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青未了|散文《蒙山无语送远行——追念书法大师刘岳先生》

蒙 山 无 语 送 远 行

——追念书法大师刘岳先生

(文/孙晓楠)

青未了|散文《蒙山无语送远行——追念书法大师刘岳先生》

辛丑年腊月十二日下午,一位书法大师走了。在牛年岁尾,还未等到瑞虎降临,他就深情地告别了这个他挚爱的世界,在蒙山腹地的平邑县城,在川流不息的浚河之畔,他驾鹤远行,享年九十岁。欣赴仙邀者,刘岳先生也。

在这个大师满天飞的时代,刘岳先生堪称一位真正的艺术大师!他的“大师”名号不是官方机构认定的,是书法界名家内行们评定的,是齐鲁大地鸿儒学者们认同的,是广大群众一致认定的。先生作书落款署名前常写“齐人”二字,与“奇人”谐音,虽为巧合,却似为天意。

“齐鲁一名士,千古一奇人”。此非虚誉也。纵观刘岳先生一生,一个“奇”字成了他人生最生动的诠释。奇者,超凡脱俗,不同凡响也。在我看来,刘老有“三奇”。

一曰人奇:在沂蒙山区,刘岳先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个子不高,却自显威仪:一双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颧骨微高,却显露风骨;嘴角微绷,却自带坚毅;皮肤微黑,却朴实健康。他老人家总是戴着那只红框眼镜,透过厚厚的镜片,射出睿智的目光。他长期在平邑县从教直至退休,可谓“桃李满天下”,闲暇时笔耕砚田,畅游墨海。他一生性格耿介,淡泊名利,醉心书画,拒入“名人词典”,无意加入任何协会,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书法落款常以“布衣”“庶民”自称;虽然没有闪光的名衔,且偏居一隅,但是他却“无名胜有名”,书名远播,声誉日隆,其书画艺术蜚声海内外,作品除国内各地爱好者争相收藏外,远有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际友人、港澳台书画爱好者收藏,倍受藏家青睐。

在他工作生活的平邑县城,人们更是把他视为“奇人”、“完人”、“神人”、书法艺术的“一代宗师”……老百姓争相收藏他的字,以家中挂有他的书法作品为荣,挑灯夜赏者有之,宴席聚观者有之,装裱送礼者有之;说到其“刘体”书法艺术的魅力,他大有“开宗立派”之影响,几十年来,学习、模仿他那独特的“刘氏字体”的书法爱好者大有人在,当地一些书法名家的书艺面貌至今还蕴含着“刘氏书法”的精髓。近年来,尽管搞艺术的人们大都明白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艺训,刘老先生也不鼓励学生直接学他的字,但这无法遏止人们对刘岳书法艺术的热爱,大量临摹他的各种字体的书作,乐此不疲。有的年轻人专写“刘体”字,在“书圣故里”临沂市开起了书画店,作品颇受顾客青睐,经营效益可观。我清淅地记得,在第二届临沂国际“书圣文化节”期间,在人民广场上举办的书画博览会上,一位三十多岁的泗水县书法家,把自己写的刘岳楷书体书法作品展览销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围观和购买者甚多。其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在藏龙卧虎的书圣故里,在人才荟萃的书画之乡,一位连省级书协的门槛都未迈入的人,却能自成气候,影响甚广,已形成了独特的“刘岳现象”,其人颇具传奇色彩,不能不令人称奇。

二曰“事奇”。书者,心画也。每个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刘岳先生也是如此。

自古雄才多磨难,奋进岂畏路艰险。刘岳先生祖籍山东潍坊市昌邑,自幼酷爱书画,天资聪颖,深得启蒙老师裕树老人李树华先生的喜爱。少年时代,李先生不但教他书法、绘画,还教他古诗文与青铜器、玉器鉴赏。中学时代师从著名书画家史尧南先生学习书画;又拜陈寿荣先生学习篆刻、山水与花鸟。他广收博取,踌躇满志,中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山东艺专,却因社会关系复杂,未被录取,后到了临沂师范深造,在那里他受到了恩师著名书画艺术家王小古先生特别的器重,于山水、花鸟、书法、篆刻、书画史、书画理论与文史哲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王先生的人品学品对其影响很大,成为他学习的典范。

