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09日 星期四

江阴42年企业改制记

——只有改革一直在路上。

目录:

一,从农村副业到社队工厂(1958-1983)

二,从乡镇企业到上市公司(1984-2000)

三,改革一直在路上

在2008年中央政策研究室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选出的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里,江苏占了两个:昆山和江阴两个县级市。

两地在春秋时同属吴国。全国百强县的榜单里,前列总是铁打的古吴国地区。除了昆山江阴霸占前二,紧跟着张家港和常熟,并称江苏“四小龙”。但昆山和江阴属于绝对领先,两地人口比张家港多31%,比常熟多9%,而GDP均比张家港高39%以上,比常熟高58%以上。名列前茅的还有太仓、宜兴等。

这一代自古发达,既擅长商业,也重视教育。

本来还有两个能打的县级市,是昆山和江阴的老对手,佛山的南海和顺德。2002年和2003年南海顺德分别撤县设区,去做全国百强区的常年头两把交椅了。近年南海和顺德的发展数据比昆山江阴差一些。

昆山始终是百强县老大,江阴始终以极其微弱的差距屈居第二。江阴不太服气,所以政府报告中总说自己是工业百强县的老大。

两地的面积都在900多平方公里,最新常住人口数据都在165万。经济总体表现上,两地高度相似,2018年的GDP几乎相同(3800亿+),人均可支配收入几乎相同(5.5万左右),产业结构几乎相同(第二产业占54%,第三产业占45%)。但各自的情况又有不同。

例如,当地十强企业都不是国企,但昆山以港台/外资为主,江阴以本土为主。这一点和地理位置有关。昆山紧邻上海,尤其适合以上海为总部的港台/外资企业布局工厂,进而形成产业集群。而江阴缺乏这一招商引资的优势。所以,昆山的港台/外资企业数量直逼10000家,江阴约1200家;去年昆山的进出口额为891亿,江阴为244亿。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昆山的大企业多有外资支持,而以本土企业为主的江阴,必须找其他途径解决资金难题。于是乎,昆山目前的上市公司为13家,其中A股11家。江阴则多达49家,其中A股32家。

由此看,很难有一个地方可以彻底复制另一个地方的发展模式。每一个地区都在大同中充满小异,而企业和政府须捕捉细腻之处。

2010年,深入研究中国地方经济与社会现象、年逾古稀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中国城镇化道路》中写道:

一个地区有自己独特的解决生活问题的办法,不是今天才开始的,而是有历史传统的。

自60年前,江阴走着自己的独特之路,其中有两个改制转型,前后过程体现着江阴人和江阴政府的胆识。

一,从农村副业到社队工厂

(1958年-1983年)

农村的人民公社诞生于1958年,是一个同时负责政治、经济、农民生活的基层组织。经济上,人民公社实行集体所有制,统一核算和分配所有的资源和财产,统一组织农业生产。公社下一级单位是生产大队,再下一级单位是生产队。又或者没有生产大队,只有公社和生产队两个层次。

随之产生了社队企业,指以人民公社的“社”或者公社下生产大队的“队”为单位的企业。其前身是农村除了农业生产之外的副业,在1955年规范化为“农村生产合作社“。农村改为人民公社后,生产合作社全部划归人民公社或生产大队所有。

大跃进期间,在“公社工业化“的要求下,社队企业发展迅猛。牺牲农业投入工业的结果是随之而来的三年困难期,农副食品短缺。1960年,中央发紧急指示信,要求“挤出一切可能挤出的劳动力,加强田间生产的力量“。

在1961年发布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中,公社办企业尚被有条件地允许:

公社管理委员会根据需要和可能,可以有步骤地举办社办企业

一切社办企业的举办,都不能妨碍农业生产

生产大队……可以经营一定数量的大队企业

生产大队兴办的企业和事业,从生产队占用的劳动力,一般地不能超过生产队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五

但第二年的《条例》修正草案里,对公社办企业进行了严格的收紧:

公社管理委员会,在今后若干年内,一般地不办企业

已经举办的企业,不具备正常生产条件的,不受群众欢迎的,应该一律停办

个别企业,经过社员代表大会同意,县人民委员会批准,可以由公社继续经营,或者下放给生产大队经营

公社经营的企业,都应该直接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都不能妨碍农业生产和增加社员负担,也不能影响国家对农产品的收购任务

几年里,社队企业大起大落。农村工业产值在1959年飙升到60亿以上,又在1963年坠崖,只剩4亿。

因物资供应紧张,1965年中央提出发展农村副业,1966年的“五七指示”提出农民除了以农为主,“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再度给社队企业以生存空间。

