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刚入职领导就为难我,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怎么办?

我的代表作《工作只需20年》中,曾经在第四章第4节提到过我在一家大型外企的职业经历,目的是用来举例阐述公司利益、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不一致时,你要如何做出选择才好。

外企叫Linda的人很多,大家熟悉的可能是我下一份工作中的师父Linda,其实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时,也有一个Linda,是我的平级女同事。这个Kirby则是我俩的领导,他一直对我俩进行打压,各种PUA,最终3年后,我们三人自然分开了。

大致是这样的结局:这个经理Kirby被拿掉了主要工作量、拿走了手下,去做一个自讨没趣的闲职,不久郁郁寡欢,主动离职了;Linda升上去做了领导,管理十几个人;我转了部门,去研发部做项目经理去了,虽然也是大头兵,但属于经理级别。

刚入职领导就为难我,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怎么办?


这个过程写一本书都不为过,期间穿插着各种故事和道理,并且已经发生了十几年,可以站在更客观的历史视角来审视和评价当初各自的得失。相信对当下身处职场尤其外企中的被领导打压的各位同仁,大有裨益。

放到一篇文章中来叙述,需要高度的概括性,大家就跟看个快速电影来过一下。

那是2004年前后,国内汽车整车年销量刚突破100万辆不久,大家都预计很快会继续增加,说再过十年到2016也许就能突破1000万年销量。所以各大汽车企业都在开始加码进入中国,包括排在前列的整车和零部件巨头。

现在2022站在历史的制高点,当然我们就知道了,实际上当初的预计保守了,因为中国的汽车年销量从100万辆提高到1000万辆,差不多在2010就达成了,仅仅只用了5年时间,尽管中间还隔了个2007-2008的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

废话不多说,一家汽车行业巨头,此时要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尤其增加研发功能,建立研发中心,并将亚太总部放到中国来,进一步配合中国本地的市场和客户需求以及生产需要。

总之,这家美国500强,在大量调研后,于2005年在上海买了一块100亩的土地,开建中国研发中心兼中国和亚太总部,预计规模为1500人。那是一个汽车和制造业高歌猛进的时代,所以大家现在能理解我说的面试2-3家就可以获得一个Offer的时代行情了。

刚入职领导就为难我,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怎么办?


我大致绘图如上,你说突然要在上海建一个新总部,那其他各方以及全球四大总部、十来个现有研发中心、上百家相关的工厂,是不是都要出力和出人?答案是肯定的。

此外,准备新招的这1500人中,研发相关的工程师大概800人,其他配套的人员也要有大概一半的人数。我后来就从徐家汇一家小外企跳过来了,薪资翻一番,当然我是去的采购部。

该采购部当然属于其中一个事业部(汽车电子)的采购部门,跟该事业部的研发相关的采购事宜,主要需要上图美国总部、欧洲总部以及新加坡老的亚太总部来出人出力。这个过程中,其实大家都想分一杯羹,因为这里牵涉到权利、权力、义务以及利益分配。

该事业部的采购部门,大概会占据亚太总部最终1500总人数中的50人。谁第一个来呢?我告诉大家,新加坡的采购总监最眼明手快,他第一个派了位高级经理Koh过来了,这Koh经理就是50人采购部的第一名员工。

刚入职领导就为难我,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怎么办?

2006年初刚来时,Koh就连忙联系人事部,开始大量招人,也就三四个月时间,他一口气招来了十几个员工,我们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代表这些新采购员吧,我幽哥就类似这十二个新员工中的辰,类似Koh招的第5个员工,前文包括我书上提到的学姐Linda,大致是寅员工,比我早一两个月。

当然,Koh毕竟是新加披经理,主要听命于他新加坡本部的总监,也不是完全敢一个人在人家美国公司的亚太总部随便招人的,所以此间他也向美国总部申请调一个美国总监来指导新部门建立。美国那边忙,最后安排了一个从澳大利亚调过来的采购总监,其实就是来支援一年就回去的,主要来帮忙面试和物色新人,并且帮助撑下门面,好歹你们采购部有个老外总监。这就是我面试时,也看到的参加面试我的那位白人总监,但主要是Koh是领导,也说了入职后汇报给Koh。

但是,在我入职前两周,HR联系我,说还有个加试,一位新经理要跟我电话聊一下,这位新经理就是Kirby,中国人,我到现在都记得那次是午饭后散步时,在徐家汇美罗大厦附近我找了个麦当劳的二楼,跟Kirby通话了十来分钟,也算他面试了我。

我们来看下这Kirby的来历。

刚入职领导就为难我,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怎么办?