毕业后,刘岳先生来到沂蒙山区支教,被分配到平邑县铜石三中,从事中学教育工作。那个年代噤若寒蝉,政治空气紧张,面对大跃进产生的虚假现象,刘岳却敢于说实话,他对“一大二公、大跃进”公开说了“不”,因此被“打入另册”,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可谓命运多舛 ,历经磨难。“众人皆醉我独醒”,像屈原那样勇于追求真理,不随波逐流,无诌媚卑贱之习,有重节尚义之德,从不屈膝弯腰,绝不向命运屈服,永保清儒本色,是刘岳成为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写照。

在人妖颠倒的“十年浩劫”中,教师的社会地位很低,号称“孩子王”、“臭老九”。当时的沂蒙山区经济贫困,家庭人口众多者,饿肚子是常有的事。乡间百姓们曾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三级工,二级工,不如社员一根葱”!当时,刘先生的老伴没有工作,女儿和儿子尚小,他身背“反革命”黑锅,头戴“右派”高帽,处境险恶,常被批斗,除了自己每月那点微薄的工资外,再无其它经济来源,家庭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既使身临困境,生活艰难,他也没忘了自己的艺术爱好,牢记恩师的教诲,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悄悄临帖练字,并以此打发那段困苦孤寂的岁月。因擅长书法,他“戴罪立功”,经常被学校安排书写伟人语录,书写铺天盖地的“大字报”,这也成了他最乐意干的差事儿。文革结束后,组织上为他摘掉了“右派”帽子,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也迎来了书法艺术的春天。此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他那独具风骨的书法艺术风采和价值,他的作品呈现出酣畅淋漓,大气磅礴,气势夺人的艺术特点,在县城和市里的各种书法展览中,他那矫若游龙的刘体书法摄人心魄,气场很大,作品也常被挂在显要位置,深受书法界领导、专家和广大群众的尊崇与赞誉。博学笃志,老而弥坚,在平邑铜石三中,迎着绚丽的晨曦,披着夕阳的余辉,师生们经常看到刘先生饱蘸清水,在简陋的乒乓球台上挥毫练字的情景,这也成了学校的独特一景。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随着他精湛书艺的远播,刘先生名气越来越大,成了沂蒙地区远近闻名的“名人”。为了刘老生活方便,县教育局将他调到平邑县实验中学工作。生活的改善,人际关系的拓展,县城艺术氛围的浓郁,使刘老如鱼得活水,老树吐新蕾,其书法创作更见老辣和醇厚,迎来了书法艺术的第二个春天。无论春夏秋冬,慕名求字的人络绎不绝,在平邑县城的大街小巷,机关单位、工厂、店铺、宾馆、小区的门口,到处可见刘老题写的招牌店名;在蒙山、泰山、临沂书法广场等很多风景名胜旅游区内,矗立着刘老书丹的多处碑刻。八年前,笔者曾亲眼见到,在书圣故里临沂市王羲之故居斜对过的“真卿画廊”里,一幅刘岳先生书写的四尺榜书“寿”字,售价竟达两三万元。店主是位女士,她说,这是刘先生的书法精品,还舍不得卖呢。