这段重工业历史及其政策的全过程又与当时中苏关系波动有关,此处不表。

紧接着文革开始,城市经济环境受到破坏,企业纷纷停产。1966年,全国工业每百元资本金可实现利润税金为34.5元,到了1976年,仅有20.4元。物资短缺形成的需求,反而成了催生农村地区工业生产的土壤。

而当时江青集团在江苏插手比较深的有南京、连云港、苏州、徐州,以城市为主。其它地区,尤其农村,有了喘息的空间。

另一方面,知识青年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人多地少的状况日益严重,剩余劳动力需要出路,恰恰江南人富有经商天赋。

三个原因的合力下,在渴望富裕而又远离极左权利中心的江阴农村,社队企业兴盛起来。

1969年,大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发现,经过8年的粮食增产,在现有条件下,本大队的农业已经没有什么增长的空间。想要发展,必须从“无农不稳”走向“无工不富”。当年春天,他主持社队开了一家五金厂,做螺钉螺帽一类的产品。

这时候的政策,原则上允许搞副业,但目的是自给自足。若以赚钱为目的,一不小心就会顶上走资或者破坏“以粮为纲”的帽子。因此,这是一家地下工厂,以铁匠铺的门面打掩护。女工在里面常加班到深夜,产品远销东北和四川。

这是华西大队,也就是日后名满天下的华西村。

三年后,在与华西大队相距30公里的长江大队(长江村),后来的村委书记、时任副业办公室主任李良宝带着6个农民建小砖窑,起步资金是大家凑的700块钱。卖砖赚了一些钱后,长江大队买船,省下了运费,且能接活。第二年,烧砖和运输的盈利继续投入,买下10台仪表车床,开了7个草房车间。

江阴42年企业改制记

华西村五金厂

1976年文革结束时,全国社队企业工业总产值244亿,其中江苏一省占了34亿。全国工业总产值比文革前增长30%,而江苏社队企业的工业产值是文革前的11倍。

江阴42年企业改制记

文革期间,江苏社队企业工业产值增长远高于和全国

至1979年,全国社队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国9%。这个数字在江苏省达到25%,在无锡县(今无锡锡山区)高达65%,在江阴县为55%。

全国各地社队中,以江苏省工农总产值最高,达到75亿。江苏内部,无锡县产值5.1亿,列第一;其次是江阴县2000多家社队企业共计4.5亿。和无锡县、江阴县形成社队企业铁三角的,是毗邻的武进县(今常州武进区)。

江阴42年企业改制记

1979年全国社队情况

1980年,邓小平公开肯定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农村改革大幕开启。

江苏省于两年后全面实行联产承包制。但此前,激进的江阴社队企业已经在实质上进行分工,种地达人专心种地,其他人转移到非农产业。也早已执行和“一包三改”类似的按劳分配的制度。

早在1978年,华西大队通过五金厂已有存款100万,第一桶金为华西抓住了改革开放后最早的机会。当年,五金厂正式挂牌,不再是地下工厂。同时,华西将全村600亩耕地交给30人承包,95%的劳动力全部转移到企业。两年内,华西大队的企业从4家增加到40多家。

相距华西村不到10公里的三房巷大队(三房巷村)在村委书记卞兴才带领下,贷款80万,开了一家合成纤维厂。在此之前,三房巷大队已经偷偷办过同样手工生产螺丝的五金厂。

而在长江大队,除了砖瓦厂和五金厂,还开办了化工厂和农机厂。

苏南农村纷纷农转工,使这一年江苏社队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5%,突破百亿(109亿)。巨变引起了全国的注视。1981年,中央调查组到江苏调查“三挤一冲”问题,即挤国营企业的原材料、能源、市场和冲击国家经济。结论是:

对国营大厂有挤有补,目前是补的多一些,挤的少一些……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一条路子。

有些观点认为,49年到改革开放之间,中国的民营经济是断层的。这种观点是对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基础建设,以及躲在平房里进行“额外”生产的社队企业的否定。文一老师在《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里讲述了这一逻辑。

1978年到1988年,以农村社队企业为引爆点,中国的国内市场彻底建成,从此走出全世界最快的工业化之路。其中,苏南走在前线。

1983年,凭借胆量和努力,江阴社队企业取代了县属企业成为经济主体。当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1.4倍。这个数字在江阴是2.5倍。

1982年,新《宪法》颁布,对多项体制做出修正。24年前公社化的农村,在接下来三年进行体制改革,华西大队恢复为华西村,三房巷大队恢复为三房巷村,长江大队恢复为长江村。人民公社和社队企业这两个名词进入历史的尾巴。原社队企业成为乡镇企业的一个类别。

