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汉传佛教|以大乘为主,行菩萨道,普渡众生,强调圆融、慈悲方便

资料整理:天下达观 资料整理来源于:网络


汉传佛教|以大乘为主,行菩萨道,普渡众生,强调圆融、慈悲方便

按三乘菩提的发心和所求果位分类:三乘菩提教法:“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或按照五乘教法分:“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

按经典使用语言和所在地区分类:分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

汉传佛教以汉语为经典载体,传播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大部(不含西藏)、台湾和港澳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区域,涵盖了东亚最发达经济区。

南传佛教以巴利语为经典载体,传播地区主要在东南亚的泰国、缅甸为核心地区。藏传佛教以藏语为经典载体,传播地区以中国西藏。

其中的汉传佛教传承了古印度大陆各个部派的主流教法,其所影响地区不仅地域宽广,人口众多,且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在全世界都举足轻重,到了隋唐时代,汉地已取代印度而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

按照佛法流传时期分类:正法,像法和末法时期。

大乘佛经上记载:所谓正法(一说五百年)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 按照经典记载来看,此是指本期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在南阎浮提的传承情况而言。

早期的汉地佛教是从西域,也就是从北印度这一带地区,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

汉传佛教|以大乘为主,行菩萨道,普渡众生,强调圆融、慈悲方便

在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就是在现在的西安、洛阳一带,由于这一条路线,是从印度往北,然后再往东传的,所以通常我们把沿这一条路线传播的佛教称为北传佛教。由于大乘佛教是在中国汉地发扬光大的,所以又可以称为汉传佛教,由于汉传佛教所使用的语言是以汉语为主,我们也称之为汉语系佛教。后来,汉传佛教又往东再传到了韩国,也就是当时的高丽、百济、新罗,之后又再传到了日本。例如在唐朝的时候,有很多遣唐使,这些人到中国当时的首都长安学习佛法,后来中国汉地的佛教又往南传到了越南一带。

所以现在汉传佛教既包括了中国内地,也包括了韩国、日本、越南这一带,这都属于大乘佛教的区域。

佛教传入藏地,是在佛灭一千一百年左右,一直到一千六百年,也就是说,藏传佛教(实际为喇嘛教)开始传播的时候,相当于中国的唐代。

那个时候已经佛灭一千多年了,在印度本土的佛教已经发展成大乘密教。

所以藏传佛教带有很浓厚的密教色彩,崇尚念咒、火供、护摩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印度佛教发展到晚期阶段的情形。

汉传佛教|以大乘为主,行菩萨道,普渡众生,强调圆融、慈悲方便

当时的佛教越过了喜玛拉雅山,传到了西藏,为喇嘛教,后被称为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接受的是从佛灭一千一百年一直到一千六百年,这段期间的佛法,所以藏传佛教跟现在的汉地佛教有很大的区别,跟南传上座部佛教有更大的区别。

汉传佛教接受的是以大乘为主的佛教。大乘佛教主张行菩萨道,要普渡众生,强调圆融、慈悲、方便,形成了汉地佛教。

当大乘佛教传到了韩国和日本,又多了一些当地的地方色彩。传到藏地的佛教也是这样,在西藏原先有一种类似于原始多神崇拜的苯教(Bonpo)。当大乘密教传到了西藏之后,大量地吸收了当地的信仰因素,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藏传佛教。

例如:莲华生大士Padmasambhava,他从乌仗那(梵文Uddiyaya,Udyana)那边进藏的时候,一路都是显现神通,然后把当地那些山神都收为佛教的护法神。在南传佛教,那些南传的僧人连天人、鬼神,都不合掌、不崇拜。

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形成的。在教义上,南传佛教传承了佛教中上座部佛教的系统,遵照佛陀以及声闻弟子们的言教和行持过修行生活,因此称为“上座部佛教”(Theravàda)。

上座部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一带地区。上座部佛教使用的经典语言属于巴利语体系,所以也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在公元前第三世纪后期,印度阿育王(公元前269~232)护持佛教,举行第三次结集后,向外地派遣九个传教僧团,其中一支由摩哂陀领导至斯里兰卡(于公元前247年顷),使上座部佛教在斯国弘扬,并在首都阿耨罗陀(Anura(-)dhapura)建造大寺(Maha(-)viha(-)ra)供养僧团,佛教迅速发展起来。不久,阿育王出家的女儿僧加密多比丘尼,也受邀请带着菩提树分枝到达斯国,成立比丘尼僧团。

以后佛教二百年的发展,都以大寺教团为中心。

汉传佛教|以大乘为主,行菩萨道,普渡众生,强调圆融、慈悲方便

印度佛教第三次结集,才用文字记录过去一向口诵心记的三藏。摩哂陀领导的僧团至斯国传教时,传说携有巴利文三藏。但已失传。之后,斯国比丘用僧伽罗语为巴利三藏写注释或义疏,这可能是为了便利不懂得巴利文佛法的人,或当时斯国比丘不能以巴利文注疏三藏,而且将原巴利三藏译成僧伽罗语书写下来(公元前19~27年)。所以现存南传巴利三藏之注释义疏等,是被伟大的觉音论师至斯国后,领导还原译成巴利文的。

公元400~430年顷,觉音论师至斯里兰卡大寺求学,着《清净道论》,是三藏注释的纲要书,其后更领导注释巴利三藏。同时代的佛授及稍后护法二人,继续注释巴利三藏未完成的部分,奠定了大寺派复兴教学的基础,影响最为深远,而形成日后及今日流传的南传上座部佛教。

佛灭后数百年,经典是靠记忆和口传。但圣典的主要部分,约在佛灭后二百年中便已编集完成。因为有一值得注意的事实:阿育王是最为僧伽们所赞扬的,但在三藏经典中,完全没有记载他的名字。上座部巴利三藏的内容及形式,更无可疑是在阿育王时已成立。幸得上座部佛教早传入斯里兰卡,巴利三藏及注释等才能保存流传。

汉传佛教|以大乘为主,行菩萨道,普渡众生,强调圆融、慈悲方便

上一篇新闻

2019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开幕 共促佛教发展

下一篇新闻

如果你是这8个姓氏之一,那或许身份不简单,有可能是远古后裔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