“奇倔”而“豪放”,“简静”而“旷远”,不仅是刘老书法艺术的特色,还是其为人处事的特点。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着“冰清玉洁”、淡泊名利的文人操守,坚持着爱书画古董却不染铜臭气的行事准则。自青年时代至书艺炉火纯青的晚年,他一直恪守“艺为百姓,无私奉献”的人生信条,为人写字从来不取分文。“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不为物欲所惑。爱真理,不降志,不辱身”,这是刘岳先生为自己写的座右铭。上至党政领导、部队司令,下至平民百姓、商贩车夫,他都一视同仁,尽量满足要求,慷慨赠字。写字作画,每一笔都凝聚着书画家毕生的心血和智慧,作品是艺术家的辛勤劳动的成果,按理说书画家对求字者收取一定的润笔费,理所当然;况且文人收润笔费之事自古有之,在经济发达的当今社会,更是无可厚非。但是,刘先生始终无所欲求,心胸豁达,为人写字就是不收钱。据说,南方一商人久慕刘老书艺,经人介绍来到刘老家中求字,表示要给一笔可观的润笔费,刘老婉拒,给他写了多幅作品,那商人实在过意不去,听说刘老爱喝酒,竟拉来一车好酒相送,成为街头巷尾的一段美谈。平邑著名书法家徐修先生曾说过:“刘老师这些年为人们免费书写的作品不计其数,也无法计算,如果他收钱,大别墅、小轿车早就有了。可是,老先生不慕名利,从来不收钱财!”

刘先生经年累月免费献艺,不计报酬,难道他家境特别殷实,有特殊背景,钱多得花不了吗?非也!他就是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儿女也都是靠工资养家的“上班族”,孙辈们上学,孩子们买楼房,处处等着用钱啊。可是,刘先生始终不破规矩,不开金口,写字从不索要钱物!

每当书画界组织公益活动,刘先生总是积极参与,且以“能干”著称。每次县文联组织书法下乡活动,他总是第一个拿起笔,说声“干活吧”,一写就是大半天,而最后一个放下笔的还是他!每次笔会活动,他的身边围着索字的人最多,他从来不马虎敷衍,总是认真对待,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绝不流传到社会上。

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一生无私奉献、以艺弘道的老人,竟然长期身患肿瘤,他身上两个的肿瘤君,二十年来一直伴着他的艺术生涯,但刘老视而不见,且与其和谐相处。刘岳先生不仅是艺术名人,还是一个真正的强者与智者,一个毅力超强的“抗癌明星”。他还患有多种老年慢性病,靠各种药物,更是靠坚强的毅力同病魔在长期无声地搏斗,有时强忍病疼,他还要应酬各类书法索求,尽量满足众多求书者的愿望。他多次对外表示要永久封笔,然而,他一次次无奈地食言了。看着那一串串长长的索字名单,面对那一双双虔诚渴望的眼睛,他经常要研墨耕耘到夜深人静之时,至到实在拿不动笔为止!

面对这样一位为人为艺都特立独行、不改初心的老人,你能不说他“奇”吗?他不愧是个“奇”人,奇得令人击掌惊叹,拍手叫好!

青未了|散文《蒙山无语送远行——追念书法大师刘岳先生》

(刘岳先生题写斋号)

三曰“字奇”。刘先生的“奇”,更突出表现在其独特的书法艺术上。早在刘先生于琅琊求学时,其恩师王小古先生慧眼识才,曾言:“刘岳或书或画,必成大器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几十年的修练,他未辜负恩师的殷切期望, 以书法名世,终成大器。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书法史上,刘岳先生必将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他的书法,独具风骨,堪称大家,卓然而立,戛戛独造。无论何种字体,他都能镕古铸今,化古出新;无论结体还是墨色、章法,都自出机杼,令人称奇。关于他的书法艺术特色,很多评论家早有精辟论述。

青未了|散文《蒙山无语送远行——追念书法大师刘岳先生》

(刘岳先生楷书)