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尽管距离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八年之久,但这份决定首次触及了市场经济的涵义:

一、改革是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改革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三、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四、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五、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

六、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

七、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八、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进一步扩大对外的和国内的经济技术交流;

九、起用一代新人,造就一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的宏大队伍;

十、加强党的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一年,费孝通发表《小城镇·再探索》,第一次提出“苏南模式”之概念,主要指今无锡地区,江阴是代表之一。而苏州当时的存在感还比较弱。学者研究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怎样转化为生产力,在群众中,则表现为最朴素的致富愿望。

4年后的1988年,华西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继天津大邱庄之后的中国第二个亿元村,也是江阴第一个亿元村。次年,三房巷村成为江阴第二个亿元村。又四年后的1993年,长江村成为江阴第三个亿元村。十年后,华西村成为中国第一个百亿元村。

二,从乡镇企业到上市公司

(1984年-2000年)

乡镇企业一词涵盖农村的所有企业形式,包括原社队企业、联户办企业(多户办)、户办企业(一户办)。过去被压抑或被歧视的非国营企业的地位,开始和国营企业靠近。1984年当年,全国乡镇企业总数606万户,是1983年的4.5倍,印证了改开初期的“一放就活”。

这个过程中,浙北和苏南体现出民间经济性格的区别。由于担心意识形态斗争卷土重来,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许多私营企业挂集体企业的牌子。但本质上,浙江的乡镇企业以联户办和户办的家族/家庭企业为主。而有华西村等作为榜样的苏南,集体企业的比例比浙北高得多。

接下来的几年里,江阴诞生了许多后来越做越大的乡镇集体企业。

1984年,周庄镇,江南模具塑化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江苏省第一个乡镇合资企业。——后来的模塑科技(SZ.000700)。

同年,澄江镇,江阴要塞澄南化工厂成立。——后来的澄星股份(SH.600078)。

1985年,利港镇,江阴溴化锂制冷机厂成立。——后来的双良集团(SH.600481)。

1986年,新桥镇,江阴精毛纺厂成立。——后来的阳光集团(SH.600220)。

1988年,新桥镇,江阴新桥第三毛纺厂成立。——后来的海澜之家(SH.600398)。

1989年,周庄镇,江阴周庄机械铸造厂成立。——后来的华宏集团(SZ.002645)

澄江镇的江阴钢绳厂走得更早。这家企业建于1964年,70年代走上技术研发之路。1978年,钢绳厂申请到260万的国家技改贷款,进行高强度胶带钢丝绳的自主研发。1985年,钢绳厂参加东京国际钢丝绳博览会。——这是后来的法尔胜集团(SH.000890)。

改开头几年,乡镇企业获利丰厚。1987年,江苏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797亿,首次超过国营企业工业产值。1988年,该产值达到1078亿,是全国第一个乡镇企业工业产值过千亿的省份。

但进入90年代,乡镇企业的优势逐渐减弱。

在计划经济时期和改开初期,相对于国营企业,社队企业和乡镇企业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力。然而等到全国大幅度进入市场经济,国企进行改革和市场化后,又称“二国企“的乡镇企业的劣势显现出来。外部条件上,话语权小,资金少,技术突破无门。内部管理上,人员臃肿,理念陈旧。

另一方面,1987年中央肯定私营经济有一定的补充地位后,私营企业试探性地出现,江阴于次年产生了第一批共12家私营企业。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确立私营经济体更高地位后,江阴的私营企业数字彻底爆发,1993年310家,1994年1031家,1995年1478家。

乡镇企业腹背受敌。对上,打不过国营企业的资金和规模。对下,打不过私营企业的灵活和勇猛。

1994年,江阴启动乡镇企业改制,把乡镇集体企业变成现代制度的私营企业,最主要的内容是明确所有权人和其持有的份额。两年内,江阴绝大部分小企业改制完毕,紧接着,资产千万以上的企业改不动了。

原因是没钱。没有钱平负债,没有钱补偿给老员工。乡镇企业承担了一部分社会责任,进而不可避免地拉进银行和政府,当时被总结为“企业负亏、厂长负赢、银行负债、政府负责”。要改头换面,老账怎么算?

