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1日 星期六

探索远古时代恐龙生活的踪迹,揭开重庆亿万年前的神秘面纱


在距今2.3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最早的恐龙出现了。随后,从侏罗纪到白垩纪,恐龙迅速扩张领地,开始了对地球长达1亿多年的统治,并在约6600万年前灭绝。


人类始终未曾停下认识、了解恐龙的步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层中发现的恐龙化石,成为了探索地球上一任“霸主”过往的有利依据。



探索远古时代恐龙生活的踪迹,揭开重庆亿万年前的神秘面纱



亿万年前的重庆,同样有恐龙横行。到如今,重庆市内多地皆发现恐龙化石,其中以永川区、合川区、云阳县最为集中,对于中国古生物研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此刻,请跟随本文,一起探索远古时代恐龙生活的踪迹,揭开重庆亿万年前的神秘面纱吧。


曾经是一片大湖的山城


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恐龙大国”,重庆因其丰富的恐龙及古生物化石资源被称为“恐龙脊背上的城市”。目前在重庆境内超过大半的地区,人们相继发现了诸多恐龙化石的踪迹。例如,1957年在重庆合川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经专家考证,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恐龙,被称为“东方巨龙”;1976年在重庆永川发现的上游永川龙化石,为当时我国已知较为完整的大型肉食性恐龙之一;2003年在重庆綦江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其中保存有我国目前最精美的鸭嘴龙足迹群;2015年,重庆云阳发现了世界级恐龙化石群,分布范围有数

十平方公里……


纵观重庆恐龙化石分布图,恐龙化石的踪迹遍布了山城大地,宛如一簇簇星火,勾勒出了恐龙世界的冰山一角。


从宏观角度来说,重庆的恐龙化石以侏罗纪时代居多,且多出现在人类活动活跃的地区——侏罗纪地层在主城、渝西和渝东北大面积出露,而白垩纪地层只有綦江、江津和黔江少量出露。这是因为大多数时候,化石的发掘往往来自于机缘巧合下的建设和开采,例如挖掘、修路、造房等等工程活动。而很长一段时间里,地域更广大的山野地区,由于人迹罕至,许多化石都沉睡在地表之下,不为人所知晓。不过随着近年来科考队伍的持续跟进,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整个重庆范围内,都曾有大批恐龙在此生活栖息。



探索远古时代恐龙生活的踪迹,揭开重庆亿万年前的神秘面纱



为什么重庆这座山城会成为恐龙的乐园?难道恐龙们也喜欢“爬坡上坎”吗?当然不是,重庆能够成为恐龙的大规模栖息地,或者说,重庆能够保存这么多恐龙时代的化石地层,是有着特殊的地理原因的。


早在距今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时期,重庆所在的四川盆地区域与如今的山城没有半点联系。在强烈的地壳运动——“印支运动”的作用下,四川盆地边缘逐步隆起成山,四川地台整体抬升,盆沿围了起来,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步上升成陆,由海盆转为了湖盆,形成了一个无比巨大的湖泊,这就是“古巴蜀湖”的由来。


得益于这片广大的湖泊,远古时代的重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和降水十分丰富。湖水孕育了丰富的原始动植物,随着水汽蒸发,湖水的面积缓缓缩小,越来越多富饶的土地露出水面,古巴蜀湖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得十分宜居。到了侏罗纪时期,大地上遍布着一片片小型沼泽和湖泊,森林茂盛且葱郁,古巴蜀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恐龙生活的乐园。这里不仅能够为各种食性的恐龙提供充足的食物,还能提供极佳的栖息和庇护之地。于是,无数恐龙在这片辽阔而又丰饶的土地上繁衍,展现出一幅生物史上壮丽的奇观。



探索远古时代恐龙生活的踪迹,揭开重庆亿万年前的神秘面纱



万里挑一的化石存留之谜


然而,随着地质运动不断改变着地层、地貌,在时间的长河中,无数的自然灾害让一度主宰地球的恐龙灭绝。对于如今的人类来说,想要了解这早已消失在遥远时代的物种,唯一途径便是通过化石。