其楷书雄健浑厚,俊逸爽朗,自成“刘体”。其面貌可分两个阶段:前期楷书得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之笔意,兼取柳公权、钱南园、何绍基、华士奎等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形成一种貌丰骨坚,雄健壮美的书体,结体方正严密,拙中藏巧,面目严峻,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气。乍看颇似颜字,细察形近而质异; 匠心独运,实为创新。用之作字成篇,刻碑铭石,典雅庄重,气势恢宏。他的后期楷书,则形体清峻,朗然悦目,用笔巧妙,内涵丰富:他直追魏晋乃至钟鼎、甲骨之魂,汲取唐楷诸家以及敦煌写经、明代文徵明小楷等笔法笔意,熔铸冶炼,化繁为简,打造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刘氏楷书”。他的这种新楷书,结体严谨,端庄古朴,变化丰富,既有刀刻斧凿之严整,又见芙蓉出水之清秀。“锥划沙”、“屋漏痕”、“印印泥”等特点自然显露,时现其中。他自然地将颜之朴厚,欧之险峻,魏碑之严整,隶书之笔意,尤其将褚遂良的宽博奇伟,矩度谨严自然熔为一炉,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观之,其书体清峻疏朗,面目蔼然可掬,如雨霁天晴,彩练当空,当人们观赏刘老那一幅幅精美的楷书作品时,不禁心旷神怡,深深陶醉在那清新遒劲的铁画银钩中!

青未了|散文《蒙山无语送远行——追念书法大师刘岳先生》

刘先生特别擅写巨幅榜书,他的榜书宏处布局,高处着眼,大处落笔,劲挺而流畅,宽博寓精到。在六尺整张上,他书写的“龙”、“虎”、“寿”、“佛”等字,气势夺人,深得藏家喜爱。他曾为福寿山书写6米见方的“寿”字刻石,为蒙山风景区书写5米见方“九龙潭”,雄健的字体与悬崖飞瀑之景相得益彰,互映生辉…刘老师的榜书结体新奇、险峻,笔势强健,从容自如,无娇柔造作之姿,无刻意勾画之态,如岩岩泰山,似滔滔黄河,气势磅礡,震撼人心。刘先生的蝇头小楷则深得钟繇、文征明的精髓,笔笔分明,疏朗秀逸,宽绰有度,古意盎然。

青未了|散文《蒙山无语送远行——追念书法大师刘岳先生》青未了|散文《蒙山无语送远行——追念书法大师刘岳先生》

(刘岳先生榜书)

“屏息静赏刘师迹,荡胸顿生山岳气;天马奔驰势开张,神龙腾飞字雄奇。先生运腕参太极,阴阳相生且互依;绵里裹铁千斤重,笔下生风万钧力!”二十年前,刘先生曾惠赠我两幅行草楹联,我精裱后悬挂于客厅,经常面对先生的墨宝静心欣赏,浮想联翩,曾作此古风诗咏之。

最能表现刘老书法特色,也最能展现其情怀的书体,莫过于行草书了,这也是他最喜欢书写的字体。刘先生的行草书从二王入手;对宋苏、黄、米、清王铎等作了潜心临摹,同时吸收了今人林散之、王蘧常、武中奇书法艺术的营养,可谓兼撮百家,备成一体;他的行草博雅高古,尚法尚意,造型奇特而生动,显示出高深的综合修养和技艺。其前期行草书行笔多以中锋,使转多以腕肘,笔酣墨饱,用笔四面转锋,千毫齐力,线条曲壮,力能扛鼎,结体奇特,俯仰多姿,寓巧于拙,作字成篇,章法奇妙,且时有点画狼藉狂放不羁之态,似火山爆发,若江河奔流。晚期的行草书,则老辣醇和,凝重典雅,韵致高古。结体愈加奇妙,似有鬼斧神工的自然之趣,线条粗者若古松虬枝,细者则如龙爪根雕,奇姿横生,如游龙翔云,神韵超逸,字里行间漾溢着一种平和舒畅的喜悦之情,彰显出一种太平盛世的大雅之气,祥和之风,已入化境矣!