1996年,包括时任书记袁静在内的主管领导到全国考察,其中有广东四小虎:顺德、南海、中山、东莞。顺德政府进行接待的同志问江阴考察团,江阴有没有上市公司。考察团说一个都没有。

顺德当时已完成当地乡镇企业的改制,并拥有两家上市公司。顺德美的于1993年完成改制、上市,是全国第一家从乡镇企业改制后上市的公司。另一家是万家乐。

回到江阴,市政府成立企业上市指导小组。这个指导小组的介入部门多达13个,包括江阴当地的发改委、体改办、人行、财政局、计委、政府办、工商、税务、审计、国土、环保、人事、社保。指导小组承担了年度和阶段性的工作计划,有责任考核和奖惩。

相应地,政府制定了《江阴市人民政府关于上市工作的暂行意见》、《关于推进全市资本运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全市私募股权融资和投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除了指导小组提供培训,年末,政府召开江阴市资本经营工作会,请来全国8家大券商,向企业宣传融资理念,安排券商和企业的对接辅导。

1997年2月28日,江阴钢厂改制而成的江阴兴澄冶金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简称“兴澄股份”,代码000700。三年后,兴澄股份被江阴老乡模塑科技借壳。今年,兴澄特钢业务被中信旗下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收购。

6月23日,江阴申达集团、江阴黎明幕墙有限公司、南京塑料包装材料总厂、内江包装材料总厂、南京双惠新技术开发公司、北海中包工贸有限公司共六家企业联合上市,简称“中达股份”,代码600074。2014年,中达股份被深圳保千里伪造资料借壳,后于2017年事发。

1998年,四环生物、澄星股份上市。1999年,法尔胜、华西股份、江苏阳光上市。2000年,凯诺科技(海澜之家)上市。这五家企业至今都在A股上。

但完整的流程绝不仅仅是一家乡镇企业改制、上市。有机会上市的企业,或者效益好的企业,必须在融资后转过头来帮助有困难的兄弟乡镇企业。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企业兼并,纳入资产,也承担负债。

无怪有人说股民(和烟民)是中国最可爱的人。这符合中国金融的基本目标:为实体服务。也是中国发展中,企业和个人永远不应该忘记的一条原则:先上了车的,不要想把后来者踹下去。

至2000年,江阴有6641家乡镇企业完成改制,尚未改制的只有500多家。上市公司共7家,累计募集资金21.6亿元。

2004年,江阴企业开始到流程更简便的香港上市。至今,江阴共有上市公司49家,其中A股32家。地方常住人口人均上市公司数量仅次于深圳,被称为华夏A股第一县。

但江阴上市公司的规模都不大,尤其不比诞生美的的顺德。按当下(2019年11月)市值,江阴上市公司多在20-50亿。最大的两家是超过300亿的海澜之家,以及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入股的长电科技。不考虑上市部分的情况,看集团公司的总体营收规模,江阴企业十强如下:

1,海澜集团,主营服装

2,澄星集团,主营化工

3,三房巷集团,主营化工和纺织

4,华西集团,综合经营

5,新长江实业集团,主营钢铁和船业

6,华宏集团,主营装备和金属等

7,阳光集团,综合经营

8,扬子江船业,主营造船

9,双良集团,主营环保、新材料

10,法尔胜集团,主营金属线材

这十家企业,三房巷、华西、新长江、法尔胜是社队企业起家。海澜、澄星、华宏、阳光、双良是乡镇企业起家。扬子江船业是国企出身。

扬子江船业于1999年私有化,目前是全国第二大的私营船厂,子公司在新加坡上市。新长江实业就是当年的长江村,其主营业务没有上市。其余八家企业都在A股有上市公司。

社队企业和乡镇企业构成了今天江阴经济的大部。2018年,海澜营收超千亿,澄星在700亿左右,其他都在300-500亿区间。海澜、新长江、华西三家在无锡市纳税十强名单里。

三,改革一直在路上

拿1978年后江苏和浙江的人均GDP横向比较,呈现出不同时期的不同局面。

江阴42年企业改制记

1978年-1984年江苏和浙江的人均GDP比较

第一个时期,1978年到1984年,江苏人均GDP保持高于浙江。在1978年,二者差距达到23%,其中就有社队企业发达的贡献。但1978年之后,差距逐渐缩小,到1984年,浙江人均GDP只比江苏低4%。

江阴42年企业改制记

1985年-2004年江苏和浙江的人均GDP比较

第二个时期,1985年到2004年。1982年的修宪和1984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确认了改革已是出弓之箭,浙江私营经济随之爆发。1985年,浙江人均GDP首超江苏。

