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西制药布局多种产业,家族产业坚决不用外人,子女兄弟分兵把口
一波说分析了许多海内外的华人家族企业,如泰国黄子明家族、台湾“康师傅”魏氏家族、合生创展朱孟依等,发现“分工、分业、不分家”管理模式,不仅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企业运营、家族内部治理而言,也是一种相当理想的家族化经营状态。
在实践中,一些家族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又探索出了更合理的发展道路,堪称“分工分业不分家”的2.0升级版本!
孙耀志家族:女儿、儿子、兄弟“分兵把口”
宛西掌门人孙耀志除大健康领域的“仲景宛西制药”外,还在零部件行业、商业、食品、医药及养生等多领域板块布局。
作为豫商家族企业的突出代表,孙氏家族已进入二代接力阶段,二三十年的创业摸爬滚打中,又有兄弟携手搭档的成功案例,其成长的每一个关键过程,值得我们去了解、分析、总结。
上海月月舒妇女用品总经理孙杰
女儿孙杰,今年38岁,12年前,刚吹完26岁生日蜡烛后不久的孙杰,就被父亲“空降”上海月月舒妇女用品,摇身一变成为了企业当家人。而十年间,在她领导下,月月舒完成了扭亏为盈的华丽逆转。
与哥哥孙锋不一样,孙杰更似一个上海女人。她16岁就去上海,1996年在松江二中读高中,上的又是上海大学,毕业后当上了公务员,又在上海徐汇区的工商行政管理局上班,上海成了她的“第二故乡”。
上海月月舒妇女用品有限公司,原是宛西制药在上海松江区佘山镇设立的一家分公司,最初是哥哥孙锋管理,由于河南总厂缺乏人手,孙锋被父亲调回。孙锋离开后,后来的几任总经理经营不善,逐年亏损。无奈之下,父亲孙耀志向女儿“求助”,让她揽下这块“硬骨头”。
2006年,孙杰辞去公职“救场”,出任月月舒总经理,开始了经商之路。当年父亲如此劝导她:我说你干到处级干部,你必须按上级领导的意图成事,如果给你一个企业,搞赔了不怨你,只当交学费;搞好了,搞成功了,再搞一些,继续再搞,天外有天,太大了,企业是无止境的,施展施展,体现人生价值。
仲景宛西制药总经理孙锋
代际交替是家族企业传承的一大挑战,孙耀志显然意识到这一点,很早布局二代接班规划。儿子孙锋,作为“药二代”、“企二代”,很早就进入家族企业做事。
孙锋,是1975年出生的,比妹妹孙杰大一岁,大学是在郑州读的。1997年,22岁的孙锋,就被父亲派往宛西制药在北京设立的中外合作企业埃特玛多功能膜材料公司任销售部经理。2000年4月,他出国留学,攻读新西兰梅西大学的商业管理研究生课程。回国后,孙锋在上海月月舒出任总经理。从2004年到2006年初,月月舒在他手上扭亏为盈,第一年赚了60万,第二年赚了200万,第三年时,孙耀志觉得他干得差不多了,就把儿子叫了回去。
被调回总部后,孙锋先是在父亲身边当了总经理助理,2007年,孙耀志在一次受访时谈及接班事宜说:“我明年把我的总经理交出来,叫他当总经理,……锻炼锻炼。”子女教育也是传承的一部分,可当时孙锋读书时,宛西制药还是国有企业,故而也没有所谓的接班人培养想法;孙锋出国读书时,宛西制药才开始逐步改制。
如今,宛西制药已是父子搭档,孙耀志任董事长,儿子孙锋为总经理。除了生产中药,已布局了十余年的大健康产业生态链,其中包括张仲景医院及张仲景养生院、中药材基地、中药零售连锁等产业,已是控股15家子公司的集团企业。
西泵股份副董事长、总经理孙耀忠
说及孙耀志家族,当地南阳人会提到孙氏二兄弟。宛西系资本布局中,位于河南西峡的国内生产汽车配件制造商、上市公司西泵股份(002536)是一枚重要棋子,由孙耀志弟弟孙耀忠来“分兵把口”,兄弟二人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目前,国内每三辆汽车就有一辆使用西泵股份股份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雄踞行业首位。据最新发布的2017年度财报,这家具有40多年生产汽车水泵历史的企业,去年实现营收26.66亿,同比增长28%;归母净利2.4亿,同比增长124%,营收毛利率双双上升。
与哥哥一样,弟弟孙耀忠也是军人出身,出生于1960年的他,18岁参军,1980年退伍后,在老家内乡县当上石油公司副经理。十五年后的1995年8月,进入由哥哥主导的宛西制药,在副总经理位上一干就是7年。
孙耀忠
西泵股份于2011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1952年10月建厂,1964年开始生产汽车水泵,上世纪90年代末,为一汽及上海大众、上海汽车、奇瑞汽车、三菱公司、潍柴、玉柴、锡柴等配套生产发动机排气歧管产品。