青未了|散文《蒙山无语送远行——追念书法大师刘岳先生》

(刘岳先生行草书)

关于刘岳先生的用墨之法,杨春浴先生曾这样评价:“其行笔用墨更加高妙,‘破水用墨’出神入化,重笔着纸若绘泼墨山水,奇峰壁立;墨色涨染奇妙有致,有时如浓云升腾,引起观赏者如梦如幻的丰富联想;其渴笔跌宕曲颤,如千年古柏虬枝盘屈,苍劲古朴;铺毫行笔,随心所欲,达到极致,嘎然而止,如折戟断剑,奇妙无比;有时又笔断意连,遥相呼应,顾盼有致,顿然神生。其谋篇布局因势而变,疏密得宜,美不胜收。总之,刘老师晚年的行草书更加凝重老到,不见狂怪之态,形简意丰,典雅高古,常有惊人创意。”刘先生书法作品以楷书、行草书为最多见,堪其中尤以行草为最。偶作篆隶、魏碑、狂草等体,亦多呈厚重高古之态。

青未了|散文《蒙山无语送远行——追念书法大师刘岳先生》

(刘岳先生书楹联)

著名艺术大师王学仲先生曾说:“刘岳先生的书法具有山岳之气,江河之势!” 原《书法艺术报》主编张弩先生曾在信中写道:“刘先生的德艺弩甚仰之,所书碑文异体字颇多,足见其功力。” 著名书画家、书画评论家张源先生说:刘先生的书法用笔简练,结构别致,字外学养深厚。

这些书法界名家的评论可谓切中肯綮,一语中的!雄健壮美,气势磅礴,如山岳屹立,若江河奔腾,这是刘岳先生书法艺术的总体风貌。“铁骨铮铮,不坠俗流”,这是人们对他书法风格的强烈印象。其风格犹如宋词之“豪放派”,表现的是一种气壮山河的磅礴气势。欣赏刘老书法,观者如登临高山,眺望远海,如沐春风,如赏明月;令人观之心胸开阔,精神振奋,斗志䀚扬,怡情养性!

刘岳先生常说:书法不仅要展现独特的线条艺术美,更要以书艺弘道,传播“真善美”,以书法内涵感染和教育世人。先生晚年常书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见贤思齐”、“卑以自牧”、“谦谦君子”等中华先贤经典名句,以此鞭策警示后人。在其垂暮之年,先生强拖病躯,以顽强的毅力书写了曾子名篇《孝经》,用20幅四尺斗方以大楷一气呵成,其书中正平和,沉着雄浑,意境深远,极具艺术魅力。这一笔一画凝聚着他的精湛书艺之精华,更包含着他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2020年初夏,在沂蒙平邑旅游胜地水浥田园策划的“孝善水浥”五一书法名家联展中,时已88岁高龄的刘岳先生以扛鼎之作《孝经》楷书作品隆重展出,观者人潮涌动,络绎不绝,引起了人们的交口称赞,收到良好的文化效应和社会效果。

刘老以“三奇”立世,广获赞誉。然而,他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平时,他就是寻常百姓家一个可亲、可爱的老头。熟悉他的学生、同事、亲朋好友们都知道,他除了教学授艺严谨严格之外,其实他更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者。在生活中,他憨厚可爱,像个老顽童,永不失童贞之心,开起玩笑一点不俗,动了情他也会击桌呼叫,高兴了还会跳起来。此时,在人们心中他是一个魅力十足的“不老男神”!先生是个性情中人,与古今文人墨客一样,他也喜好饮酒。据弟子们说,有一年,他与师友们欢聚痛饮,席间纵情泼墨,留下“醉书墨宝”,最后竟酩酊大醉,他沉浸在酒仙李白的诗境中,沐浴着如水的月光,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被好友和学生们轮流背回了家。关于他的奇闻逸事,曾流传八乡。

