的时候,橡胶种植园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2000多英亩。

除了”“新福州”号之外,砂拉越轮船公司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拥有了8艘大船,长年航行于诗巫、明都鲁、文莱等东南亚地区。

福州人民最初只是抱着在诗巫暂住的想法,在诗巫赚到的钱也都寄回了福州,他们打算在自己老了之后,乘船回到福州颐养天年。

在抗日战争时期,很多福州人民甚至在海外寄钱回来抗战,救助中国。

慢慢对诗巫产生感情的福州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渐渐放弃了回国的想法。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一直在从事着生产劳动的福州人民,让诗巫成为了沙拉越最大的城市,到了1950年的时候,诗巫周边地区的人口就高达20万。

依托着丰富的木材资源,诗巫的锯木厂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中九成以上的锯木厂,都是由中国人民创办的。

1963年,砂拉越与马来西亚签订了条约,诗巫也就归属于马来西亚。

到了如今,福州人民在诗巫的发展历程当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诗巫市内,用福州人命名的街道就有15条,黄乃裳街最为著名,由诗巫市议会指定。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全长大约2000米的黄乃裳街,是诗巫市内最繁忙的主干道,它见证着诗巫几乎所有的来来往往的行人们。

虽然主权归属于马来西亚,但是走在诗巫的大街小巷上,中文写的牌匾、标志都随处可见。

很会经商的福州人,甚至把福州话作为了商业贸易当中的主要交流语言。

马来语和英语在这个对外开放程度很高的地区,同样适用。

2010年,诗巫市进行了人口普查,调查结果显示,20万人口中,有接近7成都是华人。

福州人民则超过了9万人,满大街都充满着福州的乡音,置身其中,就像是走在中国的沿海。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从当初福州人民来到诗巫开始,砂拉越的掌权者就进行了三次变更。

最初由布鲁克政府管辖,二战时期,入侵的日军接管,日本战败之后,英国殖民者随即又来到了砂拉越。

最后这片土地才趋于平静,归属于马来西亚。

但即便几经周折,福州人民也一直没有忘记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把原来的思想传统带到了远在南洋的诗巫,并继续传承。

福州人更是参与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金融、种植、木材、造船都有着他们的身影。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上世纪90年代末,诗巫已经有了5家华人开办的银行,支持着当地华人华侨的商业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后,马来西亚希望把诗巫建设成为一个类似于新加坡的花园城市。

诗巫市议会也开始逐步对诗巫的经济结构进行转型升级,提倡步行文化。

每年的3月16日,都是诗巫一年一度的盛会。2001年的3月16日,则是福州垦场一百周年的纪念日。

福州人民也从未停下他们的脚步,由于诗巫的建设历史并不悠久,不可避免有着一些弊端。

2000年以前,诗巫的教育行业只开设了高中还有预科班。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为了追求更高等的教育水平,许多福州人民会选择把他们的子女送到新加坡、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留学。

依托着木材砍伐和橡胶种植起家的诗巫,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也趋于放缓。

诗巫渐渐会转型成一个旅游城市,不少居民选择来到砂拉越首府古晋谋生。

福州人民虽然远离了故土,但是他们在异国他乡,将现居地视做了他们的第二个故乡。

适应能力顽强的福州人民,在不同的地区都能扎根,并产生新的认同感。

联系他们的纽带,就是刻在骨子里的中华文化,还有一张嘴便带着口音的福州话。

122年前,91个中国农民出国开荒,在海外租借土地999年建起中国城

也希望其他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能够牢牢记住自己的身体中,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也祝愿我们,无论在那儿,都能闯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完-

编辑丨书书

参考资料

福建省纪委监察厅网:《一代贤良黄乃裳》

中国新闻网:《马来西亚诗巫省华人达11万 占该省总人口40%》

中国华侨出版社:《黄乃裳与诗巫》

上一篇新闻

今天,向宁德最美的“她”致敬

下一篇新闻

特产早知道——古田油柰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