据古生物学家统计,一万个古代生物中,或许只有一个个体的骨骼有机会变成化石,而成为化石的第一步,便是拥有一个合适的死亡地点。


众所周知,动物死亡后,尸体会腐烂,随着时间推移,骨头也会渐渐消失,但有极少数的骨骼在特殊条件的作用下会变成化石,保存在地层中。首先,恐龙死亡后必须很快被细腻的沙粒、泥土、泥浆或火山灰等物质掩埋;然后,这些细小的颗粒需要在遗骸表面形成一层柔软的保护膜,使恐龙尸体免受食腐动物的袭击;最后,这层保护膜便可以将氧气隔绝在外,使得微生物难以通过常规途径将恐龙遗骸分解。


在千万年的漫长岁月中,被掩埋的遗骸会溶解结晶,矿物质不断渗透到骸骨中,硬化为岩石,这些骨骼也就幸运地成为了地层中的化石。然而,化石经过数千万年的沉积,有的已经深入到地层深处,能够被人类勘测和发掘的数量很少。在地球长期的地壳运动作用下,重庆地区保存着化石的地层不断被挤向地表,因此在这片山城的大地上,才会有如此多逐渐裸露出的恐龙化石被人们所发现。



探索远古时代恐龙生活的踪迹,揭开重庆亿万年前的神秘面纱



“侏罗纪公园”明星大赏


建国以来,重庆在208地质队及相关部门的努力推动下,在恐龙化石的调查、发掘、研究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前文所述的那一批批足以震惊世界的发现,更是证明了重庆这座大型“侏罗纪公园”的价值和魅力。下面本文将列举重庆较为著名的恐龙化石及其发掘始末。


长寿峨眉龙


1955年修建长寿狮子滩水库时发现。植食性,蜥脚类,体长约14米左右,生活在距今1.5亿年的侏罗纪晚期。化石材料包括11 个不相关联的颈椎和背椎,右肩胛骨的远端,右乌喙骨和一节残损的左肱骨,部分腰带和左股骨,接近完整的左胫骨、腓骨和右距骨。现藏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峨眉龙与其他蜥脚类恐龙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鼻孔位于鼻部前端,而非头顶,且其后肢较长,背部最高点位于臀部,称得上是蜥脚类恐龙中的长腿“欧巴”。它们喜群居,主要生活在内陆湖泊的边缘,牙齿粗大,边缘有锯齿,以植物为食。


合川马门溪龙


1957年发现于合川太和乡(今太和镇),由四川省石油勘探队在合川太和镇鼓楼山进行石油与天然气勘探时发现。植食性,蜥脚类,体长约22米、高约3.5米,生活在距今约1.5亿年的侏罗纪晚期。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脖子长达9米,抬起时可达三层楼高。


合川马门溪龙曾是亚洲之最,被誉为“东方巨龙”。当时,为了将这些恐龙骨骼化石进行装箱,用掉了整整32 只大木箱。它的复制品曾代表中国恐龙远赴日本、中国香港、泰国、新加坡、意大利、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是举世闻名的科普明星,但其真身从未走出过国门,目前被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收藏。合川马门溪龙体重达50吨,却只有60厘米长的小脑袋,要维持自身消耗,科学家测算它每天必须吃掉300公斤的食物。


上游永川龙


1976年发现于永川上游水库附近,由永川上游水库建设指挥部职工在暴雨后去水库察看灾情时发现。肉食性,兽脚类,体长约9米、高约3米,生活在距今1.5亿年的侏罗纪晚期。这具恐龙化石头骨保存完整,脊椎包括完整的颈椎、背椎和12节尾椎。前肢缺失,后肢保存了股骨、胫腓骨和距骨。它是典型的大型肉食性恐龙,属于异特龙超科,近乎完整的化石使得它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上游永川龙虽属大型生物,但却异常机敏灵活,能捕获身躯比它大两三倍的植食性恐龙,在古生物界尊享“恐龙霸王”的美称。峨眉电影制片厂还以它的发掘和研究过程拍摄了我国第一部恐龙专题科教片——《永川龙》。