为艺豪放,但不狂妄;为人诚恳,谦卑低调。刘老平时很谦虚,从不贬低别人的书法,也很少论及他人的琐事,他曾说:学书者要心无旁鹜,广采博收,哪怕别人一个“点”写得比我好,我也要好好学习他人。几十年来,他一直手不释卷,精研字帖,临创结合,日益精进。他常说我不敢停下来,脑子用进废退。他每天坚持读报,看新闻,读古诗词,鉴赏古董瓷器,还养花弄草,精神生活很丰富,几乎天天在充电。这也是他书法艺术老而愈美、老而愈精的原因所在。人们无不为他老而好学、终生修身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刘老经常为别人书写这句《易经》名言,这也是他自己一生奋斗不息,勇攀艺术高峰的生动写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刘老待人热情,对诚恳求字者广开“善”门,多年来,先生无偿为人们书写了不计其数的诗词歌赋、名句警言,讴歌时代,颂扬河山,服务社会;特别是近二十余年,他挥毫泼墨,书写了大量的牌匾、楹联、碑志,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他不遗余力地教授、提携青年书法爱好者,传授书艺,诲人不倦,可谓桃李满园,弟子盈门。在以他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的教育和熏陶下,近十余年来,平邑县已产生了十多名中书协会员、二三十名省书协会员,并形成了庞大的书法爱好者群体,千年古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书画之乡,文化事业空前繁荣,书圣故里正焕发出璀璨夺目的时代光彩,汹涌澎湃的文化艺术浪潮在沂蒙大地上奔腾。这一切,刘岳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功不可没也。

刘老常说:“艺术是人民给予的,要毫不保留地还给人民。”其敬民、娱民、为民的民本至上境界,让无数人闻之肃然起敬。如今,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一位德艺双馨的书法大师,一位奉行“艺术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家,永远地离我们远去,让我们怎能不心生怀念,怎能不一咏三叹!

蒙山有石留书丹,大岳无声遗佳篇。忆往昔,刘老曾身卧碑林处执笔授艺,向弟子们传承书法之精妙,反复教导学书者:“你们一定要谦卑博学,见贤思齐,切记要戒骄戒躁,人活好了最后能混个碑,活不好,那就是土啊。”如今,他用精彩传奇、奋斗不息的一生,活成一座人们心中的丰碑,他自己真正做到了!

“大岳有石留碑铭,蒙山无语送远行。浚河呜咽放悲声,馨德永芳化春风。”在刘老的追悼会上,我透过络绎不绝的吊唁人群,望着先生慈祥的遗像,默咏古风一首,献上圣洁的花篮,向大师虔诚地致敬。

今天,一场久违的鹅毛大雪正纷纷扬扬地下着,这是今冬的第一场大雪。那一片片从天而降的圣洁精灵,似乎是飘自天国的素笺,传递着遥远的祝福。窗外,整个城市与原野融为一体,沉浸在晶莹的世界里。在白皑皑的雪地上,几丛挺拔的翠竹亭亭玉立,默默诠释着那不畏严寒的精神;不远处,一树红梅正迎风沐雪,凌寒怒放,向人们暗送着沁人心脾的幽香。此刻,我忽然想起了刘岳先生的斋号,也瞬间明白了他的“无寒斋”的真正含义。

“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透过那丛丛竹梅,我仿佛看到刘老在微笑。是的,大师并未走远,他就在瑞雪飘舞的花丛里,在即将来临的春天中!

(作于2022年1月22日大雪纷飞之时)

青未了|散文《蒙山无语送远行——追念书法大师刘岳先生》

作者于蒙山刘岳书丹的“群龟探海”碑铭前留影

作者简介:

孙晓楠,曾用名孙艺毓,晓南,士君,号东山云鹤,诗文、书画创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平邑县作家协会监事;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在全国各级杂志、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及新闻作品逾千篇,并多次获奖。文学观:吟唱乡愁,犹似杜鹃啼血;歌咏祖国,倾诉赤子衷肠。从自然中发现美,从生活中觅真情。

壹点号 孙晓南

上一篇新闻

2万欧元定价超预期 宏光Mini EV敞篷版将出口欧洲

下一篇新闻

专访 | 跨越35年,这个超500亿市值的“汽车电子龙头”如何转型破局?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