上图大家看下,这是最终规模50人的采购部,目前第一个经理Koh是新加坡派来的,在他刚招来子丑寅卯四个员工时,我辰即将入职前,苏州工厂的采购总监派来了一个经理Kirby。

这Kirby实际上在苏州工厂做过2年采购员,后来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离职了出去做主管去了,估计出去发展得一般,所以上海要建立工厂时,苏州总监继续将他招回,说“我们上海建总部,你可以去直接做经理,工资翻番。”所以这才来了Kirby经理。

后面又过了大半年,美国那边派来的Bing经理,是个ABC,也就是美籍华人,都出国接近20年了。而欧洲比较懒惰,说中国比较穷,没有经理愿意过来,所以就派了2个采购员过来了,没有经理,他俩就默认汇报给Koh

当然,采购部主要负责跟四条产品线的对接,所以每条产线会安排一个采购经理,手下平均安排五六个采购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和项目采购专员。

Koh先招的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也是按照分配,将Linda和我以及酉学弟、戌学妹共计四人安排到了Kirby经理名下。

大家注意下,这四个人主要是或者本来就是Koh招聘的,Koh面试时也是说汇报给他,结果入职不久被安排到了一个中国经理Kirby手下,我们自己莫名其妙,但更难过的实际是Kirby本人,因为员工不是他自己招的。

刚入职领导就为难我,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怎么办?

这Kirby就开始不断打压我们四个人,以资格最老岁数最大的女员工Linda为最盛,不断挑她的刺;我还稍微好一点,因为好歹算他电话面试了十分钟;后面Kirby继续骂更年轻、新入职且刚毕业的酉学弟、戌学妹,这俩也Koh招的,也就半个月不到,Kirby直接将酉学弟、戌学妹退回给了Koh,自己开始招人,找了个甲学弟、乙学妹,这俩才算自己的人。

所以,故事就跟昨天所述的,重演了。大家看《入职后发现领导不是面试我的人,这是好事坏事?》。我和Linda不是Kirby招聘的,Kirby就不断打压我们,尽管我俩最能干活,工作经验也最多。此时我和Linda就要忍辱负重了,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的。当时我是不能理解的,所以我幽哥也是苦过来的人。但Linda绝对懂,只是当时她没有告诉我。

用到这个群友案例上面,大家再看下图,这位女群友入职了上海一家大外企一个多月,当初面试她的香港和北京总部的俩领导,将她安排在新的上海部门中,一个也才刚入职2个月的女主管手下。

刚入职领导就为难我,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怎么办?


群友这一个半月内,受到了女领导给她的强大压力,工作不给方法,只知道批评,请教问题,无可奉告,女主管逼着群友加班,有时甚至凌晨3点还要她工作,周末也加班干活,无论怎么做,女主管都不满意,骂人,并且主管多次同时向北京香港管理层举报我们这位刚入职一个半月的女群友,女主管甚至经常当着很多人的面骂群友,不断打压和否定她,群友被搞得情绪崩溃,经常哭泣......

这跟历史情节一样,不是你不对,而是你的位置不对,我跟Linda也被Kirby打压。但是,Linda技高一筹,她在此后的大概第三个月,一次全球电话会议中,被Kirby当众刁难时,直接说Kirby的要求无理,并且摔下电话,直接不参加电话会议了。

会议结束后,Kirby来找Linda,Kirby说:“我是你的领导,你好歹也给我一点面子。”Linda毫不给Kirby面子,直接说:“你这种管理方式我不认同,对不起,我已经发邮件了,我们井水不犯河水。”

其实Linda已经去人事部找到人事经理,并且提出转到Koh手下,然后一封大邮件,列数Kirby的十来个不合理的地方,总之需要内部转小部门,人事关系也已经跟中国这边的人事经理谈好,可以操作。

后来Linda学姐就脱离了我所在部门和事业线,去做Koh那边的工作去了,而且在2年半后Koh的3年支援中国的时间到期时,被Koh推举上去做了经理,手下大概15个员工。

我则是一直被Kirby欺负,但我能独当一面,所以最终还是在Kirby这待了下来,忍气吞声

刚入职领导就为难我,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怎么办?

但我培养了外部部门即研发部的各种关系,不参与Koh等经理和总监的四派的政治斗争,我跟研发部老总工作关系好,在他们多次劝说采购部给我晋升无果后,我转研发部做项目经理去了,内部转岗还给我加薪了。其实也就待了2个月,我那时候年轻,还是想继续做采购,我就又跳出来去一家中型公司做采购副经理去了。

我不是落荒而逃,但也好不到哪里去。但Kirby结果最差,被维持经理级别,但拿掉了所有人手和项目,边缘化,去做成本分析去了,几个月后他自己悄悄离职,也走了。

以上,我不多说,很明显,遇到这种开始就认为你不对的领导,且不是招聘你的面试官,你得斗争,找大领导举报,收集主管的“罪证”,甚至去人事部通关系要求换部门,都可行。关键不能一味忍让,我当初不懂,而且那时候行情好,否则我应该也会被Kirby辞退。

不多说了,祝各位群友和读者,该斗时还是要斗,别软弱!你看看我这篇《碰到“无法完成的任务”,我该怎么办?》的要义!这可是十五年后的我所写,不再懵懂了,血的教训。

上一篇新闻

“以避免违反制裁”,马来西亚港口拒绝俄罗斯油船靠岸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四美,哪个才是你心中的女神?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