探索远古时代恐龙生活的踪迹,揭开重庆亿万年前的神秘面纱



江北重庆龙


1981年发现于江北猫儿石。这是一具不是很完整的恐龙化石,包括头骨的吻部(向前凸出的嘴巴部位),10 节背椎,较完整的腰带和荐椎,23节关联保存的尾椎,一对完整的股骨和胫骨,一节肱骨的远端,3个掌骨和5 个骨板。植食性,剑龙类,体长只有3至4米,是目前发现的体型最小的剑龙类恐龙之一,生活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


江北重庆龙个体娇小、性格温顺,喜欢群居于丛林沼泽湖畔。背部有成对排列的剑状骨板,当遇到危险时,它们就会往骨板里充血,让骨板变得通红,使自身变得更加威猛。尾部有骨质的尖刺,通过甩动尾巴来进行防御。这些特征改变了植食性恐龙的命运,面对掠食者的攻击,它们不再一味逃跑,而是利用这些“武器”来主动防卫。


果壳綦江龙


1994年发现于綦江古南镇。由当地农民蔡长铭在地里挖鱼塘时发现,后报告有关部门发掘。植食性,蜥脚类,体长约15米,高约5米,生活在距今1.5亿年的侏罗纪晚期。


果壳綦江龙的颈部接近体长的一半,四肢相对较短,以邢立达为代表的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的科研人员对这具恐龙骨骼化石进行了研究。2015年,果壳綦江龙被认定为新种长颈龙。这条恐龙的研究者之一为果壳网的科普作家,故将“果壳”和发现地“綦江”组合在一起命名。现保存于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綦江莲花保寨恐龙足迹群


莲花保寨位于綦江区三角镇老瀛山半山腰,2003年5 月,綦江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王丰平等在三角镇一带考察地质灾害时,听闻老瀛山中有一寨子,寨子里有很多莲花印记。王丰平等觉得这些莲花印记不同寻常,后来邀请相关专家鉴定发现,这些看似莲花的印记其实是亿万年前恐龙行走时留下的脚印。


在莲花保寨长约150 米的凹崖腔内,存有以恐龙足迹为主的古脊椎动物足迹化石600 余个,最密集的一处,不到140 平方米的地面上就发现了足迹化石300 多个。除了保存类型多种多样外,莲花保寨恐龙足迹群的造迹者也是种类繁多,造迹恐龙就囊括了三大类,有蜥脚类、鸟脚类,还有兽脚类。此外,恐龙时代称霸天空的翼龙和大型古水鸟也曾空降到此,留下了一串串珍贵的脚印。“中国最完美的鸭嘴龙足迹”“中国保存最多的翼龙足迹”“世界仅有的两处完美立体恐龙足迹之一”等一系列头衔皆被赋予綦江莲花保寨恐龙足迹群。


歌乐山恐龙足迹群


2019年3月,攀岩爱好者景随心在重庆歌乐山森林公园攀岩时发现了一片侏罗纪早期的恐龙足迹化石。2019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团队和208地质队研究人员在经过现场勘查后,发现该恐龙足迹为卡岩塔足迹,属中-大型兽脚类恐龙足迹,共40余个,包含5条行迹,为多只大小不一的恐龙活动遗留,推断造迹恐龙为双脊龙。经过实测剖面,该恐龙足迹化石保存在下侏罗统珍珠冲组底部的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层面上,显示恐龙生活年代为侏罗纪早期,距今约2.01至1.9亿年。歌乐山恐龙足迹群为重庆境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恐龙化石。


除了上述发现外,近年来,重庆云阳恐龙动物群的深度发掘再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那里又将会出现什么新的恐龙化石,改写人类对恐龙的认知呢?


图:张锋 焦龙 川渝共建古生物与古环境协同演化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文:仵迪

上一篇新闻

「天下奇闻」美国导演请普京给女儿当教父 肯尼亚发现420万年前迷你猴化石

下一篇新闻

「消息」IEA:东南亚在未来几年可能成为化石燃料净进口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