2000年,西泵开始企业改制,2001年,由宛西制药控股,变成宛西系旗下控股企业。孙耀忠是2002年由宛西制药转到西泵出任总经理。从事中药行业,谈及当年为何收购汽车零部件的西泵,孙耀志说自己常出国,发现汽车是大产业,中国汽车业有20到30年的快速发展时期。兼并后当年,西泵产值一下子从不足2000万,突破到5000万元,而收益则从不到200万,突破到500万元。
调弟弟领导被收购企业,对孙耀志说也是一种无奈,因为之前用人上“吃了不少的亏”,“摔过跟头”。原来的厂长与孙耀志同龄,孙耀志说:“收购以后这个老总我们都是同龄人,同龄人当厂长,有矛盾,这时候调到我这个集团当了副总,当了副总以后,又给他一个企业,又投了3000多万,又干两年,资本是2008万,叫他接了两年给我亏了3000多万。”“人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好经理”,后来就请他回家“休息”了。
目前,在孙耀志的“宛西系”家族企业里,既有职业经理人,也有自己的儿子、女儿、还有弟弟在把持企业版图的各大“关口”,主要还是由家族成员来“分兵把口”。形成如此家族化管理较为浓厚的局面,与孙耀志本身在用人(主要指外人)上吃过亏有一定关系,也与直系家族成员能携手同进、相互撑持有更多关系。
由于“宛西系”旗下重要板块“宛西制药”、“仲景大厨房”正在积极筹划上市的路途上,未来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可能还会进一步稀释股权,目前尚无法从股权结构上窥视孙耀志对家族资产的分配计划。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今天的家族成员“分兵把口”模式,其实是一种“分业分工不分家”安排。
关彦斌家族:葵花“药二代”的分业不分家
前段时间一场牵涉33亿元巨额资产分割的离婚案,使葵花药业饱受关注。其实除了“A股中国好前妻”外,葵花药业掌门人关彦斌的传承布局,也值得称道。
19年前,也就是1998年的4月29日,葵花药业的起点“黑龙江省五常葵花药业有限公司”,本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药企,当时由关彦斌等46个自然人股东支付对价1494.68万元,改制为民营企业。企业成立时,公司愿景是像“千百葵花”一样,永远追逐阳光。
改制后的葵花药业,关彦斌持股比例达59.85%,而张晓兰也是股东之一,有0.76%比例的股权。在关彦斌的带领下,公司走出亏损泥沼,起死回生,目前集团拥有上万人职工。19年前,公司销售艰难起步,头一年是800万元,到三年就实现1个亿,而如今,葵花药业集团拥有12家药品生产企业,4家医药公司,1个药物研究所,1个药材种植基地,1个药品包材公司等23家子公司,短期愿景就是2018年达到100亿元销售规模。
19年的葵花药业,张晓兰也是其发展历史上的功臣之一,分手获得一些补偿,理所当然;不过,她之所以这么做,也可能为子女们考虑。
(葵花药业“招股说明书”透露的家族成员关系)
据葵花药业上市时“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股权情况,家族化是一个明显特征,比如关彦斌的父亲关金凯、弟弟关彦明、妹妹关彦玲及亲属,还有女儿关玉秀、关一,以及张晓兰的一个儿子宋萌萌,都持有不同比例的股权。
张晓兰儿子宋萌萌(记住,不姓关哟!),与自己,还有关一等人一样,也通过目前还是张晓兰为法定代表人的金葵投资持股葵花药业。
产大米的五常,是关氏家族的发家之地,其家族在此地基业庞大,也可以说是一个“葵花系”的产业集群,除制药之外,还涵盖房地产开发、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农林牧渔业等多领域。
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五常葵花阳光米业,目前就由关彦斌女儿关玉秀担任董事长一职,她还持有这家公司49%股权,而另外的51%占股是葵花集团。另外,关玉秀也间接持有葵花药业0.06%的股权,并出任葵花集团副总裁。关玉秀出生于1979年,2015年,关玉秀荣获中国粮油界最高荣誉——中国十佳粮油创业风云人物,无常大米近年来风靡全国,与关家女的努力分不开。
(五常葵花阳光米业董事长关玉秀)
另外,关玉秀还是葵花药业的主要子公司——重庆小葵花儿童制药的董事长。
而张晓兰之子宋萌萌,也担任沈阳子健商贸、南京同仁堂乐家老铺(沈阳)医药投资管理公司等法人,并持有葵花药业股权。
关玉秀妹妹关一,出生于1982年,本也有打理旗下子公司。比如,7年前被葵花药业出资收购的黑龙江省葵花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关一出资额占比就达32.38%,是第一大股东。为减少关联交易,才完成内部并购。关一,现任葵花药业集团医药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总经理,此前,历任葵花药业集团医药有限公司广告部副总经理、市场管理中心总经理。