此后几年,两者呈现胶着状。以价格闯关为主要因素,多个危机共存的情况下,1988年和1989年,江苏比浙江略高。其余年份,浙江比江苏略高。

90年代,对外开放加速,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浙江一往无前。而江苏陷在乡镇企业的困局里。1995年,浙江人均GDP的相对优势达到两位数,并逐年增长,在2003年和2004年相比江苏超过20%。

此时,浙江已经领先江苏20年,而20%的差距着实不小,以至于江苏的败北成了定论。人们总结道:

浙江打败了江苏;

温州模式打败了苏南模式;

小资本前店后厂+少数做大的私营企业+高度参与对外出口+政府不干预,已然打败了,以社队企业和乡镇企业为前身的企业+企业对当地建设(基建和民生)负有责任+非高度依存对外出口+政府干预。

仿佛前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终结形态。这在那个年头很好解释,因为自由主义在经济里理应是无敌的。

这种声音甚嚣尘上的同时,两地的人均GDP却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江阴42年企业改制记

2004年-2008年江苏和浙江的人均GDP比较

2005年和2006年,两者差距缩小,并在200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进一步缩小,到2008年只剩3%。

一场金融风暴,江苏反获重生,浙江遭到洗牌。舆论风向骤变,如“江阴现象”从落后的集体经济本质成了穿越牛熊的典范。

江阴42年企业改制记

2009年-2018年江苏和浙江的人均GDP比较

此后,浙江的落后不断加大。这且不能归咎于所谓的国进民退,因为在私营经济同样发达的福建,最近十年的成绩单比浙江和江苏都更好。

显然,不同的模式在不同的经济环境里面临不同的危与机。优劣面往往自我转换。大家都喜欢终结论,喜欢找一个万能的模式,通行四方与万世。然而唯一的不变是变化,唯一的终结论是没有终结。企业管理、政府治理都是这个道理,没有终结,只有改革一直在路上。

江阴42年企业改制记

1978年到2018年,江苏和浙江人均GDP变化(对数坐标),蓝色为江苏, 橙色为浙江

2018年,江阴GDP总量增长7.4%,高于江苏的6.7%,也高于昆山的7.0%。另一方面,本来就比昆山差一大截的税收呈负增长。研发投入占GDP为3%,在苏南属于中游偏上水平。

不同于外商云集的昆山,江阴企业内生发展,内生转型。每一个历史阶段,江阴企业都要靠自己发现世界的新方向。

长电科技的前身是江阴晶体管厂,是由江阴长江内衣厂投办的县属国有企业。1984年,因为参与同步卫星发射,晶体管厂受到过中央军委的表彰。此后就是国有企业的通病,效益越来越差。经过几次改制和股份易手,晶体管厂成为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长电成为国内最大的分立器件制造商。2003年,长电以半导体封测为主营业务在A股上市(SH.600584)。2014年,长电收购新加坡星科金朋,成为全球第三大封测厂。头两位是台湾日月光和美国Amkor。

2017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介入长电,目前是第一大股东。长电科技去年营收238亿,净亏损10亿。封测在半导体产业中属于技术含量比较低的环节,但对于半导体技术相对落后的中国而言,是一个必然的入口。

除了长电,更多企业和时代同行。

2007年,远景能源在江阴成立。次年,远景研发制造出第一台风电样机。2014年,远景成为中国最大的海上风机整机厂商。现在风电产业在江阴已经形成集群。

2010年,华宏集团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国家级工作站。2015年,公司成立知识产权工作部。

2015年,双良集团成立从事智慧能源管理的子公司,为已有客户提供云平台和节能服务。

2015年,华西实业成立全资子公司一村资本。几个月后,一村资本投资宁德时代。一村的投资项目不多但精准,还有澜起科技,盛大游戏,英雄互娱,迈瑞医疗等,方向是新兴产业。

今年,江阴高新区启星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园,总投资1亿美元。这里原是污染型纺织工厂,2017年由高新区政府推动转型。产业园面向集成电路和智能制造产业。

江阴也依然有着独有的问题。三大村是其中之一。2013年吴仁宝去世后,舆论集中关注华西集团对华西村的政治权利(村委干部)。我个人认为这不难理解,举例说,如果华西集团只是一家企业,除了纳税之外没有社会义务,那么华西集团在华西村的基建和民生上的补贴怎么解释?从社队企业的政企不分,到现在的政企再度纠缠,都有着特定的历史原因,很难粗暴下结论定是非。相信未来还会有新的改革解决这些问题。

(全文完)

上一篇新闻

从爆买全球到CHINASTAR,抢滩“一带一路”,顺德制造凭何突围?

下一篇新闻

《如果,爱》大结局揭晓_各角色结局如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