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女大学生以一首《阿勒陂》获国际诗歌大奖
2019-04-09 18:12 | 掌上绍兴客户端
“电视里播着一篇报道/讲的是一个遥远的地方/阿勒陂/那里的人们自相残杀 /迷彩的坦克列队碾过/炸药和子弹飞溅街头……”——周添琦《阿勒陂》
4月7日,第三届“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在杭州举行颁奖典礼,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周添琦凭借一首《阿勒陂》,获得创作组一等奖。
本届诗歌大赛共收到世界各地500多所高校的1500多份稿件,参赛选手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和台湾地区)、美国、德国、俄罗斯、瑞士、匈牙利、新加坡共7个国家的549所高校,涵盖411个不同的专业。既有留学在外的中国学生,也有在中国求学的外籍选手。
获奖
“这是我第一次投稿,也是第一次获得诗歌类的奖。”周添琦的诗歌写作生涯并不长,大一那一年在学校图书馆看书时,无意阅读到了尔·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她被诗歌里表达的强烈情感给震撼了,自己便开始了尝试现代诗写作。
《阿勒陂》早在去年9月份就创作完成了,10月份周添琦看到比赛征稿就发了过去。周添琦回忆,有一天她看新闻时看到了一个画面让她颇感震惊:阿勒陂是叙利亚第一大城市,还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正是这样一座城,却因为长期受战争的蹂躏,古建筑被破坏,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中间的带来的反差让周添琦久久不能平静。
“那段时间我正好在看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我觉得现代人把太多的目光聚焦到了娱乐事件上,却鲜有去关心那些沉重的话题。”周添琦决定写一首诗,用“阿勒陂”寓意“阿勒颇”,让大家去了解这个正经受苦难的城市。
诗人臧棣点评道,《阿勒陂》这首诗背后折射出人类严峻的现实状况,尖锐的主题用对比的方式呈现,作者不是居高临下的道德评判,而是相对婉转、克制的方式,尤为难得。
成长
周添琦是绍兴上虞人,1998年出生,和一些“95”后热爱追赶快节奏生活不大一样,周添琦喜欢看静静地看书。大学三年,她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我不是完全排斥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但是我觉得要有所克制。”周添琦说,有一次自己刷抖音,一下就刷了2个小时,完全停不下来,她觉得太浪费时间了。
周添琦喜爱看书的习惯多少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周添琦的爷爷和外公都是老师,舅舅是书法家,从小的耳濡目染,周添琦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对于写诗,她表示平常不会刻意说要创作出一首诗出来,而是一有灵感她就下笔,这个时候写出来的东西最生动。
胡剑锋是周添琦在图书馆看书时结识的“书友”,因为志趣相同,她们经常一起讨论阅读上碰到的问题。“周同学爱看书,有时候图书馆一待就是一天,特别偏爱英语文学,经常还会给我看她写的作品。”胡剑锋说。
周添琦最喜欢的一首诗歌是木心的《从前慢》,“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有几个客观的意向,就表达出了惜别的感伤,这就诗歌的魅力”说到诗歌,周添琦就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未来
“对我来说,这次获奖是一个新的契机,让我相信自己可以写,也能写好。”虽说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周添琦却对文学情有独钟。明年大四,她准备报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进行中文深造。
周添琦最新一条朋友圈的内容是关于费尔南多·佩索阿的《不安之书》,这本书是诗人佩索阿对世界的告白,和周添琦所崇尚的诗歌写作态度一样,书里的诗歌没有谋篇布局的预设,单纯描绘自身对当下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老师表示,学校鼓励学生多方位发展,不仅专业要扎实,个人的特长也要得到发挥。希望周添琦同学的获奖,能鼓励更多的同学积极学习,主动去提升自己。
被问到未来想从事哪种职业,周添琦却笑笑说自己还没有规划,目前的打算就是考研。“没准会从事和文字相关职业,也没准完全不相关,说不好,顺其自然吧!”
附:《阿勒陂》
电视里播着一篇报道
讲的是一个遥远的地方,阿勒陂
那里的人们自相残杀
迷彩的坦克列队碾过
炸药和子弹飞溅街头
男人们瞪着眼殴斗
女人们抱着头痛哭
孩子们呆呆地望着眼前的一切
他们的童年里没有快乐和足球
我打开地图和互联网寻找你
却找不到任何关于你的信息
谁会知道你,阿勒陂?
这篇报道只有六秒钟
接下来就转到另一则新闻
歌颂我们这个社会的繁荣美好
可那些孩子无助的眼神在我心里挥之不去
我想象不到他们的未来
也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
如果这是小说或电影里的故事
一定会引发关注和讨论
可惜它只是一条六秒钟的新闻
比不过娱乐明星的绯闻
和各种虚假的传闻
我们宁愿相信虚构的真实
也不愿意相信生活的现实
谁会关注你,阿勒陂?
关上电视,走出家门
今天是个普天同庆的节日
人们走上街头互相祝福
五彩的花车列队行过
气球和音乐飘扬空中
男人们奏着乐器高歌
女人们手拉着手舞蹈
孩子们大笑着在草地上疯跑
他们在踢着快乐与足球
谁还会记得你,阿勒陂?
(原标题《绍兴女大学生获国际诗歌大奖 穿越叙利亚战火迷雾!》,原作者王丽丽 薛妙珏 周琦炜。编辑孙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