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张晓兰虽是“退出”,但关氏“药二代”在步步前进,实控人关彦斌对后世各有布置,甚至是悉心布置,其实形成了一种家族二代“分业不分家”局面。
作为家族灵魂人物,关彦斌子女有的已完全上位(比如关玉秀),有的尚处于交接棒的过程中(比如关一等家族成员)。
不分家,可以说是葵花家族企业经营的核心秘诀。二代各自虽为相对独立的实体,也分割一定比例的所有权,但事业还是一体的。特别是通过交叉持股,把利益绑到一起,大大增强对外竞争力。给每个孩子自己的事业,对于子女众多的家族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主流选择,通过“不分家”,建立起一个家族完整的系统,获得了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家族凝聚力。
黄祖耀家族:“富过三代”的秘诀
(大华银行集团荣誉主席黄祖耀,荣获“亚细安商业奖”的传承奖)
在新加坡,黄祖耀是公认的最资深也最有成就的金融巨子,荣获“新加坡杰出商人”称号。福布斯“2017年华人富豪榜”上,88岁的黄祖耀以5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位列第52位。值得一提的是,黄祖耀家族还是“富过三代”的亚洲富豪家族。2017年9月,他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手中接过“亚细安商业理事会”特设的“传承奖”。
大华银行的第三代传人,是黄祖耀的儿子黄一宗 。黄祖耀有三子二女,2007年,他将权力棒交给了就任首席执行官的儿子黄一宗。
(大华银行第三代传人、行长黄一宗)
除长子黄一宗经营银行业外,黄祖耀的儿女在大华银行集团的不同领域各自发展、各展拳脚。女儿黄玮玲主要负责集团的酒店业,次子黄一超主管证券业,三子黄一龄掌管上市公司虎豹国际,另一个女儿则是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
2013年4月,黄祖耀正式卸任大华银行主席,成为名誉主席兼顾问,业务交由其子黄一宗掌管;自此,大华进入了黄氏第三代执掌的新格局。
大华黄氏家族传承,其实也是一个“分业不分家”模式。黄祖耀认为,一起发展比分家来得好,如果他们把生意给分了,生意就会变小,实力自然会削弱。但是,一个家庭成员全集中在一家公司工作,并不是很健康的事,于是,他一向鼓励儿女们朝不同方向发展。
说起黄氏家族第四代,很多人更关心这么一个问题:大华还能代代相传吗?
这位帅得甩了思聪几条街的帅锅是谁?他就是黄祖耀的长孙、黄一宗的长子黄鼎文。
谁能传承自家的家业,并把它发扬光大,这是很多有钱人心心念念的事,可这位“富四代”却是不爱银行爱厨房。
黄鼎文的弟弟黄鼎全,大学毕业后,像父辈一样,规规矩矩选择“子承父业”,加入大华为家族产业效力。可这位“黄大少” 从宾大沃顿商学院毕业后,身为长子长孙,却不愿回归家族生意,而是根据个人兴趣,钟情于餐饮业。
当然,家族中“爱厨房”的,还有他的姑姑、黄祖耀长女黄玮玲,目前她执掌的四川豆花饭庄,在新加坡被公认为中餐厅第一方阵。
(四川豆花饭庄执行董事黄玮玲)
黄一宗是一个开通的父亲,没有逼迫儿子,而是任由他闯荡餐饮业。从25岁毕业那年算起,黄鼎文进军餐饮业的时间虽不算长,名下已拥有了一个庞大的餐饮帝国——The Lo& Behold集团。
有人会说,巨富后代“烧钱”谁不会?用事实说话,在商业运作上,黄鼎文的的确确是一位“变废为宝”的行家。
黄鼎文最擅长的,就是把新加坡乏人问津的古旧地点,改造成时尚的夜店、酒吧或者餐馆,这些经由他改造过的店,过不多久就能大火特火起来。他旗下位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的法国餐厅,被获颁米其林二星,2017年成为亚洲最佳餐厅的第9名、新加坡最佳餐厅第2。
(废弃教堂改造的餐厅)
言归正传,许多华人家族“富不过三代”,往往是第一代创造财富、第二代保存财富、第三代坐享其成,到了第四代已经是“两手空空”;那么,大华家族企业如何生存与发展的?
黄祖耀曾说:“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家族控制配合精英专业管理。家族企业家为企业制定方向,专业经理人则提供知识和专长,两者互相配合去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
黄祖耀认为:无论是家族管理与专业管理,有利也有弊。他指出,两者之间有一个很明显的差别:虽然都注重企业盈利,但是家族企业家重视公司的长远利益,而专业人士则偏重短期效益,因为他们得到的奖励回报是以公司每年的盈利表现为依据的。
家族控制配合精英管理,可实现企业长远目标,您认同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